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十二軍在上甘嶺戰役</b></h3> <h3>12軍的前身是第二野戰軍第六縱隊,源于紅軍第四方面軍74師一部。</h3><h3><br></h3><h3>12軍是劉伯承元帥非常信任的一只主力部隊。在“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中表現十分搶眼。</h3><h3><br></h3><h3>王近山,杜義德,韋杰,尤太忠,李德生,李震,曾紹山,肖永銀,趙蘭田,馬寧等名將都出自12軍。</h3><h3><br></h3><h3><b>1952年,12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上甘嶺戰役”中,接替15軍,堅守陣地,打退美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從此聞名世界。</b></h3> <h3>上甘嶺戰役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余人,大炮300余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愿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余萬發,炸彈5000余枚。</h3><h3><br></h3><h3>戰斗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h3><h3><br></h3><h3>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沖鋒。</h3><h3><br></h3><h3>戰役的第二階段就是最艱難的坑道斗爭階段,597.9高地共有三條大坑道,八條小坑道和三十多個簡易防炮洞。</h3><h3><br></h3><h3>15軍從10月14日至10月31日堅守上甘嶺陣地敵我雙方戰斗處于拉鋸狀態,傷亡慘重。</h3> <h3>1952年11月1日,十二軍開始參戰。</h3><h3><br></h3><h3>十二軍九十一團團長李長生來到上甘嶺,他發現高地上有著多達十幾個連的建制部隊,為避免多建制所引起的指揮混亂,他將九十一團九個連采取“車輪戰”,一個連一個連投入戰斗,每個連不管傷亡如何,一律只打一天,就撤下來休整,連長則留下來,作為后一個連長的顧問,如此類推往復。</h3><h3><br></h3><h3>這樣不僅避免了指揮上的混亂,也使各連都保存了一批骨干。</h3><h3><br></h3><h3>1日下午十六時,敵軍攻占了10號陣地,但九十一團八連隨即就有十多個戰士跟著炮彈的彈著點沖了過來,一陣手榴彈,又把陣地奪了過去。</h3><h3><br></h3><h3>十七時許,1號陣地上只剩下兩個傷員了,九十一團八連派出了一個三人戰斗小組前去增援,一番苦戰,將敵人打退,可也只剩下了朱有光和王萬成兩人,剛要整修一下工事,敵軍又蜂擁而上,負傷的朱有光一躍而起,沖入敵群拉響爆破筒。</h3><h3><br></h3><h3>爆炸的硝煙還未散去,王萬成也抓起爆破筒撲向另一群敵軍,——他就是日后影片《英雄兒女》中主人公王成的原型。<br></h3> <h3>這天戰斗非常激烈,七連的傷亡很大,運輸彈藥的八連炮排見形勢危急,主動加入戰斗,但才到了下午十五時許,七連加上八連的炮排就所剩無幾了,原定第三天參戰的九連就開始以兩個班為單位,一批一批向上增援。</h3><h3><br></h3><h3>11月4日,李長生根據這幾天的戰斗發現美軍每天的攻擊都是早上八時開始,他判斷在這之前美軍肯定是在某處集結,便派出了精干的偵察分隊連夜前去偵察。</h3><h3><br></h3><h3>這些偵察兵果然不負期望,凌晨四時發現美軍的攻擊部隊正在597.9高地南側的一片樹林里集結,李長生決定先發制人,對其實施炮火急襲,四時三十分,火箭炮團24門火箭炮就按照偵察兵所報告的方位進行了齊射。</h3><h3><br></h3><h3>美軍的攻擊部隊遭到了沉重打擊,傷亡慘重,只得重新組織兵力,這天的進攻直到中午十二時才開始,而且攻擊強度明顯減弱。</h3><h3><br></h3><h3><font color="#39b54a">據美國戰史,10月30日,中共部隊以3個營的兵力把598高地從韓軍的手里奪了過去,11月3日,敵人經過一場激戰后又占領了珍妮·羅素山。</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r></font></h3><h3><font color="#39b54a">此后,中國軍隊對韓軍窮追猛打,死傷人數劇增,11月5日,美第9軍軍長詹金斯將軍中斷了對“三角山”的進攻。</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r></font></h3><h3><font color="#39b54a">攻占狙擊嶺的戰斗持續到11月8日,這時韓軍部隊是“攤牌”以來第14次部分占領高地。在這后半個月,來自中國軍隊的壓力減弱了,威脅韓軍的巡邏隊以及探照燈也減少了。(這可能是美軍為了保持所謂的尊嚴,把失敗的部隊寫成韓軍?)</font></h3> <h3>十二軍三十一師全面接過597.9高地防務。</h3><h3><br></h3><h3>九十一團幾天戰斗只剩下一個連沒有參戰,當晚九十三團的一個營投入了戰斗,三十一師的后續部隊也逐步進入戰斗。</h3><h3><br></h3><h3>就在這天的激烈戰斗中,涌現出了著名的孤膽英雄胡修道。</h3><h3><br></h3><h3>胡修道是九十一團的一名新戰士,從拂曉起就戰斗在597.9高地的3號陣地上,連續打退韓軍七次沖鋒后,全班只剩下胡修道和滕土生兩人了。</h3><h3><br></h3><h3>中午開始,美軍加強了攻擊,火力越來越猛烈,滕土生以及后來增援的另兩名戰士全部傷亡,陣地上只剩胡修道一人,而且還負了傷,但他毫不畏懼,裹傷再戰。</h3><h3><br></h3><h3>他獨自一人又英勇地擊退了美軍多次進攻,從拂曉至黃昏,胡修道和他的戰友,先后擊退美軍從一個排到兩個營規模總共四十一次進攻,寸土未失!</h3><h3><br></h3><h3>胡修道一人斃傷敵人280余人,創造了孤膽作戰的光輝典范。</h3> <h3>11月8日,九十二團到達上甘嶺,秦基偉只給了三天的準備時間,計劃11日發動反擊。</h3><h3><br></h3><h3>為確保反擊的勝利,李長林決心以九十二團最精銳的紅軍連一連的一個排于反擊之日前一晚秘密潛伏在高地下,實施中心突擊;以三營兵分兩路,對高地實施兩面夾擊,形成向心攻擊之勢。<br></h3><h3><br></h3><h3>11月14日,九十三團除一營仍在597.9高地外,二營三營全部投入537.7高地。</h3><h3><br></h3><h3>這個團前身是赫赫有名的“朱德警衛團”,抗日戰爭期間的1941年11月,為保衛黃崖洞兵工廠與日軍激戰八晝夜,將來犯之敵擊退,因而榮獲“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的稱號,也是十二軍的精銳團隊。</h3> <h3>三十四師一零六團由炮兵部隊抽調的卡車運送,緊急從休整地調到上甘嶺。</h3><h3><br></h3><h3>該團從九十三團手中接防的537.7高地陣地,尚缺7號和8號陣地,這兩個陣地與美軍占據的537高地主峰山勢相接,距離只有50米,防御難度極大。</h3><h3><br></h3><h3>清晨五時,一零六團剛接防還不到三小時,敵軍第二師的進攻就開始了。</h3><h3><br></h3><h3>敵軍此次進攻的目標是6號陣地,6號陣地是537.7高地西側的突出部,地勢又高,是西側防御的要點,如果失守,不僅西面陣地不保,東面的1、2、3號陣地也很難守住,并且還能威脅到縱深的448高地。</h3><h3><br></h3><h3>雙方對6號陣地的爭奪殊為激烈。</h3><h3><br></h3><h3>敵軍先是以4架飛機進行轟炸,接著又是長達近一小時的炮擊,整個537.7高地落彈兩萬余發!</h3><h3><br></h3><h3>在這樣猛烈的炮火下,6號陣地上唯一的一個坑道被炸塌,八連連長文法禮等二十多人全部犧牲。</h3><h3><br></h3><h3>炮擊過后敵軍對6號陣地發起了集團沖鋒。</h3><h3><br></h3><h3>我軍部隊拼死抗擊,雙方的激戰一直到次日,即19日晚,終因部隊傷亡過大,6號陣地落入敵手。</h3> <h3>20日四時,九連就發動了反擊,一班負責主攻6號陣地,經數小時惡戰,終于將6號陣地奪回。</h3><h3><br></h3><h3>一班也只剩高守余一人了,天剛亮,敵軍的攻擊就開始了,高守余從天亮到黃昏,用手榴彈、爆破筒獨自裹傷而戰,擊退了敵軍六次沖鋒,這中間由于敵軍密集的炮火封鎖,他得不到任何支援,一天就吃了口袋里三顆祖國慰問團帶來的糖果,堅守住了至關重要的6號陣地。</h3><h3><br></h3><h3>戰后,他被志愿軍總部授予“孤膽英雄”的稱號。</h3><h3><br></h3><h3>到了黃昏時分,作為首批上高地的部隊三營經過三天激戰,已經連一個完整的排都沒有了。</h3><h3>武效賢將二營調了上來,考慮到已經指揮三天戰斗的三營長權銀剛對地形、敵情都比較熟悉,指定由他繼續指揮二營。</h3> <h3>1952年11月25日,12軍順利完成使命將537.7高地移交給二十九師。34師106團堅守上甘嶺陣地直到12月15日正式撤出。</h3><h3><br></h3><h3><b>戰史上把25日作為上甘嶺戰役的結束之日。</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上甘嶺戰役打出了軍威</b></h3><h3>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沖鋒,上甘嶺一戰,打出了國威軍威,向世界顯示了志愿軍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h3><h3><br></h3><h3>美第七師和韓第二師在戰役中遭受了巨大的傷亡,并徹底消除了中朝方面關于能否在美軍絕對優勢火力下堅守陣地的憂慮,使得戰線更加穩定。</h3><h3><br></h3><h3>這場戰役也反映了后勤在現代化戰爭中重要作用,志愿軍在戰役中物資消耗之大,尤其是炮彈的消耗量,是史無前例的。</h3><h3><br></h3><h3>志愿軍后勤機關在秋季反擊作戰的物資儲備基礎上,實行重點保障,對上甘嶺的所有需要竭盡所能予以滿足,還動用了后勤部門留做機動力量的汽車連加強運輸保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不能忘記歷史</b></h3><h3>之所以要寫這篇文章,是不敢忘記那段歷史。我們的父輩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回來的勝利與和平不能忘記!</h3><h3><br></h3><h3>今天的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祖輩打江山的艱難我們已無法親自體會,但是12軍全體戰士的那種不畏艱難險阻,團結互助的精神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還是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好處的。<br></h3><h3><br></h3><h3>我們紀念上甘嶺戰役不僅是為了紀念我們的父輩,更是為了傳承“上甘嶺”精神!</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甘嶺精神</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是永遠的豐碑</b></div></b></h1><h3></h3> <h3>下圖都是父親和母親的合影。媽媽們都在槍林彈雨中擔任衛生員,擔架員和宣傳隊員。<br></h3> <h3>三川的父親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12軍91團參謀長</h3> <h3>權偉的父親權銀剛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4師106團3營營長</h3> <h3>楊志敏的父親楊毅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1師93團3營教導員</h3> <h3>趙京晉的父親趙疇海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1師93團一營營長</h3> <h3>趙疇海和戰友們,前排左二為趙疇海</h3> <h3>飛羊的父親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12軍34師作戰參謀。</h3> <h3>王文的父親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12軍政治部干事</h3> <h3>劉寧旗的父親劉天昌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1師91團3營營長</h3> <h3>這是采訪劉天昌的報道</h3> <h3>學民的父親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12軍91團干部股長</h3> <h3>開心牛牛的父親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文化教員</h3> <h3>徐杰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1師93團1營作戰參謀</h3> <h3>李麗的父親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12軍31師91團衛生隊長</h3> <h3>李麗的舅舅參加過上甘嶺戰役,時任12軍31師91團戰士,榮立二等功</h3> <h3>31師醫院院長金海泉(左)和91團衛生隊長李和旺在上甘嶺戰役結束后</h3> <h3>李麗的父親和戰友們都參加過上甘嶺戰役</h3> <h3>李莉的父親參加過上甘嶺戰役,時任34師直屬隊副指導員</h3> <h3>青草的父親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4師師長警衛員</h3> <h3>夏琴的父親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4師戰士兼文化教員</h3> <h3>本照片由楊娌婭提供</h3> <h3>本照片由楊娌婭提供</h3> <h3>本照片由楊娌婭提供</h3> <h3>本照片由楊娌婭提供</h3> <h3>常義法參加上甘嶺戰役,時任34師偵察連副指導員</h3> <h3>這是常義法的回憶錄(上甘嶺戰役部分)</h3> <h3>呂之武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4師師部通訊員</h3> <h3>平分秋色的父親武緒昌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4師106團保衛股長。<br></h3> <h3>張培林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4師106團宣傳股長。</h3> <h3>張明祥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4師106團干部股長。</h3> <h3>郭廣森參加了上甘嶺戰役,時任34師106團組織股股長。</h3> <h3>十二軍上甘嶺與敵同歸于盡的英雄:</h3><h3>①朱有光,11.2日597.9高地犧牲(91團八連),特等功。</h3><h3>②王萬成,11.2日597.9高地(91團八連),特等功。</h3><h3>③曾平章,11.12日537.7高地,92團三連,一等功、二級戰斗英雄。</h3><h3>④楊國良,11.12日597.9高地,93團九連,特等功、二級戰斗英雄。</h3><h3>⑤候超,11.18日537.7高地,106團八連。</h3><h3>⑥劉保成,11.20日537.7高地,106團九連,一等功、二級戰斗英雄。</h3><h3>⑦陳大腳,11.20日537.7高地,106團五連。</h3><h3>⑧李驊,11.20日537.7高地,106團五連。</h3><h3>⑨無名英雄,12.3日537.7高地,106團二連。</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向上甘嶺戰役的烈士們致敬!</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向所有參加了上甘嶺戰役的志愿軍致敬!</b></h3> <h3><br></h3><h3>特別鳴謝:</h3><h3>文興惠阿姨提供了她和王叔叔的照片。</h3><h3>開心牛牛、夏琴、學民、平安是福、平分秋色、李麗、李莉、三川、飛羊、權偉、楊娌婭等美友提供了父母親或父母親戰友的照片,謝謝大家!</h3> <h3><br></h3><h3><br></h3><h3>注:本文搜集了一部分發小父母親的照片,旨在弘揚正能量,紀念上甘嶺精神。如果有發小看到本美篇,愿意提供父母親照片的,請用美篇私信給我。謝謝!</h3> <h3><br></h3><h3><br></h3><h3><br></h3><h3>歌曲 我的祖國</h3><h3>演唱 彭麗媛</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吴桥县|
个旧市|
梁河县|
淮南市|
陆川县|
射阳县|
山丹县|
宾阳县|
无锡市|
屏山县|
承德县|
南乐县|
贵州省|
崇文区|
台安县|
临海市|
古浪县|
哈密市|
通道|
运城市|
宿迁市|
浦江县|
潢川县|
丰顺县|
孝昌县|
岳阳县|
虞城县|
平原县|
华安县|
射阳县|
宜章县|
禹州市|
栾城县|
碌曲县|
弥渡县|
田林县|
阿拉善左旗|
深水埗区|
留坝县|
凤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