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小學課本《憫農》幾乎每個中國孩子都會背。“一粥一飯,但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朱子家訓》中傳誦很廣的兩句話。但在物質異常豐富的今天,“舌尖上的浪費”現象也日益嚴重,詩中寫到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又有多少中國孩子能體會到呢。</h3><h3> 30多年前,饑餓感還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少偏遠山區的居民,食物依舊單調,糧食依舊匱乏。</h3><h3> 據統計,全世界饑餓人口超過10億。全球平均每年,因饑餓死亡的人數達1000萬,每6秒鐘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而死亡!如果我們每天的食物減少浪費5%,就可救活超過400萬的饑民!</h3><h3>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消費者微博行動每年僅餐飲浪費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別達800萬噸和300萬噸,最少倒掉了約2億人一年的口糧。隨意倒掉的剩菜剩飯,很可能是2億人的口糧。</h3><h3> 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指出“要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h3><h3> 餐桌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縮影,餐桌雖小,卻傳承了人類自古以來文明有禮、節儉惜福的優良傳統。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光盤行動,我們在行動!</h3><h3><br></h3> <h3> 2018年10月26日,由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市宣傳部等聯合組織的“文明餐桌,光盤行動”在我校隆重舉行。</h3> <h3> “文明餐桌,光盤行動”的目的倡導學生們不浪費糧食,吃光盤子里的東西,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發揮和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h3> <h3> 我們要以實際行動養成形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不剩飯菜,不浪費糧食,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每天就餐我們個個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個個光盤。</h3> <h3> 厲行節儉,杜絕浪費。樹立“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理念,按需選餐,不剩菜、不剩飯,做“光盤一族”。</h3> <h3> 我光盤,我自豪。以“光盤”為榮,“剩飯菜”為恥。爭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和推動者</h3> <h3> 向浪費說不,向奢侈告別,讓我們一同前行,舞動出我們自己的“光盤style”!</h3> <h3> 傳遞光盤行動的正能量,用自身的切實行動自覺地節約資源,節約糧食,杜絕浪費,不做舌尖上的剩男剩女,把光盤行動進行到底,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延續下去。</h3> <h3> 我校為了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光盤行動”的行列中來,節約糧食資源,杜絕糧食的浪費。 “光盤行動”,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h3> <h3> 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h3> <h3> 飯菜吃光,臉上有光。</h3> <h3>有一種品質叫光盤</h3> <h3>有一種美德叫光盤</h3> <h3>我是“光盤”,我光榮。</h3> <h3> “儉以養德”,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更是道德修養的具體體現。</h3> <h3> 光盤行動是國家文明,是民族美德,更體現著青年學子的品質和責任。它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保護資源、健康時尚的生活習慣,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粥一飯,一絲一縷, “光盤”流行,追求簡約,折射新風尚。希望全校師生積極支持和踐行“光盤行動”,從節約糧食做起,爭做勤儉節約的傳承者、實踐者和引領者,為建設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h3> <h3> 光盤行動,我們在行動!</h3> <h3>【說明】:</h3><h3> 本美篇為個人創作,圖片和文字只代表本人立場,與官方無關!</h3><h3> 傳遞正能量,歡迎交流轉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开江县|
康定县|
潍坊市|
无锡市|
黄陵县|
竹北市|
姚安县|
当阳市|
渝中区|
县级市|
合水县|
上栗县|
佛教|
呈贡县|
汪清县|
都匀市|
龙江县|
禹城市|
伊吾县|
巴南区|
年辖:市辖区|
白河县|
临颍县|
错那县|
霞浦县|
光山县|
浮梁县|
光泽县|
宾阳县|
蒙城县|
武隆县|
梓潼县|
天台县|
芜湖市|
剑河县|
晋宁县|
临夏市|
大兴区|
达拉特旗|
六盘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