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一路向西——與佛國的邂逅(甘南、川北、青海16日游)(三)

五月花

<h1><font color="#ed2308">  (此游記接上一篇《一路向西——與佛國的邂逅(甘南、川北、青海16日游)(二)》)</font></h1><h3></h3><h3><b><br></b></h3><h3><b>D:12</b></h3><h3>  26日8:15我們從祁連縣出發去阿柔大寺。因自行車環湖賽當天下午開始封路,我們運氣真好,趕在封路前過了這一路段。</h3><h3>  8:40經過阿柔大寺,這幾日一路看過的寺院已經很多,大家決定不進去,只在門口拍幾張照片,算是到此一游。</h3>  阿柔大寺亦稱“阿力克大寺”,藏語稱“阿柔縣喜宏法洲”,位于祁連縣治八寶東南21公里處,在今草大坂鄉政府所在地貢白加龍。阿柔大寺為阿柔(即阿力克)部落的寺院。阿柔部落原駐牧于今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曲什安河流域至瑪卿雪山一帶,由11個小部落共組成阿柔部落。明萬歷年間,三世達賴索南嘉措來青海傳教,在這里講經傳法,為以后建寺奠定了基礎。清順治年間,五世達賴進京途經青海,阿柔部落頭人又迎請五世達賴到部落,請求建寺。后經五世達賴允準,由夏扎大喇嘛和阿柔然堅巴克尊嘉措二人主持,于仲塔地方建成阿柔寺,取法名為“具喜宏法洲”。約在清道光年間,頭人卻丹時期阿柔部落一部分北遷祁連,于現址重建寺院,但規模較小。本世紀四十年代,在阿柔千戶南喀才昂和百戶阿多等人支持下, 該寺發展很快,成為祁連縣境內最大的格魯派寺院。 <h3>  從阿柔大寺繼續往張掖方向,沿途是一望無際的祁連草原,9:20經過峨堡鎮。峨堡鎮位于祁連縣縣境東72公里處,東與甘肅省接壤。總面積2千平方公里,人口約2000人,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65%,還有回、漢、蒙古、土族等。</h3><h3>  9:50到達扁都口。</h3><h3>  在綿延起伏的祁連山中段,有一條長約30公里的山峽通道,攔腰切斷祁連山,貫通甘肅、青海兩省,它就是被古人稱為“大斗拔谷”的險關要隘扁都口。“扁都口”為藏語“扁麻多”之音變,意為金露梅。</h3><h3>  扁都口生態休閑旅游景區,位于張掖市民樂縣城東南部30公里處的國道227線兩旁,南北長10公里,東西平均寬6公里,總面積60平方公里。旅游區內最著名的旅游景觀是扁都峽谷、黑風洞、石佛寺、諸葛碑及碧云天、黃花地的田園風光等。景區享譽“絢麗甘肅”十佳旅游景區、中國西部自駕游示范營地、全國山地戶外運動訓練基地、甘肅攝影家協會采風創作基地等殊榮,入選2013中國旅游風云榜“自駕游宿營地”十強及農業部認定的“中國美麗田園”。</h3> <h3>  扁都口海拔3500多米,地勢險要,山勢嵯峨,自漢唐以來,一直是羌、匈奴、突厥、回紇、吐谷渾、吐蕃等民族相互聯系和出入甘肅、青海之間的重要通道,古代的絲綢之路南路便由此入青海入甘肅入西域。留在這片峽谷的歷史與歲月,都化成了現在如詩如畫的扁都口。這里是集萬畝油菜、金色田園、高原牧場、石佛巖畫、關隘文化、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高原生態旅游區,是河西走廊生態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特別是每到七月初時,幾十萬畝油菜花盛開正旺,放眼望去,金黃色的油菜花海洋望不到盡頭,微風吹過,金波起伏,一股獨特的清香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藍天下的白云飄在青青的祁連山上,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將整個大地染得好似鋪滿黃金。此情此景,使人不由想起清朝乾隆皇帝那首詠油菜花的詩來:</h3><h3>  黃萼裳裳綠葉稠</h3><h3>  千村欣卜榨新油</h3><h3>  愛他生計資民用</h3><h3>  不是閑花野草流</h3><h3></h3><h3><br></h3> <h3>  我們的車子在管理服務區停留,門票要60元。服務區賣烤番薯的大媽告訴我們,因當地村民與旅游局在爭地盤,爭游客收入,建議我們不要去買景區門票,只要花10元以騎馬拍照為由就可進入景區。遺憾的是,當我們走到騎馬拍照點時,被告知騎馬轉一圈要50元,而此時這里油菜花部分花期已過,不是最美的時節,小伙伴們決定不花冤枉錢,就當作走過路過,稍做休息后繼續前往下一景區。</h3> <h3>  在服務區,賣酸奶和青稞面的老兩口因我們買了他們自制的酸奶,樂得合不隴嘴,似乎對這樣的生活很是知足。</h3> <h3>  這是烤番薯機,烤番薯一根10元,香氣滿鼻。</h3> <h3>  10:30我們離開扁都口景區,11:00經過民樂縣城。</h3><h3>  民樂縣隸屬于甘肅省張掖市,地處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張掖市東南部,總面積3678平方公里,人口23.08萬,有漢族、藏族、回族、壯族、土家族、蒙古族、白族、滿族、裕固族、維吾爾族等10個民族。2018年10月10日,甘肅省政府批準民樂縣退出貧困縣。</h3><h3>  從扁都口到張掖,一路下坡,海拔從3000多米一路降到1000多米。</h3><h3>  張掖市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古"絲綢之路"上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驛鎮。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之美稱。張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物產豐饒,以烏江米為有名,盛產小麥、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農作物,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2個商品糧基地之一。張掖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美譽,還有“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金張掖、銀武威、玉酒泉”之說。</h3><h3>  12:00我們在離張掖市區8~9公里處的一家川菜館用餐,這里海拔1500米,終于又吃到帶有家鄉味道的青菜了,這份小白菜16元,分量很足,沒兩下就被我們一掃而光。</h3> <h3></h3><h3>  午餐地點距離七彩丹霞景區還有50公里,約1個小時車程。14:30到達張掖七彩丹霞景區。</h3><h3>  張掖丹霞地貌群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俗稱“張掖丹霞”,由“七彩丹霞”和“冰溝丹霞”組成,兩景區間隔約12公里。</h3><h3>  七彩丹霞景區位于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鄉南臺村,分布面積為5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20米,景區東距張掖市區40公里,北距臨澤縣城20公里。景觀地貌主要由1.35億年至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紅層”,經構造運動、流水與風力的侵蝕作用而形成,是中國獨有的彩色丘陵地貌。經研究考證,彩色丘陵的形成與誕生是以百萬年為地貌單元,是不可再生、不可復制的地質遺跡。景區內雄鷹展翅、神龍戲火、萬象奔騰、眾僧拜佛等景觀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尤其清晨、傍晚、雨后觀之更為壯觀,其經典之處主要有七彩屏、七彩飛霞、七彩練、七彩塔、大扇貝等,堪稱丹霞景觀中的精品、極品。景區在2011年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有“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奇險靈秀美如畫——中國最美的六處奇異地貌”之一、“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全球最刻骨銘心22處風景”之一、“全球25個夢幻旅行地”之一等殊榮。</h3><h3>  姜文執導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錢雁秋編導的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該景區作為外景拍攝地。</h3> <h3>  15:00我們換乘觀光車進入景區,門票54元,另加觀光車20元。景區一共開放5個觀景臺,七彩仙緣臺、七彩云海臺、七彩錦繡臺、七彩虹霞臺、七彩敖河臺。其中七彩仙緣臺最大,七彩虹霞臺景色最美。因為觀景臺比較分散,景點間又沒有行人通道,所以需要乘坐觀光車按固定線路游覽。</h3><h3>  我們沿著七彩仙緣臺——七彩云海臺——七彩錦繡臺——七彩虹霞臺逐一游玩。因時間關系,最后一個七彩敖河臺我們沒有繼續前往。張掖丹霞地貌的五個主要景點都是冠以“七彩”,確實它們造型奇特、色彩斑斕,把祁連山脈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嶺橫生。</h3> <h3>  第一站是七彩仙緣臺。構造運動使山體表現為單斜山和單斜群峰,由于該地層極易風化,形成了圓渾丘陵狀的地貌景觀。地型分割了色彩,色彩幻化了地形,仿佛大自然孕育的美人,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千世輪回中七彩仙袂化作山峰,守護著長眠于此的丹霞姑娘。該觀景臺主要有睡美人、夕暉歸帆等景點。</h3><h3>  這是夕暉歸帆。山體由于受到擠壓,堅實物質經長期侵蝕后得以保留而形成向斜體,在光影作用下恰似滿載希望和夢想的帆船,沐浴著青夕陽的余暉凱旋歸來。</h3><h3><br></h3> <h3>  這是睡美人。由白堊紀時期形成的石灰巖,因漫長的風化剝離孕育出素面朝天的大地美人,其舒緩柔美的線條、圓潤妙曼的身姿、色彩斑斕的衣裙,不知是仙女下凡還是龍女出海,竟如此的留念此地,一睡便是億萬年。</h3> <h3>  第二站是七彩云海臺。該地貌經歷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地層不同程度的拉升,產生大量的斷裂及褶皺等構造,最終形成的景觀,遠觀氣勢磅礴,俯瞰包羅萬象,登臺觀景仿佛置身云海仙境,因此得名“七彩云海臺”。移步換景呈現出:七彩飛霞、大扇貝、眾僧拜佛、靈猴觀海等壯觀景象。</h3> <h3>  這是大扇貝。億萬年前大海中的精靈,歷經大自然的錘煉孕育成眼前這些巨大的“扇貝”,它由紅、灰白、灰黃色條紋相間排列的砂巖巖丘群構成。奇特的造型為彩色丘陵增添了幾分生趣,亦如一條騰飛的巨龍拔地而起,為民祈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h3> <h3>  這是眾僧拜佛。渾圓的紫紅色砂巖巖丘通過地質變遷和外力作用,被雕刻成身披袈裟的僧侶,歷經億萬年的艱難修行與歲月洗禮,虔誠的跪拜在仰面而睡的大佛腳下。</h3> <h3>  第三站是七彩錦繡臺。該地貌發育于祁連山山麓祁連山大斷裂帶這個特殊地帶,構造活動和水蝕、風蝕以及崩塌共同作用,促使形成了這種特殊的地質遺跡。拾級而上,山體兩側紅、白、黃均勻分布的彩帶宛若華麗的絲綢披在山體之上,舉目遠眺,氣勢壯觀。主要景點有絲綢天路、赤壁長城、麻子面館、裕固流蘇等。</h3><h3>  這是絲綢天路。沉積湖底的粉砂巖和泥質巖,歷經千萬年的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形成一條條層次分明的彩帶,宛如綿延萬里的絲綢古道,千年不曾中斷。</h3> <h3>  這是裕固流蘇:懸壁巖體經過千萬年的流水侵蝕和風化作用,形成了一類較為奇特的地貌造型——泥掛狀丹霞,恰似裕固族少女七彩裙擺的流蘇,隨風飄動,有人云:“誰嘆流蘇美,回眸思故人”。</h3><h3>  裕固族為甘肅省三個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為回鶻人的后裔,集中聚居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現有一萬多人。裕固族有東西部之別,無文字,通漢語文,但都信仰藏傳佛教和原始宗教,未婚女子有帶頭面的習俗。屬于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住帳篷,穿長袍,崇尚騎馬和射箭。飲食以牛羊肉、酥油奶茶、青稞酒為主,服飾華麗鮮艷,歌舞活潑歡快。裕固族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裕固族的生活習俗和部分語言與匈牙利人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h3> <h3>  第四站是七彩虹霞臺,也是整個景區最美的景點。彩色丘陵景觀受白堊系中下統中溝組地層的控制,呈環狀分布,薄層狀泥巖,砂質泥巖及頁層互層。紫紅色、灰綠色、灰黑色等雜色疏密相生,組合有序,極富有韻律感和層次感。在夕陽余暉的映襯下,猶如虹霞灑落在山丘之上。該觀景臺主要有神龍戲火、神龜問天、小布達拉宮等景點。</h3> <h3>  這是神龜問天。紅色砂巖在白堊紀時期受強烈的侵蝕、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形成塔狀地形。猶如一只神龜仰頭向天,既鎮守降服的巨龍,又訴說著億萬年的滄桑巨變。</h3> <h3>  這是小布達拉宮</h3> <h3>  因前一天在卓爾山被曬脫了層皮,今天在七彩丹霞做好了充分的防曬準備,結果運氣真好,陰天,還下了點小雨,微風習習,少了50度高溫的暴曬。雖然照片少了藍天的襯托,但丹霞地貌景觀還是驚憾了我的眼球。</h3> <h3>  在這里,不用特意趕日出和晚霞,丹霞地貌景色是變化的美!一會陰天一會放晴,一會烏云蓋頂,一會又陽光灼熱,山間的風景在不同的天氣之下呈現不同的景色。同一片風景不同角度觀看又不一樣,實在太美!</h3><h3><br></h3> <h3>  七彩丹霞——印在山背上的彩虹!大自然的神來之筆,天賜的禮物。再好的相機也拍不出它的壯觀,再華麗的語言也無法形容它的美。</h3> <h3>  猜猜這是什么?對!是分類垃圾桶,別有意境吧?</h3> <h3></h3><h3>  在滿眼的彩色丘陵地貌中偶見一點綠色植物,這叫鵝絨藤,是一種中藥。為蘿藦科植物,入藥部位是莖中的白色漿乳汁及根,味苦,性寒。主要分布于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山東、江蘇、浙江、河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消積健胃,利水消腫之功效。常用于小兒食積,疳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及尋常疣。</h3> <h3>  18:10我們離開七彩丹霞景區,當晚入住在距離景區一公里的白云賓館。</h3><h3>  剛入住酒店,蹲地上收拾行李箱,起來時磕到了打開的窗戶,撞了個頭破血流。我嚴重懷疑我的風風火火的性格是一種“病”,出來才12天,摔了兩個跤,一個狗吃屎,一個四腳朝天,今天又撞破頭。聶師傅問:“你這是咋的啦?”我說:“哎呀,愁死我了!”<br></h3><h3>  今天是與聶師傅在一起的最后一個晚上了,大家決定晚上跟師傅好好的喝兩杯,烤羊排是肯定不能少的。口口聲聲喊著已戒酒的我,今晚絕對也要放開了,就來一瓶黃河王吧!這一桌菜加酒才240元,吃得大家酒足飯飽,我的頭上的傷口居然也不感覺疼痛了。</h3> <h3><b>D13:</b></h3><h3>  張掖丹霞因其雄偉、幽靜、奇特、險峻、形態而美麗,無論用多么美麗的詞語都難以描述張掖丹霞地貌的那種神奇。在觀賞過以“色彩斑斕”而出奇的七彩丹霞景區后,又怎能錯過以“雄險神奇”而著稱,素有“赤壁千仞”之美譽的冰溝丹霞風景區呢?于是我們與聶師傅商量,能否在與他相伴的最后一天行程里為我們增加這個景點,聶師傅爽快的答應了。因這一天我們要趕回西寧入住,整個行程有400公里,一路上還要經過青海環湖自行車賽的路段,可能會出現擁堵,而聶師傅把我們送到西寧后,他還要連夜趕回蘭州。</h3><h3>  27日晨6:30我們起了個大早,早餐后就出發去冰溝丹霞,7:30就到達冰溝丹霞景區。我們是第一批到的游客,景區門口一個游客也沒有,大門緊閉,我們以為來得太早沒有開門,大家準備失望離去。但又不甘心,就去服務中心敲門,居然有工作人員在!門票40元,觀光車20元。終于,我們趕在太陽升起的時候進入了景區。</h3><h3>  據觀光車司機介紹,冰溝丹霞是張掖市旅游局開發的景區,七彩丹霞是屬于央企的景區。這兩個景區最早都是本地老百姓發現,后來都被政府限制發展,回收歸國家所有。冰溝丹霞的景色比七彩丹霞更美,但游客量卻明顯少很多,具體原因與投入的宣傳力度有關吧。</h3><h3>  冰溝丹霞景區是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張掖市具有裕固花鄉之稱的肅南縣境內康樂鄉、白銀鄉地段。景區總面積達300平方公里,核心游覽區約占120平方公里,分為小西天景觀區和大西天景觀區。它是中國干旱地區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同時也是中國發育最完整,造型最為奇特的丹霞地貌之一。</h3><h3>  冰溝丹霞以砂巖地貌遺跡景觀為主體,是國內窗欞狀宮殿發育最好、規模最大的地質地貌遺跡,是“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質命名地,被評為“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中國第一”。景區內廣泛分布丹霞崖壁、石墻、石柱、尖峰、丘陵等地貌形態,尖峭挺拔,連綿不斷,氣勢宏偉。</h3><h3>  冰溝丹霞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先后被《中國地理雜志》和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以及 “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h3> <h3>  冰溝丹霞景觀區,海拔1500-2550米,作為古老的地質遺跡,它發源于侏羅紀至第三紀時期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發育形成的紅色巖系,隨著地殼的抬升,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后退,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經過長期的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了孤立的奇巖怪石,所以其突出特點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是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巖( 主要是礫巖和砂巖),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h3> <h3>  景區呈“Y”字狀分布,因我們進入景區時整個景區只有我們四個人和另外四個游客,觀光車司機直接把我們送到大西天景區的最高點,讓我們反向游覽。當到達最高頂的時候,瞬間會讓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此時,只能用“無限風光在險峰”來形容眼前的景象。遺憾的是,太陽被山體擋住,沒能看到理想的日出美景,只能拍到逆光的朝霞景色。</h3> <h3>  拾級而上景觀逐漸有了變化,只見遠處祁連山綿延無邊伸向遠方,茫茫白雪猶如給山巒穿上了潔白的紗衣,近處陡峰起伏,層層疊疊,丹霞峰林峭壁,橫生峻嶺。</h3> <h3>  站在最高點,隨著太陽的漸漸升起,整個空間和范圍都不斷的發生著變化,丹霞地貌應該是最喜歡展示自己的,因為這時候的自然與人,一切都顯得那么簡單、明亮、通透。</h3><h3>  冰溝丹霞的形態和七彩丹霞最大的區別是形色,而這里的形,似乎更加明確的從外表體現了出來,這或許只有冰溝丹霞才能做到的。</h3> <h3>  冰溝丹霞,是大自然賦予人類靈魂深處想象力的地方。丹霞地貌在目前已經不算特別神奇的一種自然自然景觀,然而,唯獨冰溝丹霞不同,這種冰溝丹霞地貌有點像現代派藝術,由于造型千姿百態,別具一格,帶給人足夠的想象力,而冰溝丹霞所提供的不僅只有想象力那么簡單,還有在這些千姿百態的“建筑群”中發現屬于自己的“作品”。  </h3><h3>  似乎當你看到了冰溝丹霞,所有的天馬行空都不會被認為是想象,而這一切皆有可能,并且會伴隨著你想象力,不斷的出現不同的新的連鎖思維,讓你根本無法短暫的停留,只會用盡全力去捕捉這種來自于大自然的神秘。</h3> <h3>  丹霞城堡拔地而起,突兀的矗立在山脊,在層層疊疊壓頂之云的渲染下,如“盧浮魅影”震撼來襲,外形酷似法國皇室王宮,又如青藏高原的布達拉宮再顯,傲然屹立在山野之上,給人以無比的震撼和遐想。</h3> <h3>  盧浮魅影,又叫盧浮城堡,這不是“海市蜃樓”,更不是簡單的復制。寬約150米,高50米,比真正的盧浮宮還要高20米。這是紫紅色砂巖、礫巖夾砂礫巖受地殼抬升和流水侵蝕作用而成,為城堡狀砂巖地貌的典型代表。</h3> <h3>  如果說七彩丹霞看的是色彩,那么冰溝丹霞看的就是造型了,那多變的造型讓你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杰作真是鬼斧神工!大地之根,環球中心,希臘神廟,各種造型讓人目不暇接!  </h3><h3>  遠處有一把火炬高高立于山巔,仿佛為這山巒溝壑點燃著光明和希望。這是“祁連火炬”。赤旗烈烈、戰馬嘶鳴,1936年紅西路軍在此浴血奮戰,播下的“火種”還依然屹立在祁連山尖,啟迪引導著后人,這是“差異風化”所形成的石柱,高5米,最寬處1.8米。</h3> <h3>  這是“金蟾觀霞”。深淵白龍潭,扶危濟困,劉海不知何處去,金蟾依舊哺彩山。這是差異風化形成的殘余象形巖塊,高約2米,造型生動。</h3> <h3>  當進入右邊一條溝內的小西天景區時,首先會遇見一峰迎客駝,駝頭面向山谷,駝眼微閉,嘴角微微向上揚起,好像在迎接四面八方的賓客。這峰蒼天而降的神駝是冰溝丹霞奇山異峰的典型代表,也是冰溝景區的標志性景觀之一。這條溝也是拍攝了《神探狄仁杰之三》中黑風城堡的所在地。</h3><h3>  這個景點叫“神駝迎賓”。承載絲路商貿的重任,傳播悠揚駝鈴的絕唱,恭迎四面八方的賓客,夢想重振往昔的輝煌。它是軟硬相間的巖石層由于風化速率不同而形成的老年期砂巖地貌。<br></h3> <h3>  溝內有觀光臺階,你可以拾階而上,也可以選擇在溝底游走。在拾階而上的時候,千萬不要錯過回望身后的景色,有的時候、有的角度、有的光線會有意外的感覺和收獲,只要你有足夠的想象力。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石柱、石屏,縱橫的溝壑,氣勢磅礴。</h3><h3>  這是“桃源三結義”。三人相對,舉杯共飲,兄弟齊心,誓結同盟。這三位“英雄豪杰”乃是遭受強烈剝蝕的巖墻上部殘留的三個石柱。</h3> <h3>  這里不同的巖石,由于沙礫巖比較堅硬,形成一種特有的凸起使得巖體本身的粗細形狀發生變化,歷經億萬年風化侵蝕所形成的崖壁石柱、孤峰殘丘,崖如刀削,山似斧劈,千峰各造型,尖峭挺拔,峰壁相對相依,千姿百態,峰崖高矮起伏交錯,不同類型的巖石組合在風化過程中給大自然留下了豐富的創意空間,奇峰異石,絕壁生煙,壁險峽幽。 </h3><h3>  這是“玄武門”。此景頂部遠觀似神鬼把門,西側石柱長蛇吐信,正所謂:“玄武神君”鎮山門,“貞觀”偉業由此生,“北門學士”爭先入,此徑通往“大明宮”。這道由紫紅色砂巖、礫巖夾砂礫所形成的巖墻,寬約80米,高約50米,又名“神蛇鎖江”。</h3> <h3>  這是“蘑菇石”。這種蘑菇狀的石頭在附近較為常見,它在流水侵蝕形成的小型石柱,頂部蓋層因為差異風化形成圓頂檐突,就好象菌蓋還未打開的鮮嫩蘑菇。</h3> <h3></h3><h3>  從不同的高度、方向欣賞這石山、石墻、石柱、石峰、峭壁等奇峰異石,形成了大量“抽象藝術作品”,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用時間慢慢造就了一座天然的藝術宮殿,精心部署了一個地理博物館。面對眼前靜止的畫面,為何大自然獨自鐘情這片土地,把這里的山雕琢得如此險峻、挺拔,各種造型讓人目不暇接,給我們留下了新奇的想象空間!天然形成的“大地之根”陰陽石柱,逼真的形象讓人禁不住嘖嘖稱奇。</h3> <h3>  從遠處看去,又是另外一種顏色和風格,即使是夏天,似乎缺水的地方草的顏色也顯得那么清淡,而非南方的深綠,加上褐色的丹霞顏色,使這里的一道道石柱、一處處陡崖、一塊塊巖石、一片片丘陵,精工細琢出一座座造型獨特的雕塑作品,讓人玩味無窮。</h3> <h3>  暢行在丹霞美景中,頭頂清澈藍天,呼吸純凈空氣,欣賞極致美景,心生敬仰之情,“天下第一奇觀”美麗的景色愉悅了我們的眼睛和心情,能夠欣賞到大自然巧奪天工的美景,是老天對我們的眷顧。在這里,可以深度感受什么叫壯美,什么叫鬼斧神工。</h3> <h3>  在外等候我們的聶師傅開始催促我們抓緊時間繼續下一行程。我們9:50從景區出來。此時景區才開始逐漸來了一些游客。</h3> <h3>  10:15經過丹霞口,10:55上G30高速,5分鐘后由張掖收費站出高速,走227國道,經民樂縣。12:20在民樂縣的仁和私房菜停留用午餐,中間這道炒粉條是聶師傅的最愛。五道菜185元,吃得還算可口。 </h3> <h3>  民樂縣距離西寧市還有260公里。15:20我們到達花海鴛鴦景區,門票30元,因時間因素,更因這幾天看的油菜花已審美疲勞了,我們決定不進景區。</h3><h3> 花海鴛鴦,也稱亂海子、眼睛湖,位于青海省門源縣城西42公里的盤坡南側,在有黃金草原之稱的皇城大草原內,是中國最美麗的六大草原——祁連山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湖由八掰蓮花似的山包所包擁,由108處泉眼匯聚而成,與崗什卡雪峰相互映襯,就像鑲嵌在雪域高地的一面鏡子。是高山珍稀水禽的自然保護區,春夏季節,時有近百只藏鴛鴦,雙雙對對,隨波上下嬉戲,被稱為“愛情鳥的樂園”,為“西寧八景”之一。</h3><h3><br></h3> <h3>  15:50到達門源油菜花景區,也許大家都感覺這十幾天的行程已經疲憊,看過的油菜花景色已太多,決定就在景區外拍上幾張照片,繼續前往西寧,好讓聶師傅當晚能早點趕回蘭州見他的媳婦兒。</h3><h3> 門源油菜花是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門源縣一種美麗而蔚為壯觀的人造景觀,成為青海旅游的一大亮點。從每年的七月初開始,這里就進入了油菜花盛開的季節,開花時間是7月5日至25日,最佳花期是7月10日至20日。所以我們到達的時間已不是最美的時節。</h3><h3> 門源縣是北方小油菜發源地,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種植區,種植面積達50萬畝。門源的油菜花氣勢壯觀,北依祁連山,西起永安城,東到玉隆灘,南鄰大坂山,綿延上百公里,宛如金黃的大海。濃艷的黃花,緊沿著浩門河畔,橫越門源盆地足有百公里,在高原深藍的天空下,與遠山近水,村落人家相輝映,近看遠觀皆為美景。2008年,門源油菜花被評為國家4A景區和青海省“我心中最美麗的十大景觀”。</h3> <h3>  途經達坂山隧道。</h3><h3> 達坂山隧道位于國道227線K104至K109的越嶺地段,隧道全長1530米,兩端引線2852米;隧道及兩段引線按山嶺重丘區三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投入1.5億元。從青海省西寧至張掖公路達坂山隧道是由中鐵十六局一處承建的,工程項目創五個之最:一是隧道南口路面中心標高3792.75米,為當時亞洲已建成道路隧道海拔之最;二是在國內已建成的道路隧道中,最先鋪設保溫層以防凍脹;三是在國內已建成的道路隧道中,最先在洞口設置自動隔風保溫門,在冬季無行車時關閉隧道,以減少冷能侵入;四是青海第一條公路長隧道;五是青海公路基本建設中首次面向國內施工單位招標,實施與國際接軌之“菲狄克”管理項目。達坂山隧道建設工程科研成果遂后推廣到青藏鐵路建設之中,收到良好效果。標志著我國修建高海拔隧道施工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并成為西部開發的一大壯舉。</h3><h3> 達坂山地處青海省大通與門源兩縣的交界處,是甘肅通往青海的交通要道。“達坂”是蒙語,意為山口、山嶺。在青海高原的眾多的山巒中,達坂山只能算小字輩,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達坂山在高原聲名顯赫。達坂山南北兩側的河谷地區海拔高度相對較低,氣候涼溫是青海重要的農牧業地區,特別是北側的寬闊浩門河谷全部種植著小油菜,成為國內聞名的百里花海。南側的大通縣為青海省重要的春小麥生產基地。南側的寶庫峽及察汗河國家森林公園、黑泉水庫景色迷人。</h3><h3> 站在達坂山頭,耳傍響起一首民歌:“千難萬險的鬼門關,難不過雪天里的達坂”。</h3><h3> </h3> <h3>  在海拔3800米的達板山頭,我們與聶師傅來一個告別式的紀念,感謝聶師13天來的一路相伴,讓我們的旅途充滿了快樂和驚奇。</h3><h3><br></h3> <h3>  17:30經過黑泉水庫,18:30進入青海高速大通入口,在高速入口處車子開始排起長隊,這下可把聶師傅愁死了,我們也為他要趕回蘭州的迫切心情著起了急。</h3><h3> 19:30終于入住西寧市的凱瑞酒店,聶師傅等不及與我們共進晚餐,把我們一放下車就立馬返回蘭州,直到半夜11點半,才收到聶師傅平安到達蘭州的消息。GL8包車的行程到此結束,聶師傅,辛苦了!</h3><h3> 到達凱瑞酒店時,我的腿開始疼痛,以為只是當天坐車坐太久,沒太在意。到晚餐時,我的腿越來越痛,行走都感覺到困難了。但還是忍著痛與同伴在酒店旁邊的紫琳餐廳吃了川菜晚餐。水煮白肉、紅燒帶魚、西湖牛肉羹、空心菜,150元。大家說終于吃了一餐舒服的晚餐,今晚可以在這家城市化的四星酒店里美美的睡上一覺。</h3><h3> 明天終于可以開始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看來,我還是適合休閑型的旅行生活。</h3><h3><br></h3> <h3>  凱瑞酒店是出行13天來住的最高級的一家酒店。遺憾的是,當天晚上的我的左腿越來越痛,連翻身都很困難,甚至痛到睡不著覺的程度。我知道一定是這天400公里的行程,除了早上冰溝丹霞景區下來走了兩個小時,一路上幾乎都坐在車上,我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復發了,壓迫到了坐骨神經。</h3><h3><br></h3> <h3><b>D14:</b></h3><h3> 出門14天,第一次終于可以在酒店舒服的睡到自然醒。早晨起床時似乎腿的疼痛有所緩解,于是決定與小伙伴一起去看看西寧這所城市。</h3><h3> 西寧位于青海省東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市區海拔2261米,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西寧古稱青唐城、西平郡、鄯州,取“西陲安寧”之意,是青海省省會,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青海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通訊中心和國務院確定的內陸開放城市,也是中央軍委西寧聯勤保障中心駐地。 </h3><h3> 經過這個饃饃店,饞得流口水,1.5元一個,怎能錯過呢?</h3> <h3>  小伙伴們又去了華聯超市買了一些當地的土特產,為親朋好友準備伴手禮。而此時的我,腰和腿的疼痛越發的嚴重,痛到全身冒冷汗,甚至到了站不穩的程度,但我還是強忍著疼痛,不能掃了小伙伴們的興致。</h3><h3> 小伙伴看到我的狀況,決定找個地方休息和午餐。這家“舌尖上的唯牽牛肉面館”的清真牛肉面量足、味鮮、服務好,一共才90元,小伙伴說在家鄉的牛肉面里肯定不可能放這么多的牛肉。可惜當時的我,因為腰腿的疼痛,根本顧不上美味,只是勉強喝了一點湯。<br></h3> <h3>  回到酒店,我就直接躺下了,小伙伴為了我,整個下午到晚上都在酒店陪伴照顧我,我玩笑說:“這是太后的待遇呢!”痛并幸福著!</h3><h3></h3><h3><b><br></b></h3><h3><b>D15:</b></h3><h3> 由于西寧飛福州的機票價格高、航班少,我們決定從蘭州飛回福州。</h3><h3> 在酒店休息了兩天后,我似乎又復活了。29日中午我們繼續在酒店旁邊的紫琳餐廳用午餐,三道菜,有魚、有肉、有湯,128元,吃的爽爽的。在這里,除了清真餐廳,就是川菜館,而清真我們實在不喜歡那種搔味,幾乎是天天川菜。</h3><h3> 再見了,西寧!</h3> <h3>  午餐后我們從西寧坐動車返回到蘭州,1小時20分鐘,票價61元。</h3><h3> 17:00我們到達蘭州站。</h3><h3> 蘭州,我們又回來了!</h3><h3> 當晚繼續入住第一天住過的位于蘭州市中心的新勝利酒店。</h3> <h3>  站在酒店前的天橋上看蘭州市中山路的落日余輝美景。</h3> <h3></h3><h3> 在西寧市區休整兩天后,我又滿血復活了,小伙伴們說今晚要跟蘭州來一個告別式的約會。酒店隔壁的這家大漠烤肉聽說來晚了就會座無虛席。我們一放下行李,就趕緊去搶占座位,各種串燒都來上幾份,配上一碗味道鮮美的羊肉湯,再來一瓶純生啤酒,簡直就是一幅大西北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挽起袖子擼著串的江湖女俠的畫面。</h3> <h3>  腿疼,又算什么呢?盡情的嗨起來吧!</h3><h3> 西部城市的消費真心的比內地城市來得便宜實惠的多,這么多的東西,三個人才消費了113元。真是酒足、肉飽,那么就得消耗消耗,大家決定步行去黃河邊的中山橋看迷人的夜色。</h3> <h3>  中山橋,是位于蘭州市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關前的一座跨黃河鐵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是蘭州市內標志性建筑之一。初名"蘭州黃河鐵橋",后改稱"中山橋"。全部建橋材料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從德國走海運到天津,再由甘肅洋務總局從天津轉運至蘭州。建橋的工程師是美國人滿寶本和德國人德羅,施工負責人為天津人劉永起。施工人員以德商聘來的69名洋工華匠為主。歷時3年建成。造價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黃河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h3><h3> 中山橋長234米,寬7.5米,有6墩5孔,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梁。在舊中國,與濟南道口鐵橋、鄭州鐵橋同列為黃河上三大橋梁。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稱中山橋,沿用至今。</h3> <h3>  蘭州歷來是東西交通要塞,中原與西域往來的必經之途,穿城而過的黃河則是橫亙在蘭州這一交通樞紐之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民間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的歌謠。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就像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h3> <h3>  站在中山橋上可遠眺白塔入云,母親河奔騰流過。</h3> <h3></h3><h3> “黃啟炎傳,鐵漢秦章光隴坂;河清海晏,橋虹耀彩衛金城。”這座古老的橋梁依然橫跨黃河之上,與白塔山相呼應。“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趙樸初的詩句頗能勾出人的游興。<br></h3> <h3>  和諸多橋梁相比,中山橋的觀賞和紀念價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義。</h3> <h3><b>D16:</b></h3><h3> 30日早晨7:30在新勝利酒店用完早餐,旅行社派車送我們去機場,一路堵車,70公里的路程,開了將近兩個小時才到達蘭州機場。10:35正點起飛,12:20到達鄭州機場,轉15:45的航班回福州。</h3><h3> 在機場,最便宜的雞肉飯套餐,也要48元一份。</h3> <h3>  看來鄭州是舍不得我們離開,在飛機上干熬了兩個半小時后又下了飛機,繼續在鄭州機場候機室等待。一路都順風順水的旅途,到最后一站卻掉了鏈子。常規的飛機延誤需提供的免費盒飯也沒見蹤影,還要在一樓吵鬧的擺渡車登機口干坐著,更不見任何機場工作人員來安撫躁動不安的乘客情緒。</h3><h3> 在鄭州機場侯了8個半小時后,21:10饑腸轆轆的我們第二次登上了深圳航空的班機。直到此時,飛機上才傳來向乘客表示歉意的廣播:“由于航空管制,后因飛機故障,需要重新排隊等候起飛等原因,造成飛機延誤。因機場滯留航班太多,晚餐供應不足,無法提供機上餐品,深感抱歉……”21:20飛機終于起飛了。23:10到達福州長樂機場,整個飛行比正常飛行時間縮短了25分鐘。回到家中已是31日凌晨一點。</h3><h3></h3><h3> 一路西行,16天一萬公里的旅途,終于圓滿的畫上句號。</h3><h3> 青藏高原的美,你要用心來感應。有人說,青藏高原是片荒涼和貧瘠的大地;有人說,青藏高原路途險惡;有人說,青藏高原是生命的禁區,但是當我們走過之后,感受到的是豐富的寶藏、如詩如畫的壯美風景、溫馨的風土人情、神奇的藏傳佛教.......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的美不光是外在的純凈,更是內在的和諧。</h3><h3> 再見了甘南!再見了川北!再見了青海!</h3><h3> 旅行,不是逃避,不是艷遇,不是放松心情,更不是炫耀,而是偶爾逃離都市的喧囂,踏入那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圣地,追隨著自己的內心,隨遇而安地去享受自然的美好,洗滌身體和靈魂,給自己換一種新的眼光,甚至一種生活方式,給生命增加多一種可能性的叉枝。</h3><h3><font color="#ed2308"> (完結)</font></h3><h3 style="outline: none !important;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webkit-touch-callout: none; -webkit-user-select: auto; margin: 0px !important; padding: 0px !important; -webkit-appearance: none; line-height: 1.8 !important; vertical-align: baseline !important; font-weight: 400; font-size: 17px;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pre-wrap;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淮南市| 滁州市| 厦门市| 进贤县| 宿州市| 东丽区| 陇西县| 呼图壁县| 敦煌市| 确山县| 锡林浩特市| 墨江| 水城县| 靖西县| 桐乡市| 绥江县| 黄梅县| 尚志市| 漾濞| 襄汾县| 香格里拉县| 仙居县| 祁连县| 建湖县| 旺苍县| 红桥区| 临西县| 诸城市| 温州市| 桂平市| 青龙| 铁力市| 通山县| 诸城市| 泰和县| 治县。| 水富县| 林芝县| 玉屏|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