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原創</p><p class="ql-block">圖:自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 嶺上游人如競帆,綠楊陰里出秋千。</i></b></p><p class="ql-block"><b><i> 梅花朵朵迎面笑,布谷聲聲山外傳。</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路情韻】</p><p class="ql-block"> 陰歷正月十九,日麗風和晴正好。我攜夫人和同學金樹乘三路車,過左岸春天,過四級電站,抵白石山下的潤德高中下車,會合了同學迪良,汪洋,第一次見著了叢華和少英。叢華,叢華,“華”,華者之花也,萬木叢中一支花。幾十年不見,還和學生少女姑娘時代一樣,沒有大的變化,通身找不到歲月滄桑磨礪的痕跡,依舊美麗、漂亮、風韻,氣質,有魅力,也不失端莊。雖是同學,少英,我們彼此還互不認識。但從其眉眼、著裝,和她的背包背式來看,她依然年輕,依然是年輕學生樣。因為路徑不熟,我們南轅北轍,繞了很大的一個圈。我們山重水復,多走了很多路。可謂累壞了郭迪良同學。他要帶路,又要探路,于是騎著運動型的自行車,前前后后,反反復復,來去迂回,最后總算南轅南轍找正了路,柳暗花明找著了村了。謝謝迪良,辛苦你了。其實我們多走點路也不錯,雖有苦趣,也有樂趣。一路走走,一路停停,一路說說笑笑,別有一番情趣樂趣。終于,在白石山下,我們的同學淑蘭、淑明迎候了我們;在梅花嶺上,我們的同學,又是主家館長鄒又新的長兄鄒炳新接待了我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嶺觀梅】</p><p class="ql-block"> 按說,臘雪春初是梅花盛開的最佳時節,正月十九了,只是趕上梅開的尾聲。來時,我們都心存疑問,但到后,我們都欣然了。因為這里,雖有些梅樹已開了些時日,但也沒到花謝花飛的程度,仍遠看紅梅像團團紅云,白梅像團團白雪,還是一樣地美麗可觀。而眾多的梅樹卻正在盛開著,璀璨著,鮮艷著。誰說人間二月梅芳盡,而此梅花正次第開。你看,那紅梅,在肆情綻放;那白梅,在四溢芬芳;那綠梅,還在含苞吐蕾呢。今天做東的主人炳新,這時候,儼然一位導游,一位解說員。他一邊引領路徑,一邊解說梅情。使我們一路秀色滿眼,一路心清怡人,一路陶醉其中。樂得大家或駐足圍賞忙著拍照,或仰首觀視俯身親吻,或放在手中輕輕把玩,或別在胸間發際左右示美。最最最樂者,是我們的快樂天使淑蘭張妹,她雖口中念念有詞:“梅花也有淚”,“梅花也有淚”,可她眉眼仍綻開笑,笑靨俏梅開。此時,她樂著忘記了自己的痛苦和煩惱,忘記了自己的一切不快。她盡情地盡情地享受著屬于她的幸福和快樂。馬上看英雄,花間看美人。大家,同學們,都被她感動著,感染著,都情不自禁地舉起手機,為她拍照靚影,為她多些享受快樂。而大家也在淑蘭的帶動下,在此時此地,也盡情地感受春天,放飛心情,游遍梅花嶺,玩翻歡樂谷,聊發少年狂,真個痛哉快矣也!我們賞夠了,玩夠了,離開了,而眼前仍疏影橫斜,心中還暗香浮動。真真感謝博物館館長的兄長炳新大哥,他別具匠心地為我們同學精心布局提供了這個藝術享受的場地和機會。登山遠眺,滿眼梅林,滿眼梅花,不僅悅目,而且養神。主家好創意,以梅飾山,倚山植梅,梅因山而秀,山因梅而幽。人行其中,花顏梅語,心心相印,豈不美也妙也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感言】</p><p class="ql-block"> “薈千秋民俗風情 陳歷代匠才工藝”。走近博物館的大門,這副對聯便明晰地映入眼前,也明晰地銘刻心中。是啊,雖展廳不大,展品卻琳瑯滿目,種類繁多。展廳內,展品有的陳列,有的堆放,密密軋軋,層層疊疊。展品類別廣,數量多,范圍闊,屬全國最大。展品有三千余種,一萬余件。涉及生活起居,農耕生產,手工技藝,作坊加工,商賈貿易,時令節慶,人文禮俗,宗教信仰,藝術繪制,游藝古玩,簡直數不勝數。最為有趣的是兒童玩具,雖然簡樸,卻也藝術機巧,而且很靈便實用,充滿著我們祖先的智慧。我一邊看,一邊深深地深深地被震撼,被感動。想想看,為了千百年來民俗工藝、民俗文化的收藏和保護,創立者私人創辦,多年進行著大量收集、整理、維修和復制,這該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匯聚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智慧啊!走進展覽廳,看到這些物品,我們仿佛走進了那個漫長的歷史,那個蠻荒的時代,那個遙遠的社會,去近距離觸摸那些智慧的人們和燦爛的文化。走在館外的場地上,我們又注意到那些石磨,石碾,石磙,一排排,一對對,雖笨笨重重,卻一律地光滑圓潤,使我們想到了遠古,想到了那個石器時代。場地右側,橫臥著一龐然大物,巍巍然,凜凜然,森森然。有人不認識,說沒見過,有人說見過,卻叫不出名字來,有膽子小的,還心驚驚的,不敢近前。它是一具木油榨,我很小的時候見過它,而且像敬神一樣地敬畏它。它體款大,像虬龍,似巨蟒。那時,在生產大隊副業部,我經常遠遠的就聽到油榨撞擊的巨大響聲,聽到油榨師傅榨油時長長的吆喝聲,有時候,我還目睹師傅們撞榨時那威嚴雄壯的場面。三位師傅,中間一位掌撞,兩邊二位助擊。粗粗的長長的撞把威猛地拋向空中,“伊——吔——呀——”三人同時接住撞把,同時合力撞擊,那架勢也真夠唬人的。參觀完展覽,我們收獲很多,既開闊了我們視野,又增多了我們的知識,更增強了我們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我們在激動興奮之余,又聽到了不好的消息。浠水修路要從該博物館橫穿而過。我們深深地為這館中藏列的萬余件古物寶器的命運而擔憂,為這個創立十余年付出千辛萬苦付出巨大投入終于建成全國最大湖北最強的大別山民俗博物館的生死存亡而擔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賞歸來,炳新同學遠遠地送我們下山到公路。走在小小的畈中石橋上,看著橋下清澈的流水,炳新沒忘打趣一下我們的愛妹張淑蘭同學。他玩笑著喊:“淑蘭!淑蘭!愛美的淑蘭!你快快在這橋下洗把臉!你會更美!更漂亮!”在后的淑蘭也跟著笑答:“我把這里的水都挑回去!”大家都笑了。炳新最后揮揮手,遠遠地目送我們直走進夕陽的大紅里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br></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美篇制作:月中詢梅</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阿瓦提县|
怀柔区|
高淳县|
夏河县|
江西省|
吉林省|
乐业县|
陵川县|
交城县|
江孜县|
绥中县|
临高县|
大荔县|
温州市|
万宁市|
惠来县|
达日县|
精河县|
沁水县|
青河县|
宣化县|
抚宁县|
满城县|
双江|
冀州市|
阿克苏市|
仙居县|
常州市|
平和县|
仪征市|
望都县|
安塞县|
鄢陵县|
霍山县|
晋城|
修文县|
鹿邑县|
菏泽市|
通江县|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