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摘 要】南北朝時期,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謝赫提出的“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成為整個中國畫審美和批評的標準,系統的總結了繪畫創作的規律,從內在氣韻的傳遞,到外在的用筆,結構,色彩,構圖,以及臨摹等都有所涉及,對中國畫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千多年來一直被歷代畫家傳承和發展。同時“六法”對當代中國繪畫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巨大的教育意義,值得我們認真的學習和運用。</h3> <h3> 【關鍵詞】謝赫;六法;當代中國繪畫 </h3><div> 謝赫,中國南北朝時期的畫家、繪畫理論家,在中國畫的實踐和理論方面造詣頗深,尤其在《古畫品錄》,(現為我國歷史最久遠的繪畫著作),中提出的中國繪畫上的“六法”對后世畫家,批評家影響深遠。唐代美術理論家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述:“昔謝赫云: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 </div><div> 在對謝赫六法論的研究中,有的學者提出六法論,并不是謝赫首創,是在謝赫以前畫論中就有的,早在東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的《論畫》中,已有六法的雛形,而謝赫的六法論只不過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做出對這“藝術的存在”的概括和陳述。但不管怎么說,謝赫的六法論對中國繪畫的貢獻是巨大的,我們有必要對它進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研究。</div> <h3><br></h3><div> </div><div> </div><div> 一、六法提出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環境 </div><div> 謝赫所處的時代是漢滅亡魏晉之交,儒家倫理思想日漸式微,以老莊思想為基礎的清談玄學漸趨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這一思想占據主導地位。“謝赫所處的文化環境可用十二字謂之:尚清談,崇老莊,親自然,斥儒術” ① 。從繪畫的風格來看,“南朝得秀麗之雅,多填新意;北朝得拙實雄渾,大都剛健” ②。謝赫屬南朝人,又兼當時著名的畫家及理論家,加之又有前人的繪畫理論作為基礎,所以六法的提出并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div> <h3><br></h3><div> 二、六法的內涵和內容 </div><div> 六法作為品評中國繪畫的六條標準,它實際上向我們透露了兩個最基本的原則,一是指出了品評繪畫的審美標準,即審美性;再是指出了進行藝術創作時應遵循的藝術方法和規律,即形式美。 </div><div> 1,“氣韻生動”為六法之首,作為六法中開宗明義的一句,其地位可見一斑。它既是我國繪畫創作與批評的最高標準,也是歷代畫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要對“氣韻生動”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首先要在“氣韻”上進行一番考究。“氣韻”作為中國繪畫藝術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范疇,是從魏晉時代對于人自身地位的認識,及對于美的自覺中孕育出來的。徐復觀認為,神和氣是辯證統一的,“神”即“氣”,“氣”即“神”,氣統一于神中。所以,氣韻也可以理解為“神氣”和“神韻”。“生動”二字顧名思義即意態靈活能感動人。所以“氣韻生動”最主要是指藝術形象能以形寫神,能夠描繪出所要表現對象內在的精神氣質,達到“天人合一”,“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div> <h3><br></h3><div> 2,“骨法用筆”指繪畫創作中筆墨的運用,實際上講的是具體的創作方法的問題。“骨”從字面上解釋為“人和脊椎動物體內支持身體、保護內臟的堅硬組織”,亦稱“骨血”。人無骨不立,畫也是如此。畫面的支撐靠的就是“骨法”,“骨氣”,這樣畫面才能立住。不同的畫家,不同的畫面需要不同的骨法用筆,有的陽剛,有的陰柔,有的壯美,有的秀麗,有的奇險,有的平穩,有的潑辣,有的含蓄。所以用筆是否能體現畫面所隱含的骨氣,成為品評一幅作品好壞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標準。 </div><div> 3,“應物象形”,指的是畫什么就應該像什么的問題,即所描繪的對象的準確性。這能檢測一個畫家基本功是否扎實。值得注意的是,這里面所講的像具有兩層意思,畫家在準確的,真實的,客觀的表現藝術形象的同時,不僅要追求外表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能表達對象的特質與內在的精神,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齊白石老先生的這句名言“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或許能高度的概括謝赫的這一理論思想。 </div><div> 4,“隨類賦彩”,即在繪畫創作中強調色彩的運用,根據所畫對象的不同,賦予不同的彩色,達到惟妙惟肖的藝術境界。謝赫的這一藝術理論在唐以前的繪畫中得到較好的運用,唐以后隨著文人畫和水墨畫的興起,以及社會環境變化等種種原因,把“隨類賦彩”常常理解為“墨分五色”指焦、濃、重、淡、清,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筆墨成為中國繪畫的一個終極的審美標準。色彩的運用在創作中逐漸被邊緣化,這是中國繪畫在發展上的一個重大的缺失,導致我國傳統繪畫的面貌出現了單一化的發展模式,阻礙了繪畫多樣性的發展和創造。宗白華先生認為“唐畫重丹青,元人水墨淋漓,此是畫法之進步,并非丹青淘汰。繪事需重丹青,然水墨自有其作用,非丹青可以替代。兩者皆有足取,重此輕彼,皆非的論也。”③ </div><div> 5,“經營位置“,指繪畫創作中的章法、構圖、布局。這在繪畫創作中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對一幅畫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一幅畫面中,所繪事物的大小,開合,藏露,高低,遠近,都不是率性而為,都需要經過畫家的苦心經營,以達到最佳最合理的畫面布局。 </div><div> 6,“傳移模寫”,指的是學習繪畫創作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畫家通過臨摹前人的作品,掌握一定的藝術規律,技巧技法,在此基礎上產生對藝術創作的一些感悟。二是以大自然為師,在對景寫生中發展提煉自身的藝術技巧和素養,并把這些運用到日后的藝術創作中。</div> <h3> </h3><div> 三、“六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div><div> 謝赫提出的“六法”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任何一法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們之間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氣韻生動”是整個六法的綱領,是所要達到的最高目標。其他五法則是圍繞“氣韻生動”所進行的具體的展開。“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氣韻生動”這一終極目標。同時這六法之間又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筆墨的運用為的是表現具體的形象,達到以形寫神。色彩的鋪張,也只能在具體的位置,具體的形象上加以展開。對前人優秀作品的臨摹和借鑒,為的是早日領會藝術創作的法則,通過高超的作畫技巧,盡可能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境界。 </div><div> 四、“六法”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div><div> 謝赫的“六法論”提出了一個較為完備的繪畫理論系統,從品評繪畫的審美標準,到具體的創作方法,進行了一次從內而外的梳理。雖然聊聊數語,卻是對藝術的審美和創作規律的高度提煉。包括對于在藝術中情感的表達,藝術的評價,以及用筆,結構,色彩,構圖和摹寫作品等各方面,都概括進去了。“六法”提出之后,隨即成為歷代畫家所遵循的金科玉律,始終把六法作為美術教育和傳承的重要標準。所以“六法”作為整個中國畫創作和批評的綱領,是對古代繪畫實踐的經驗總結,具有里程碑意義,開創了史實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的體系,對中國畫的品評與創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div><div> </div> <h3>【參考文獻】 </h3><div> [1]彭修銀.中國繪畫藝術論[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64. </div><div> [2]沈子丞.南北朝及隋之繪畫概述[A].歷代畫論名著匯編[C].文物出版社,1982:11. </div><div> [3]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人民出版社,1987:161-162. </div><div> [4]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右玉县|
辽中县|
绥滨县|
德安县|
荔波县|
海盐县|
天气|
砀山县|
普格县|
淮安市|
盐池县|
靖西县|
呈贡县|
独山县|
仁怀市|
阜平县|
云南省|
泸水县|
筠连县|
卓尼县|
正宁县|
两当县|
合山市|
荥阳市|
宣汉县|
台前县|
三门峡市|
若尔盖县|
大冶市|
南通市|
郎溪县|
垣曲县|
内丘县|
焉耆|
青海省|
云林县|
兰州市|
旺苍县|
湘潭县|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