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西湖國賓館南大門,仍有武警把守,不過只要說明進入原因即可放行。</h3><h3>西湖國賓館共有三個大門,南門、中門和北門,均有武警看守。</h3><h3><br></h3> <h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更以西子湖之靈秀讓人為之魂牽夢系。西湖得天下之獨后,占盡西湖絕佳位置的"西湖第一名園"的劉莊,地處西湖西南湖畔,三面臨湖,背枕丁家山,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風荷"、"花港觀魚"、"南屏晚鐘"均只咫尺之距,"蘇提春曉"與"雷峰夕照"更可時時映入眼簾 ,可謂西湖中的西湖。</h3> <h3>劉莊位于杭州丁家山西湖邊,又名水竹園 ,占地五百多畝園,被譽為西湖第一名園,現已改為西湖國賓館,劉莊由廣東富商劉學詢所建。</h3><h3>劉是廣東香山人,祖上經商起家,當時居住在廣州西關的柳波涌與荔枝灣之間的"劉園"也算廣州數一數二的名園了。他二十四歲中舉,不久北上會試南歸時來到西湖,看到西湖美麗的風光不由得贊嘆道:"故鄉無此好湖山",當走到楊公堤上,看到臥龍橋邊的宋莊(現名郭莊)好生羨慕,以"新科舉人"名義上門求見,因主人當時有客而婉拒,于是劉動念要在此處造一座更好的園子。七年后劉又中進士但官職不盡人意,于是去職步入經商,很快成為廣東巨富,1898年他43歲時重返杭州,用高價買下丁家山緊靠西湖的大片土地開始致力于建設他的"水竹居"也就是劉莊 歷時八年耗資十余萬兩白銀于1905年底完成。</h3><h3><br></h3> <h3>據說劉學詢(1855—1935)由于為孫中山革命籌款發生債務問題,水竹居曾被查封拍賣,標價高達二千萬兩白銀始終無人敢以問津。</h3><h3>1916年浙江督軍安排康有為到水竹居避暑,康在此住了一個月,期間他越住越覺得那一帶是風水寶地,素性自己買下了水竹居北面丁家山下大片土地,建造了一個自己的園子—"一天園"(康莊),康有為還模仿《醉翁亭記》、《喜雨亭記》寫了篇《一天園記》,直至1927年康去世。</h3><h3>同年北伐軍進駐杭州,省主席張靜江下令查封一天園,理由是:"保皇余孽,占據公產"。杭州解放后劉莊被劉學詢的八姨太捐給了政府,1954年劉莊被改建為國賓館,將昔日的韓莊、楊莊、康莊、范莊攬于其內,面積達三十六萬平方米。毛澤東主席常來此處居住,被譽為他第二故鄉。這里曾發生過兩件震驚中外的大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此起草;《中美聯合公報》在此簽署。至今這里還保留有毛澤東的多處遺跡。亭臺樓閣、小橋水榭、曲廊修竹、古木奇石、環境極其幽靜典雅,置身于其中能使人云忘卻世間煩惱,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h3> <h3>"水竹居"除了水便是竹,水一可達外湖,到涌金門,竹角能覆蔭,寧靜致遠。劉莊幾乎被水竹所蓋,看不出日常的生與死、喜怒和紛爭。歲月只在劉莊的格局上體現變遷,人面和桃花卻換了一代又一代。</h3> <h3>1953年"水竹居"的最后一位主人劉學詢的八姨太范媛英將劉莊獻給國家,劉莊遂被定為浙江省第一招待所。</h3><h3>歷史就像塊布,可以披掛,也可以裁剪更可以染色,甚至可以付之一炬。八姨太生于1907年,原是劉女兒的丫鬟,劉七十歲時將其收房為第八妾。杭州解放后八姨太變賣所有金銀珠寶繳納劉莊的稅款仍入不敷出。1953年八姨太將劉莊上交國家后自己遷至南山路廣福里一號,靠傭工為生,月收入僅16元。1956年她再度搬家至骨牌弄24號的大慈庵,這里原是劉家的家廟,1969年貧病交困的八姨太去世,走完了她始于保姆 終于八姨太的悲辛人生,也終于她被披掛、被剪裁、被染色的歷程。該圖網上所截。</h3><h3><br></h3> <h3>八號樓為西湖國賓館游客服務中心,入住賓館的手續都需在此辦理。</h3> <h3>八號樓游客接待大廳</h3> <h3>門口絡繹不絕的游客都是打車進來的。</h3> <h3>辦理入住手續。</h3> <h3>八號樓大門</h3> <h3>賓館內的禮賓車,只要??預約可免費載客去賓館內的任何地方。</h3> <h3>西湖國賓館全景圖</h3> <h3>進入此門就是我們下塌的二號樓,上有江澤民題寫的牌匾。</h3> <h3>《翼然亭》老劉莊遺存建筑之一。位于湖畔茶居,它飛檐翹角臨湖而建成,其亭名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中"有亭翼然"。亭上有楹聯</h3><h3>:俯仰之間,三堤煙景,雙塔風姿來眼底;瞻顧于此,百載滄桑,千年人物到心頭。</h3> <h3>這是我們下塌的二號樓遠景</h3> <h3>穿過水繡云錦就是游輪碼頭。</h3> <h3>長廊</h3> <h3>1953年12月27日至次年3月14日,毛澤東率領憲法起草小組抵達杭州,第一次在進了劉莊一號樓,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草案初稿在這里誕生。1972年2月27日,《中美聯合公報》在劉莊一號樓的八角亭草簽。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聯合發表公報,旋即震驚世界,標志著中美兩國在對抗了二十多年之后開始走向歷史性的嶄新階段。劉莊,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建交史上扮演這樣一個不二角色,這是它的故主劉學詢永遠不會想到的。</h3> <h3>一號樓的大廳</h3> <h3>西湖邊毛澤東下塌的一號樓遠景</h3> <h3>拉近一點</h3><h3>右首邊的八角亭就是當年發生中美短兵相接,進行通宵達旦的談判,直至凌晨二時喬冠華與基辛格經過雙方反復討論就《中美聯合公報》的文本作最后商定。</h3><h3>這個以劉莊"湖山春曉"水榭為原型、建在一號樓里的八角亭面積只有15平方米,只能容納六張單人沙發,卻有數面大玻璃窗君臨西湖,見證了中美兩國對抗了二十多年之后開始走向歷史性的嶄新階段。</h3> <h3>遙望蘇堤</h3> <h3>習奧會品茶處 ,我們也來一把。</h3> <h3>西湖第一名園</h3><h3>西湖的名園不少,而冠居第一者無他處僅于此。"西湖第一名園"之名由歷史沿襲,牌匾的文字則由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沙孟海所題寫。</h3> <h3>湖的對岸即是蘇堤,橋上游人如織。</h3> <h3>六號樓</h3><h3>2016年G20杭州峰會在六號樓舉行 ,峰會期間六號樓先后完成了金磚五國領導人非正式會晤、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交存儀式、中方與美、英、俄等21國的雙邊會談及多場國宴服務 總計會晤、會談及宴請近30多場。</h3> <h3>六號樓門前</h3> <h3>"水竹居"始建于光緒二十四年(l898年),老劉莊當時翠竹成林,緊靠西湖水竹相映,被譽為"水竹居"是很貼切的。亭楣高懸一方由清末著名書法家、篆刻家、曾任杭州知府的陳六笙題寫的"水竹居"匾額。</h3> <h3>五號樓正對面的湖畔,有一處"南釣魚臺",其建筑古樸而精致,景致悠然且雋秀,足以與北京釣魚臺南北呼應而齊名。</h3><h3>柱上有兩副楹聯頗具意境:</h3><h3>持竿正好垂長線,治國當如烹小鮮。</h3><h3>嘉名自足齊南北,勝地允宜傳古今。</h3> <h3>對岸是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的雷峰塔。</h3> <h3>水榭含秋</h3> <h3>丁家山為南高峰支脈,上有崗阜,俯瞰西湖水天一碧,因與白堤上的孤山隔湖相望,煙雨蒙蒙,故又稱"小孤山"。</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丁家山腳下有一石壁,壁前立汶一條石狀若蕉葉屏風,稱為"蕉屏"。據說清代雍正年間(1723一1735),浙江總督李衛經常在此彈琴,琴聲繞石,音韻清越,響入云端,故有"蕉石鳴琴"的雅名。今石上四字在庚申三日(1921年)為康有為所題,此處被列為"錢塘廿四景"之一。</h3> <h3>"岫筠亭"原為俯瞰西湖風景的最佳點,如今看到的是樹林,視線已為茂密的樹林遮擋住了。</h3> <h3>在丁家山康有為曾筑別墅于此,日"人天廬",俗稱康莊。沿山經而上,有岫筠亭,最高處有屋,現為"毛主席讀書處"。室前巖石數步處有康有為題刻"康山"、"潛巖"等字。</h3> <h3>七號樓原址為康莊,1912年劉因資助孫中山與大清銀行、交通銀行發生債務糾紛,水竹居被查封,標價高達兩千萬兩白銀。1916年浙江督軍安排康有為到水竹居避暑,期滿康覺得意猶未盡,索性買下了丁家山的一大塊土地,決心在此造一座別墅,因康與劉在政治上是對頭,在此建造別墅也有居高臨下,虎視劉莊的意思。為此大大刺傷劉的心,1922年劉變賣所有值錢的不動產(包括上海的滄州飯店,愚谷村住宅,廣州的劉園),終于贖回了水竹居,并自此隱居終老。這時"水竹居"已被"檻押"達十年之久。</h3><h3><br></h3> <h3>毛澤東采茶處</h3> <h3>解放后,劉莊經著名園林設計師戴念慈重新設計,大規模重建。當時被冠以神秘的"5901"代號,工程從1958年開始 ,一直延續至60年代中期,屆時將"水竹居"、"康莊"、丁家山……一并攬于其內,面積達三十六萬平方米。</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良县|
延安市|
凌海市|
重庆市|
榆树市|
三穗县|
吉安县|
凤台县|
镇雄县|
沁阳市|
平乐县|
大城县|
石家庄市|
靖宇县|
巴林右旗|
丹东市|
宝坻区|
察哈|
景宁|
广宁县|
怀宁县|
江门市|
分宜县|
梨树县|
蓬安县|
西平县|
开原市|
华阴市|
淮滨县|
定州市|
大理市|
嘉定区|
乌苏市|
尚志市|
潼关县|
太湖县|
贵德县|
河曲县|
玉山县|
新津县|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