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攝影原本離我較遠,沒成想退休之后以此為樂。</h3><h3>老年大學攝影、PS后期制作兩個班學習一年多了,拍了不少照片,棄之可惜,留著查看麻煩。美篇不錯,方便打包收藏。</h3><h3><br></h3><h3>謝謝劉總幫我拍片頭照片。那是5月15日,在中山公園拍的。后期用手機P了一下。</h3><h3>以后拍的照片,感覺好一點的,就放進來幾張,按時間順序不斷更新。</h3> <h3>2017年12月22日,冬至,初拍海鷗。</h3><h3>到棧橋之前做了很多功課,可到那兒拍起來都忘記了,沒想到飛的這么近的海鷗不太好拍。不是飛出畫外就是跑焦。</h3><h3>連拍設置下的手動M檔、光圈優先都試過了,就是沒有試一下快門優先,竟然把拍海鷗最重要的模式忘了。</h3> <h3>飛行姿態漂亮完美。</h3><h3></h3><h3><br></h3> <h3>求食的海鷗</h3> <h3>2018年3月22日,一人到世博園換換空氣。</h3> <h3>這里,還沒有春天的氣息。殘冬的影子仍然到處可見。</h3><h3>這張照片,還真有點意思。</h3><h3>半年后就是來這拍荷花之王--王蓮花,去之前卻問了很多人在啥地方怎么走,甚至到了世博園后,還問了路人。</h3><h3>最后那路人倒是實在,說:跟我走,哈哈,也是位攝友。最搞笑的是,他把我帶到這里,就是那草屋前的小池塘。王蓮花就生長在這池塘里。這是后話前說。知道帶路那人是誰嗎?哈哈,過后才知道,那是大名鼎鼎的胡子老師。</h3> <h3>偌大大的世博園里的游人,屈指可數,也太蕭條了吧。</h3> <h3>終于看到了路邊幾顆怒放的迎春花,迎風招展,格外醒目。</h3><h3>雖然這花在我們小區到處可見,但卻不曾拍過。今天這里沒人,更沒有熟人,隨便拍個夠吧。</h3><h3>每拍一張就停下來看看照片的效果,正是這次不斷調整相機參數的拍照,對背景虛化有了初步理解,知道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在強烈的陽光下,花不糊,背景虛化成黑色。</h3> <h3>3月24日,嶗山巨峰徒步行。</h3><h3>游人太少,索道關閉。我們一行5人,從景點停車場出發,拾級而上,走走拍拍,邊走邊拍,一路拍照,一路歡歌笑語,好不愜意。不覺得就到達目的地-巨峰山頂。雖然有點吃力,卻并不感到勞累。</h3> <h3>亂石疊嶂,氣勢恢宏,晴天可看大海,陰天可觀云海。即便是晴天,也偶有云霧飄然而至,堪如仙境,說“紫氣東來”一點不為過。嶗頂觀日,“巨峰旭照”是青島市十佳風景片之一。只是我們到的晚了,到了巨峰后,太陽都老高了,嗨,沒有那個眼福啊。</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山峰層巒疊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嶗山山脈,在云霧繚繞中,挺拔秀美壯麗。</span></h3><h3> ''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磅礴的黃海托起由冰川運動而產生的嶗山山脈,風化的奇石似乎正在默默述說著億萬年的滄海桑田變遷。</h3> <h3>摘星亭,嶗山巨峰的標志性建筑。</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古樸典雅的摘星亭坐落在群山環抱之顛,格外醒目。這就是傳說中眾仙摘星星的地方?</span></h3><h3>“蓋頂凌云山接海,巨峰絕勝眾仙傾”</h3><h3>古往今來,贊美嶗山的詩句數不勝數,<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或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只有登上巨峰之巔之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才能品味那一份大氣磅礴與瀟灑豪邁。</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青島最高景點拍個紀念照。</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家領導的登山速度讓我吃驚,竟然沒有掉隊,這可是嶗頂,青島海拔最高點,這個年齡段又有多少人能徒步上來?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臺階也是如此。在嶗頂拍照休息20分鐘后,我們開始下山。大約返程的三分之一,一直在前面帶路的領導出狀況了,膝蓋不聽使喚了,哈哈,后面的三分之二路程,慘了,是被我架下來的。后來,每每說要帶她去嶗山,也不管是哪個景點,她的腦袋都會搖的像撥浪鼓兒。</span></h3><h3><br></h3> <h3>3月31日,十梅庵梅花節。</h3><h3>人太多了。游人多,攝友也不少,好的機位,要排隊等候。咱就是隨拍,不去湊那熱鬧。</h3> <h3>水庫中的鵝,成了練手目標。</h3> <h3>5月10日,北九水。</h3><h3>這是我們團隊的第一次外拍活動。</h3><h3>我們團隊是在老年大學的同學中組建的,名字:邊走邊拍</h3> <h3>有點像老壽星的山石。</h3> <h3>練習慢門。</h3><h3>同學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不斷交流心得與經驗,使得這次活動收獲了很多課堂上難得的知識點。</h3> <h3>北九水的風景美如畫,特別是雨后的風光更是景色迷人。</h3> <h3>年輪清晰并傾斜的山體,在山林襯托下,盡顯優姿,供人們拍照,觀賞。</h3> <h3>潮音瀑,北九水景點的終點。</h3><h3>雨后的北九水水多點了,使得游人如織。</h3><h3>我們是為練習攝影而來,這里水流湍急。所以,抓住機會,體會光圈快門ISO關系,掌握其中要點,抓緊多拍多練。</h3> <h3>5月14日,我們家樓下。</h3><h3>6點多鐘晨練回來,花開無人,抓緊時間拍幾張。</h3><h3>總感覺一個老爺們拿個相機拍花,人來人往中,哈哈,不好看也不好說。</h3> <h3>--</h3> <h3>5月15日,中山公園。</h3><h3>邊走邊拍團隊組織的第二次外拍活動,中山公園小西湖附近拍花,剛剛下過雨的緣故,鮮花在綠葉的襯托下格外搶眼。成片盛開的花朵,讓我們拍個不停。</h3><h3>上圖是后期做的水墨畫類照片。</h3> <h3>…</h3> <h3>6月13日,棧橋。我們邊走邊拍群6人約定下午5點在此集合。</h3><h3>青島特大暴風雨前的棧橋遠景。</h3><h3>手機拍的照片。</h3><h3>剛到棧橋,狂風大作,烏云壓頂。</h3><h3>預示著一場暴風雨勢不可擋,即將到來。</h3><h3><br></h3> <h3>暴風雨開始了,像是一張張窗簾,傾斜而下,說是瓢潑大雨一點不為過,這當中夾雜著冰雹。那氣勢著實夠嚇人,在宣泄了近一個小時后,天慢慢晴了不少,雨也小點了。</h3> <h3>這手機里面的天氣預報真是不靠譜,說是晚上9點以后下雨。下午3點半出發時,陽光燦爛。4點40走出火車站地鐵口時,這里已是烏云密布了,跑到棧橋集合點,大風和大雨點已經發威了,我們三人急忙避雨。還是那三位學妹智商高,地鐵到火車站就是不出來。</h3><h3>哈哈,我們團隊活動多次被雨淋已成為笑談。</h3> <h3>6月15日,李村公園水庫一角。</h3><h3>李村公園是人們晨練的最好去處之一,這里地大場多適合男女老少鍛煉身體。</h3><h3>10年前,我還是這里的常客,每天清晨從家住的31中附近,沿著東大村河木棧道,慢跑到李村公園,然后,公園里再跑一兩圈,壓腿做操后原路返回。</h3><h3><br></h3> <h3>想到這水庫看看,是否有荷花開放,嗯,一無所獲。</h3> <h3>6月20日下午,李村河畔拍荷花。</h3><h3>從別的群看到荷花開了,我和劉總就來了。從鄭莊橋邊開始,沿河東行,邊走邊拍,結果最終也沒有找到那已開荷花的那片區域,天就漸漸黑了,沒辦法原路返回吧。</h3> <h3>魚眼觀云。</h3><h3>用劉總的魚眼鏡頭手機拍的。真不錯,憑空增添了不少樂趣,看來一些能帶來美感的鏡頭等小輔件值得擁有。</h3> <h3>鄭莊橋夜景。</h3><h3>回到鄭莊橋附近,天已黑了,遠遠看到這橋的燈光還真不錯,在劉總的幫助下,拍了數張燈光照,美篇就選這張P過的啦。</h3> <h3>21日也就是第二天一早,獨自一人乘坐頭班公交車,趕到鄭莊橋,繼續尋找那片荷花已開的區域。</h3> <h3>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找到了李村河當時唯一的荷花盛開片區。片區不大,方圓五六米的樣子。</h3> <h3>第一感覺,這荷花像假花一樣,以前真還沒有注意到,荷花會開這么大,這么艷麗,這么漂亮,還這么假。</h3><h3>有來的更早的攝友,有的在等機位--河中間的只能站一人的石頭。有的就近拍拍,那帶著,長槍的攝友,就方便了,聽聽那快門的響聲就知道,都忙的不亦樂乎。</h3><h3>咱也別閑著,開拍吧。</h3> <h3>這花越看越假。</h3> <h3>6月22日,石老人海水浴場。</h3><h3>我和劉總兩人準備在這里拍燈光秀。之前的經驗,也就是前天的鄭莊橋學習到的那一點,也不知夠用否?不怕,近智者明嘛。這次帶了三腳架和快門線,拍起來舒服多了。</h3> <h3>6月28日,又到李村河,這次兩位美女同行。</h3><h3>30多年前的老同事,雖有電話時而聯系,卻因拍荷花而再聚。</h3> <h3>李村河畔的教堂。</h3><h3>夕陽的光輝撒在湖面上,周邊綠樹成蔭,遠處的教堂就沐浴在這霞光里,遠遠看去,真像一副水墨畫。</h3><h3>本人比較喜歡水墨畫這種調調,正好咱就順勢而為,后期處理處理吧。</h3> <h3>這是照片還是畫?</h3> <h3>這個可以做成水墨畫。</h3> <h3>側逆光練習。</h3><h3>MH,當年科里十幾個人中,最年輕漂亮的妹子,工作中任勞任怨,精益求精,值得稱道。</h3> <h3></h3><h3>側逆光練習。</h3><h3>ZYP,工作起來,有條不紊,干凈利落,雷厲風行。現在已是事業有成的大老板了。</h3><h3>她比我早半年學習攝影,其作品令人刮目,進步神速。</h3> <h3>7月15日,李村河鄭莊段。</h3><h3>鄭莊橋附近,幾次路過,水很少,但是這個地方記下了。所以,大雨過后,第二天一早一個人就趕到這里。還真不錯,這水夠數了。滿載而歸!</h3> <h3>沒帶三腳架拍慢門有點費勁。</h3> <h3>還好,湊付拍了不少。</h3> <h3>還拍了很多荷花,收獲滿滿。</h3> <h3>7月31日,即墨,青島紫薇園。</h3><h3>邊走邊拍團隊外拍活動。</h3><h3><br></h3> <h3>春蓮同學的動作自然舒展流暢,,,</h3> <h3>8月2日清晨,李村河楊家上流段拍白鷺。</h3><h3>我們團隊在此集合。我先到了,可是,一些不認識的攝友來的更早。</h3> <h3>抓拍,小試身手。</h3> <h3>中午回家看到老師的微信,相同地點也是拍白鷺。下午2點半,30多度的烈日炎炎下又到達這里,早來了半個小時。為了掌握拍攝飛鳥的要領,我們幾人也真是拼了。</h3><h3>早上5點半出發,中午12點到家。下午1點半又出發了,晚上7點左右到家。</h3> <h3>8月23日,北九水。</h3><h3>一個人的出行。自由,可以隨心而行。</h3> <h3>9月1日,世博園。</h3><h3>又到世博園。</h3> <h3>第一次到世博園是隨拍,到過這里卻渾然不知,后來為找這王蓮花池塘,搞的緊張兮兮。</h3><h3>這次是專為這池塘的大葉子而來。個人感覺,花隨處可見,可這大葉子,比較難尋。</h3> <h3>這些奇怪的大葉子,令人難以置信。無論顏色個頭形狀,與通常荷花相比,天壤之別。</h3><h3>大自然繁衍出如此植物,讓人稱奇。</h3> <h3>9月9日,火車北站海邊。</h3><h3>邊走邊拍團隊組織拍車軌。</h3><h3>早一點到,拍晚霞。</h3><h3>夕陽落海。</h3> <h3>車軌。</h3><h3><br></h3> <h3>收工前拍的照片。</h3><h3>哈哈,找到感覺了,也要收工了。</h3><h3><br></h3> <h3>9月13日,中山公園小西湖。</h3><h3>我和劉總及章老哥三人外拍練習。</h3> <h3>10月10日,石老人高爾夫球場附近。</h3><h3>邊走邊拍團隊外拍活動。</h3> <h3>10月16日,奧帆基地。</h3><h3>邊走邊拍團隊外拍活動。</h3> <h3>五四廣場海邊,太陽下仍然灰霧蒙蒙。</h3><h3>環保人員在清理海面垃圾。</h3><h3>看看這照片中的海面竟然有18°灰的感覺。</h3> <h3>漫步到奧帆基地后,看到帆船開始出海訓練了。</h3> <h3>拍照,摳圖,素材,合并生成比較喜歡的水墨畫風格。拍的老年大學同學的照片成了練手的素材。</h3> <h3>相同的方法,把照片做成水彩畫。</h3> <h3>10月27日,平度打鳥。</h3><h3>永盛公司提供600mm鏡頭2個小時。這個拍起來比較爽。其余時間用自己135頭,太勉強了。</h3> <h3>拍的照片太多了,至今還有很多照片沒有打開看看。</h3> <h3>10月31日,八大關,拍紅葉。</h3><h3>給女兒拍個照。樹葉還是沒有變成紅色,看來至少要10天左右。</h3> <h3>11月1日,中山公園菊展。</h3> <h3>11月22日,嶗山景區太清宮。</h3><h3>邊走邊拍群兩妹妹帶路,拍了不少秋季照片,哈哈,還要謝謝她們的午餐。</h3> <h3>景區里面的樹林。</h3> <h3>八水河之上的水壩。</h3> <h3>美篇限定的空間上限到了,照片加不上了,就到這里吧。有空時,繼續第二篇,,,</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中市|
桐柏县|
铜川市|
鸡东县|
白河县|
陕西省|
海安县|
额济纳旗|
襄垣县|
紫阳县|
垦利县|
永寿县|
临沭县|
长顺县|
淮安市|
大化|
金阳县|
南丹县|
渭源县|
休宁县|
通海县|
黄大仙区|
资兴市|
清原|
泰来县|
乌审旗|
涿鹿县|
盐源县|
兴海县|
满洲里市|
呼图壁县|
开化县|
荣成市|
蕉岭县|
两当县|
广河县|
建昌县|
陆川县|
郁南县|
获嘉县|
新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