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不管你走多遠,無論你在干啥,到什么時候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離不開咱的媽……一首《母親》唱出了多少兒女們的心聲和愿望。</span><br></h3><h3> 不管你走多遠,不管你走天涯,有娘就有家,有家就牽掛,沒有了娘也就沒有了家,可是娘的疼永駐在兒女們的心中。</h3><h3> </h3><h3></h3> <p class="ql-block"> 娘離開我們已經十余年了,十多年來,娘的疼始終縈繞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我們家姊妹八個,男孩就我一個,排在五個姐姐的后面,兩個妹妹的前面,父母自然對我疼愛有加,姐妹也是關愛有余,從小就一直受到娘的特殊照顧。生在60年代初的我,沒有逃過生活艱辛年代的歷程,在生活極其困難的時期,娘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吃的用的優先給我。曾記得,小的時候娘都是把雞蛋留出來煮給我吃,剩下的就拿到集市上去賣點錢作為一個大家庭的生活補貼。想想那時的雞蛋卷煎餅真香,香的都舍不得吃,娘把煮好的雞蛋均勻的攤放煎餅里,放上點點鹽粒子包起來,然后用縫衣線纏繞在煎餅上,唯恐雞蛋掉出來,遞到我手里,讓我享受平時都很少吃到的美餐……</p><p class="ql-block"> </p> <h3> 小時候的冬天感覺特別冷,真可謂“冰凍三尺”。因為遺傳了娘怕凍的基因吧,再加上家里、家外沒有取暖的設施條件,從小手腳就怕凍,凍得紅腫,疼癢難忍,十個手指凍腫八個,唯獨兩個大拇指無礙,有的凍破出水、潰爛,娘就用棉花給縫個指頭套,再用棉花燒成灰敷在潰爛的手指上,戴上指頭套進行防護,一直持續到初春。冬天腳上穿著娘從集市上買來的蒲鞋(蒲:亦稱“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兩米左右,根莖長在泥里,可食,葉長而尖,可編席、制扇。蒲席、蒲扇就是用蒲編制的。),娘用膠皮縫制在蒲鞋底上,鞋面用舊布縫包起來,鞋窩里再放上些壓扁的麥楊(小麥秸)或玉米葉保暖算是過冬的鞋了。后來條件好了些就改穿一種名叫“捂樂鞋”的棉鞋過冬,那時的“捂樂鞋”就算是高檔的棉鞋了。</h3><h3> 夏天更是悶熱,那時候沒有電,風扇、空調根本就沒聽說過的電器設備。三伏天里熱得睡不著,唯一用于取涼的就是蒲扇,娘就用蒲扇給扇著風,打著蚊子,直到兒子進入夢鄉。</h3><h3> </h3><h3></h3> <h3> 時光在飛速流逝,轉眼到了我上高中的時候了,那時候上高中要步行近10公里的路,風雨兼程,肩背煎餅卷和用罐頭瓶盛裝的花生油炒咸菜絲。地瓜干子石磨煎餅是唯一的果腹主食,用雞蛋炒咸菜絲是當時學生最好的就菜,學校食堂里五分錢一份的大鍋菜一年都吃不兩回,更不要說吃那香噴噴饞人的饅頭了。 </h3><h3> 娘為了讓我吃到比姐妹更好一點的煎餅,就在推磨時把最后余留的地瓜干里添加上一捧玉米和小麥,單獨推些磨糊烙煎餅給我捎著吃,這就是所謂的麥子煎餅,算是對我的特殊照顧。<br></h3><h3> </h3><h3></h3> <h3>春夏秋冬,年復一年。娘在我成長的每個歲月里用心良苦的照顧和體貼,我都永生難忘,點點滴滴記憶猶新。</h3><h3> </h3><h3></h3> <h3> 母愛就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溫暖著我,娘的疼始終伴隨著我直到她的無能為力……</h3><h3> 娘的疼兒子永遠難忘!</h3><h3>(母親李潤珍,生于1929年11月10日,1947年10入伍。曾參加過著名的淮海戰役、濟南戰役、河南開封等戰役。)</h3><h3> 兒,彥愛</h3><h3> 2018年11月21日</h3><h3><br></h3> <p class="ql-block">程彥愛,男,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喜愛文學,曾在國家、省、市、縣級各類媒體發表稿件數百篇。曾獲得市級攝影競賽三等獎,縣級詩歌創作二等獎。座右銘:信任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真誠的朋友比黃金更可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滁州市|
五常市|
明光市|
丰都县|
桂阳县|
伊金霍洛旗|
富阳市|
宣恩县|
仁布县|
岫岩|
神农架林区|
波密县|
宣化县|
涟水县|
阳信县|
宁陵县|
肇庆市|
揭东县|
马关县|
夹江县|
江油市|
合江县|
枞阳县|
盱眙县|
安西县|
日喀则市|
民权县|
洪洞县|
平泉县|
蒲城县|
贵定县|
泸溪县|
上杭县|
武强县|
印江|
平度市|
铁岭县|
香港
|
岫岩|
麦盖提县|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