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懷舊,是上了年紀的人都有的一種心態(tài)。2018,我們正式加入了老年“夕陽紅”的行列。回憶讀書時代的趣事或知青的往事,都是同學間少不了的話題。前不久在我們初中微信群里,圍繞對皇姑區(qū)原“五一商店”、“北陵電影院”的回憶,展開了懷舊的對話:</b></h1><h3><b><br></b></h3><h1>●張俊英: “五一商店,大概是五幾年蓋的,是省政府基建處蓋的,我老爸是七級瓦工參加了,老媽做為家屬工還參加了拔釘子等活兒。五一商店是我們小時離不開的購物場所,記得五一商店最初是一層,后來又逐年加蓋到三層,當時覺得可大了!它給我們太多的回憶。吃、穿、用好方便,包括我們的筆,墨,紙張。”</h1><h1>●杜平: “我家曾經(jīng)在北陵電影院后面那個樓住,是70年代皇姑區(qū)革委會蓋的宿舍。五一商店還是那個位置,還是那棟樓。幾十年過去了,那一片變化不大,現(xiàn)在到那里有種穿越回去的感覺?!?lt;/h1><h1>●張俊英: “歲月悠悠,彈指一揮間。寧山路小學,北陵電影院,實驗中學三點一線。這是美妙的畫面 ,少年快樂的音符,伴著青春的旋律,給人以美好的記憶。所以,常回去看看,漫步街頭,也是一種情趣和快樂?!?lt;/h1><h1>●沈智群: “我們這邊一片小區(qū),變化不大,小區(qū)的房子都是7、80年代蓋的,我家的房子算是新的了,也20年了,這里有我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記憶,五一商店,寧山路小學,北陵電影院,省政府外的北運河,每逢看見這些老建筑,總想起毛澤東時代的一些往事?!?lt;/h1><h1>●錢洪鳴: “童年的時光是令人難忘的,除了學習之外,常去的北陵電影院則是看演出的最佳場地,順便到五一商店和新華書店看看?!?lt;/h1><h3> …………</h3><h3><br></h3><h1><i><b>歷史的時光,那些如煙逝去的陳年往事在我們的群聊中一點點清晰地呈現(xiàn),于是,11月23日,初中班里自發(fā)組織了一次懷舊情結的主題聚會活動。</b></i></h1><h3><i> </i></h3><h3><i><b><br></b></i></h3><h3><b style=""> </b></h3><h3><br></h3><h3><br></h3><h1><br></h1> <h1><i><b> 小學、中學時代的我們,沒少在北陵電影院看電影,那里留下了我們太多的快樂。這座影院在設計上沿襲了前蘇聯(lián)風格,并融入了中國古典建筑元素。這種中西建筑風格的混合體,在沈陽現(xiàn)存的老建筑中非常少見。</b></i></h1><h3><i><b><br></b></i></h3><h1>●它的前身是1954年建成的中國科學院東北分院俱樂部。</h1><h1>●1956年,審判日本戰(zhàn)犯沈陽特別軍事法庭在這里設立。</h1><h1>●1957年沈陽市電影公司把它定為北陵電影院,是皇姑區(qū)北陵一帶有名的影院。</h1><h1>●2002年沈陽北陵電影院宣布停業(yè),期間幾經(jīng)起伏,直至2011年年底,北陵電影院恢復成50多年前的面貌,更名為“<b>審判日本戰(zhàn)犯沈陽特別軍事法庭舊址陳列館”</b>,作為“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分館開放。</h1><h1>●2014年5月18日,<b>《</b><b>沈陽審判日本戰(zhàn)犯</b><b>法庭舊址陳列館》</b>正式對外開放。<br></h1> <h1>上午9點半,我們集合在老北陵電影院門前,從這個有文化記憶、有歷史故事的地方,開始我們的舊地重游——</h1> <h1><b><i>北陵電影院的今昔</i></b></h1> <h1>我們小時候電影院的記憶</h1> <h1><b>北陵電影院不僅僅是個文化娛樂場所,還因為它承載了一個中國抗日戰(zhàn)爭重要的歷史事件而被載入史冊。</b></h1> <h1><i><b> 這個陳列館,除了沈智群,我們都是第一次來。館內莊嚴肅靜,燈光昏暗,仿佛進入了歷史隧道。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把我們帶入了那個嚴肅的特殊年代——</b></i></h1> <h1>1954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署東北工作團成立</h1> <h1> 陳列館里的這些照片資料,大多不很清楚,可見當時的照相機分辨率還是很差的,反復翻拍擴印又影響了成像效果。但這些模糊的影像似乎增添了時代久遠的感覺,展館中彌漫著歷史的塵?!?lt;/h1> <h1>引渡日本戰(zhàn)犯接收工作團團長、東北人民政府外事局局長陸曦</h1> <h1>公安部長羅瑞卿</h1> <h1>這是1964年3月9日,提前釋放的最后三名戰(zhàn)犯。至此,在中國關押的日本戰(zhàn)犯全部釋放完畢。</h1> <h1><b><i> 從二樓走進審判大廳,眼前再現(xiàn)了審判日本戰(zhàn)犯的場景,展示得非常逼真,無聲地述說著距今62年前中國人民在這里莊嚴審判日本侵略者,贏回自己的勝利和尊嚴的那段歷史。</i></b></h1> <h1><b>沈智群</b>:1956年,我的父母作為觀眾都參加了這次審判大會。母親后來和我說,看見日本戰(zhàn)犯在法庭上垂頭喪氣的樣子,她內心感慨萬千:偽滿洲國時她正在讀“國高”,親身體會到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東北同胞“亡國奴”的悲慘生活,深深感受到新中國現(xiàn)在真是強大了!</h1> <h1>1956年6月9日至1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在沈陽首次開庭,對日本陸軍第117師團中將師團長鈴木啟久等8名戰(zhàn)犯進行公審。</h1> <h1>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右一)、偽滿洲總務廳次長王賢偉(右二)等人出庭作證。</h1> <h1>1956年7月1日,沈陽特別軍事法庭再次開庭,對前偽滿洲國總務廳次長古海忠之等27名被告人進行公審。</h1> <h1>武部六藏因患病無法出庭,特別軍事法庭7月8日下午5時,在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對武部六藏就地進行訊問。</h1> <h1>中國政府給予日本戰(zhàn)犯人道主義寬待,除對45名主犯分別在沈陽和太原進行公審外,對其他在押的897名罪行輕、職務低、表現(xiàn)較好的次要戰(zhàn)犯,免予起訴,并立即釋放回國。</h1> <h1>辯護人員在法庭門前合影</h1> <h1>工作人員在法庭外合影</h1> <h1><b>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在沈陽公審36名日本戰(zhàn)犯,是正義對邪惡的審判!</b></h1> <h1>開放后的沈陽審判日本戰(zhàn)犯法庭舊址陳列館,2014年9月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這里是揭露日本侵略罪行的見證,<b>這是中國人民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第一次在中國的土地上,不受任何外來干擾審判外國侵略者。</b></h1><h3><br></h3><h1><i><b><br></b></i></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i><b><br></b></i></h1> <h1><b>我們在審判日本戰(zhàn)犯法庭舊址前合影留念</b></h1><h3></h3> <h1><b>1956年審判日本戰(zhàn)犯的軍事法庭只有沈陽和太原兩個城市才有,而太原的舊址已經(jīng)不在,北陵電影院的存在意義不同尋常。</b></h1> <h1><i><b>皇姑區(qū)武裝部</b></i></h1><h1>北陵電影院南邊,皇姑區(qū)武裝部還在這里,只是原來朝南開的門改為向西。林樂春記得他原來就在武裝部對面的一個診所實習過。</h1> <h1><b><i>我家曾住過的老房子</i></b></h1><h1>北陵電影院后面,是上世紀70年代皇姑區(qū)革委會宿舍,我在這住了6、7年。40多年過去了,還是這個院,還是這幾棟樓,但里面的住戶不知換了多少家。我住緊鄰北陵電影院后墻的那棟一單元二樓,一樓是咱校原高二.三班姜斌父母的家,有一年我曾在樓口門前看到姜斌帶著三個孩子從盤錦回家探親。</h1> <h1>我家樓口對面就是<b>托兒所</b>,如今這個平房還在,翻修了一下,現(xiàn)在仍是個幼兒園。我兒子小時候在這里入托有三年多時間,記得那時每天下午下班時間,他就趴在托兒所窗臺上望著家里的陽臺,盼我去接他。后來上了“長托”,一周才能回家一次。長托這個詞已經(jīng)成為歷史,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懂得了。</h1> <h1>很巧,在院子里打聽一對老夫婦,找到了我在皇姑區(qū)少年宮時的一位老主任,當年他和我住同一棟樓,居然40多年沒搬遷。意外相逢,我們都很驚喜!(和劉主任聊天中才得知,他曾任區(qū)衛(wèi)生局長、老干局長,都沒給自己弄一套好房子,至今還和病重的老伴兒住在這里,真是清廉的干部啊。)</h1> <h1><i><b>五一商店</b></i></h1><h1>寧山路向東到遼河街口就是五一商店。歷史老人的腳步好像在這里停滯了……</h1> <h1>改革開放40年了,沈陽市區(qū)許多地方都大變模樣,原以為皇姑寧山路上的五一商店早就重建成大商場或大超市了,然而這座老建筑依然還是老模樣,只是外觀門臉上有所改變,曾做過“跳蚤市場”,現(xiàn)在是生活超市和百姓洗浴。</h1> <h1>睹物生情,讓我想起五一商店的從前和我伴隨它的往日……</h1> <h1>那個年代商店都是玻璃柜臺,后面是貨架子,里面站著售貨員,無論你買什么都是他們?yōu)槟惴铡J圬泦T的職業(yè)當年也是一個非常難得榮光的崗位,是服務行業(yè)“八大員”之一。文革前這一帶也叫南新村,這一片住了許多東北局和省政府的干部、工人和家屬。小時候我經(jīng)常和媽媽到五一商店買東西?;貞浧鹉莻€年代,國家經(jīng)濟困難,食品用品都很缺乏,逢年過節(jié)要拿著配給的一點點細菜票、肉票、雞蛋票才能來這兒排隊購買。糧食、食油也是有定量配給的(當年五一商店一樓西北面有維德第三糧站,負責南新村居民的糧食供應)。1977年我家曾被偷竊,家中沒錢也沒有值錢的物品,丟的全是糧票、布票、燈泡票等各種票券。</h1> <h1>我家第一個“家用電器”是一臺三洋牌盒式錄音機,就是托人在五一商店買的。120元錢,用去我三個多月的工資。當社會上有了黑白電視機時,已經(jīng)很不錯了,但也需“走后門”弄票。</h1> <h1>半個多世紀的時光過去,一個城市的生命在增長變化,老房子也逐漸消失,說不定什么時候五一商店也將不復存在。舊地重游很感慨,我站在它的面前,背后“五一”兩個字依然鮮紅!</h1> <h1><b><i>小人書店</i></b></h1><h1><b>任麗娟回憶:</b>在五一商店的斜對面有一個小人書店,店內有條桌條凳,沿墻都是書架,上面擺滿了花花綠綠的小人書,只要花上一兩分錢就能租上一本。那時,只要兜里有零花錢,放學后我們就一頭鉆進里面一呆幾個鐘頭,一本接一本地看,直到一分錢也沒有了,才戀戀不舍地回家。五六十年過去了,我對這個小人書店仍然記憶深刻,那里是我們如饑似渴閱讀的開始。<br></h1><h5><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任麗娟是我校初三一班同學,曾任寧山路小學教導主任)</span></h5> <h1>現(xiàn)在遼寧省政協(xié)的位置,幾十年前是皇姑區(qū)第三門診部,許多同學記得,當年住在南新村的居民和政府機關一些干部家屬,在這里看病。但那時門診部的大門向西,面對遼河街。</h1><h1>●<b>任麗娟</b>:“1963年的春夏之交,我參加田徑隊訓練不慎得了關節(jié)炎,每走一步路膝關節(jié)都很疼,只能小步挪動。爸爸媽媽工作忙,沒時間陪我去醫(yī)院,就讓我自己去三門診治療。每天間操時間我都從學校去三門診針灸。給我扎針的是一位面色紅潤和藹可親的老醫(yī)生,他每次給我扎完針后,都要不停地探針、捻針、彈針,最后還要讓我用艾蒿卷烘烤針柄。他的醫(yī)術真是高超,一共針灸十次,我就可以跑跳自如了。我真是感激他,直到現(xiàn)在我都記得他大致的樣子?!?lt;/h1><h1><b>佟麗娜</b>(初三.四班):“我家鄰居阿姨是三門診的護士長。記得一次我在醫(yī)院拔牙,把護士的白大褂都踢臟了?!?lt;/h1> <h1><b><i>皇姑區(qū)一門診</i></b></h1><h1>記得北陵電影院南,寧山路和黑龍江街路口,有一個皇姑區(qū)一門診,現(xiàn)在是“龍江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拍下這張照片,讓我想起一段往事。1977年春,我抱著兒子到一門診,接診的是一位中年女大夫,我老公認出她是當年沈河區(qū)委盧書記的愛人。但當她看到我兒子頭上戴著縫著紅十字的小白帽,突然情緒激動,連聲說:“我不給你看,我就不給你看”。我很詫異,不知她為何是這種服務態(tài)度。旁邊另一位大夫馬上把我拉到一邊給我兒子看了病。后來才得知,她兒子是軍醫(yī),在76年唐山大地震時光榮犧牲了。見到紅十字的白帽,引起了喪子之痛。這件事在我的記憶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h1> <h1>12點鐘,我們在“綠江春”準時午餐。</h1><h1><br></h1> <h1>老同學又相聚了,談笑風生不亦樂乎!</h1> <h1>黃白兩、張春海、范士坤和張靜芳四位同學是直接到達酒店的。</h1> <h1>1964年初中畢業(yè)后,一些同學沒有繼續(xù)讀實驗中學,有的考上了別的高中,有的讀了中專。張春海拿著一份初中全班同學的名單,一一詢問失聯(lián)的同學。有幾位已經(jīng)找到了聯(lián)系方式,但還有人沒有任何線索。如今班里逝去的同學已經(jīng)有八位了。</h1> <h1>我們這個年齡的同學聚會,除了回憶過去,最關心的就是健康。林樂春熱心指導張俊英如何正確使用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特別是一日三餐吃飯的問題,席間大家各抒己見,展開了熱烈討論——</h1> <h1>林樂春學過醫(yī),他從專業(yè)的角度論述每天吃飯次數(shù)的道理。</h1> <h1>安麗娟所說,是從微信中獲取的知識。</h1> <h1>范世坤是個隨心所欲的人,出口直率,真是話如其人啊!</h1> <h1>至于如何吃,吃得更健康,還是根據(jù)個人體質情況,順其自然吧。</h1> <h1><b> 這次聚會,大家收獲滿滿。我們已是古稀之人,健康第一。我們要做的是靜觀世界、放平心態(tài)、科學生活、樂觀向上。</b></h1><h1 style="text-align: start; "><b></b><b style="text-align: center;"> <i>2018就要揮手而去</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同學們合影留下這一年的友誼</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2019再相聚!</i></b></h1> <h1><i><b> 懷舊 故地重游</b><b>(</b>續(xù)篇<b>)</b></i></h1><h3><i><b></b></i></h3><h1><i><b></b></i></h1><h1>我們23日的聚會,因為時間關系還有一些地方?jīng)]來得及走到。沈智群、張俊英余興未了,27號她倆再一次來到“南新村”,繼續(xù)追尋歷史的足跡,尋找童年的記憶……</h1><h3><i><br></i></h3><h3><i> </i></h3><h3><br></h3> <h1>在北陵大街東側、新開河北岸有一片極具特色的老建筑群,這里有太多的故事。</h1><h1>●1923年至1930年陸續(xù)建成的東北大學,是張作霖統(tǒng)治東北時期由奉天和黑龍江兩省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高等學府,是二十世紀初東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28年張學良任校長。</h1><h3></h3> <h1>解放后老東北大學解散,這里變成政府機關所在地。</h1><h1>●1954年遼東遼西兩省合并成立的遼寧省政府,當時學習蘇聯(lián),政府機關叫“人民委員會”,之前叫“東北人民行政委員會”,趙建英家就在這個時候在院里住過。</h1><h3></h3><h1>●1961年,這里成為東北局所在地,一直到文革期間。</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b><b>班里許多同學小時候都先后生活在這,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時光。</b></h1> <h1><b><i>北陵布鞋廠</i></b></h1><h1>原遼寧省副省長車向忱是遼寧省實驗中學首任校長(那時叫東北實驗學校)。他的老伴翟重光,于1950年組織52名家屬白手起家,辦起南新村婦女手工布鞋廠。在無資金、無設備、不懂技術的情況下,她們憑手工一針一線做童鞋。1958年改為北陵制鞋廠。翟廠長兢兢業(yè)業(yè)、嘔心瀝血地在這里工作了15年。那時,實驗中學的部分家屬也參加了布鞋廠工作,解決了教師的后顧之憂。</h1> <h1>這張照片是原<b>北陵布鞋廠</b>的大門位置,原來沒有高樓,鐵門也是后安的。原北陵布鞋廠的老廠房除了照片上的一排平房外,大門南側也是老房子,現(xiàn)在是“松江府”飯店。另一邊是“京都友誼醫(yī)院”。</h1> <h1>我們繼續(xù)尋找老<b>遼河浴池</b>的影子。過去的年代,洗浴叫“泡澡堂子”。那時沒有淋浴,都在大池子水里泡,滿屋子熱氣騰騰,時間久了很容易暈倒,這個印象太深刻了。</h1><h1>現(xiàn)在遼河浴池已改為一個教育機構。不知為何這個標志性的大煙囪還在,還好,給我們留下了它歷史的影子。</h1><h1>在沈智群的記憶中,小時候去上學,就是從這個大煙囪旁穿過,可抄近道進寧山路小學的后門。</h1> <h1>這個飯店的前身我們還記得,那時叫“遼河食堂”。</h1> <h1>中午,我倆在“半味堂”吃飯,懷舊,想起了童年和父母在“遼河食堂”吃飯的日子。</h1> <h1>遼河藥房的位置原來是“<b>東風藥房</b>”</h1> <h1>北陵電影院南面的寧山路上,向東不遠,路南就是原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和遼寧省人民檢察院的大樓。在我們以前的印象里,它高大神圣,威嚴莊重,是周邊最高的建筑。</h1><h3></h3> <h1>原來大樓門前入口的臺階早已拆除,樓前被一排平房遮蓋,變成臨街出租的商業(yè)門市(可見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力之巨大)。大樓入口改為南面,院子入口向西。這里早已變?yōu)檫|寧省糧食局及下屬部門所在地,還有一個今年7月剛掛牌的單位——遼寧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h1> <h1><b><i style="">寧山路小學</i></b></h1><h1>●五一商店向東走,松花江街路口,還是原來的寧山路小學,它與共和國同齡,是省、市重點學校。</h1><h1>●我們初中班有不少同學當年在寧山路小學讀書。邢玲玲、薛光耀、曲以琴、鄭憲周、沈智群、張俊英、顧世輝……</h1><h1><b>那操場,那課桌,還有小伙伴們天真無邪、快樂活潑的童年影子還不時在我們夢中縈繞……</b></h1> <h1>這是1960年,寧山路小學五年三班在北陵公園的合影。二排左起第五人是張俊英。</h1> <h1>“以美立校,以真育人,博愛至善,靈活創(chuàng)新”是寧山小學的辦學思想。</h1> <h1><b><i><br></i></b></h1><h1>站在校牌前,留下五、六十年后的合影,心中感慨萬千!想想此刻在校園里安靜上課的孩子們,我們已是他們的爺爺奶奶輩的人,但又是他們寧山路小學的校友啊,這些孩子長大后也一定會回到母校看看的,因為這是人生中幸福的一段經(jīng)歷,是抹不掉的寶貴記憶!</h1><h3><br></h3><h1><br></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玉龙|
靖安县|
浦东新区|
阿图什市|
禹州市|
南投县|
施甸县|
永年县|
崇义县|
湘阴县|
晋宁县|
庄河市|
克山县|
汤原县|
清河县|
南和县|
博湖县|
高雄县|
梓潼县|
攀枝花市|
桑日县|
金塔县|
拉萨市|
芒康县|
广州市|
宜春市|
潞城市|
大厂|
梧州市|
东安县|
铜陵市|
讷河市|
榆林市|
加查县|
凤阳县|
宜兰县|
古蔺县|
永新县|
甘肃省|
宝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