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西部行——河西走廊篇(二) </h1><h1> 曹進</h1><h3><br></h3><h3> 河西走廊是攝影發燒友福地。這里有七彩丹霞,大漠胡楊,絲綢古道,漢唐敦煌…… </h3><h3> 河西走廊的美,縱使你沒有 “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但只要打開鏡頭,撲面而來就是最美的塞外風光! </h3><h3><br></h3><h3> </h3> <h3> 張掖平山湖地貌</h3><h3> </h3><h3><br></h3><h3> </h3> <h3> 張掖丘陵山地,日出日落時呈七彩丹霞,氣勢磅礴,觀者無不動容。</h3> <h3> 嘉峪關明長城腳下討賴河谷 </h3> <h3> 敦煌胡楊林,樹齡600年,虬枝蒼勁,宜攝影。</h3> <h3> 敦煌雅丹地貌。 </h3><h3> 大自然風刀霜劍、鬼斧神工雕琢而就,造型奇特,被譽為“魔鬼城”。</h3> <h3> 敦煌月牙泉。沙漠中一汪湖水,彎如新月,千年不涸。</h3> <h3> 敦煌漢代玉門關“昌安倉”遺址。 邊塞詩人王之渙詩句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已成千古絕唱,可多少后人仍奔著這句詩 “千萬里,我追尋著你”! 當年高大雄偉的玉門關只剩斷壁殘垣,讓追尋者不勝唏噓。</h3> <h3> 酒泉市金塔胡楊林。樹在水中長,水在樹中流,美到極致。</h3> <h3> 敦煌雅丹地貌,東距敦煌180公里,西距新疆羅布泊100公里。</h3> <h3>張掖大峽谷山地</h3> <h3> 敦煌玉門關小方盤城——漢唐時商賈、僧人來往交驗度牒之地。</h3> <h3>敦煌胡楊林</h3> <h3> 敦煌鳴沙山。流沙從坡頂流瀉,嗚嗚作響,細若竹弦,遂稱“鳴沙山”。</h3> <h3> 張掖七彩丹霞,日出時丹霞多呈紅色。</h3> <h3> 嘉峪關萬里長城西端第一墩臺</h3> <h3>敦煌胡楊林的美讓人流連忘返!</h3> <h3> 似長城倒掛,鐵壁懸空——嘉峪關懸壁長城。 其建在黑山山脊上,傾斜度45度。</h3> <h3>嘉峪關</h3> <h3>懸壁長城下絲綢古道</h3> <h3>敦煌胡楊林</h3> <h3> 張掖冰溝丹霞地貌</h3> <h3>西夏千年大佛寺(張掖)</h3> <h3>張掖木塔寺,八面八角九級木塔。</h3> <h3> 酒泉金塔胡楊林</h3> <h3> 張掖丹霞地貌</h3> <h3> 敦煌漢陽關遺址。長亭外,古道邊,“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h3> <h3> 張掖冰溝丹霞地貌</h3> <h3>敦煌胡楊林</h3> <h3> 漢陽關烽燧傲立戈壁</h3> <h3>敦煌雅丹地貌——魔鬼城遠眺。</h3> <h3>張掖冰溝丹霞地貌</h3> <h3> 敦煌胡楊林</h3> <h3>張掖七彩丹霞之晨</h3> <h3>敦煌鳴沙山下</h3> <h3> 疏勒河谷——蒼涼雄渾之美(敦煌)</h3> <h3> 婷婷玉立(酒泉金塔胡楊林)</h3> <h3>嘉峪關明長城</h3> <h3> 沙漠綠洲——敦煌鳴沙山</h3> <h3> 戈壁長亭(敦煌)</h3> <h3> 一抹亮色(敦煌雅丹地貌)</h3> <h3> 張掖平山湖大峽谷,溝深峽長,號稱媲美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h3> <h3> 玉門關瞭望臺(敦煌)</h3> <h3> 酒泉金塔胡楊林</h3> <h3> 河西走廊山地</h3> <h3> 玉門關河倉城(敦煌)</h3> <h3>張掖大佛寺白塔</h3> <h3> 敦煌胡楊林</h3> <h3> 月牙泉朝陽閣(敦煌)</h3> <h3> 敦煌漢玉門關遺址——小方盤城內</h3> <h3> 敦煌玉門關大方盤城遺址</h3> <h3> 沙漠蘆葦(敦煌鳴沙山)</h3> <h3> 嘉峪關城門</h3> <h3> 敦煌胡楊林</h3> <h3> 敦煌千佛洞崖壁上的洞窟</h3> <h3> 嘉峪關萬里長城西端第一墩臺和明長城</h3> <h3> 敦煌玉門關漢長城斷面,一層蘆葦一層沙土夯筑而成。</h3> <h3> 酒泉金塔胡楊林</h3> <h3> 沙漠駱駝(敦煌鳴沙山)</h3> <h3> 造型各異冰溝丹霞(張掖)</h3> <h3> 嘉峪關</h3> <h3> 敦煌胡楊林</h3> <h3> 左宗棠(嘉峪關絲綢古道旁) </h3> <h3> 大峽谷入口(張掖)</h3> <h3> 魔鬼城(敦煌雅丹地貌)</h3> <h3> 酒泉金塔胡楊林</h3> <h3> 滑沙須攀上坡頂(敦煌鳴沙山)</h3> <h3> 敦煌鳴沙山</h3> <h3> 嘉峪關明懸臂長城</h3> <h3> 酒泉金塔胡楊林</h3> <h3> 敦煌雅丹地貌</h3> <h3> 長城直抵祁連山。戈壁、大漠、駱駝刺,滿目荒涼。</h3> <h3>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洞窟</h3> <h3> 酒泉金塔胡楊林</h3> <h3> 張掖冰溝丹霞地貌</h3> <h3> 敦煌雅丹地貌</h3> <h3> 張掖冰溝丹霞地貌,雄險神奇,讓人嘆為觀止,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h3> <h3> 敦煌胡楊林</h3> <h3>敦煌市政府門前勒石</h3> <h3> 別樣的展覽館—— “長城第一墩體驗館” (嘉峪關 大戈壁地下修筑)。</h3> <h3> 陽關博物館(敦煌)。 </h3><h3> </h3><h3> “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h3><h3> 陽關,中國人的精神故鄉。其距敦煌70公里,是絲綢之路南道重要關隘,通往西域的門戶。</h3> <h3>酒泉左公(宗棠)柳</h3> <h3> 夕陽下鳴沙山(敦煌)</h3> <h3> 冰溝丹霞(張掖)</h3> <h3> 沐浴夕陽,疏勒河岸,放眼望去,遠處是廣袤無垠的大漠,近處是依稀可辨的絲路古道、漢長城烽燧。此時無風,四野很靜,時間好像停滯了,我們被一種崇高,一種蒼涼之美震懾。 </h3><h3> </h3><h3> 站在天地之間,站在歷史長河中,人是渺小的。</h3> <h3> 敦煌胡楊林</h3> <h3> 九層閣——莫高窟(千佛洞)的標志性建筑。 </h3><h3> 敦煌莫高窟是令世界震撼的東方藝術寶庫,始鑿于前秦,現存492窟。其藝術特點表現在洞窟建筑、彩塑、壁畫三者有機統一。 </h3><h3> 國人認識敦煌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徐遲老先生報告文學《祁連山下》開始的。報告文學寫的是常書鴻,建國前后的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莫高窟的“守護神”。 </h3><h3> 張大千、徐悲鴻、常書鴻、樊錦詩……幾代畫家、文物專家曾在這里臨摹、工作。因了他(她)們的努力,我們才看到了今天的敦煌,“飛天”、“反彈琵琶”、《絲路花雨》、《仿唐樂舞》……由此名揚天下。</h3> <h3> 敦煌莫高窟彩塑</h3> <h3>精美絕倫的壁畫——莫高窟112窟舞樂圖《反彈琵琶》</h3> <h3>敦煌壁畫絲綢藝術品——《反彈琵琶》</h3> <h3>莫高窟39窟壁畫——飛天</h3> <h3>巧用飛天元素設計的服裝</h3> <h3> 伯希和在藏經洞中挑選整理敦煌文物(1908年自拍照)。 </h3><h3> 這張照片是國人心中的痛。 </h3><h3> 保羅.伯希和,法國漢學家、探險家。1908年,他從道士王圓祿手里買走6000多件唐經卷、文書、繪畫、織物、木制品,現大部存巴黎吉美博物館。伯希和研究敦煌的著作 有《敦煌洞窟——伯希和筆記》、《敦煌圖錄》六冊 等。 </h3><h3> 伯希和是強盜、劫掠者。伯希和是深諳東方文化的學者,間接保護了敦煌文物沒有散失。</h3> <h3> 敦煌道士王圓祿照片(1908年伯希和拍攝) </h3><h3> 王圓祿,中國現代史上一個小人物。莫高窟講解員說他實則一“農民”。但因其發現藏經洞,并將大量敦煌文物賣給英法美日俄人而聲名大噪(英國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和買走了絕大部分), 由此導致大量敦煌珍貴文物流失,導致 “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 。 </h3><h3> 現在國內有一種觀點對王圓祿評價毀譽參半。</h3> <h3> 敦煌莫高窟外墻有三層樓閣的洞窟。 </h3><h3> “藏經洞”在一層右手。此乃王圓祿用賣文物所得修筑。</h3> <h3> 敦煌夜市木雕漆畫</h3> <h3> 酒泉金塔胡楊林</h3> <h3> 美是多樣的。美有自然美、藝術美之分。人類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認識了 “美是自然的人化”。河西走廊的美兼而有之。 </h3><h3> “人對自然界的崇高的觀賞和贊美,是自然賦予人的一種本性” </h3><h3> ——古羅馬. 朗加納斯 </h3><h3> 2018年11月</h3> <h3> </h3><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峰县|
措美县|
武川县|
五家渠市|
云霄县|
田阳县|
布拖县|
禄丰县|
根河市|
安丘市|
合山市|
远安县|
林周县|
泾阳县|
阳东县|
山东省|
中超|
兰坪|
武胜县|
宜宾县|
昌图县|
翁源县|
雷波县|
珲春市|
汝南县|
维西|
安溪县|
武强县|
盐边县|
维西|
保德县|
石门县|
贵德县|
诸城市|
克什克腾旗|
宜章县|
黄平县|
隆林|
克什克腾旗|
西华县|
安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