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龍虎關原名鎮峽關,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設鎮峽寨巡檢司戍守。崇禎末年改名龍虎關。龍虎關關南是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龍虎鄉龍頭嶺,關北是湖南江永縣粗石江鄉虎頭嶺,龍虎二嶺南北對峙,形同龍爭虎斗,山勢雄偉。一道埡口分開湘桂,兩邊是一大片平坦的開闊地,便于行兵布陣,因此龍虎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h3><h3>龍虎關為何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h3><h3>西漢時叫謝沐關,宋代叫荊峽關,明代叫鎮峽關,明末叫龍虎關,民國時期叫桂門關(相對湖南而言),與友誼關、鷹揚關、昆侖關齊名。關南有龍頭嶺,關北有虎頭嶺。關前有寶塔嶺、犬牙嶺相錯其左;獅子嶺、古嶺聳立其右。</h3><h3>凡帶過兵的人,到此觀其地勢,無不感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雄奇險峻。山嶺錯盤間,由北往南滾滾滔滔的茶江,依勢蜿蜒,急流飛湍,嘯鳴幽谷。山谷長約2000米,有小徑臨潭依勢曲盤。浩浩林濤,陣陣疏風,更平添幾分險峻。當年關門有聯曰:</h3><h3>龍蟠八桂山河壯;</h3><h3>虎視三湘日月輝。</h3><h3>面對這天設地造之雄關要隘,清代恭城縣令陶增,有詠龍虎關詩云:</h3><h3>“絕壁俯重淵,雄關跨疊嶂。設險二千年,龍虎氣何王。萬木挺虬枝,百夫列毳帳。楚粵互襟帶,壯瑤各揖讓。五嶺亙始安,到此勿奔放。關前若建瓴,關后若覆盎……”雄關之險峻幽奇,其勢自見。</h3><h3>由于恭城地處楚尾粵頭,發達的中原文化傳入嶺南,龍虎關乃必經之要道。從龍虎關南下,沿嘉會鄉經縣城至蓮花鎮一帶,文物古跡甚多。出土文物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編鐘、鼎、锫、樽、斧、鉞,西漢的紡輪、三角石,東晉的青銅弩機、長矛、佩刀等。這些文物古跡足以證明,中原文化經龍虎關傳入恭城,已有2700年的歷史。</h3><h3>曾幾何時,這里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如今的龍虎關,過去那僅一米余寬的通道已變成寬敞的坦途,一條平整的公路連通南北對接湘桂,每日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絡繹不絕,歡聲笑語,生機昂然。</h3><h3>當你走進龍虎街的時,小青瓦、坡屋頂、白粉墻、民族文化廣場、濱江公園、九牛井景區、風雨長廊橋、石拱橋和風雨橋、龍虎水街景觀明渠立馬出現在你的眼簾。</h3> <h3></h3><h3>紅巖村是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的一個自然村,距縣城15公里。紅巖村,山奇水秀,佳景薈萃,遠離都市的喧囂與繁雜,沉浸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中……</h3> <h3>北洞源村</h3> <h3>牛路頭自然村</h3> <h3>讓我們互道珍重,相互祝福吧!常思念,常聚會,繼續鞏固這特殊的情感,健康快樂,攜手明天,共同走向幸福的未來,綻放最后的光明!讓后人分享我們快樂的人生!再道一聲珍重!期待何時再相逢!</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州县|
承德县|
玉山县|
南涧|
凤城市|
宝坻区|
南雄市|
云阳县|
双柏县|
申扎县|
错那县|
贺州市|
元氏县|
高清|
隆德县|
余庆县|
阆中市|
汝州市|
大洼县|
台江县|
马山县|
和林格尔县|
调兵山市|
清河县|
通渭县|
西峡县|
五常市|
称多县|
民县|
堆龙德庆县|
盐亭县|
阜宁县|
郴州市|
伽师县|
三门峡市|
扎兰屯市|
沾化县|
宝鸡市|
澎湖县|
绥宁县|
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