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時光荏苒,歲月靜好。多少年已過去了,彈指一揮間,遙想當年,我們一腔熱血、一個信念、一身戎裝,為了精忠報國、強國強軍,為了放飛夢想,義不容辭選擇了當兵!</h3> <h3> 2018年10月的一天,在熱心戰友:吳保屯、趙念政、梅中華、陳聲海、黃金俊、潘家南、鐘 林、李留中、王樹山等同志的精心籌劃下,原空軍航空兵K3S7T2Z無線電分隊的戰友,于2018年11月9日至11月11日,開啟了“相約西安 再續前緣”三天二夜的相聚之旅。</h3> <h3> 秋收冬藏,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在這美好的日子里,原空軍航空兵K3S7T2Z無線電分隊的戰友相聚西安。</h3> <h3><b> 參聚人員:</b>原空軍航空兵第三師七團機務二中隊無線電分隊的戰友及部分其他專業的戰友和家屬們。</h3> <h3>相約地點:西安市譜元酒店。</h3> <h3> 為了紀念曾經激情燃燒的軍旅生涯,共敘戰友情誼,我們繼2017年相約南昌之后,仍時常在追憶苦樂與共的崢嶸歲月和魂牽夢繞的綠色軍營。基于此源而發起“相約西安 再續前緣”的相聚活動,以期盼為我們的戰友之情,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再次相約,開創新征程,聚集正能量。</h3> <h3><font color="#ed2308"><b>親愛的戰友們......太想你們了!!!</b></font></h3> <h3>聚會致辭:<br> 親愛的戰友們、尊敬的軍嫂(家屬)們:<br>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今天我們空七團機務大隊二中隊無線電分隊的戰友,在這里歡聚一堂,撫今追昔,歡聲笑語,共敘戰友情誼, 展望美好未來。<br> 首先,向前來參加聚會的各位戰友、軍嫂們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h3> <h3></h3><h3> 今天在座的戰友,都是來自五湖四海,曾懷著一顆報國之心,帶著青春和熱血,鑄就了鐵的軍魂和萬里的晴空。</h3> <h3> 大家雖然年齡差異,兵齡也不盡相同,有的已兩鬢斑白,飽經歲月的風霜;年紀小的依舊英氣逼人,充滿朝氣。但不論年齡大小,兵齡長短,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戰友,有一個共同的集體叫-----空七團機務二中隊無線電分隊。</h3> <h3>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就從1980年趙念政老分隊長開始,后面接任的鐘林分隊長、潘國洪分隊長,再后任的是陳祖富、宋葉軍、于瑞等分隊長,一任傳承一任,直到2017年4年17日,我們團改制為旅。</h3> <h3></h3><h3> 我們在趙念政、鐘林等分隊長的帶領導下,在部隊這所大學校里歷練成長,同吃住、同學習、同娛樂、同勞動、同訓練,不管是飛行前或飛行后檢查,地面準備或機械日、重大任務或換季檢查等等,我們每天朝夕相處、形影不離、情同手足、患難與共,度過了那段漫長而刻骨銘心的激情歲月。</h3> <h3> 我們有一絲不茍、精誠團結的工作作風和精湛的專業技能,使我們維護的戰鷹擁有了可靠的信標航向、羅盤塔康、電臺識別、高度護尾、測距千里,接受挑戰,保衛著祖國的藍天和神圣的領空海疆。</h3> <h3></h3><h3 align="center">地勤無線隊伍,有我必勝保空勤。</h3> <h3> 然而,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現我們已相隔千里,分別多年、十年、二十年、甚至幾十年,而今我們仍然心系長興,夢想蕪湖,向往如皋、情系軍營,無怨無悔,懷著癡心不改的期盼和愿望,來到了十三朝古都,八百里秦川,渭水之畔的長安古城,見到了闊別已久、魂牽夢縈的戰友。為此,我們興奮不已,心潮澎湃,盡敘深情。</h3> <h3> 遙想當年,我們風餐宿露在一塊,日曬雨淋在一起,摸爬滾打在機場,演習訓練在一起,排故改波在一起,校正羅盤在一起,跨晝夜航在一起,駐訓輪戰在一起,每一個戰友都將自己最美好、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空軍,獻給了祖國的藍天事業。</h3> <h3> 如今,我們已漸漸的老去,但仍然還像當年一樣,擁有著一種不服輸、不放棄、向前進的精神和品質;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永不言敗!</h3> <h3> “有一種職業他很榮光,能從陸地管到天上。雖然那是一個看不見的戰場,他卻能讓飛機展翅飛翔。”空七團二中隊-----無線電分隊,我們熱愛你、想念你,我們因你而自豪、因你而驕傲,我們沒有給你抹黑、沒有玷污你的榮譽!</h3> <h3> “有一撥人他很高尚,能從人間耕到九宵,也能把無線電頻率編織成美麗篇章,采集萬丈光芒。 我們是奉獻的無線電人,是戰機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我們讓戰機的翅膀更加健壯;讓一個個看不見的音符都化為祖國的繁榮和富強!</h3> <h3></h3><h3> 軍旅生涯,相對于歷史長河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對于一個人的一生而言,卻是不可或缺的華麗篇章。我們永遠都是一輩子的手足之情,一輩子的純潔友誼,一輩子的繾綣掛念,一輩子的永不相忘。愿戰友之情地久天長!</h3> <h3> 在此,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對此次西安聚會籌備組戰友們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表示衷心的感謝!</h3> <h3> 最后,祝愿“相約西安,再續前緣”戰友聯誼會圓滿成功!愿我們永遠是親兄弟、好戰友!祝愿各位戰友和家屬們身體健康、開心快樂、萬事如意、闔家幸福!</h3> <h3 align="center">戰友聚會勤舉杯,開懷暢飲真豪爽。<br></h3> <h3></h3><h3 align="center">聚會迎得軍嫂來,軍嫂到來增色彩。<br>共祝聚會精神爽,軍嫂人人笑顏開。<br></h3> <h3 align="center">相聚西安樂開懷,譜元酒店激情狂。</h3> <h3><br></h3> <h3 align="center">軍嫂英姿</h3> <h3><font color="#ed2308"><b>附:西安簡介</b></font>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古稱長安、鎬京,現是陜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于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h3> <h3><font color="#ed2308"><b> </b> <font color="#001010">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font>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font><font color="#001010">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font></h3> <h3>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font color="#ed2308">《世界遺產名錄》</font>,<font color="#b04fbb">分別是:</font><font color="#ed2308">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另有西安城墻、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陜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 </font>西安也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h3> <h3></h3><h3> 有這么一句話,說<font color="#ed2308">“到北京看墻頭、上海看人頭、廣州看車頭、杭州看潮頭、蘇州看橋頭、桂林看山頭、昆明看石頭、西安看墳頭”。</font> </h3><h3> 古都西安歷史悠久,培育出了千千萬萬個精英人物,僅名列《二十四史》和其它史書中的人物,就有一千多人。有創造文字的倉頡,制定禮樂的周公,開辟絲綢之路的張騫,秉筆直書的太史公司馬遷,發明造紙術的蔡倫,總結千金藥方的孫思邈(miǎo),去西天取經的高僧玄奘,名震詩壇的巨匠李白、杜甫、白居易,集書法大成、獨創一體的顏真卿,和詩文絕佳、聲蜚海內的文學家蘇軾等等。他們或生于此,或者長期生活工作于此,都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h3> <h3> 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首站來到西安,他對西安的評價就很高,他說:<font color="#ed2308">“要了解一個民族,首先要了解它的歷史”</font>。由此可以看出,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這片物華天寶的土地上,五千年的古國文明從這里發祥。</h3><h3> <font color="#ed2308"> 所以我們選擇了西安為相聚的地方。</font></h3> <h3></h3><h3> 在中國旅游界有幾句俗話<font color="#ed2308">:二十年中國看深圳,一百年中國看上海,一千年中國看北京,而五千年中國則看西安。</font><br></h3> <h3 align="center">雁塔腳下見真心,城樓城墻細雨淋。<br>戰友合影在城下,回民街里嘗極品。</h3> <h3> 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后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h3> <h3>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并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筑。</h3> <h3></h3><h3><font color="#ed2308">軼事典故 名稱由來</font></h3><h3><font color="#ed2308"><font color="#001010">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他在印度所聞僧人埋雁造塔的傳說,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大唐西域記》卷九載:在摩伽陀國的因陀羅勢羅婁河山中,有雁塔,相傳雁投身欲開悟小乘教徒,也許這一記事就是雁塔名稱的出處。</font></font></h3> <h3></h3><h3> 相傳很久以前,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的一個寺院內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可吃三凈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font color="#ed2308">“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font>話音未落,一只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h3><h3> 于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h3> <h3> 玄奘于629年至645年間,在印度游學時,瞻仰了這座雁塔。回國后,在慈恩寺譯經期間,為存放從印度帶回的經書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磚塔,這座塔就叫雁塔。名稱延續至今未變。而塔名的來歷是這樣的: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襲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 小雁塔位于唐長安城安仁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郊)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于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志。<br></h3> <h3> 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筑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并融入漢族文化的標志性建筑。<br></h3> <h3> 小雁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是唐代京師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地標。小雁塔在唐、宋朝時期一直叫“薦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關。</h3> <h3>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資助在長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帶回經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龍元年(707年),由皇宮中的宮人集資、著名的道岸律師在薦福寺主持營造了一座較小的佛塔。后來,為了區別兩塔,慈恩寺塔名為“大雁塔”,而薦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h3> <h3><br></h3> <h3><br></h3> <h3> 西安城墻又稱西安明城墻,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廣義的西安城墻包括西安唐城墻和西安明城墻,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墻。</h3> <h3> 西安明城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區中心。 </h3> <h3> 西安城墻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墻已有城門18座。</h3> <h3> 西安鼓樓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墻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的西安鐘樓西北方約200米處。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樓之一。<br>西安鼓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頂部為重檐形式,總高36米,占地面積1377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在檐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筑。</h3> <h3> 西安鼓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鐘樓早建4年 。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鼓樓橫跨北院門大街之上,和鐘樓相距僅200米,互相對應。</h3> <h3> 1956年8月6日,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鼓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布鼓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 align="center">戰友聚會激情狂,匯聚古都西安市。<br></h3> <h3 align="center">譜元酒店舉金杯,相擁互敬莫憂傷。<br></h3> <h3 align="center">共祝聚會精神爽,軍嫂人人笑顏開。</h3> <h3></h3><h3 align="center">戰友見面情更真,相擁互抱淚粘襟。<br>緊握雙手互問候,舉杯豪飲才覺親。</h3> <h3 align="center">喝過三巡似神仙,前呼后擁來敬酒。<br></h3> <h3 align="center">戰友集合站臺前,留個合影好思念。</h3> <h3 align="center">高舉金杯把酒喝,今天不喝何時喝。</h3> <h3 align="center">軍嫂頻頻來舉杯,共祝聚會笑顏開。</h3> <h3 align="center">敬過一桌又一桌,酒逢知己千杯少。<br></h3> <h3 align="center">念政隊長興致添,到處勾得酒興起。</h3> <h3 align="center">酒喝高了更瘋癲,扶桌邁步也蹣跚。</h3> <h3 align="center">美酒助興易喝多,共同舉杯唱酒歌。<br></h3> <h3 align="center">酒逢知己千杯少,今天不喝待何時。<br></h3><h3 align="center">高舉金杯把酒喝,敬過一桌又一桌。<br></h3> <h3></h3><h3 align="center">念政夫婦貢獻大,興燦夫妻精神爽。</h3><h3 align="center">光偉攜妻赴西安,一同合影譜元樓。<br></h3> <h3></h3><h3 align="center">高歌一曲樂其中,共祝聚會精神爽。</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h3><h3 align="center">戰友聚會激情狂,長敘戰友情和意。</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 align="center">組委成員組隊伍,反復籌備精心組。<br>念政夫婦勤操勞,迎送戰友不言苦。</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 “幾時再相約 再續戰友情”,讓我們共同期待原空三師七團機務二中隊全體戰友們再相聚。</h3> <h3> 特別感謝吳保屯、黃金俊、潘家南等戰友對這次制作的幫助和指導。</h3> <h3> 這次“相約西安 再續前緣”戰友聯誼會取得了圓滿成功!</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脱县|
辉南县|
哈巴河县|
瑞昌市|
东丽区|
裕民县|
乌鲁木齐市|
沽源县|
连城县|
三门峡市|
开鲁县|
当涂县|
璧山县|
延庆县|
东宁县|
灵璧县|
永顺县|
石首市|
民权县|
荣昌县|
遂川县|
厦门市|
蓝山县|
双流县|
大足县|
蒙城县|
双江|
积石山|
安岳县|
广州市|
绩溪县|
灵丘县|
天镇县|
武隆县|
五河县|
屯门区|
宾川县|
盐亭县|
新昌县|
安新县|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