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69年5月11日中午12:38,上海西站,火車汽笛鳴起,我與尚文中學的24位同學/12位男同學12位女同學,離別了撫育我成長17年的古鄉_------上海,我們這一代,全部卷入了上山下鄉的洪流,耕耘在農村的廣闊天地,我們用汗水和眼淚,修筑起我們的青春歲月,當時,我姐66屆高中,哥哥66屆初中,我67屆初中,運動剛開始,68年工礦分配,因家庭出身問題,我沒有進工礦的運氣,我可以到近郊崇明,但我偏偏選擇了最遠的……北大荒,我積極報名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碰碰運氣,心想,我一定要創一番天地,通知下來,我被錄取下鄉了,我便高高興興地離開父母,哥哥姐姐,下鄉到……<br><br><br></h3> <h3>火車經3天2夜的旅程,於5月14日上午8.45分抵達了黑龍江省,樺南縣,八虎力車站,專列400余位上海知青一起下車,我們尚文中學24位"12男,12女",文光中學24位"12男,12女",48位上海知青分配到三十一團五連。</h3> <h3>所謂兵團當時中蘇邊疆緊張,邊境武裝力量不夠,辦了保衛邊疆,將農場的人武裝超來,沈陽軍區派出大批現業軍人領導農場,乒團,師,團級全是現業軍人,當時兵團六個師,我所屬三師三十一團土地26萬畝,耕地面積16萬畝,人口12500多人,職工4400多人,1948年解放團建立了樺南機械農場,1958年900轉業官兵到曙光農場,1968年改為建設兵團,至1970年,有3000名知青到三十一團。。</h3> <h3>兵團采取準軍事化生活,連隊有武裝排,農工排,我所在農工排,所以本篇不涉及武裝訓練照片。</h3> <h3>忻衛民</h3> <h3>剛到五連,我們男知青兩個班,尚文中學男班,文光中學男班,班長是老貧下中農,女生也是尚文中學女班,文光中學女班,住在操場的兩邊,天天能看見,但都不太說話。連隊更是嚴禁談戀愛。</h3> <h3>五連是學大寨標乒連隊,連長,指導員都是58年轉復官乒,紀律嚴,干活重,連隊有"早晨三點半,地里三頓飯,晚上看不見",的說法,我們戰士們付出的汗水遠比其他連隊多。當初鏟地鋤草大規模班排聯合鏟地景頭,全連一起下地,連長分配各排任務,排里再分到各班,每天是一塊地完成后,全連再轉移至下一塊地,真有點部隊的味道,</h3> <h3>因為我是近視眼,所以分在農工排由老職工帶著我們,第一任班長甄在學,這是秋收場園的景頭,地里的糧食除了直接拉到團部倉庫外,剩下的全都進連隊的場園,我所在的農工排,除了下地干活外,幾乎天天在場園干活,</h3> <h3>這是五排,鐵姑娘排在場園的一個景頭,是團宣傳劉干事拍的,前排右二為上海知青陳建紅,她與她們班上的戰友,五排四班與我們班正好是一對一,一對紅,對口班,每星期總有一次要一起參加班會,</h3> <h3>1970年4月,全團學大寨,搞水利大匯戰,在618水庫工地上,用最原始的辦法,肩扛,車推的.還要鼓勁,搞宣傳,我也祘是宣傳員,特別賣勁,利用休息時間,寫稿子.演節目</h3> <h3>水庫回來后,我便入了團,當起了班長,</h3> <h3>后排左起俞文浩,忻衛民,王志強/己故,前排左,周濟民,胡恩孝</h3> <h3>后排左起俞文浩,忻衛民,李自榮,前排左起周濟民,周志平,胡恩孝</h3> <h3>冬天大雪復蓋大地,為了搶時間早播大豆,連隊組織我們清理大地積雪,場面搶眼,</h3> <h3>連隊地處邊境 ,也要邊防通行證才行,第一次探親假的路條,</h3> <h3>左起周濟民,忻衛民,周志平,眼望遠方,各有所思,</h3> <h3>為了搶播,整理地塊,拖拉機,馬車,牛車齊出動,還真熱鬧,</h3> <h3>左起俞文浩,李自榮,周志平</h3> <h3>場園,我們排的主戰場,</h3> <h3>場園曬玉米,機械脫玉米,曬玉米,進屯收藏玉米,玉米屯直徑有30米左右,高有30米左右,上屯有三級跳高,我曾經肩扛200余斤小麥袋上屯時,由於身體虛,腿上沒勁,從屯上掉下來,摔碎了手表,差點摔斷了手臂,從此看到上屯,腿上打柇,再也沒敢上高處跳板。</h3> <h3>上囤子,</h3> <h3>左起忻衛民,李自榮,周志平,連隊大門口</h3> <h3>由於連隊耕地面積大,最遠的地塊光走路要走2小時左右,中午吃飯都是送到地里的,農忙伙食還是不錯的,三天二頭的有大肉包子吃。</h3> <h3>冬天大車往地里送肥,兵團,冬天也是天天有活干,不像農村,大半年是閑著不干活的,</h3> <h3>后排左起包如荘 ,凌愛診,季秀英,顧金鳳盛愛香 ,陳建紅,陸萍,前排左起忻衛民,周志平,李自榮</h3> <h3>五排,鐵姑娘排的戰友</h3> <h3>1971年11月,團里組織了冬季伐木大會戰,這是我記憶最深的一次活動,大肚川森林位于樺南縣境內,屬完達山余脈,。伐木會戰,全團560余人,我們連隊由董玉芳副指導員領隊,組成三個班,一個排,排長是六排長,哈爾濱知青,張文啟。由馬號一個班,基建排一個班,我們農工排一個班,組成。</h3> <h3>山上的生活很苦,睡的是地窖,根本沒有棉帳蓬,喝的是溝水,取噯的是用舊油桶改裝的爐子,燒的是樹木爿子。</h3> <h3>我們班的一部分工作就是為排里找紫火,劈爿子。劈爿子也不是輕松活,早晨出發前,綁上繃腿,山上有齊腰深的積雪,帶上工具,套上爬犁,上山找枯桿,殘枝,決不能亂伐,山上有樺樹,柞樹,榆樹,水曲柳,楊樹,還有核桃樹,黃波蘿等。也不能越過指定的區域,聽林區的人說,林過有大狗熊出沒,晚間更不敢單獨行動。有幸運的話,還能找到"猴頭菇",但我沒這幸運事。</h3> <h3>我們班是主力,其中俞雙喜,張連生,張培英,崔春華,李家瑞,……編入張文啟排長的抬杠小組,"歸擺",勞動強度大,生活艱苦,一根粗健子至少千斤,4個人平均每人要擔起二,三百斤的重量,抬木頭是集體配合用力,我看到過八人抬下動,撤下四人,余下四人反而成功抬起的戰例,至人每人承擔四百斤,真是了不起的硬漢,我一直敬佩這幫硬漢。</h3> <h3>1972年2月14日大年三十,團里來放映隊放"南征北戰"智取咸虎山",但我們班沒去。我們吃著廢油桶上烤的咸魚,喝著高度列酒,喝著,喝著開始想家,一人哭,帶動滿屋子哭,開始是勸酒,勸哭,最后喝太多全吐了,至后,見到白酒,就害怕。初一,我們繼續喝酒,還聽到尼克松訪華新聞,有點預感政治氣候的變化,也預警自己,不能過早處對象……</h3> <h3>70年,我便入了共青團,這些年,年年是五好戰士,先進生產者,</h3> <h3>鐵姑娘們</h3> <h3>后排左起朱清福,俞雙喜,李紅明,前排左起忻衛民,胡矛 ,忻是尚文中學,其他四位是文光中學的,朱,俞是我一個班的,70年起我一直是班長,付排長</h3> <h3>摳麻,是農活中最累,最臟的活,但我們也堅持下來了,為了抗寒,下河前要喝口白酒抵寒,現在肯定沒有當初的勇氣了,</h3> <h3>由於連隊工作艱苦,也常有知青不辭而別,72年春天,連隊派我和胡矛到天津去勸班里天津知青,李念,王開英回連隊,最后沒成功,他們的家長都是教授,學校也無奈,我們也祘公差加游玩,這是南開大學留影,2015年參加天津知青下鄉40周年,很想碰碰李,王,但沒有如愿,聽說李一直在國外,</h3> <h3>73年7月,我參加了高考,雖然被錄取三線保密中專學校,由于政審沒通過,最后沒走成</h3> <h3>73年八月,我被調到連隊學校,任大隊輔導員,教政治 ,歷史,地理,農機,體育,我帶領同學們自制足球架,雙杠 單杠,足球門,組織了籃球隊,足球隊,乒乒球隊,每天早晨4.30起床,帶領球隊鍛煉,邊看書,學做裁判,在團部組織的籃球,足球,乒乓球比賽中,均取得自建校后的最好成績,受到連隊,家長的好評。</h3> <h3>學校授課</h3> <h3>1973年3月,參加團里"經濟危機"輔導班,回到連隊當起了輔導員。19974年7月,參加團里"批林批孔"鋪導員學習班,在連隊講儒法斗爭史。</h3> <h3>74年春,團政委和我們學校老師合影左起XX,孟莉民,堵老師,忻衛民,魏老師,王智偉,孫政委,王懷,楊老師,包如荘</h3> <h3>75年2月,參加團部的屯墾戌邊,學馬列學習班,周濟民/已調團部警通連,和我一起叁加的,三排右一,周濟民,右二,忻衛民,前排坐三,四,五,為講課老師,均為團里的筆桿子,當時,我也是連隊的通訊員,經常投稿,連隊寫寫大批判,小評論,73年考大學時的作文還是可以的,</h3> <h3>75年3_4月,我參加三師彩照攝影學習班二個月,回到連隊,大學錄取通知書也下來了,只能與攝影……我的愛好,再見,二排左二忻衛民,二排為團里宣傳劉興華干事,前排左一,老師,左二,左三,師首長,</h3> <h3>團部開的上學介紹信,75年8月,我以高票被選送上了齊齊哈爾師范學院,英語專業,當了一名工農兵學員,畢業后便成了一名英語老師……</h3> <h3>1979年大批知青陸續返城,各自為生活奔波,如今,50年過去了,青年變成了老頭老太太,退休后,知青朋友經常聚會,回憶我們的青春年華,感悟生活,特意選幾張。</h3> <h3>高興地戴上知青胸章,我們苦過,累過,為北大荒建設出過汗,留過淚,有資格佩帶知青胸章。</h3> <h3>下鄉五十周年紀念會上,連隊的哈爾浜,天津,北京,上海知青歡聚一堂,共賀50周年慶典,"50周年慶典另做美篇"。</h3> <h3>連隊的報導組成員再聚會。</h3> <h3>驀然回首,更感慨歲月蹉跎,人生短促,當年的滿頭黑發現都己斑白,當年英俊的臉龐己刻滿滄桑,五十余年的人生結歷,在歷史上只不過是彈指之問,稍縱即逝,但對于我們每一個知青來說它幾乎是我們人生的全部。.當我打開老相冊時,我的記憶有了驚人的變化,對塵封50年的老照片上的大多數人是那么熟悉,好像發生在咋天,那段經歷實在太深刻了,就象是一把刻刀深深刻在我的腦海中,實在忘不掉。北大荒的苦難帶給我們人生的啟迪和歷練,是一生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北大荒人都有著令人揮之不去的坎坷經歷,這些經歷有磨難,也有驕傲。作為曾經的北大荒人有理由感到驕傲!</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三明市|
东山县|
新民市|
潞城市|
桐柏县|
白城市|
衡东县|
崇州市|
翼城县|
图们市|
荥经县|
琼中|
韶关市|
丹棱县|
特克斯县|
苏尼特左旗|
革吉县|
富蕴县|
南阳市|
如皋市|
木兰县|
闵行区|
延吉市|
花莲县|
镇雄县|
德昌县|
郸城县|
栖霞市|
太仆寺旗|
长泰县|
西和县|
合作市|
虞城县|
故城县|
玉树县|
嘉鱼县|
寻乌县|
准格尔旗|
姚安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