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龍崗詩詞 第十三期(研修班學員原創作品詩詞賞析)

?注定?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i><u><font color="#ff8a00">編首語:</font></u></i></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秋深處,歲月靜美</font></b></h1><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寒露飄去,霜降又至,每臨夜深便覺寒風陣陣,似是告訴我們冬的腳步也已悄然臨近,也似是在跟我們說一歲將要過去,是否感覺這深秋像極了我們?</font></p><h3><font color="#167efb"> 深秋的陽光,還是溫暖的模樣,偶爾有幾片葉子謝幕,斑駁了一地的惆悵,季節的分明像極了人生的冷暖,歲月無法挽留,都將老去,可花開花落間,總有善意和愛的花朵,一直開在心間。</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歲月漫長,總是要遇到新的風景的,路在腳下,心在路上,而我們一同走在詩意芬芳的路上,繼續尋找著,歡喜著......</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三尺講臺,老師侃侃而談,引經據典,慷慨激揚,仿若千年之穿越,靜靜聆聽的我們則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如癡似醉,此際,師生共徉詩海墨韻中、共醉西風斜陽里。</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于秋深長天處,我們如約而至,我們恰似深秋中的那一縷斜陽,在楓紅菊黃時,彼此溫暖,彼此勸勉,常常感恩這一紙相逢,無論山高水遠,無論歲月薄涼,終是于心底升騰起一片暖陽,明媚所有的憂傷,愿秋風不燥,歲月靜美,時光不老,你我安好。(編者語)</font></h3><h3><b><br></b></h3><h3><b> </b> (<font color="#010101">本期老師給大家講解了如何寫詩詞賞析,并要求學員每人寫一篇,可互評也可自評,以下就讓我們將所學的知識歸納成冊,以供大家學習及借鑒。)</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晨曦《菊》詩賞析</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點評人:王忠順</h3><h3><br></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菊</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月到中秋霜意寒,</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百花無奈已凋殘。</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唯看陶菊頂風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俏春時秋染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這是作者最近寫的一首新作。翻讀《晨曦詩文集》,以花為題的詩不過十首。內容雖有桃花、佛肚、木棉花,也有清荷、杜鵑丶百合花,然以菊為題的詩卻是未見。這首《菊》詩,看似詠菊,實則言志,物我相融,表現了作者獨人一格的天然稟性,可圈可點,值得一讀。 前人詠菊,有言味貌的,"能令君傾到"(南朝鮑照);有言功績的,"殘花足解愁"(北周庾信);還有言氣節的,"近取松筠為伴侶"(唐唐彥謙);更有言品格的,"菊花如志士"、"英英傲晨霜"(宋陸游),"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等等。而以菊喻己者卻是少有。下面就來試析這篇作品。 <div><h3> 此詩是一首仄起平收入韻的七言絕句,寒、殘、闌三個韻全部選自《佩文詩韻》中的上平十四寒,平仄和諧。詩的起句,作者采取烘托和白描兩種創作手法,運用"月"、"霜"這些詞性偏冷的字眼來烘托渲染中秋的寒意,為后面的陶菊迎風挺立埋下伏筆,設下鋪墊。</h3><h3> 次句緊承首句的寒意,借用擬人的創作手法,將百花的凋殘比擬為對大自然規律的一種無奈,這就把景物人格化而活起來了。在這里,說到百花無奈,不能不使我們想起北宋詩人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這一名句,正是作者對化典無痕創作手法的一次巧妙運用。</h3><h3> 面對百花凋零的殘敗景象,作者在第三句輕筆一轉,讓我們看到了菊花迎風頂立丶傲然怒放的英姿。此情此景,仿佛讓讀者見到了黎明前噴薄欲出的朝陽,挺直的蒼松,擎雪的紅梅,離離的青草……,這種借物詠志,足以使人浮想連天,思緒綿綿。 </h3><h3> 結句作者不是直接贊譽菊的品質,而是運用時令的推移穿插,來謳歌菊的謙遜情懷和平常心態:讓百花們都去春天里爭奇斗艷吧,而我卻獨自在你們凋零的霜月里綻放,為秋天添上一筆金黃l西漢《毛詩序》言,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由此我理解,這也應該是作者自我人生軌跡的真實寫照。</h3><h3> 作者晨曦,借用詩詞評論家徐冰云先生的話來評說,她是一顆充滿希望的閃亮明星,一位風華正茂的巾幗新秀。她才思敏捷,文筆雋秀,頗具見地。我想,既是新秀,吟詩填詞,遣詞造句就難免時見生疏。竊以為,作者的結句如把"染"字換一"漫"字,可能意境丶氣勢更勝一籌。因為菊的芬芳不只是點綴闌干,而應是漫過闌干飄向整個秋天的世界里,送給人類溫馨和暖意。且從詩詞聲律的角度講,結尾"平去平"比"平上平"也更為鏗鏘,以人震撼。 </h3><h3> 作業要求,閑人之言,百無禁忌,只博一笑萬幸。 </h3><h3> 2O18丶10丶16</h3></div>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詩意夕陽》賞析 淺談詩眼</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作者:黃毅</b></h3><h3><b> </b></h3><h3> 這首五律,四聯全部對仗。這也是自己對寫律詩的一種嘗試。<br></h3><h3>《詩意夕陽》</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攜手長亭外,傾尊碧水邊。</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長階飛柳絮,小苑蕩秋千。</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起舞黃昏后,輕歌玉兔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晨鐘驚夢醒,暮鼓伴詩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首聯采用白描藝術手法,三五知己漫步長亭外,舉杯在小河邊;頷聯也是白描、寫實的手法,一會在臺階上看著柳絮飄飛,一會在小苑蕩著秋千,把一幅多么愜意的生活圖畫展現在讀者的眼前;從柳絮飛點出這是在春天快要結束的季節。頸聯采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說的是作者在黃昏后跳舞,在月下唱歌 ,享受晚年幸福的時光。第四聯上句寫實,睡到晨鐘響了才從美夢中醒來,下句寫虛: 多少遐想、多少詩句隨著暮鼓,伴著夕陽浮現在眼前。</h3><h3> 再看四聯對仗: 詞性相對,比較工整。</h3><h3> 整首詩給人感覺作者雖已是夕陽西下,仍然對生活充滿熱愛;作者在生活中也是樂趣多多,朋友多多,幸福滿滿;讓人羨慕不已。</h3>淺談詩眼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詩意夕陽》</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攜手長亭<font color="#ed2308">外</font>,傾尊碧水<font color="#ed2308">邊</font>。<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長階<font color="#ed2308">飛</font>柳絮,小苑<font color="#ed2308">蕩</font>秋千。<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起舞黃昏<font color="#ed2308">后</font>,輕歌玉兔<font color="#ed2308">前</font>。<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晨鐘<font color="#ed2308">驚</font>夢醒,暮鼓<font color="#ed2308">伴</font>詩璇。<br></h3><h3><br></h3><h3>再看看整首詩的詩眼,起著承上啟下、畫龍點睛的作用 。詩中用紅色標出的字是每句的詩眼。<br></h3><h3><br></h3><h3>五言的詩眼多在第三個字或第二字,一般詩眼不用虛字,而用表示動詞或形容詞的實字。一句中詩眼不超過兩個,一首之中詩眼不能在一個位置。</h3><h3><br></h3><h3>詩眼可以是某一個兩個字,詩眼有可能是一句詩。</h3><h3><br></h3><h3>  1:所謂詩眼是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和最能表達詩的意境的詞或字。用以表達詩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是一首詩的關鍵所在,是整首詩的精髓,這個字或詞是經過詩人反復推敲才得出的,也是一種“煉字”,讀者找到了詩眼就等于掌握了詩人的情感。</h3><h3>  2:例如:王維寫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和落就寫的生動傳神,這首詞通過描寫凄涼的落日和一縷縷孤煙。抒發了詞人的感傷情緒,落和直就是這首詩的詞眼。</h3><h3>  3:要想找到詩眼,就需要提煉字句,務必要使提煉的字詞和詞句,最能表現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達詩人對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這樣的詞句,要在詩詞的關鍵部位,具有統攝全篇的作用。 所以,詩眼的錘煉,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h3> <h3><b>于忠艷作品賞析// 賞析者:王秀恭</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恩施雨露潤心田》 </b>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 / 于忠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猶記當年九月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恩師賜教潤心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雛鷹展翅驚環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圓夢詩魂著美篇。</h3><h3><br></h3><h3>賞析如下:</h3><h3> 這是一首仄起首押式七絕。釆用的是‘一先’韻。這首詩平仄和諧、格律嚴謹、音韻悠揚。</h3><h3> 作者是2016年9月插班學習格律詩詞的。2018年教師節來臨之際,對自已及詩友們的豐碩學習成果,,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文。她采用了如下創作方法:</h3><h3>1.時空穿越法</h3><h3> 在起句中,作者以‘猶記當年九月天’,巧妙地帶著讀者回顧了她插班學習的歷史畫面。</h3><h3>2.情素原初法</h3><h3> 承句‘恩師賜教潤心田’令讀者感受到了在恩師的指導下,作者二年來的學習,是她刻骨銘心的人生寶貴經歷,而這個寶貴經歷,使她心靈的境界得以更高層次的升華。</h3><h3>3.暗喻藝術法</h3><h3> 在承句中,作者不僅表達了她通過學習詩詞,不僅掌握了格律、韻律和諸多創作方法,而且通過‘潤心田’三個字暗中表達一對恩師教導領悟至深和對恩師的深深的感激之情。</h3><h3>4.借喻藝術法</h3><h3> 轉句‘雛鷹展翅驚環宇’,作者借用雛鷹作為喻體,來描寫本體即作者及廣大同班大部分詩友雖學詩詞時間尚短,但我們為龍崗新興百花園以及深圳乃至全國藝園的更加壯美作出歷史性的貢獻而感到由衷地欣慰。</h3><h3>5.夸張藝術法</h3><h3> 作者在轉句中用‘驚環宇’三個字來表達所取得的學習及創作成就,雖然事實還沒到這個程度,但這種夸張,按我的理解是作者的充分自信與對未來的般殷切憧憬。</h3><h3>6.尾巴高翹法</h3><h3> 作者在結句‘圓夢詩魂著美篇’中用‘圓夢詩魂’表達了她通過學習古詩詞,圓了長久以來學古詩詞、繼承我們中華民族文壇上燦爛熣燦明珠、享受高品味的詩意生活的久遠夢想。而‘著美篇’三個字又表達了作者爭取歷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為宏揚我國伝統的詩詞文化作出新的貢獻的遠大抱負。</h3><h3> 這也正是徐老師“今夕燃放一簇火,明霄夜閃滿天星”,偉大理想可以逐步得以實現。在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發表這首詩,實現了作者即對老師表示了感恩又對老師的辛苦表示了慰問的心愿:</h3><h3> 綜合評述此詩,我感到:</h3><h3>1.在章法結構方面,起承轉合是自然流暢的。</h3><h3>2.通過六種創作手,法,達到了作者創作目標。</h3><h3>3.從詩眼選擇方面,我認為動詞‘潤’字是</h3><h3>本詩的詩眼,作者選用這個字是很準確的。一個潤字,體現老師的工作辛苦,體現老師工作的成效。從而深刻而全面的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h3><h3> 我感到本詩尚有不足之處:</h3><h3>1.承句中的恩師賜教</h3><h3>這四個字還是有些直白,改為‘感恩雨露更富有詩意。</h3><h3>2在結句中,我感到作者是要按照老師‘尾巴高翹’的教導,也做了嘗試,起到一些效果,但不充分。不過,我暫時還沒有好的修改建議。</h3><h3>2018年10月21日<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詩文賞析:賞析錢建淮詩友《老南飄》</b></h3><h3>賞析點評者:于忠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 南 飄》</b><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錢建淮</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晚霞點點落沙州,</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淺月暫棲椰樹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群雁乘風追夢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沖開迷霧撇開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b>譯文賞析:</b></h3><h3> 全詩作者寫隨子女南遷南海之濱的內地父母,拋開家鄉的親朋好友,義不容辭地來到深圳這座改革開放的一線城市。在子女身邊,雖有欣慰和喜悅,也有一些憂愁與困惑,如長期養老地,還是終究要落葉歸根?還有社會的養老制度,醫療保障等不確定性因素等,最后,尾高翹,相信我們的祖國,相信改革開放的政策,會提前完善做好老年社會養老就醫的各項準備,無論在政策上還是在經濟上都會給我們老人養老問題最大的幫助。</h3><h3> 這是一首頗有意境的七言絕句。</h3><h3>選用的是平水韻,下平十一尤里面的三個韻角,格律是平起平收式。</h3><h3> 起句,采用三種創作藝術法:</h3><h3>一是烘云托月法。借助晚霞之天象映襯霞暉照在沙州上的最佳時辰與美景。</h3><h3>二是意象疊加法。作者捕捉到"點點"形象的疊加起來,將晚霞落到沙州上的景象,使其頓時變成奇妙的落日霞暉絢爛之色彩。</h3><h3>三是情景交融法。作者描述的晚霞余暉點點,散落在沙州上的悠閑逸興與愉悅的心境,景中寓情,情景交融。</h3><h3> 承句,采用三種創作藝術法:</h3><h3>一是烘云托月。借助"淺月"之天象,暫時停留在椰樹上的一瞬間鏡頭,表達作者此刻的心情。</h3><h3>二是白描藝術法。此句以一幅美好的畫面呈現在眼前的"淺月暫棲椰樹頭"描繪的淋漓盡致,令人如臨美妙絕佳的幽境。</h3><h3>三是采用拗救藝術法。第二句孤平,第五個字(椰)字平,救第三個字(暫)仄聲,作者準確、嫻熟地掌握詩詞格律何時采用拗救藝術,使得整個句子涵蓄高潔,惟妙惟肖,神韻畢出。</h3><h3> 轉句,釆用三種創作藝術法:</h3><h3>一是烘云托月,借助"乘風"之天象,襯托老人離開家鄉隨游子到大城市打拼,無限向往實現夢想的憧憬和愉悅心境。</h3><h3>二是比喻(借喻)藝術法。詩中以多種意象,多種角度,多種層面展開形象思維的豐翼,馳騁想象以"群雁、乘風、追夢意象特點,形象充分的非常貼切的比喻生動。</h3><h3>三是抒情藝術法。借助群雁乘風追夢意境形式,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作者像"大雁"一樣遨翔在祖國的藍天上,奔向那幸福理想的彼岸。充分抒發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以及感人的藝術魅力。</h3><h3> 結句,采用二種創作藝術法:</h3><h3>一是烘云托月。借助"沖開迷霧之天象景觀,襯托作者已經見到曙光在碧水藍天下愜意生活,撇開對故鄉的眷戀與對未來的憂慮。</h3><h3>二是尾巴高翹法。結句傾注了實現美好的夢想,全力以此句"沖開迷霧撇開愁"的定格形象,激昂的情感,飛揚的健筆點亮主旨。這是作者獨特的表達情感和實現夢想的抒發,是人格與精神的雙重寫照,是感性與理性的總結與升華。</h3><h3>2018年10月19日</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言絕句《菊》自評</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晨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月到中秋霜意寒,</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花難耐已凋殘。</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唯看陶菊頂風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俏春時秋染闌。</h3> 首先講一下寫這首詩時的背景及心情。今年作者經歷了人生幾件大事,有悲有喜,心情一直是跌宕起伏。此時正值草木凋零秋意寒,用秋寒來襯托寫作者當時的心情。下面就解剖一下整首詩。<h3> 一、平仄韻:這是一首仄起平收的七言絕句。"寒""殘""闌"在《佩文詩韻》十四寒內,平仄基本合諧,韻也算嚴謹。</h3><h3> 二、分析整首詩的意境:首句:"月到中秋霜意寒"。首先點明了時節時令。是秋天,中秋節前后。從字面上看,是在寫季節的變換,自然規律。但實際上是在用"月""霜""寒"這幾個偏冷的字,來襯托寫作者當時的心情。天氣寒冷,月到中秋,佳節近更加思念已故的親人。承句:"百花難耐已凋殘"。這句借助百花的凋殘,來形容氣候的惡劣,從而引出下句"菊"生長的環境。用花言已,用物說話。轉句:"唯看陶菊頂風立"。這一句,引出了主題《菊》。菊,耐嚴寒,抗冷霜,無花開時吾自艷。在這里用了一個"頂風立",更想強調此時的心情,寒風凜冽,要像菊一樣生長。結句:"不俏春時秋染闌"。雖然沒能在春天綻放,但不氣餒不放棄,勇敢的開在秋天,不為艷,只為給秋增加那抹顏色。</h3><h3> 三、整首詩創作手法:</h3><h3>1、白描藝術法:直接描寫中秋前后的季節變換,以及秋天的景象。聚焦"霜""寒""百花殘",刻畫出秋天的蕭條冷落。</h3><h3>2、烘云托月法:借助"月""風"的自然天象,烘托出當時寫作者的心情,處境。</h3><h3>3、擬人藝術法:把花人格化。用物言情,物我相溶。實則寫"菊",其實言我。</h3><h3>4、情景交融法:情里有景,景中含情。</h3><h3>5、化典運用法(引經據典法):陶菊,晉代陶淵明的愛稱。因他喜菊,種菊,詠菊,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如"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等名句,膾炙人口。引用"陶菊"更能體現"菊"的風格。</h3><h3>6、暗示創作法:</h3><h3>1)、表層:表層寫菊,環境,特征。</h3><h3>2)、里層:寫自身,用菊言志。</h3><h3>3)、深層:哲理,雖然沒有趕在春天同百花一同盛開,但可以為秋增添顏色。</h3><h3>7、尾巴高翹法:最后一句點了全詩寫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 </h3><h3> 這只是一篇習作,用它來學習分析運用老師課上所講的賞析,由于作品本身的不足及缺憾,加之本人的賞析水平有限,也就草草的分析到這里。不足之處,有待老師進一步的提高!感謝!</h3><h3>20181025</h3> <h3><b>詩詞賞析:淺析王忠順詩友七言絕句《思鄉》</b></h3><h3>作者:吳麗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思鄉》</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摧枯拉朽打頭風,走石飛沙暗夜空。<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颯颯吹將明月去,愁心帶到柘溪東。</h3><h3>&nbsp;</h3><h3> 此詩作者王忠順,江西吉安人,現就讀于龍崗老年大學詩詞研修班。2010年退休后隨兒在深生活,自此遠離故土近十年。該詩寫于深圳百年一遇的臺風“山竹”剛過后,作者看著滿目蒼夷的大都市,不由而然地思念起故鄉——吉安柘溪,表達了一位即將步入晚年生活,客居他鄉的異客離開故土無奈而又揮之不去的濃郁思鄉之情。</h3><h3> 首先,我們來看這是一首平起首句入韻式七言絕句,押平水韻一東韻。該詩語言流暢、自然,平仄和諧,格律嚴謹,音韻鏗鏘,誦起來朗朗上口,一下便把讀者帶入到作者那深深的思鄉情感中去,可見作者已具有較高的古詩詞功底。</h3><h3> 此詩雖是短短的七言絕句,寥寥數語,卻情感豐沛,鏗鏘有力,給讀者展現了一個壯闊恢弘的畫面,作者運用了多種詩詞創作手法,來表達其景、其情、其意。</h3><h3>1、夸張藝術法:首句的“摧枯拉朽”與承句“走石飛沙”,極力夸大臺風“山竹”的凌厲聲勢,突出其破壞性與災難性。</h3><h3>2、白描藝術法:首句和承句聚焦“打頭風”與“夜空”之鏡頭,直接道出思鄉的原委,描繪出臺風“山竹”的猙獰面目。</h3><h3>3、時空轉移法:作者由第二句的現居地深圳的“暗夜空”,不由聯想到故鄉舊時朗朗的皎月,柔和的夜空,虛實結合,圓合成篇。</h3><h3>4、復疊修辭法:作者運用了“颯颯”兩個雙聲疊字,疊出了秋風的聲勢,疊出了秋天的境況,并將環境及情感引申出來。</h3><h3>5、浪漫聯想法:</h3><h3>6、烘云托月法:作者借助“明月”之天象,映襯作者濃郁的思鄉之情。想起故鄉,便想起故鄉的“明月”,明月是指彼時的月,更有彼時的景,彼時的情,那是多么美好的青蔥歲月呀,第三句一轉,轉得非常自然貼切,這里就可讓讀者盡情地發揮想象的空間,可見此“明月”,不僅僅是指明月呀。</h3><h3>7、化典無痕法:</h3><h3> 結句“愁心帶到柘溪東”,此乃化用了唐代李白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表達了作者寫此詩的心情及成篇構思。此句化典無痕,亦是全詩的詩眼所在。使讀者不由隨同作者生出了綿綿不絕的鄉思意,萬般情,縈繞于心,揮之不去,并與前句呼應,一氣哈成,絕無拖沓,表達了人類千古以來無盡的思鄉之情。</h3><h3> 閱之全篇,作者通過臺風“山竹”的景象,暗合了作者的思鄉之情亦如“山竹”般摧枯拉朽,飛沙走石,氣勢兇兇,一發而難以收拾,全詩從古詩詞的創作手法來看,作者已然達到了第三境界,意境上佳,值得我們學習及借鑒。</h3><h3> 此詩評為本人第一次斗膽糊弄,敬請諸君笑納,還望老師同學們多多指教。王哥,師命不可違,小吳在此冒犯了,請多多包涵。</h3><h3>2018-10-23</h3> <h3>指導老師:徐冰云</h3><h3>主 編:吳麗玲</h3><h3>副主編:陳玉華 黃毅</h3><h3>編 委:錢建淮 樊國平 于忠艷 </h3><h3> 陳寶霞 張士平 張和平 </h3><h3> 黎春燕 姜彩玲 王忠順</h3><h3> 楊天保,王秀恭</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县市| 抚顺市| 白朗县| 石阡县| 郓城县| 墨竹工卡县| 台江县| 寿宁县| 财经| 宁陵县| 札达县| 浑源县| 仙居县| 通江县| 乡宁县| 临湘市| 达日县| 神池县| 枣阳市| 遂宁市| 鲁甸县| 库车县| 枣强县| 西乌珠穆沁旗| 吉木萨尔县| 黑水县| 南雄市| 麟游县| 道真| 弋阳县| 常德市| 繁昌县| 江阴市| 龙岩市| 伊金霍洛旗| 固镇县| 平谷区| 皮山县| 甘洛县| 六安市|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