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游歷于大山名川之間,時常會遇上所謂“男人看了笑哈哈,女人看了羞答答”的景觀,也稱男女生殖器地理景觀。這些形似男根的山峰和形似女陰的巖洞,之所以被人們奉為神明,朝它焚香磕頭,加以頂禮膜拜,若剔去獵奇的心理,應當源于人類對生殖的崇拜。</h3><h3> 這次從浙江轉江西赴廣東,一路風塵仆仆,飽賞沿途風光,最為奇巧的是目睹了名聞遐邇的江西龍虎山仙女巖和廣東丹霞山陽元石。此兩地的女陰男根巖石景觀,據說公認為最負盛名,最為惟妙惟肖。能在行色匆匆之中,有緣品覽這一陰一陽、相映成趣的陰陽兩奇石,聆聽陰柔與陽剛的故事,感悟陰陽相濟之說,也可算是旅途的一次幸遇。</h3> <h3> 【仙女巖不羞】</h3><h3> 江西龍虎山下、瀘溪河畔,有一片高達數十米的山崖,其間有大裂縫形成的崖巖洞穴,形態酷似女性裸體坐姿的下身部分,連毛發膚色也十分逼真,人們稱之為“仙女巖”,還有“羞女巖““生命之門”“大地之母”"仙女獻花"“思源壁"等美稱。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出神入化,渾然天成,被世人推崇為“華夏惟一、域外無雙”的奇觀絕景。</h3><h3> 我曾經兩次去過龍虎山,對此景觀熟門熟道,但這次步入景區,卻似乎有點陌生,感覺空空落落的。仔細回想,原來是仙女巖前不僅少了祭拜的條案香爐,少了門樓和楹聯,還少了《仙女巖記》的字碑,這對解讀仙女巖無疑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據導游介紹,景區因為剛遭臺風洪水的毀損,一時還來不及修復。</h3> <h3> 相傳仙女巖的裸女本是何仙姑的侍女,因與呂洞賓的書童偷情,觸犯天規,被玉皇大帝打入凡間,并旨令永世不得婚配。侍女幽居深山,難解寂寞,惟有在瀘溪河沐浴戲水以消磨時光。</h3><h3> “玉女臨潭初卸衣,故張雙腿沐朝暉。”一天侍女出浴時裸身山邊小坐,不經意間化作了巖石。千萬年來,仙女巖就這樣櫛風沐雨,傲雪凌霜,以惟妙惟肖的端莊體態,以博大無私的坦蕩胸襟,以嫵媚溫雅的氣度神韻,成為世人崇仰的“大地之母”,躋身于名揚四海的文化遺產。</h3> <h3> 如今,仙女巖前游人熙熙攘攘,觀者絡繹不絕。面對一絲不掛、無遮無擋的赤裸浴女,游覽者心態迥然不同:有人極力抨擊,認為有傷大雅;有人面帶羞色,目不正視;有人悠然自得,談笑風生;也有人焚香祈禱,頂禮膜拜。</h3><h3> 不管觀者心態如何,仙女巖總是笑迎天下客,稱得上怡然自得。于是,有人以仙女口吻詩曰:</h3><h3> “堂堂正正立人前,人說難堪我泰然。</h3><h3> 自問心中無愧事,赤身裸體敢朝天。”</h3><h3> “昧心方是人之恥,裸體如何笑下流?</h3><h3> 世上總多難解事,該知羞又不知羞。”</h3><h3> “天生胴體立溪邊,雨蝕風侵億萬年。</h3><h3> 游子觀光頻注目,誰人到此不思源。”</h3> <h3> 對于仙女巖,人們有不同的解讀,而我最欣賞著名散文家石英撰寫的《仙女巖記》:“邃邃乎群山之母,潤潤兮眾水之源。踞萬仭之上,俯億兆生靈。至奇則過客仰嘆,絕美則倩女自愧。華夏之唯一,域外更無雙。尋根者日夜兼程,膜拜者水陸并進。可望而不可即,可親而不可狎。集高貴與平易于一表,并巧俏與淳厚于一身。龍虎山麓多云,乃伊氣韻之外化;瀘溪秀峰競峙,乃伊所育之精華。伊何時生成?開天辟地之日匐然洞現。洞中何藏?隱含待譯之生命密碼。何時破得?生命之源確釋之時,此巖亦將頜首作笑矣,謹為記。”</h3><h3> 此文音韻和諧,瑯瑯上口,言簡意賅,涵意深遠,讀后頗有啟迪。與該文相得益彰的是仙女巖楹聯: “思此身奚自,源斯處而來。”雖然僅有十字,卻是仙女巖的絕妙注釋。</h3><h3> 老子《道德經》曰:“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人皆源斯處而來,生命從這里開始,是她繁衍了新的生命,天地間才充滿生機活力,人類才生生不息走向永恒。虔誠面對,我們應該充滿無限的敬意!</h3> <h3> 【陽元石逞雄】</h3><h3> 清晨從江西龍虎山出發,到達距廣東省韶關市45公里處的丹霞山時,已是下午四點來鐘。來不及去找驛站,便匆匆前往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h3><h3>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丹霞山,方圓319平方公里,赤壁丹崖,全由紅色沙礫巖構成,壯美艷麗,攝人心魂。因無暇遍閱丹霞山芳顏,便跟著本地村民從捷徑直往陽元石景區。</h3> <h3> 走在山間小道上,透過茂密的枝椏,遠遠就可以看到一個天然的石柱,高大挺拔,雄風威揚,在翠枝綠葉的簇擁下,直傲蒼穹,氣勢非凡。村民告訴我,這就是揚名神州的“天下第一石”——陽元石,民間俗稱“祖石”“求子石”。據專家考證,它矗立天地間已有30多萬年的歷史。</h3><h3> 佇立觀景點,面對天工開物的陽元石,怎不望而生畏。其石,高28米,直徑7米,其形酷似勃起的男性生殖器,真是太神奇,太逼真了,純粹是放大版的男根,其高度是普通男根勃起時長度的175倍,直徑是普通男根勃起時的204倍。那偉岸恢宏的雄姿,凝聚著令人眩目的陽剛之氣,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人稱“丹霞雄風”,果真名不虛傳。</h3> <h3> 沿山間步游道向陽元石靠近,在一處豁然開朗的山坳,有一個“拜陽臺”,是仰望陽元石的最佳地方。宛如仙女巖前,同樣擺有祭拜的條案和香爐,香火點點,青煙裊裊,祭拜者眾多。若逢吉日,會有穿著婚紗的新人,面向陽元石朝拜祈禱呢。聽說在此朝拜,十分靈驗,求男可得男,求女可得女。可惜今生我來晩了,早已錯過這個選兒擇女的機會。</h3><h3> 有傳聞不知是真是假,說陽元山下有個叫斷石的小村莊,男孩比例高達80%,是聞名的“多仔村”。如若當真,那肯定是沾了元陽石的陽氣之故。我想,好在世間此石稀少,否則,寂寞獨居的光棍漢又何其多也!</h3> <h3> 拜陽臺上,游人翹首仰望,嘻嘻哈哈,一片喧囂。還有十來個青春洋溢的90后女生,打著V形的手勢,笑著叫著,擺弄著身姿,以陽元石為背景,占據著最佳的攝影位置,或獨照或合影,忙得不亦樂乎。她們自然大方,毫無半點羞色。如今,人們對性的從容坦然,無疑是時代變革的一大特征,也是人們觀念更新的標志之一。畢竟,那個思想禁錮,視性話題禁若寒蟬的時代已一去而不復返了。</h3> <h3> 這里,還得簡述一下陽元石的來歷,這是一個傳奇故事:風流道士呂洞賓成仙之后,色心不改,故態復萌,憑身懷“飛鳥”的絕招,經常把自己陽具變成黃鶯,飛到姑娘身邊去磨磨蹭蹭,占盡女孩便宜。幾個仙女知道后,故意去河里洗澡,并把消息提前透露給呂洞賓。呂不知有計,色心大動,又將陽具變成黃鶯,飛臨沐浴仙女的身邊揩油。這時仙女念起了“唵嘛呢叭彌吽”的六字真言,并一把掐住黃鶯。頓時,黃鶯羽毛脫落,還原成了陽具。觀音菩薩趕到后,一揮手中的拂塵,口念“著”字,這個陽具就飛到人跡罕至的山上,一直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陽元石。</h3> <h3> 形神兼備的陽元石,以其雄偉之勢,陽剛之氣,“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稱譽世界一絕。當然也少不了人們的贊美之言,如“孤留一柱撐天地。”“夢斷三更美女,愧殺天下英雄。”也不泛文人墨客妙語如珠的吟詠:</h3><h3> “挺拔雄揚世所稀,名山逼肖眾稱奇。</h3><h3> 天公亦解蒼生事,澤惠人間醉玉姬。”</h3><h3> “一石飛峙群山中,刺破青天意未窮。</h3><h3> 浩氣凜凜驚玉帝,鐵骨錚錚氣閻羅。</h3><h3> 千世長留英雄種,萬世永傳丹霞情。</h3><h3> 天下之間僅一絕,不到此處枉生平。”</h3><h3> 至于草根的詩話,雖然有些曖昧,不登大雅之堂,但其詼諧幽默,最令人忍俊不禁。還有女子打油詩曰:</h3><h3> “跋山涉水來看峰,一場歡喜一場空。</h3><h3> 只恨今生無緣會,馬上回去休老公!”</h3><h3> 男人面對陽元石,只有羨慕妒忌恨,無奈歸納總結了“四不主義”:“不要愧嘆不如,不要實物對照,不要明知故問,不去相互攀比。”</h3> <h3> 觀罷陽元石,天近暮色。聽說距陽元石5公里之外還有陰元石,洞寬4.8米,高為10.3米,洞長4.3米,形狀酷似女性的外生殖器,也是丹霞山一大絕妙的景觀。有騷客為其詩云:“千里迢迢來看洞,一洞長在茅草中。只能遠看不能用, 一場歡喜一場空。"</h3><h3> 為了不耽誤接下來的行程,我尊重同伴的建議:一睹龍虎山的女陰和丹霞山的男根,已經達到了陰陽互補,那陰元石就留待后會有期了。<br></h3><h3> (2011年2月)</h3> <h3> 文: 木魚原創 圖: 選自網絡</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喀喇沁旗|
增城市|
曲周县|
科技|
子洲县|
盐源县|
建瓯市|
邮箱|
丹江口市|
汾阳市|
镇安县|
连江县|
延长县|
巴彦县|
海口市|
衡水市|
淮安市|
宜宾县|
大名县|
乌拉特中旗|
普洱|
鹰潭市|
松潘县|
巴青县|
樟树市|
阳西县|
九龙城区|
太康县|
手游|
甘孜|
芜湖市|
博白县|
常山县|
郯城县|
额敏县|
海口市|
周口市|
阜城县|
靖远县|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