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ed2308">9月8日8:30</font></b>出發,繼續在布達佩斯的行程,參觀城堡山上的景點。又路過多瑙河上多座大橋。這是裴多菲橋。</h3> <h3>伊麗莎白橋的主跨度長290米,全長380米。因橋身純白,被譽為多瑙河上最優雅的大橋,簡稱白橋。白橋是為了紀念奧匈帝國皇后伊麗莎白(即茜茜公主)所建,匈牙利人民對這位奧匈帝國皇后充滿愛戴與敬仰。</h3> <h3><b><font color="#ed2308">8:50</font></b>到達城堡山<font color="#010101">漁人堡</font>腳下。白色的漁人堡是本世紀初在原中世紀城墻的根基上建起的100 多米長的白石墻。</h3> <h3>墻內沿階梯拾級而上,城堡里相當寬敞。城墻上每隔不遠,修有一座烽火臺似的圓塔樓,塔頂尖尖的,好似一頂頂白色斗笠。</h3> <h3>匈牙利國王伊斯特萬一世的騎馬銅像,建于1906年。伊斯特萬一世手持的雙十字架是匈牙利特有的式樣。基座上的浮雕表現了國王生平故事。</h3> <h3><font color="#010101">馬加什教堂</font>(圣瑪麗亞教堂)建于1255~1269 年,在以后的一個世紀中不斷得以完善。1470年,匈牙利國王馬加什下令將自己的王徽懸掛在這個教堂的南門上,馬加什教堂便因此而得名。</h3> <h3>這座哥特式的建筑精美絕倫,教堂墻壁、墻角的造型多變,看上去十分協調雅致。教堂的拱頂尤為壯觀,皆由彩色玻璃鑲嵌而成。</h3> <h3>教堂外三位一體廣場上的紀念柱,是18世紀為紀念當時黑死病的消除而設立的。 </h3><h3> </h3> <h3>在漁人堡和皇宮之間是桑多爾宮,現在是<font color="#010101">匈牙利總統府</font>。</h3> <h3>總統府衛隊在操練。</h3> <h3><font color="#010101">布達皇宮</font>的入口處擺放著匈牙利神話圖魯爾鳥(Turul Bird)的雕像,是1896年為紀念匈牙利人遷居此地1000周年而雕塑的。傳說當年的匈牙利人來到這里,就是“圖魯爾”在前面飛翔帶路的。雄鷹展翅高飛,雙腳抓著一把劍叫"阿提拉之劍",有征服世界的神力。</h3> <h3>俯瞰多瑙河上的鏈子橋和對岸的圣伊斯萬教堂。</h3> <h3>俯瞰多瑙河及對岸的國會大廈。(祝瑋提供圖片)</h3> <h3>俯瞰布達城區建筑。</h3> <h3>多瑙河上的游船白天也很忙碌。</h3> <h3><b><font color="#ed2308">10:10</font></b>離開布達佩斯,前往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h3> <h3><b><font color="#ed2308">斯洛伐克共和國</font></b>是中歐的一個內陸國家。自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成為獨立主權國家。該國地勢北高南低,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歷史文物景點多,旅游資源豐富。2006年斯洛伐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h3> <h3><b><font color="#ed2308">12:30</font></b>進入<font color="#ed2308"><b>布拉迪斯拉發</b></font>。布拉迪斯拉發是斯洛伐克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市。人口約46萬。布拉迪斯拉發在小喀爾巴阡山麓,多瑙河畔,位于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匈牙利接壤處。布拉迪斯拉發離維也納只有60公里。從1536年到1783年,該市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匈牙利王國的首都。</h3> <h3>正在照料小孩的男子。(祝瑋提供圖片)</h3> <h3>廣場花園中心的雕像是19世紀70年代斯洛伐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詩人帕沃爾·奧爾斯扎格·赫維茲多斯拉夫,代表著斯洛伐克文化獨特的一面而受到國民尊重。</h3> <h3><font color="#010101">斯洛伐克國家劇院</font>修建于1886年,是布拉迪斯拉發的主要劇場。建筑物背后有許多著名作曲家和雕塑家的半身雕塑。劇院門前是一個漂亮的雕塑噴泉。</h3> <h3><font color="#010101">守望者——工作中的男人</font>。位于布拉迪斯拉發老城Panska和Rybarska的交叉路口,是一個男人從地下管道里探出身來休息的雕塑。傳說如果你想要實現一個愿望,你就摸摸他的頭,把秘密告訴他,愿望一定會實現,而他永遠會為你保密。雕塑建成于1997年,是老城的地標之一。</h3> <h3>Sch?ne Nác雕像位于羅蘭噴泉附近,真名叫Ignác Lamár,生于1897年,據說此人原為學者,后因患上精神系統疾病,每天穿著西裝、帶著禮帽,在街上向行人問好,給美女送鮮花。現在這座雕像被視為這座城市好客的一個標志。</h3> <h3><font color="#010101">老城主廣場</font>是布拉迪斯拉發的中心所在地,也是當地人和游客的聚集地。廣場占地面積不大,除了旁邊老市政廳之外,還有一排顏色各異的建筑,這些建筑里開著眾多的餐館和商店。廣場上還有一個羅蘭噴泉,又稱為馬克西米利噴泉,為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時期修建,是布拉迪斯拉發的古跡之一,巴洛克式的雕塑噴泉不僅具有觀賞性,在當時還有消防的用途。</h3> <h3><font color="#010101">老市政廳</font>由14世紀陸續建成的建筑群組成,是斯洛伐克國內最古老的市政廳,也是布拉迪斯拉發現存最古老的石制建筑之一,在幾百年里修繕多次但仍保持了其原貌。現在是布拉迪斯拉發市博物館。</h3> <h3>在主廣場西北角有一男一女在演奏,所用樂器很陌生。女子雙手有節奏地拍擊一個類似有蓋的鍋形器皿,男子則把一根木管大頭朝下斜放地上,以一條腳支撐木管,半蹲半坐,用嘴含著細頭的管嘴吹出低沉的旋律。</h3> <h3>這個圣誕老人一定是糊涂了,這么早就趕來送圣誕禮物嗎?</h3> <h3>主廣場周圍的餐館生意紅火。</h3> <h3>賣冰激凌的也忙得不拾閑兒。</h3> <h3>圣三一教堂位于米歇爾門外的胡爾巴洛夫廣場西端,建于1725年。這座橘紅色建筑,是布拉迪斯拉發最漂亮的巴洛克風格的教堂。</h3> <h3>大約<b><font color="#ed2308">14:30</font></b>離開布拉迪斯拉發,前往<font color="#010101">奧地利首都維也納</font>。<b><font color="#ed2308">奧地利共和國</font></b>從中世紀開始到一戰結束前曾是歐洲列強之一,更是統治中歐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奧地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h3> <h3><br></h3> <h3><b><font color="#ed2308">15:30</font></b>抵達<b><font color="#ed2308">維也納</font></b>。維也納位于多瑙河畔,是歐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譽為"世界音樂之都",也是奧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在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維也納已擁有超過187萬的人口。維也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神圣羅馬帝國、奧地利大公國、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市中心古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h3> <h3><font color="#010101">貝多芬廣場</font>上這座刻畫細致的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雕像,于1880年5月1日建立。貝多芬身披長袍,表情嚴肅凝重。大理石碑座上有男女兩尊神像,下邊還有9個小天使,代表貝多芬九部經典交響曲。雖然貝多芬是德國人而不是奧地利人,但貝多芬大部分傳世之作都是在維也納創作的,九大交響曲都在維也納首演。廣場對面是著名的維也納音樂廳——金色大廳。</h3> <h3>維也納市立公園入口處。</h3> <h3>奧地利音樂家<font color="#010101">約翰·施特勞斯的雕像<b>,</b></font>俗稱“小金人”,位于維也納市立公園內。這座雕像于1921年6月21日落成,在落成儀式上,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了小施特勞斯的不朽名作《藍色多瑙河》。全身金色的施特勞斯站在一座刻有唯美人體浮雕的拱門之前,怡然自得地“拉”著提琴。而這座拱門亦有凱旋門的含義,維也納人把這位偉大的音樂家看作為當之無愧的英雄。</h3> <h3>公園草坪上人們自由自在地享受著太陽的溫暖。</h3> <h3>灰頭巾、黑長袍的阿拉伯美女也喜歡“小金人”。</h3> <h3>街邊的音樂培訓機構。</h3> <h3><br></h3> <h3>霍夫堡皇宮外門<font color="#010101">是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時代的產物。一八二四年,這座富麗堂皇的大門專門選在萊比錫大會戰(盟軍第一次從拿破侖軍隊手中收復失地)的紀念日落成,以此為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敗北雪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霍夫堡皇宮</font>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宮苑,坐落在首都維也納的市中心。自1275年至1913年間,經過多次修建、重建,最終才演化成了現在這個由18個翼、19個庭院和2500個房間構成的迷宮。霍夫堡皇宮依地勢而建,分上宅、下宅兩部分。上下兩宅各有一個花園。上宅是帝王辦公、迎賓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地方,下宅作為起居接待宿用。</h3> <h3><font color="#010101">英雄廣場是霍夫堡皇宮的外部廣場,興建于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統治時期。廣場上有一座為紀念奧地利女大公瑪麗婭·特蕾莎而修建的紀念碑。瑪麗婭·特蕾莎號稱“歐洲丈母娘”,她生育了16個子女,11個是女孩,其中10個女孩為實現國</font>家戰略而與歐洲其他國家聯姻。</h3> <h3>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和對面的藝術史博物館是一對雙子星建筑,外型基本一樣。</h3> <h3>有軌電車往來穿梭。</h3> <h3><font color="#010101">奧地利國會大廈</font>坐落于維也納內城的環形大街邊,靠近霍夫堡皇宮,是奧地利國會兩院的所在地。國會大廈建成于1883年,是一座希臘復興式建筑,大廈三角檐上雕刻的是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向17個民族頒發憲法的場景。國會大廈前最著名的是雅典娜女神雕像,她腳下的雕塑象征著當年奧匈帝國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和摩爾多瓦河。遺憾的是,國會大廈被圍欄遮擋,正在修繕中,無法一窺全貌。</h3> <h3>維也納市政廳建于1872年至1883年,中間是一個極大的中央尖塔,兩邊各有兩個低一些的側塔。它的正面最吸引人的特征是由精致圖形裝飾的高聳的拱形窗棱和帶有曲線的陽臺。窗棱檐上站立著一個個穿戴甲胄執一支槍矛的三米高的武士塑像。(祝瑋提供圖片)</h3> <h3>維也納城堡劇院建于1741年,原址在圣米歇爾廣場。現址位于市政廳的正對面。1888年后,改建為意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筑。(祝瑋提供圖片)</h3> <h3><br></h3> <h3><b><font color="#ed2308">20:00</font></b><font color="#010101">維也納音樂廳(金色大廳)觀看演出。金色大廳</font>建于1867年至1869年。外墻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雕像。1870年1月6日,金色大廳舉行首場演。1872年到1875年間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曾負責組織音樂廳的演奏會。1939年開始,每年1月1日在此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后因戰爭一度中斷,1959年又重新恢復。</h3> <h3><font color="#010101">當晚的演出有歌劇片斷演唱,以及管弦樂的演奏。演出的高潮依舊是小施特勞斯的名曲《藍色多瑙河》。</font><b><font color="#ed2308">22:00</font></b>演出結束時用手機拍下了這個場景。<b><font color="#ed2308">23:00</font></b>回到酒店休息。</h3> <h3><b><font color="#ed2308">9月9日9:00</font></b>離開下榻的酒店,繼續維也納行程。</h3> <h3><font color="#010101">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羅馬式建筑,全部采用意大利生產的淺黃色大理石修成,建筑結構富麗堂皇。正面高大的門樓有5個拱形大門,樓上有5個拱形窗戶,窗口上立著5尊歌劇女神的青銅雕像。整個劇院的面積有9000平方米,觀眾席共有六層,樓上樓下共有1642個座椅,背后還有567個站位。劇院于1869年建成開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舞臺被盟軍炸毀,整棟建筑也在1945年3月12日被火燒毀。現在看到的是重建的劇院。</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9:40</b></font><font color="#010101">到達美泉宮</font><b>。</b><font color="#010101">美泉宮</font>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避暑地,位于維也納西南部。美泉宮得名于一眼泉水,這里原是一片開闊的綠地。1743年瑪麗婭·特蕾莎女王下令在此建宮,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僅次于法國凡爾賽宮。</h3> <h3>宮殿座南朝北。</h3> <h3>花園一角。</h3> <h3>遠處山坡上的凱旋門。</h3> <h3>海神泉。</h3> <h3>站在山坡上回望宮殿和院子里的法式花園。</h3> <h3>坐著馬車觀賞美泉宮的景色。</h3> <h3><b><font color="#ed2308">11:30</font></b>離開美泉宮。</h3> <h3><b><font color="#ed2308">12:00</font></b>在這家中餐館午餐。因停車維,司機繞了兩圈才在一條街上找到停車地方,下車后再走十幾分鐘到餐館。</h3> <h3><b><font color="#ed2308">14:00</font></b>離開維也納。</h3> <h3><b><font color="#ed2308">15:00</font></b>到達梅爾克小鎮,參觀梅爾克修道院。</h3> <h3><b><font color="#ed2308">梅爾克修道院</font></b>是一座本篤會修道院,位于梅爾克鎮的山巖上,俯瞰多瑙河,毗鄰優美的瓦豪河谷。梅爾克修道院成立于1089年。巴洛克建筑修建于1702年到1736年,有精美的壁畫,圖書館藏有無數的中世紀手稿。由于其名望和學術價值,在1780年到1790年約瑟夫二世大量解散奧地利的修道院時,梅爾克修道院得以幸免,并且逃過了拿破侖戰爭的破壞。</h3> <h3>整個修道院外墻采用了黃色調,據說修道院當年成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宮,瑪麗婭·特蕾莎女王喜歡這種搶眼的黃色調。</h3> <h3>主教庭院的噴水池依然噴涌如昔。</h3><h3><br></h3> <h3>修道院教堂的墨綠色巴洛克拱頂。</h3> <h3>走出大理石廳,是一個長長的平臺,連接著圖書館。二者中間是教堂(圖左建筑)。圖書館和教堂是修道院最重要的景點,惜乎前者禁止拍照,后者正在修繕中,無法進入。</h3> <h3>教堂門前的雕像。</h3> <h3>修道院后邊是一個花園,建于1750年,1822年又進行了改建。</h3> <h3>俯瞰梅爾克小鎮及周邊的如畫風光。</h3> <h3>走近小鎮上的教堂。</h3> <h3><b><font color="#ed2308">17:30</font></b>結束參觀,趕往投宿地布爾諾。</h3> <h3>因路上堵車,<b><font color="#ed2308">21:00</font></b>才抵達<font color="#ed2308"><b>布爾諾</b></font>住地,結束了一天的行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高密市|
延吉市|
鄂伦春自治旗|
青铜峡市|
大港区|
景谷|
麦盖提县|
松潘县|
广南县|
股票|
宁安市|
龙门县|
泰宁县|
新丰县|
琼结县|
通辽市|
莲花县|
金平|
庆元县|
屏东市|
澄迈县|
丰宁|
遂昌县|
霍州市|
石屏县|
南宁市|
商丘市|
台南县|
鄯善县|
兴化市|
荔波县|
禹州市|
涪陵区|
雅江县|
石楼县|
惠来县|
方城县|
潜江市|
抚顺县|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