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我終于成為鐵人</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記桑塔露莎國際鐵人三項大賽</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2018 Ironman Santa Rosa 140.6</b></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1. 開言</b></h1><div><b><br></b></div>2018年5月12日,是我人生中難忘的一天。這一天我完成了在美國加州桑塔羅莎舉行的國際鐵人三項大賽 (2018 Ironman Santa Rosa 140.6),正式獲得“鐵人”稱號。
鐵人三項賽歷史不長,始于1978年,在夏威夷的Kona島舉行,當時僅有15人參加。今年是第四十年。四十年來先后<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在53個國家舉行了154場比賽,</span>每場幾千人參加。<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參賽的包括職業賽手及按年齡分組的業余人。</span>比賽有不同規格,國際性的賽事是指140.6英里(226公里)的大鐵或全鐵賽(限17小時完成),以及70.3英里(113公里)半鐵賽(限8.5小時完成)。
2018桑塔羅莎國際鐵人三項大賽的主場位于北加州著名的酒鄉,它去年曾遭遇歷史罕見的山火。當地居民和政府在各界支援下奮力重建家園,并使得這場大賽得以原地按期舉行。作為參賽者,我對他們充滿敬意,也定意傾己之力增添大賽的輝煌。
賽號:501,屬于女子60-64年齡組。
賽程:游泳2.4英里(3.8公里),騎車112英里(180公里),跑步26.2英里(42公里)。共計140.6英里(226公里)。
成績:游泳1:54:36; 騎車7:16:39; 跑步6:25:00。連同2次換項共計16小時1分35秒。獲年齡組第10名。
在63歲之際,從一個忙碌職業理工女成為完賽140.6英里(226公里)三項大鐵的鐵人,我愿意將這段經歷與大家分享。段落不依時間順序安排,以賽事居前。
<br> <h3>賽號牌,我的身份證</h3> <h3>來之不易的鐵人徽章</h3> <h3>官方公布的成績</h3> <h3>官方公布的排名</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2.賽前</b></h1><h3><b><br></b></h3>這次有幸和鐵友拍哥、繆哥(哥是尊稱+昵稱,其實年齡都小我不少)同行赴賽。我們專門研討了賽事攻略,一致同意日程宜高效緊湊;決定只提前一天即5/11/2018去賽場,計劃上午完成一切手續,下午休整,晚上早睡。
賽日是周六,于是周五一早6點出門,8點左右到達桑塔羅莎的大賽中心Ironman Village,當時報名處正在準備開門,我排在第三名。報到手續很順利,驗明正身后戴上手環簽好免責書,再領取胸牌、泳帽、計時腳環,貼紙,換項包和背包等,不到30分鐘搞定,哈!I am in! 隨即和拍哥、繆哥拍照留念。接著就近去T2場放置了跑步的換項包,再開車半小時去T1場放車和騎車換項包,并對車子作最后的檢查。完后再回到主場聽賽事須知講解會。我趕上了11點鐘的那場。此時這里已是人頭涌動熙熙攘攘,各運動用品商家的攤點布滿廣場,吸引著運動員們包括我在內買買買。
下午入住旅館并進行賽前最后檢查。旅館訂在靠近起點游泳T1處,一來省時間,二來可以避免早晨進場時的交通擁擠。旅館環境好且安靜,理想。最后的物件檢查是仔細再仔細,頭腦中模擬比賽時的情景,每個東西的擺放每個步驟的進行都演練一番,保證不出意外。午飯在餐館吃,晚飯是自己做,carb loading,清淡簡單,不碰任何不常吃的食物。晚飯后在附近散步,回來后發了個簡短的朋友圈微信抒發心情,然后情緒平和放松地入睡。
<br> <h3>報到處與拍哥、繆哥合影</h3> <h3>簽到</h3> <h3>T2換項處放包</h3> <h3>運動員前往T1換項處</h3> <h3>T1換項處車子了上架</h3> <h3>運動員聽訓</h3> <h3>紅地毯上預走沾沾喜氣</h3> <h3>賽前最后一頓飯</h3> <h3>臨睡前的散步</h3> <h3>朋友圈抒發心愿</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3.賽日</b></h1><div><b><br></b></div>是日凌晨3點半起床,吃了貓哥現做的蛋炒飯和繆嫂帶來的菜肉包,一切就緒4點半出門,4點50到達起點。當時天微明,T1換項場地清冷空曠,身體上寫字和上廁所都沒有排大隊。不過大巴一輛接一輛載著參賽者涌入,一會兒就滿場了。我們仨順利辦妥諸事,穿上膠衣車子打好氣,再次檢查換項的衣物,又吃了一個肉包子,然后順著人流走下大堤來到游泳的大水庫Lake Sonoma-索諾馬湖邊排隊等候。拍哥和繆哥泳速比我快,我的組在他們后面不少。不過聽了內行指點我混進了他們的組,可以早點入水。
6點40分奏國歌,黑壓壓的人群頃刻鴉雀無聲,賽手們手捂左胸同聲唱和場面感人。然后主持人大聲宣布比賽開始,一聲槍響人聲鼎沸,職業運動員率先躍入水中!我感到身體熱血涌流,這一刻終于來到了,感動。
我大概7點零2分下水,按照貓哥的指點,開始時游在外側減少了擁擠中被踢被按的幾率;同時特別注意望標,稍有游歪就及時糾正;裝備上也用了心思,膠衣的領口涂了油防止皮膚磨破,并且戴了兩層泳帽換了新泳鏡,避免了泳帽脫落披頭散發,泳鏡起霧視線不清的麻煩,所以整個游程沒有任何意外發生。游泳時按照適合自己的配速,始終身體放松呼吸均勻,腦海里還不時響起教練的叮囑:用腰肌,高肘劃水……就這樣游完兩圈上岸時頭不昏腿不軟,一口氣跑上大壩頂部的T1換項區。這里要贊一下扒衣隊!一上岸義工們就圍上來把我放倒,轉眼間就扒下我緊繃在身的膠衣。換項花了近15分鐘,包括換衣吃東西涂防曬霜。當時感覺氣溫不太低,就沒有按原計劃穿外衣,而是塞了一個塑料口袋在胸口抵御沖下坡時的寒風。出了帳篷推車就跑,聽見貓哥大聲囑咐我上車用小檔注意路況保持平衡……開心。
騎車是三項賽的主菜。多數被關門者都是栽在騎車上。想想112英里或者180公里相當于南京到鎮江跑三趟,還是綿延的丘陵外加午后的強逆風。所幸我的狀態很好,頭腦清明精神歡快,奮力蹬踩的同時也常趴在aero bar休息,什么爛路段啊大上坡啊就這么一個個地騎過去了。全程除了一次解鞋鎖下車拿水之外人未離鞍,吃喝都在車上解決。快到水站時我就大喊“水”!或者“營養液”!“香蕉”!“能量棒”!義工們立刻傳呼回應,然后就有人拿著我要的東西飛跑著遞到我手上。貓哥和繆嫂更是給力,一路上有4-5次在路邊給我拍照加油。前半程騎行速度滿意一路超車,每超一個我就小兒科似的暗喜:又蓋了一個比我游的快的!數到30人后就無所謂了;與此同時竟然還有閑暇環顧欣賞穿梭而過的葡萄園美景。不過午后風力漸強且是逆風,128公里處又有大上坡,增加了體能消耗,平均速度降到每小時25公里,平均心率卻還在每分鐘140以上。周全的計劃,堅定的信念加上親友的鼓勵,義工的服務使我度過了后半程的辛苦騎行。原來最擔心騎到90英里(144公里)時被關門,結果是騎完全程比預期的快了半小時!下午4點26分進入T2換項區,欣慰。
跑步是我最弱的一項。這輩子從沒有跑過全程馬拉松!這剩下的42公里跑步要在9個半小時的高強度連續運動以后進行,靠的是已經疲勞了的雙腿和腰肌。不過我的親友團已經等在路邊很久,看到我便放聲呼喚我的名字向我招手,使我體內的多巴胺瞬間釋放,昂頭挺胸大笑著跑向他們,擊掌致意后開始迎接這最后的挑戰。
跑步是沿著河岸邊的林蔭小徑跑三個來回,每圈14公里左右。沿路設有好幾處水站提供水,能量飲料能量棒能量膠,還有切好的各種水果,入夜以后又增加了溫溫的罐頭雞湯。條件真夠好的,可是此時的我已是強弩之末。第一圈跑完時開始反胃,明明饑餓卻吃不下還惡心;第二圈開始后日落降溫,我立刻換上事先預放著的保暖長衣褲,此時感覺體力明顯下降;第三圈開始時腳痛加劇雙腳起泡,同時腰不給力,沒有辦法維持正確的跑姿;我只好棄跑為走。幸虧平時訓練過快走Power Walk,結果速度也不輸那些跑跑停停的人。此時的我,在黑夜里頂著頭燈,雙腿雙臂機械運動,頭腦遲鈍;沒有白天的詩情畫意,連回應加油的力氣也付不出。貓哥有心,在我身后不遠處默默地跟著,萬一我體力崩潰倒下來,一定會被他救起。親友們忍著寒冷黑暗守在那里幾小時就為了對我喊一聲加油,讓我眼眶濕潤;好想停一下被她們擁抱,但是不能。就這樣不停歇一直走,走,走向終點。在距終點500米左右時我停下來,努力調整姿勢希望挺直腰桿擺個像樣的pose沖線,就是做不到,連手也舉不高。只能認了。迎著強烈的燈光,在眾人的歡呼中,沿著那鮮紅筆直的地毯,我佝僂著蹣跚著跑進了終點的門樓。義工們一擁而上把我架住,然后被親友們圍繞,與他們分享我巨大的完賽喜悅。
現在回想起來,我沖線時既沒有展現瀟灑的跑姿更沒有聽到那句朝思暮想,志在必得的“Joyce, you are an Ironman!”-那句祝賀我成為鐵人的宣告。那時眼前一片耀眼白光,耳旁歡呼聲浪滾滾,心神卻如嬰兒般的清澈單純甜蜜,敞開全身心微笑著奔向圣地……
<br> <h3>到達賽場T1換項區</h3> <h3>排長隊上廁所</h3> <h3>下水前涂防曬霜</h3> <h3>等待下水的隊伍</h3> <h3>游完第一圈上岸繞圈再下水游第二圈</h3> <h3>游泳記錄及路線圖<br></h3> <h3>專心致志努力蹬踩騎上坡</h3> <h3>沖拐彎時聽到貓哥大喊:你平均時速17英里!</h3> <h3>不能松懈,快要騎完了!</h3> <h3>爽!好友珊妹在騎車終點處搶拍的</h3> <h3>騎車記錄和路線圖</h3> <h3>大笑著對啦啦隊說:終于騎完開始跑步了!</h3> <h3>T2換項區跑著去換衣服</h3> <h3>第一圈跑速還行看不出疲勞</h3> <h3>第二圈開始時好友進了圍欄給我擊掌加油</h3> <h3>第二圈疲勞了,又被好友啦啦隊加油</h3> <h3>第三圈辛苦摸黑跑?走,貓哥在后給我鼓勁</h3> <h3>第三圈最后的辛苦</h3> <h3>佝僂著腰奔向終點......太幸福了!</h3> <h3>跑步記錄和路線圖</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4.回顧</b></h1><div><b><br></b></div>我的戶外運動始于<b>2014年</b>。那年貓哥獨自完成騎車橫貫美國的壯舉吸引了我,遂買車跟著在鄰里及灣區騎起來。2015年初加入本地的熊貓騎車群,一下子熱情高漲騎量大增,騎車成為業余時間的主要活動,并開始騎車通勤,單程32公里。
<b>2015年</b>9月貓哥首次參加位于美國加州太浩湖的鐵人三項比賽并完賽,我心略被挑動。不敢想大鐵,能弄個1/4距離的奧林匹克鐵三就心滿意足。這一年因傷病停練了7個多月,但心火未滅。10月參加并完成了捷安特主辦的10天臺灣環島騎共計近1000公里。
<b>2016年</b>堅持日常騎車,并當義工陪貓哥7次200英里騎行。打鐵心意漸堅, 于11月報名參加2017年的半鐵賽。報名后開始練習游泳和跑步。雖然上班工作繁忙緊張我都堅持每天運動,每周訓練時數在10小時以上。不知不覺中身體狀態改善,體能增強,附帶還減了不少重。
<b>2017年</b>5月13日首次打鐵!這是2017 IMSR 70.3,-Ironman Santa Rosa 70.3英里,即桑塔羅莎國際鐵人三項113公里半程賽。限時8.5小時,我7小時27分完成。雖然只半鐵,意義卻非凡;第一次得到內心的確認,菜鳥如我也能打鐵,而且完賽后體能還有余量,意猶未竟啊!好吧,耳朵根發燒熱血一涌就報名了兩個月之后的大鐵賽 -Ironman Santa Rosa 140.6英里 (226公里)。大鐵的難度大大超過半鐵的2倍,而且是在盛夏。因此我增加了每日的訓練時間和強度,從6月初的每周17-18小時到后來每周23-28小時。還要上班。結果賽前4周內即7月中發現自己的成績不進反退,到比賽前一周時鼻竇炎急性發作,人倒了。立刻病假躺床并服用抗生素直到比賽前一天。這場比賽相當辛苦。全賽程身體不聽招呼,毫無比賽應有的興奮,騎行速度慘不忍睹。結果在騎到144公里時被攔截不讓繼續了。DNF Do Not Finish就是沒有完賽,被除名了。雖然一路看速度已經有數,當義工們摘去我的感應腳環時淚水還是不可抑制地涌了出來。這次大鐵失敗讓我再次審視自己:我還能嗎?不知道。唯一確定的是我有愿意的心。鐵友提醒:藥不能停!于是逐漸恢復了訓練,再次嘗試大鐵的意念也逐日增強,到11月時靜靜地報了2018年參賽的名。<br>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5.訓練</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鐵三的路沒有捷徑,訓練是王道。持續的有效的運動是打鐵人的日常生活。對我而言持續的運動是指每周騎車3次,游泳2次,跑步2次。
<b>游泳:</b>我不怕水,可以長距離游但是速度慢。尤其是改游自由泳技術差,游起來絲毫不比蛙泳快。多練是不二法門。我參加了本地Master Swimming的訓練,一周2-3次,早晨6-7點。不過冬季身體及呼吸道過敏經常導致感染而停游,游泳的進展沒有達到預計的目標。好在我適應性較強,各類泳池湖泊海灣都能練習,在訓練不足的情況下游泳可以完賽并保存了體力給騎車跑步。
<b>騎車:</b>由于去年夏天退休不再騎車上下班,騎量有所下降,騎速也不理想;因此從今年1月開始每周末來一次100英里的長騎,平時短騎也在40英里以上;沒有刻意的去爬坡,而是在丘陵起伏的Canada路上兜圈刷里程;其間還兩次去賽場Santa Rosa踩場子熟悉環境,效果不錯。到后來騎個100英里雙腿和腰都沒有太大感覺。速度穩定,并不再介意天氣因素,冷熱風霜逆風酷曬照騎不誤。為比賽打下基礎。
<b>跑步:</b>我的軟肋所在。生平從來不喜歡也不需面對它直到報名打鐵。61歲多時開始訓練跑步,真是逼著鴨子上架,自己逼自己。先是在家門口繞圈子,每次5公里左右;后來逐漸增到10公里,速度是不能提的慢,平均心率卻在每分鐘140以上,每周1-2次。同時參加了硅谷鐵三俱樂部每周一次的跑步訓練,有教練帶領練不同速度的短跑。幾次下來我的步頻明顯加快,速度提升了。但是跑姿問題和運動過量導致右膝外側筋肌受傷,只好減量并進行復健治療。半年以后的2017年3月,去Modesto跑了生平第一次半程馬拉松,21公里2小時25分。漸漸地我習慣了長跑,去年5月的半鐵賽跑步也很順利。今年大鐵賽的前5個月我每周跑量都保持不低于16-20公里,賽前8周時跑了一次34公里,那是我跑過的最長距離,繞斯坦福大學校園5圈。然后跑量漸減,確保雙腿不過勞。賽前幾周也練習了Power walk快走。在這樣持續漸進的訓練下跑步終于不再令人生畏,跑步時基本勻速不氣喘,就像游泳一樣以放松的狀態一直跑直到體能不繼。我這次能夠堅持完成最后的馬拉松跑,是合理訓練的結果。<br>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6.心得</b></h1><div><b><br></b></div><b>鐵三可望而可及。</b>它屬于耐力型競賽,訓練充分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可以完成。像我這樣年齡、身體條件都居劣勢的能夠以16小時完賽證明了這項貌似極端的小眾運動也屬于一般人。今年在夏威夷Kona島的鐵三冠軍錦標賽就有80多歲老奶奶完賽的報道。
<b>需要有真愛。</b>訓練不是一日之功,往往需要經年的積累。作為非職業賽手,相比其它運動鐵三在時間、精力和金錢上的投入都相當可觀。一旦定下打鐵的目標,就必須每日打卡付出了。由于時間有限,我放棄了看電視及小說,減少了大部分的交誼活動,推遲了一些原定的旅行與家庭計劃。。。日常生活變得緊湊,簡單,再簡單。
<b>合理的訓練。</b>只有你最了解你自己!訓練不是洪水猛獸,但量體裁衣選擇合適自己的運動方式至關重要。1)訓練強度:按年齡,我在Zone 2運動量時的平均心率應當小于120/分鐘;而實際上我騎車超過130,跑步140+,都沒有什么問題,不過基本上沒有用瞬間爆發力。2)訓練量:寧可訓練不足也不要過度,我去年大鐵DNF未完成就是教訓。接受年紀大了恢復得慢的事實,保證足夠的休息恢復時間。我現在的運動量是在一般建議的運動計劃上打個折,或者減少每周訓練的天數。4)自我控制:要破除“還應當更努力”的迷思;我習慣工作上嚴格自律,卻不自覺地在這個“更努力”的誘惑下越過了界,結果得不償失。
<b>避免犯錯。</b>競賽中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糾錯是劃不來的。1)清單:要全面,關鍵物品如泳鏡等都備了雙份;天氣冷熱在哪里穿衣脫衣;2)實地踩點:地形路況急轉彎等等都要知道,而且要沙盤推演,尤其是交接的地方頭腦一遍遍地模擬設想。3)補給:計算好需要的能量,最好多種口味搭配,小段的香蕉,小包的榨菜絲非常可口。充分利用補給站,自己可以少帶。4)不要跟人。按照自己的速度,注意心率。5)賽程中多半會有意外,冷靜應對。記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要被情緒主宰。
<b>堅持堅持堅持!</b>這大概是最大的挑戰了。天氣不好,沒有心情,感覺疲憊,不想起床。。。You name it停下來的理由太多了,就看你有多想當鐵人。我退休以前的訓練是每周2天騎車上下班,往返40英里(64公里)3小時,無論冬夏黑冷暑曬;高潮時爽低谷時熬,鋼鐵(體力)就是這樣煉成的(一笑)。當然在跑向終點被稱為鐵人時你就知道,辛苦的付出是值得的!
<h3><br></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51, 51, 51);">7.結語</b></h1><h3><br></h3>幾年的鐵三路走得不孤獨。我很幸運前面有貓哥引路,周圍有眾鐵友(騎友跑友泳友)及戶外活動友們指教與同練,更有老友新朋發小閨密們關心與鼓勵,當然還有家人關愛孩子們欽慕。。。特別是比賽當日,灣區的好友們現場守候吶喊加油,在家的全天跟蹤實況報道,直至深夜我沖線;發視頻轉照片貼感言敲點贊,問候賀喜的信息如海浪襲來瞬間把我淹沒,多少次哽咽多少次大笑。。。太感激大家了!尤其是評論與感言,我都截屏收藏了。好多愛!珍惜。伙伴們,我的鐵人徽章有你們的一半!
在此分享一段我的鐵友鐵人Junjie兄弟祝賀我完賽時寫的感言:
“。。。是的,鐵人精神正是如此:無事不可能,不斷挑戰自我的極限;不管訓練多艱苦比賽多不容易,都用堅強的意志堅持到最后。每個人的訓練都可以寫一本書,每場比賽都是一次終身難忘的經歷。你的人生因為打鐵而更精彩!”
<h3>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讓我們以這句鐵人三項運動的金句(招牌語)共勉:</h3><div><h3><b>
</b></h3><h3><b>“ANYTHING IS POSSIBLE”-“凡事都有可能”</b></h3><h3> </h3><h3>愿明天更美好!</h3>
貓嫂(麗卓/Joyce)
10/23/2018
<h3>美國加州硅谷</h3></div> <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鐵人三項運動的金句:</div></h3><h3>“ANYTHING IS POSSIBLE”-“凡事都有可能”<br></h3> <h3>雖然還剩一個馬拉松要跑,我知道我能!</h3> <h3>奔向終點,可惜擺不出漂亮姿勢</h3> <h3>拿到這塊珍貴的鐵人徽章</h3> <h3>和好友們在終點留念</h3> <h3>有貓哥帶領陪伴,貓嫂我終于成為鐵人</h3> <h3>我的啦啦隊??,感激!<br></h3> <h3>我的好照片都是從這個大炮筒子理出來的!贊??</h3> <h3>守候在終點的好姐們,辛苦了!</h3> <h3>哈哈,我們是鐵人之家了!<br></h3> <h3><b>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ANYTHING IS POSSIBLE”</b></div></b></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凡事都有可能”</b></div><b> </b><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丰县|
乐山市|
谷城县|
昂仁县|
子洲县|
梨树县|
定结县|
大余县|
凌源市|
瑞金市|
陆丰市|
赫章县|
攀枝花市|
中卫市|
贡觉县|
哈巴河县|
格尔木市|
新丰县|
科尔|
临猗县|
清涧县|
大余县|
清镇市|
南康市|
景东|
涟源市|
左权县|
右玉县|
阿瓦提县|
南丰县|
祁门县|
清镇市|
临潭县|
寿宁县|
汉寿县|
高雄市|
卢氏县|
洛隆县|
巧家县|
和硕县|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