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題頭圖:本文作者在五團一連時在麥田里的留影,不遠處是一連的營房,金色的麥浪,隨風起伏,置身麥海,心曠神怡……</b></p> <p class="ql-block"><b>下圖(左)為原團部通信員郭義祥在入伍前夕與本文作者的合影</b></p> <h1><b> 前言</b></h1><h5> 那是1974年的下半年,當時我在安徽生產建設兵團二師五團(以下簡稱為五團)一連任文書,我的好朋友、團部通信員郭義祥應征到野戰部隊當兵,經他推薦,我被調到團部當通信員,在顧團長身邊工作,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與這位五團的零號首長朝夕相處,近距離接觸,親眼目睹顧團長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首長嚴謹的工作態度與謙和的為人處事,都給我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我一輩子受益匪淺,也成為我彌足珍貴的回憶……</h5><p class="ql-block"><br></p><h1><b> 拼命三郎 錚錚鐵漢</b></h1><h5> 顧團長名叫顧茂松,山西省人,解放戰爭時,在部隊時作戰英勇,被上級授予“華東軍區一級戰斗英雄”稱號,當年,他在戰斗中被敵人炸彈擊中的彈片仍留在左膝蓋中至今未取出,所以走路時有些一拐一拐的,人戲稱他“顧瘸子”。由于身體狀況,1969年9月安徽生產建設兵團組建,他從野戰部隊調到建設兵團一師二團(淮南農場),1974年初調到五團任代理團長、團長。</h5><h5> 五團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軍墾農場,地處淮北平原東端的懷遠縣境內,位于318國道南側,呈東西走向狹長形狀。五團團部東距蚌埠市51公里,西與蒙城縣接壤,離蒙城縣城35公里,淮河的支流——渦河在農場北面不足千米處緩緩地流過,農場引清澈的渦河水灌溉數以萬畝的耕地。</h5><h5> 顧團長身材魁梧,一米八幾的個頭,膚色黝黑,濃眉大眼,炯炯有神,平時不茍言笑,不怒自威。顧團長是一名軍人,一名真正的軍人,他把部隊的戰斗作風從軍營帶到軍墾農場,身先士卒,沖鋒在前,他始終站在生產勞動的第一線,無論是冬季興修水利的工地,還是春耕夏種秋收,在繁忙農業生產勞動的現場,大家都能看到顧團長一瘸一拐的身影,看到這位“拼命三郎”的高大形象。</h5><h5> 農場共有3.4萬余畝耕地,在那個“以糧為綱”的年代,這些耕地基本上都種糧食,很少種經濟作物。時值仲夏,來自內陸的西南季風帶著燥熱,勁掃淮北大地,農場數萬畝的原本翠綠色的小麥,幾天時間就變成一片金黃,沉甸甸的麥穗已然成熟,站在田頭遠眺,麥浪滾滾,一望無垠,蔚為壯觀……</h5><h5> 農場最為繁忙的“雙搶”(搶收小麥、搶種水稻)戰役就此拉開了序幕。首先開場是搶收小麥,3萬多畝的小麥必須要在十天左右的時間內搶收割完畢,在搶收小麥的日子,數以千計的知識青年(當年是農場農業生產的主力軍)與廣大干群一起,日夜連續奮戰,有的累趴下了,有的甚至坐著或靠在墻上也能睡著(我在連隊里曾有此切身體驗,絕不是夸張),但為了工作還得堅持,不僅是對體能的考驗,更是對意志力的考驗……</h5><h5> 農場的麥收場面非常壯觀——絳紅色的康拜因(聯合收割機)在金黃色的麥田馳騁,如巨艦在麥海中航行,墨綠色的解放牌卡車裝滿黃澄澄的麥粒從田野往打谷場運送。夜幕降臨,田野里的“康拜因”仍然在轟鳴中馳騁,打谷場上依然燈火通明,人聲鼎沸,車水馬龍……</h5><h5> 麥子搶收的關鍵時刻,由于“康拜因”數量有限,跟不上搶收的節奏,各連隊搶收進度不平衡,為此,這幾天,顧團長幾乎每天都在麥收第一線指揮調度。我也跟著他到現場,傳達指令,通知有關連隊負責人。有時天色太晚,顧團長讓我早點回去(因為第二天我還要到各連隊送《兵團戰士報》<安徽生產建設兵團政治部主編>和《每日戰況》<五團政治處編>),然而,當首長半夜三更回到寢室時,我早已進入夢鄉。第二天清晨,他又出現在麥收現場。</h5><h5> 麥收勝利結束后,麥田隨即深耕、灌水、平整,“雙搶”第二戰役——搶種水稻即將展開。農場除了一連、二連的9000余畝耕地因地勢較高,無法引水灌溉之外,尚有2萬多畝耕地基本上都種水稻,但由于當年插秧機尚未推廣,如此巨大的插秧工作基本上都是靠人力完成,在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下,顧團長帶領一班人,合理調配,抽調旱糧連隊和其他部門人員支援水稻連隊,還是那些作為主力軍的知青戰友們與廣大干群一起,臉朝黃土背朝天,不畏高溫酷暑,不怕螞蟥叮咬,戰天斗地,終于如期完成插秧任務。</h5><h5> 繁忙的插秧時節正是高溫酷暑,烈日下,顧團長頭頂草帽, 擼起袖子,挽起褲腿,腳蹬解放膠鞋,在各連隊水田秧田泥濘的田埂上,都能看到顧團長高大的身影,他心與全團干群連在一起,汗與全團干群流在一起。</h5><h5> 顧團長工作作風雷厲風行,脾氣也比較暴躁,不少人都受到他疾風驟雨式的批評,他是個說到做到的人,他最不能容忍的是,能做到事不去做。水稻插秧工作完成后,為掌握第一手田間管理的情況,天還沒亮,顧團長就起床,他一個人騎輛28吋“鳳凰” 牌自行車出發了,有時天雨濕滑,顧團長干脆步行出發,踏著泥濘不堪、坑坑洼洼的土路,一瘸一拐地來到田頭,仔細觀察水稻田間管理情況,看看是否缺水少肥?有否病蟲害? 他一眼就便知,并一一記錄下來。旭日東升,天已大亮,他回到團部,立即請團部廣播員趙虹、胡宗美打開廣播:“各連隊注意了……”,顧團長略帶沙啞的大嗓門通過廣播喇叭在全團各個連隊回響,他列舉當天看到的問題:xx連第x塊條田,發現水位過低,缺水;xx連第x塊條田有病蟲害;諸如雜草、缺肥……</h5><h5> 這個時候,各連隊的領導可要注意聽廣播了,有關本連隊的事情,趕緊去落實解決,否則……有一次,顧團長在廣播中點到某連隊的東面第一、二塊稻田發現有秧苗泛黃的現象,要求該連隊領導盡快采取相應措施,解決問題。過了幾天,團部召開生產工作聯席會議,顧團長問該連的某連長,答曰:已解決了。第二天早上,顧團長又騎車到現場看了,發現稻田秧苗問題依然如故,根本沒有采取過措施。他回到團部,叫我立馬去通知該連長過來,在團長辦公室,某連長被顧團長狠狠地“熊”(批評)了一頓……他灰頭土臉地找到我,塞給兩包好煙,請我在首長面前為其“美言”幾句,我當即推回。我對他說:你還是抓緊回去把該做的工作做好,用實際行動挽回不良印象……某連長點頭稱是。</h5><h5> 過了一段時間,我隨顧團長再次到該連田頭,見一望無際的稻田綠葉蔥蘢,像一條綠地毯鋪在廣袤無垠的田野上。而某連長也像換個人似的,工作認真,積極主動,受到團首長的多次表揚。</h5><h5> 顧團長嫉惡如仇,對前任某軍隊干部領導殘害玩弄女知青的不軌行為,在不同場合多次進行譴責,此人后來受到南京軍區軍事法庭的審判,受到法律的制裁。</h5><h5> 顧團長從野戰部隊轉到軍墾戰線,為盡快適應,他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尊重人才,不恥下問,虛心向內行請教,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在田間地頭與農業技術人員探討小麥(水稻)生長中發生的種種問題及對策,有一次,他從河南十堰縣請來一位種植小麥技術員,指導小麥種植,實驗田就在科研站,并經常和科研站的技術員朱克州、指導員張祖榮在一起研究實驗……就這樣,顧團長很快成為農業生產的行家。</h5><h5> 領導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全團上下, 推諉拖拉懈怠作風一掃而光,積極努力、認真工作已蔚然成風。正是因為有了顧團長等幾任領導帶領全團干群這么多年的艱難努力,奮力拼搏,使這塊綿延23平方公里的貧瘠荒涼,兔子不拉屎的砂礓窩、鹽堿地,華麗轉身為旱澇保收,良田千傾的米糧倉。</h5><h5> 顧團長從田頭回來,渾身早已被汗水浸透,當他換下軍裝,脫掉軍褲時,只見左腿膝蓋又紅又腫,疼得豆大的汗珠往下落,但他只是用熱毛巾敷一敷,又叫我到衛生隊拿來止痛片服下,第二天早上,他又風塵仆仆的出現在田間地頭……顧團長以身先士卒,奮力拼搏的精神,體現了一個軍人的應有風范,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個錚錚鐵漢。</h5><p class="ql-block"><br></p><h1><b> 心系群眾 鐵漢亦柔情</b></h1><h5> 別看顧團長是一個威武的“錚錚鐵漢”,其實他也有柔情的一面。生活中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他對同志,對部下也是關心倍至,在平時,他還是十分關心愛護各連隊各部門的干部群眾。我曾記得,六連指導員許友冬因病服用感冒退燒藥引起了嚴重過敏反應,手心腳底都起泡潰爛,痛苦不堪,顧團長知悉后,多次關切問詢病情,囑咐其注意休息保養。</h5><h5> 我曾經常跟顧團長下連隊,他在聽取匯報,佈置具體任務之余,對連隊的干部群眾的生活狀況也相當關心。由于當時的物資供應匱乏,各連隊食堂的伙食很差勁,食堂的菜譜基本上都是蔬菜:青菜、白菜、羅卜……偶爾有豆腐吃,更少見葷腥。在“雙搶”工作動員大會上,他在布置任務的同時,特意關照各連隊,要改善伙食,他用調侃的口吻對各連隊負責人講:“你們當家的,可不要摳門啊!把好貨 拿出來了給大家吃,大伙吃好了,才能有勁。”于是,各連隊殺豬宰羊,燒肉煮湯,食堂飲事員也忙得不亦樂乎……</h5><h5> 在最忙碌的麥收期間, 一連司務長蔣時來、二連司務長惠普政、六連司務長婁志鑫等人(其它連隊的司務長我一時想不起來,請諒),還把羊肉湯,白面饃送到田間,遞給忙于收割工作的康拜因(聯合收割機)、拖拉機、汽車的駕駛人員及跟車作業的知青戰友……伙食改善了,全團干群的干勁更足了。</h5><h5> 由于工作關系,顧團長和我們同住一個套間,他一個人住里間,我和另一個通信員劉宏亮住外間,顧團長進出都要經過我們的房間。他天未亮出門下田看苗情,我們還在睡夢中,他就悄悄地走出去,輕輕地把門帶上;有時他下連隊回來晚了,見我們早已進入夢鄉,也是輕手輕腳,盡量不要吵醒我們。</h5><h5> 顧團長的愛人在茶林場當場長,捎來十多斤新茶,他除了送些給常參謀長等人之外,還給我們這些的工作人員嘗新。說真的,這茶葉確實是好,至今還能回味起這茶水的醇香,以至感覺“龍井”、“毛峰”等名茶都遠不及它。 </h5><h5> 于細微之處,我們看到了一位“錚錚鐵漢” 的柔情;點點滴滴,折射出一位共產黨人心系群眾,為民服務的高大形象。 </h5><p class="ql-block"><br></p><h1><b> 夫唱婦隨 家風和正</b></h1><h5> 顧團長在五團履職期間,他沒有帶家屬過來,孩子們隨媽媽在績溪縣生活。他愛人姓張,我們稱呼她“張姨”,她當時是安徽省績溪縣十字鋪茶林場場長,他們共育有五個孩子,前四個是女孩,“小五子”是男孩,顧團長非常喜愛。</h5><h5> 顧團長的家人為人和氣,謙恭禮讓,絕無有些人自恃是干部家屬、干部子弟的傲慢和自負,這源之于他家良好的家教。一次,張姨攜大女兒和“小五子”來探親,我們也有機會與他們近距離接觸。張姨,40多歲,端莊秀麗,快人快語,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女干部的精明干練,待人接物也是非常熱情和藹。親人來了,顧團長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吩咐我幫忙到龍亢集市上購買雞、魚、蔬菜等,并熱情的邀我與他家人一起共進晚餐。</h5><h5> 顧團長的大閨女16~17歲,她遺傳了父母的優點,豆蔻年華,貌美如花,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而男孩“小五子”10歲左右,聰明、機靈,還是個“小帥哥”,與我關系特好,一口一個“陳大哥”,晚上睡在我腳后跟,白天,他像一個跟屁蟲似的黏著我,整天跟著我轉,我到哪,他跟到哪,甚至我駕駛三輪摩托車去送信送報送文件,他也坐在旁邊的車斗里跟著我下連隊,好多人問我“這是你弟弟?”答“不是的,他是顧團長的小兒子!”“那你倆怎么長的那么像呢?”回頭端詳,似有幾分相像……</h5><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15px;"> 后記:</b><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5年6月,按照中央軍委命令,撒銷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安徽生產建設兵團編制,“安徽生產建設兵團”的番號從此成為歷史,五團更名為“安徽省國有龍亢農場”。兩個多月之后,顧團長調任安徽省宣城縣(今宣城市)縣委副書記兼縣人武部部長,從此一別,再也沒有見面。 </span></h1><h5> 光陰似箭,恍然間,43年過去,如今,我亦年逾花甲,但我在顧團長身邊工作的情景仍歷歷在目,這是彌足珍貴的回憶 ,時至今日,我仍對顧團長充滿敬意,想必顧團長現在一切都好吧,如果他還健在,應該是近90歲的耄耋老人了,我衷心地祝愿老首長健康長壽,晚年幸福!</h5><h5> 陳德慶</h5><h5> 2018年11月28日第一稿</h5><h5> 2018年12月13日第二稿</h5><h5> </h5> <p class="ql-block"><b>下圖前排(左起)五團政委劉德庫、團長顧茂松、政治處處長鞏培云</b></p><p class="ql-block"><b>后排(左二)為團部廣播員、上海69屆知青趙虹</b></p> <p class="ql-block"><b>下圖為1974年秋季,顧茂松團長在科研站雜交水稻試驗田與科研站參與種植部分人員交談。圖左三蹲者為上海知青三排排長莊繼紅,其他三排職工為工副連、機械連職工家屬。</b></p> <p class="ql-block"><b>下圖為本文作者在寢室前閱讀《解放軍報》</b></p> <p class="ql-block"><b>上圖為本人在宿舍前學習《紅旗》雜志</b></p> <p class="ql-block"><b>下圖為本文作者與顧團長的“小五子”在一起</b></p> <h1><b>札記:</b></h1><h5><b> 應施繼建(當年是五團政治處宣傳干事,現《龍亢農場回憶錄》組稿召集人)之約,我撰寫了以上文章,于上月末出初稿。 爾后,我總覺得不甚理想,近期一直在修改,其間亦幾易其稿,總算有了第二稿,自己覺得較前一稿有所進步。</b></h5><h5><b> 顧團長是我敬重的老首長,他在五團干部群眾中也有很高的威望。43年未見,突然想起,真有許多話要說,套用一句歌詞:“縱有萬千語,不知如何去表白……”筆拙啊!</b></h5><h5><b>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也力圖想在突出重點的同時,多側面的描寫,把人物刻畫的血肉豐滿些,把一個鐵漢柔情,可敬可愛的老首長呈現在大家面前,不知能否達到十之一二?</b></h5><h5><b> 在寫作(修改)過程中,得到了施繼建、回望、芝麻開花、山風、郭義祥、蔣旭光、謝接、惠哥、弘林等知青戰友大力支持,在此一併表示感謝。</b></h5><h5><b> 文章雖已結稿,但由于本人才疏學淺,肯定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亦請知青戰友們撥冗指教匠正。</b></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洱源县|
内黄县|
仪征市|
盈江县|
榕江县|
平昌县|
崇礼县|
延吉市|
买车|
许昌县|
呼图壁县|
财经|
四子王旗|
弋阳县|
腾冲县|
唐海县|
涪陵区|
旅游|
山西省|
西乡县|
诸暨市|
绩溪县|
蒙自县|
SHOW|
工布江达县|
家居|
东台市|
高清|
黔东|
平果县|
遵化市|
梓潼县|
贵阳市|
抚顺市|
福鼎市|
中方县|
武川县|
长兴县|
林芝县|
且末县|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