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i><font color="#167efb"><b>藝術自覺 文/王占凌</b></font></i></h1><h3 style="text-align: left;"><u style=""> 藝術是什么?學者說是思想,是生活,是感受,是情感,是想象,是精神和靈魂。藝人說是語言、是美,是自在,是創造,是臨摹。哲人說是來自情感存在的形式、是現事對現實的一種超越。總之是技術同情感的和諧表達。核心是追尋美。</u></h3> <h3><br></h3><h3><i style=""><u> 美有千差萬別,萬象殊異、各領風采。總得來說可分兩種:分別美和整體美。生活中經驗指導我們的喜歡和厭惡,便生出了 美和丑。外在的物質美和內在的精神美。美滿足著人們物質的快樂和精神的愉悅。不能滿足的就厭惡。這是分別美,也可說是世俗之美。還有一種美是體覺的整體美,也可說是專業美。是不在傳統,大眾里和邏輯中,好似遠離了丑美分別的滿足,是一種不可思意的體驗自覺,靠靈敏去體驗自然和諧美,丑可變成了美,超越了丑美分別,心靈之中靈敏地看到了本質存在的一種真實美,渾然萬物的真美。</u></i></h3><h1><br></h1> <h3><br></h3><h3><u style=""> 藝術少不了手段表達乃筆墨技術。再有情感,內心深刻,少了技術也就不可能真正將個人情感表達出來。傳統文人畫在人物畫上就呈現出筆墨缺少量感。現代人在筆墨的深刻感悟并盡展自己情感精神。如石壺筆墨有了巴蜀綺麗詩意美,朱新建筆墨有了市井趣味的曲意美,王炎林畫就是黃土吶喊的秦腔美,朱振庚筆墨更顯書法流動的章韻美,李老十筆墨多拙樸物哀之美。</u></h3> <h3><br></h3><h3><i><u><font color="#010101"> 藝術的術乃言技的境界,莊子的庖丁解牛說的好。說庖丁替惠君解剖牛,刀在牛骨隙筋間行走,解剖完了牛不知痛就死了,刀十九年不用磨,鋒利如新,別人問怎么做到的?庖丁說我解剖牛初時眼中看到的是一條牛,三年后我解剖的牛多了,眼看見的便不再是一條牛,而是筋骨脈絡的結構,隨后我解牛便用心神意會,不再用眼睛了。技術到了心神意念也就是古人講的純青吧?技術到了純青,也就是化境?純青是高境界藝術嗎?也不是。技術再高,也不是藝術的最高境地。技術大于精神可稱為工藝境地。</font></u></i></h3><h3><i><u>?</u></i></h3> <h3><br></h3><h3><i><u> 藝術之藝,是精神大于技術,是技與藝的和諧運動。藝術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心態就是自覺徹悟藝術心境美境地。蘇軾有首詩,大概這么說:“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歸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詩中“得到歸來別無事”。這種心態就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別無事”的藝術境地可謂天地廓然。</u></i></h3><h3><i>?</i></h3> <h3><br></h3><h3><i><u> 藝術的最終指向,人們說是大美。審美便是衡量一個人的藝術高低。大千世界,千殊萬異,參差衍生美,人各有志,審美又千般萬般。富人看月是銀盤;窮人言月像圓餅;詩人語月是玉盤;村漢指月叫天狗,詞人詩月是嬋娟......可謂千人千月,萬人萬美。</u></i></h3><h3><u><i>?</i></u></h3> <h3><br></h3><h3><i><u> 印度有位學者說美是人們不可思意的滿足,是精神的愉悅,是一種對整體的敏感。是一種內心沖動。有一定道理。有沒有普遍的美呢?滿足沖動的愉悅人人皆有,僅是深淺的大小感覺不同而已,最重要的是敏感性。敏感不是人人都有,它不是靠讀書聽智者講演培養的抽象能力,它是一個實踐技巧必須在實踐中慢慢成熟,在其中感悟和自覺到的那點東西。這才是真的大美。它不是現有的傳統的,知識的概念中的權威等里的東西,它是事物之內本質存在,是自覺后體悟并抽象出來的自我覺悟。</u></i></h3><h3><i>?</i></h3> <h3><br></h3><h3><i><u> 美有終極嗎?我個人想是有的。比如人們皆追求藝術的自由、真誠、開放、靈敏。一幅美的藝術作品,有了以上精神,就是在追求美的終極價值。用筆墨表達自由,追求真誠,展現開放,思想靈敏,這是唯自在中才生華的美。是普遍意識,這得靠文化,眼界,體驗自覺才能進入的境界。</u></i></h3><h3><i><u>?</u></i></h3> <h3><br></h3><h3><u><i> 開放中含靈敏,自由中孕真誠,是一種完美中給人性本初情感的直覺,有深度和高度境界之美,遠離了矯飾和膚淺。“別無事”就是閑情閑意,就是自在真美,如怡情中的心源美境。自覺的深處乃生理和心理的大自在。它的最終指向是哲學精神和宗教情感對生命的叩問。才是每次藝術創作的自在和自覺。</i></u></h3><h3><i><b><font color="#167efb"> 二O一八年初秋 幽草齋</font></b></i></h3> <h3><u style=""><b style=""><font color="#ff8a00"> 王占凌,曾任雜志美編,。1989年被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數十套連環畫作品在《中國連環畫》、《富春江畫報》、《天津故事畫刊》、《廣西美術》、《奧秘》發表。1989年全國首屆中國風俗畫大獎賽榮獲榮譽獎,并被收藏。2011年《心靜禪深》書畫出版,同年被陜西圖書館收錄。2012年《心經》、《暖風》入選長安精神陜西當代中青年國畫作品展,同年,《王占凌中國畫學術展》在安康舉辦。2013年《美術報》發表《無中生有》文章評介。2014年《無中生有王占凌水墨畫》在無錫展出,作品《心經》被美術館收藏。2015年,《高原高原》中國畫展作品《堆秀》被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收藏。2015年全國鐵路美術書法展《情懷三月》作品榮獲二等獎。2017年《人民藝術家》專刊介紹。</font></b></u></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河县|
九江县|
赞皇县|
丁青县|
枝江市|
阜城县|
兰西县|
蒙阴县|
饶平县|
宜川县|
贵南县|
龙岩市|
长乐市|
金乡县|
武宣县|
韩城市|
鄯善县|
许昌市|
石首市|
宝丰县|
保山市|
绥江县|
乐安县|
玉环县|
延寿县|
故城县|
桐梓县|
桂东县|
福清市|
景谷|
扶风县|
滁州市|
隆化县|
巴楚县|
彭山县|
邵武市|
仲巴县|
辉县市|
莫力|
德阳市|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