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學好語文的根本是自主閱讀</h3><h3> 齊魯名師 溫德峰</h3><h3> 不少家長、學生都會疑惑,為什么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做作業,努力學語文,語文成績還是難以提高。</h3><h3> 語文難學,語文難學好!那是因為沒有找到語文學習的“根”。</h3> <h3> 語文的“根”到底是什么?</h3><h3> 北大錢理群教授說:“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h3><h3> 讀書之于語文,如同樹根之于枝葉,源泉之于河流,基礎之于大廈,血脈之于軀體,靈魂之于生命。語文教育的“根”丟了,語文教育就難免百病叢生、久治不愈了。</h3> <h3>初中3年,600多個課時,學生圍著6本教科書,百多篇課文,從早學到晚,經冬復歷春。學來學去,課文成了一條風干的黃瓜,干癟丑陋,食之無味。如果只是完成課內規定的課文背誦或“知識”類作業,而不能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自主寫作,學生的語文素養必然干癟,當然在綜合性的檢測中,不會取得理想成績。</h3> <h3> 追根探源,主要還是丟了自主讀書這個語文的“根”。</h3><h3> 有學生問我,難道語文課本不是“書”?</h3><h3> 有家長還問:我們的學生一天到晚手不釋卷地捧著書在讀,怎么說是丟了“根”呢?難道教材不是“書”嗎?“課本”是不是“書”?兩者能不能畫等號?</h3> <h3>“教科書”是什么,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也就是說,教科書只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用來指導讀寫的范本、“模本”。</h3><h3> 古往今來人們所推崇的“書”,則是指那些可以“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見識,養心靈”的書(林語堂語)。這些“書”和“教材”“課文”完全不是一個概念。</h3> <h3> 教科書并不是語文課程的全部,語文并不等于語文課本。相對于語文教育而言,語文課本充其量只是滴水,課本之外的書則是浩瀚的海洋。</h3><h3> 真正的語文教育必須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去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把世界當作課本,而不是把課本當作世界。</h3> <h3>中小學生課外閱讀讀什么?</h3><h3> 首先,要閱讀現當代文學名著, 其次,要閱讀“經典名著”。尤其以“經典”為主,因為“經典是時代、民族文化的結晶。但還要兼顧其他優秀作品,因為讀書活動能否開展起來,培養興趣是第一位的;在培養興趣方面,讀物選得是否妥當至關重要。</h3> <h3> 讀書最忌貪心太重,功利心切是讀書的大敵。讀書是慢功,習慣和興趣的培養都需時日。但只要持之以恒,讀著讀著,難以想象的奇跡就會發生,所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h3><h3> 當學生學會了讀書,寫作也就成了自覺的習慣,真正的讀書是和寫作聯系在一起的,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h3> <h3>以閱讀帶動寫作,以寫作深化閱讀</h3><h3> 讀寫結合才是真讀書,沒有寫作伴隨的讀書,那是“翻書”。要養成每周一篇的讀書筆記的習慣,漸漸地就會做到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長短不限,內容不限,寫法不限,讓真情實感從心底自然流出。</h3> <h3> 朱永新教授說過:如果我們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歷程中,還沒有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一旦他們離開校園就將書永遠地丟棄在一邊,教育一定是失敗的;相反,一個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普普通通,但是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養成了終身學習和閱讀的習慣,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遠。</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州市|
福建省|
汽车|
腾冲县|
旺苍县|
新沂市|
志丹县|
舒兰市|
蕉岭县|
双辽市|
阿城市|
贵溪市|
南溪县|
察隅县|
龙游县|
修武县|
望谟县|
元江|
永兴县|
福泉市|
雅江县|
千阳县|
巧家县|
临澧县|
梧州市|
天全县|
蒙阴县|
临颍县|
文登市|
南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会理县|
鹰潭市|
阿拉善右旗|
江陵县|
平潭县|
新疆|
稷山县|
离岛区|
岳普湖县|
丰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