<h3>童年的好多時光是在姥娘家度過的,外婆的南雙泉以泉水聞名,曾經的村西風景是我記憶中的童話世界,村子西面有好幾口泉子,咕咕清泉匯聚成了一南一北兩個大水壩,水壩岸邊是成片的板栗林,正西有一個很大的蘋果園,每到春天,園中開滿潔白的蘋果花,淡雅的香氣彌漫村中,在園中漫步,腳下是厚厚的白色小花瓣,周圍落英繽紛,恍如仙境,果園四周是杞橘籬笆帳子,籬笆上點綴著黃黃的杞橘和紅紅的牽牛花,泉水叮咚環繞著蘋果園,小時候跟姥娘去菜園就沿著這青青的帳子和潺潺溪水而行。<br></h3> <h3>泉水環繞著的還有各家的菜園,姥娘家的菜園緊臨蘋果園,菜園頭上種著黃花,黃花盛開的季節姥娘每天一早都會去采花,回來上鍋餾熟曬干。印象更深的是菜地北頭的那個水洼,里面有青浦水草蘆葦,有小魚青蛙蝌蚪,夏天雨后常跟三姨去捉魚。再往北就是一個大水壩,現在這個水壩還在,用來供給周圍幾個村莊飲水。</h3> <h3>蘋果園的東南面是一大片樹林,里面有姥娘家的一個小園子,園子里有桃樹杏樹板栗樹,姥娘家的味道之一就是那香甜的炒栗子。那片綠蔥蔥的樹林中間有條小斜路通著南面的大路,我那時都是抄這條小路去姥娘家,小路邊上也有口泉子,泉子很淺但泉水很旺盛,清澈的泉水流出來形成了一泓碧水和一潺潺小河,此處村民稱為西南水溝,樹木遮天,鳥聲啼不住,溪水清澈,魚蝦不可數,村民都是來這里挑水和洗衣服。</h3> <h3>水溝邊上的小路往西南走是下坡,路東邊一個池頭,水很深很涼黑洞洞的,三姨說那是個淹子,每次走到那里都要提醒我們不要靠近,然后還在路邊撿個白火石扔進去,石頭落水就會發出沉悶的咕咚聲,然后冒出好多泡泡,以此說明水很深,我們以后每次路過都會往里扔石子玩。沿著小路往北走有個高高的小橋,橋是青石板的,很窄,騎車時總嚇得下車推著走過去,過了小橋穿過樹林,就到姥娘家的那條大街了。</h3> <h3>外婆的南雙泉,泉水潺潺,果木飄香,小橋流水,景色秀美,清新脫俗,深深地印在了童年的記憶里。 </h3> <p class="ql-block"> 南雙泉位于沂南的東南部,屬三縣交界,離東海日照較近,舊日去東海販海貨的西部人需要在這里落腳住店。村里有兩個旅店,東店和西店。東店店主孫振云,會武術,弟子很多,記得南雙泉學武術的人不少,我小時候還跟著舅家表姐學了幾段劍術。姥娘家是西店,外公孫振玉,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小,三個哥哥闖關東分別去了沈陽大連和齊齊哈爾,家里只留下二哥和外公,同住在一個很大的庭院,有一個大門口,里面好幾個巷子和眾多宅院,晚上大約九點,就要關大門上門板,這個上門板在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看過,所以印象頗深。</p> <h3>對二姥爺的印象是瘦瘦的,常坐在桃樹園里抽煙,煙袋上一個玉石的類似于平安扣的東西,由于二姥爺不茍言笑,充滿神秘感,又聽說他高義博云,有很多俠義之交,就越發地滿懷敬畏。外公儀表堂堂,和藹可親,熱心正直,扶危濟貧,在村里很有威望,日本鬼子掃蕩的時候,用辣椒水灌胃等方式逼迫外公說出村里的共產黨員,聽大人說鬼子反復灌了多次,外公都堅持沒說,后來外公得了嚴重胃炎,最后走在這個毛病上,其過程我不忍心寫得太慘,村民說這是南雙泉歷史上的兩大慘案之一。記憶中外公懂得很多,很健談,并且家教嚴格,規矩很多,飯桌就是外公的教育大講堂,吃飯時坐在上崗,不停地教導我們,教我們餐桌禮儀,規范我們的言談舉止,教育我們與人為善。</h3> <h3>二姥爺和外公先外婆而去,如今外婆也走了將近十年了,近幾年沒去過南雙泉,前日路過,決定進村看看外婆的老宅子,結果趕上舊村改造,整個村西部一片廢墟,憑記憶找到了外婆住的那條街那座院,又憑廢墟中露出的幾支竹子找到了老宅的位置,姥娘家的院子曾是滿園青竹,現在只剩下老廚房的一面墻zha子,斑駁陸離的墻面上還有一張2001年的灶王爺年畫。</h3> <h3>姥娘是大家閨秀,娘家過去是莒縣的世家大族,清朝朝廷還專門給蓋了趙家門樓,姥娘小時候讀了好幾年的民國學堂,是的,應該是民國學堂,因為常聽她老人家說孫中山先生是她們的老師,并且講的很多故事唱的很多歌謠都是民國時期的,例如《胖娃娃》那首歌曲,我在電影《城南舊事》里也聽過,這首兒歌我現在還會唱: 我家有個胖娃娃,剛滿兩生日,伶俐會說話,不吃飯不喝茶整天吃媽媽。頭戴小洋帽,身穿粉紅紗,紅鞋白洋襪,好似海棠花。爺爺奶奶爹爹媽媽怎么不愛她。雙眼笑微微,小辮朝天錐。撥浪鼓花棒槌玩意一大堆。懷抱皮老虎,口含洋笙吹,見人面帶笑,腳面蝴蝶飛。一家老少歡天喜地爭抱小寶貝!~~~姥娘讀過很多書,是村里的女秀才,她儒學傳家,品行高雅,在南雙泉教過識字班。她心底善良,慷慨大方,扶危濟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物資缺乏,大舅從部隊回家探親和二舅出國帶回來很多沒見過的好東西,姥娘自己不舍得吃用,與鄰里四舍分享,她收留乞討者,給賣唱的盲人李鐵腳做鞋,被稱作大善人,也被村民選為人大代表。我們姊妹四人小的時候,姥娘就通過講故事或背三字經類的東西教育我們如何做淑女(盡管淑女沒做成反成了女漢子),如何與人為善等,我們結婚后去看她,每次外婆都會給我們背不同的“三字經”,教育我們如何孝順公婆,如何與妯娌相處等。還記得下面的幾段: “為嫂子,要賢良,小姑身上多尊讓,做事一定要忍耐,千萬看著婆婆娘,未說話帶笑顏,你有針指對她傳,莫說公婆心歡喜,鄰居百家說你賢,出了閣要搬還,丈夫面前加美言,人人都夸媳婦賢。" 還有妯娌相處的三句話是“讓著吃,掙著干,自己的孩子自己看~~~”。進行孝道之訓的開場白是“人生在世界上,孝道當先,父愛子,子行孝,人之本源,懵懂人他不知,父母恩典,只得是,把來由,訴說一番”~~~</h3> <h3>姥娘不信佛但吃素,由于長期吃素缺鈣,晚年摔了一跤后就一直臥床了,姥娘記憶力特好,很多經文她都能倒背如流,然后對去看她的不同身份的人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有時三姨針對一些內容,會提出不同觀點,記得姥娘向我們教導《寒山拾得忍耐歌》,當說到" 別人來罵我我也只說好,別人來打我我自先睡倒。" 時,三姨在一邊說:“別全聽,這樣不是讓人欺負蠻!”說起“忍耐”二字,姥娘還有個《忍一句》: 忍一句,禍根從此無生處。讓人曰,切莫與人爭強弱。耐一時,火坑化做白蓮池。退一步,便是人間修行路。任他親、耐他怒、只管寬心大著度。忠義被人欺,神靈天地知。若還存心忍,步步得便宜~~說得就是“吃虧是福”吧。很多次我想把姥娘的這些東西錄下來,但是當時感覺來日還方長,現在后悔已晚唉!</h3> <h3>姥娘還很有文藝氣質,到了晚年還一直喜歡看書,遇到自己喜歡的文字,就很工整地抄寫下來貼在客廳的墻上,對包裝盒上漂亮的東東也剪裁下來貼在臥室的墻上,姥娘家的庭院很美,滿園青竹伴著幾簇鮮艷的月季花,地上還長滿了她從野外移回家的開著淡黃色的苦菜花。姥娘非常愛干凈,在我看來稍有點潔癖,家里總是整潔有序的,這點從墻上的這張灶王爺年畫就能看出來,廚房的墻太舊不能貼畫了,畫是貼在紙板上,然后掛在墻上的。</h3> <h3>沿著那條小路我們又去西面走了走,外婆的南雙泉,兒時的那些美好早已不復存在,唯一留下的是那些永不褪色的記憶。</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江|
隆德县|
高要市|
集安市|
闸北区|
黎平县|
璧山县|
赤城县|
石林|
宣威市|
永安市|
河北区|
邢台市|
松潘县|
梅州市|
黑龙江省|
公主岭市|
壤塘县|
高阳县|
新竹市|
绥芬河市|
麦盖提县|
开化县|
黄石市|
寻甸|
道真|
电白县|
平谷区|
江门市|
常宁市|
旺苍县|
涟源市|
封丘县|
荣成市|
温州市|
石楼县|
五家渠市|
伊宁市|
岐山县|
新宁县|
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