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老牛灣是滔滔黃河流入山西省境內的第一個村落,由此被人們戲稱為“黃河入晉第一村”。</h1> <h1> 素面朝天的老牛灣毫不走樣地保留著歲月的痕跡;黃河邊上錯落有致的石徹窯洞,有些幾百年的窯洞還有人居住。</h1> <h1> 老牛灣,因長城與黃河在這里第一次握手而聞名天下。</h1><h1> 萬里長城從鴨綠江畔起步翻崇山越峻嶺來到老牛灣;千里黃河從巴彥克拉山發源,穿草原過流沙也來到老牛灣;</h1><h1> 中華民族的兩個精神象征,長城與黃河在這里挽成了一個中國結。</h1><h3></h3> <h1> 黃河水并不是清的,一早去拍照水面很靜倒映藍天,看起來水是清的??。</h1> <h1>屹立懸崖之上的望河樓</h1> <h1> 觀看望河樓四面無門,只有一個小窗戶,并不知道古時將士如何進出??。</h1> <h1> 老牛灣堡,是明朝時一座屯兵的城堡,公元1467年所建。</h1> <h1> 老牛灣地處晉蒙交界處,屬山西省偏關縣;以黃河為界,北岸是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西岸是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h1> <h1> 此照片只有站在清水河縣那邊才能拍到。從偏關縣這邊有船擺渡過去。</h1> <h1> 老牛灣村魏家大院,建于清康熙年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全部用當地的石頭、石片堆徹而成;現在是一家民宿,很有特色。</h1> <h1> 偏關縣黃河乾坤灣,將黃河母親的婀娜體態形象地勾勒而出。</h1> <h1> 黃河在這里成大“S”形拐彎,航拍成太極形,取名乾坤灣(又稱:天下黃河第一灣,陜西的乾坤灣比這個有名)。</h1> <h1>沿黃路上看到路牌“黃河入陜第一灣”</h1><h3></h3> <h1>黃河長樹了??</h1> <h1> 進入陜西,沿黃觀光路兩邊全是棗樹,可隨便摘,嘗試下還蠻甜的。</h1><h3></h3> <h1> 佳縣香爐寺,在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與主峰間隔2米,形似高足香爐。臨黃河,三面絕空,僅以一狹徑與縣城古城門相通。</h1><h3></h3> <h1> 乾坤灣,彎道弧度320度以上, 堪稱天下黃河第一灣 。</h1> <h1> “雨岔大峽谷”不是一個地名,屬丹霞地貌峽谷群落,分布在雨岔鄉幾公里范圍,是雨岔鄉好多條峽谷的統稱。</h1> <h1> 目前被旅友發現的峽谷有四條:龍巴溝峽谷、花豹溝峽谷、牡丹溝、樺樹溝峽谷(樺樹溝最美)。</h1><h3></h3> <h1> 樺樹溝離景區門口最近,本計劃先去樺樹溝,結果他一腳油開過了又不想掉頭,就先去了牡丹溝。</h1> <h1> 在花豹恰溝聽人說:去了樺樹溝再來這就沒意思了……我們是反著看的,越看越有意思??磥礤e過有錯過的好處……</h1> <h1> 溝內有積水和淤泥,在入口處有租雨鞋的。</h1><h3></h3> <h1>溝中積水拍峽谷頂上的樹</h1> <h1> 景區說是不收門票,進去坐他們的車一人70,自駕一人50,說是車輛管理費。每到一個溝停車,當地老鄉要收10元停車費。</h1> <h1> 龍巴溝最長,有2.5公里。我們沒有走完全程,因要趕在光線好的時候去樺樹溝。</h1> <h1> 景區正在大力開發,慕名而來的人還不算太多。</h1> <h1> 景區下雨就關閉,不讓進。陰天來這也不好看,一定要選個好天氣來喲??。</h1><h3></h3> <h1> 大峽谷對體型要求不嚴,胖子也能進??。</h1> <h1> 樺樹溝長約八百米,這是一條不用走回頭路的溝。也是雨岔峽谷群中比較精彩的一個峽谷,在陽光最給力的時間段進入樺樹溝,會有驚喜。</h1><h3></h3> <h1> <span style="font-size: 1em;">無需自己P圖,大自然已經P好了。</span></h1>
<h1>不得不為大自然的神奇而折服</h1> <h1> 峽壁堅硬光滑、優美的線條、精細的紋理,讓人驚嘆大自然的奇妙!</h1> <h1>置身在峽谷中,仿佛穿越時空隧道。</h1> <h1> 景區路沒全修好,要走幾公里土路。</h1> <h1> 入溝口租雨靴的生意可好了。樺樹溝沒雨靴進不去,其他幾條溝沒必要租。</h1><h1> 龍巴溝有點積水,膽大的可蹦過去。M聽租鞋的一說租了雙,沒我穿的鞋號(最小鞋36碼);看有人從谷中出來鞋也干凈的,我沒租鞋,積水地方他背我過去的??。樺樹溝我租了雨靴,鞋大太走路不舒服,好在溝不長。</h1><h3></h3> <h1>樓觀臺,中國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h1> <h1> 本計劃爬終南山,看天不好。樓觀臺逛逛就走了。</h1> <h3><br></h3><h1> 老子在此著《道德經》,并在樓南高崗筑臺授經,又名說經臺。</h1> <h1> 到西安不吃肉夾饃就感覺沒來過;剛出爐的千層燒餅里邊夾著臘汁肉,咬一口,掉渣燙嘴,香……</h1> <h1> 地坑院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7米深,長l2—15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土坑做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窯洞。</h1> <h1> 其中一洞鑿成斜坡,形成階梯形孤行甬道拐個斜向直角通向地面,是人們出行的通道,是地坑院的入口。</h1> <h1> 每個地坑院有10—14個窯洞,分為主窯、客窯、廚窯、牲口窯、茅廁、門洞窯等功用。</h1> <h1> 主窯兩窗一門,最高,其它窯一窗一門。</h1><h1> 后來去了福建客家土樓,感覺土樓可沒有地坑舒服……</h1> <h1> 到了許昌得去曹操家看看;曹丞相府,是在原曹操大營遺址上恢復重建。</h1> <h1> 在遺址上復建的藏兵洞,實在是非常震撼,布局縝密,各種暗器陷阱層出不窮,不禁佩服古人的智慧與謀略。</h1> <h1> 走到這地道口,大喊“放箭”,驀然間,4個身穿盔甲、手持弓箭的士兵正怒目而視,還真嚇一跳。</h1><h3></h3> <h1>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h1> <h1> 二十四橋不是二十四座橋,而是一個叫二十四橋的橋,之所以叫二十四橋是因為它長二十四米,寬二點四米,有二十四個攔住和二十四層臺階,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h1> <h1>五亭橋是瘦西湖的標志</h1> <h1> 五亭橋建于1757年,當時的巡鹽御史及揚州鹽商為迎奉乾隆帝而建;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h1> <h1> 中國四大名園之一,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建于1818年,主人公喜歡竹子,竹子的葉子像“個”字,取名 個園。</h1> <h1> 園子里春夏秋冬四季石景的精巧心思非常值得一看。</h1> <h1> 墻上的二十四洞,象征著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有通風的作用。</h1><h3></h3> <h1>何園被譽為“晚清第一園,那種中西結合建筑風格感覺很自然</h1><h3><br></h3> <h1> 何園的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發揮到極至,1500米復道回廊,是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的精彩景觀。</h1> <h1> 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堪稱人間孤本。片石山房有一絕:鏡之花,水中月。</h1> <h1> 何園、個園要聽導游講解,才知道園中的精美之處,光自己看看不出道道。當然我是蹭導游聽的。</h1> <h1>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鎮,是個美麗而寧靜的古鎮。</h1> <h1>古鎮水多、橋多、小巷多、人少。</h1> <h1> 這里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商家們賣力地叫嚷,就連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都極為少見。</h1> <h1>中國的威尼斯</h1> <h1> 走在小鎮青石板路上,聞著桂花香,聽著稀稀疏疏的吳語……慢慢悠悠地,用心地感受著這水鄉的怡人景色。</h1> <h1> 葉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其中的萬盛米行就是以此為原型創作的。</h1> <h1> 大上海,說愛你不容易啊,人實在是忒多了。</h1> <h1> 斷橋位于白堤東端,橋為單孔石拱橋,始建于唐代之前,也稱為段家橋。斷橋并不是橋斷了。</h1> <h1> 康熙皇帝來到這里,留下“斷橋殘雪”御碑,此后逐漸叫斷橋。</h1><h1> 斷橋殘雪景觀,一般指冬日雪后,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陰面仍有殘雪似銀,從高處眺望,橋似斷非斷。</h1> <h1> “雁蕩三絕”之一的大龍湫,瀑布高197M,水到底下成霧了。</h1> <h1> 雁蕩山怪石嶙峋,不愧為中國“東南第一山”。</h1> <h1>移步換景,這么看像只啄木鳥不?</h1> <h1>霞浦灘涂</h1> <h1> 看日出真是碰運氣、靠緣分,苦等了一個小時,太陽才羞答答露出一點點。</h1> <h1> 觀景臺看到有名的土樓“四菜一湯”+雙筷子。</h1> <h1>沒有“四菜一湯”有名,但被稱為“土樓之母”的裕昌樓,建于1368年(元末明初),距今歷史已有600多年,是現存最古老的圓形土樓。</h1> <h1>裕昌樓還有一奇怪的名字——“東歪西斜”??凑掌椭?,樓層間的支柱銜接東倒西歪,最大的傾斜度可達15度。至于為什么要柱子建成歪的,說法不一。流傳最多的還是關于風水的傳說。</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孟津县|
枣庄市|
洪泽县|
灌云县|
伊春市|
沂源县|
德阳市|
射阳县|
乌什县|
莲花县|
正安县|
湘西|
嘉禾县|
石家庄市|
平江县|
桃园县|
石狮市|
青川县|
新兴县|
工布江达县|
项城市|
千阳县|
邮箱|
平阳县|
纳雍县|
子洲县|
宜兰县|
察雅县|
太保市|
凤庆县|
台南市|
伊吾县|
于田县|
宁远县|
卢氏县|
嘉祥县|
青岛市|
盱眙县|
威宁|
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