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宋唯源中國書畫授課要點(下篇)

碧水河清

<h1><h1><b>七,關于具體臨摹</b></h1><h1><b>(二)臨明清時期</b></h1></h1><h1><b>1,臨石濤</b></h1> <h1>石濤多用破墨,別等干再復筆,濕著走。</h1><h1>不能碎,整個是一片,要注意整體,整體要加強。注意力不要只在一棵樹上。石濤,畫法不一樣,是宋元與現代接轉的一個中轉點,特別容易過渡到現代山水,把老的又繼承很好。</h1><h1>石濤在破墨基礎上畫,不能按原來的畫。點,不一樣,直接畫上去的。淡墨,沒有干時,重點的墨接著走,水墨意識。原來說用筆特別干,不是的。(草,先重墨寫,再加淡點的草),這樣有靈感,破墨要掌握好。</h1><h1>草,要換小筆,特別精致、飄逸。房子,瓦有點難度,從下邊沿上起筆,沾的很緊,不能松。</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這么大張,小草都很精致。不一定臨大的,局部的就可以。局部沒有解決問題,畫大的就死板了,先研究特別小的東西。</h1><h1>畫草別著急,不著急就是快,不然畫壞了,整張不能要了。幾棵樹,先畫樹干,遠近不同。樹葉,散干淡筆,點,停一會。淡灰濃相間。壓死了有那么密,沒有壓留透亮,感覺不一樣。葉子要長上去。</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叢樹要一棵棵畫,畫完樹干點葉,然后再畫另一棵。清朝到民國往細里走。</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淡墨連著畫,一筆一塊石頭,然后該重的地方用重墨畫,不等完全干了就上重墨。染是平涂。</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各家各派不一樣,一個規范來弄,畫不出來。三層樹葉,一層淡;二層濃點,集中處一筆濃墨點,然后畫葉;三層極淡,畫的是濕的。</h1><h1>坡,淡墨畫,稍濃墨提,不等干即提,一直保持濕潤,不能太干了。用極淡水筆提染,用筆要利索。畫竹編籬笆、叢樹。</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水,摸著水面走,草也是沉著畫。摸著石頭走。重干墨畫山,扁筆。沾口水提,赭石染山,點染。扁筆擦染,不是平涂,壓染。遠山,花青,先用水濕底部,淡花青點染山形。淡花青勾水。</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小橋,干中墨,虛畫,扁筆。橋墩,扁筆直下,感覺下面流水。干筆畫人。淡墨(花青)橋邊緣。淡赭石橋面、水。</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淡墨先勾形,重墨加強該加強處,按程序畫。樹、房、船。染色,有痕,重處重按。不要畫復雜了,本身并不復雜。</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房子線抖著畫。</h1><h1>山,淡墨畫形,重墨提。重墨點點。染色,輕松點。</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臨搜盡奇峰打草稿圖》</b></h1><h1>不能胡了,有線要用線表達。點要有節奏。</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給學員修改的作業。</h1> <h1><b>臨石濤《江山勝攬圖》(局部)</b></h1><h1>別畫太實,虛的東西較多。用筆特虛,虛特別難畫。淡墨干筆勾皴擦山形,重墨提、勾、皴。重墨勾樹。染,有筆痕。全是虛畫的,染的又虛。這樣含東西了,不夠再添加,開始就要虛,讓它盡量虛。山石是虛的,樹是實的。</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的石濤《江山勝攬圖》(局部)。</h1> <h1>淡墨胡畫,重點的墨提,后山虛一點。干后,右邊的樹點葉時,先點兩個大點,然后豐富,下面樹葉一二三四,然后畫樹干,加重的,遠山放淡一點。</h1><h1>染法,平涂,但有筆觸,先一層淡的,后加重,兩遍完。</h1><h1>該圖為宋老師的示范畫。</h1> <h1>濃墨干筆畫房子。樹,有濃淡、疏密、大小。實際上明的東西不是特別復雜。淡墨叢樹間走一筆。泉水。擦的坡,然后勾山輪廓線,點,染色-赭石、花青。遠山,下部一筆水,稍重花青畫山頂部。染有輕有重,越染越精到。該控制的控制住。</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的石濤畫局部。</h1> <h1><b>2,臨文徴明</b></h1> <h1>樹先淡墨上去,或雙勾,或一筆,然后稍重墨從上往下畫,每個點子都讓它有意思。</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3,臨龔賢</b></h1><h1><br></h1> <h3></h3><h3></h3><h1>先畫山的輪廓,用水皴陰影處后,用半干的淡墨皴。干后用墨點皴,先濃墨,后用淡墨點空隙,然后淡墨分染(每塊石頭的明暗),最后統染(幾塊石頭統一的明暗)。 積墨無須太過,有兩三遍就夠了,厚度就出來了。今習龔賢者,動輒十數遍,畫面鐵實不敢恭維。<br></h1><h1>先要仔細看畫。龔賢畫,從宋人來的,畫法不一樣,我感覺,先單線勾大輪廓,只是勾,沒有皴,勾后先不皴,第二步擦,擦出凹凸來,擦出一個谷來,干后,再來一遍,不一定在原來線上,加皴。如開始皴太難看了,感覺是這樣的。皴法是一樣的,有擦痕,白茬透氣。形不好的改,又松弛又透徹,干后點,坡,擦后皴。</h1><h1>茅房子,擦了一遍,干后染,大畫沒有這么染,小畫有。有筆觸,要看原作。</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h3></h3><h3></h3> <h1>老先生說直接從小篆入手,慢慢地向上推。石門洞,砸個樹枝寫的,現在沒有這個必要。</h1><h1>小石桌,上面線與下面線不同,干濕不一樣,一根線変化這么多。淡墨難用,變化有厚度。別著急染,染的太快。</h1><h1>龔賢又要見筆又不干澡。</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早期與晚期不一樣,要看原作,感覺在頭腦里,回想起當時境況。看范本形,氣味是博物館看的感覺,有機會到博物館去看。原作并不復雜,印刷時調了,變復雜了。黃賓虹積墨,李可染積墨,說如何如何好,學的人積它20、30遍。</h1><h1>示范龔賢畫:</h1><h1>淡墨畫坡形,重點墨提點,橋,墩子實線重些。淡墨勾樹干,枝稍重墨,枝葉,提干重處。另一棵樹同樣。放大鏡看細微處。淡墨畫坡,淡墨點染,不是一遍遍積的,積死,兩遍就行了。重墨提樹下坡。重點墨提樹葉,有淡葉。淡墨點染樹下坡(入筆方頭)。再點染一遍,不是積很多遍。兩種墨不壓在一起,第二遍看到第一遍筆痕,不能變成黑黑的平涂。越積越淺,第二遍淺些。再調整一下。筆痕沒有是錯的,2-30遍是錯的。調整,擦一下,讓渾茫在一起,實際上就三遍,以為好多遍了。干后擦擦(干筆),很豐富,有擦痕發毛。擦是最后整體調整。樹干很白,擦擦。可用淡花青染一下,更渾茫。擦的難點是第一第二遍筆痕要留住。第二遍上時讓第一遍出來,這就是水墨質量問題,不是干后再弄。</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4,臨沈周</b></h1> <h1>虛的要夠,皴擦不要太多,畫中人不能太實,別太過。線框邊緣上要清晰。先不要太重,在線的周邊加強,在重點部位加,黑白之間要長起一塊,不能反差太大,不要全鋪上黑,不然不透氣了,要留白。后面小石頭加上,畫得特別細。</h1><h1>畫精致的部分,如鶴,所以,筆不要破壞它,保護好。</h1><h1>畫樹葉間隔地畫,不然混在一起,一筆下來,沒有深墨了,墨色已經變了,濕度干度有變化。干點墨點苔,皴擦也要干一點。小石頭是后加的。</h1><h1>干后染,筆觸大一些,留白部分不要涂黑死了,干后用色罩。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畫,程序不亂,厚重感覺才有。</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極淡墨畫形,稍重的墨,畫實線),破墨不是他發明的,南宋就是這個。</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小筆畫帆,一沉重,一輕松。每一筆畫的都沒有問題,畫面就沒有問題,每一筆是細胞。</h1><h1>老先生畫完了,盤子干干凈凈的,讓別人看的也舒服,過癮。</h1><h1>點,兩個作用,一是畫壞了,點一下;二是強調一下。</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別慌張,坐著畫,站著畫,畫不了,站著就慌神了。</h1><h1>該圖為學員作業畫。</h1> <h1><b>臨沈周冊頁</b></h1><h1>線不能太薄了,筆墨一點一劃要解決問題。要有質感,船幫、水,筆墨要和物象溶合在一起,借尸還魂。水的虛實感覺要到位。墻有厚度,墨要透亮,先把字寫亮了,畫就亮了。線不能是鋼筆線,線不是光的,有毛的,有粗有細。石頭要附著在上面,不要全變成結構,結構線外,其它要附著在上面。</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講解示范沈周的線條。</h1> <h1>坡,要有虛的感覺,有立有虛,不要畫的特別完整,一小塊就給特別多的感覺。染色要有筆痕。</h1><h1>看書法作品,一個字特別俏,肯定有問題,國畫也是這樣。染法有軟法硬法。不同的房子一定有區別。大畫那兒是重點,復活,把開始的東西提起來,有虛有實,全是實的就差些。</h1><h1>什么是立體感,什么不是立體感,自己體會。把局部畫好。要感覺出來,先有感覺,要帶感覺,不能只是畫形狀,第一是感覺。葉子、花得摸,感覺差就死了,畫時心里感覺與手的感覺混在一起。然后再考慮筆墨,心里有了,手上就變。</h1><h1>房子,左右頂墻不一樣,晴天、陰天不一樣。如何培養感覺,無數次觀察。觸覺,心里的感覺,感覺出來的味道,心里感覺、觸覺的感覺、手的感覺達到統一。這些感覺都沒有就不是好畫。</h1><h1>把重點放在弄明白讀懂它,先看懂它。理解不了,再畫多少張也不行。要從感覺入手,書法、繪畫都是這樣,感覺第一。</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堤坡的感覺。</h1> <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的沈周臨倪瓚的畫。</h1> <h1>重墨勾皴中間山坡。極淡墨勾灘,焦墨提。水濕遠山形,極淡墨畫輪廓。</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畫石要粘連,有前后,有空間。有時靠前后,有時空間變化。點不要糊涂,濕潤感覺,幾點有清楚,層層見筆。淡松針與濃松針不粘。欣賞筆墨,誤認為形象對我們刺激,實則是筆墨,墨痕。</h1><h1>梅花不只是穿插好看,而是虛實留下很深印象,這個景生活中很難有,但特別真實。</h1><h1>眼睛、思維被嚴重破壞了,擺脫都擺脫不了。我們畫不是眼里的東西,不是,是心里的東西。起收筆都圓,小篆失傳了。</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不能讓畫糊。山水最重要的是不粘,最忌諱是粘,手穿不進去,往縱深走,有距離感。筆不能無頭無尾。</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葉子的筆觸有大小,松緊都有,先幾片大葉,然后點小葉,有松緊。淡的也一樣,一棵棵畫,先濃后淡。淡樹,稍重墨擦一下。淡墨畫坡,連貫性。重墨畫房,連貫有節奏點苔,濕染。大筆淡墨染背景,從上往下。點要活。淡墨勾皴山形,重墨點苔,極淡墨染,然后稍重一點墨擦。</h1><h1>遠山,淡墨慢點拖筆,感覺畫,有空間感,里面有東西。干筆含東西容易,濕筆含東西難。</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焦墨畫小雞嘴、冠、眼、身形。用點子確定位置。淡墨翅,焦墨眼周圍、爪子。淡墨輕擦畫身上毛。極淡墨近乎水,染胸部和其它虛部。重墨提,慢慢染。焦墨點睛。字,慢慢寫。</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臨沈周仿大癡山水</b></h1><h1>淡干墨扁筆畫山形,勾皴。重墨畫樹干,寫葉,有濃有淡。淡墨畫樹干,寫葉,再淡墨加樹。臨的這張是假的,點子沒有形狀,建筑畫的很差。稍重墨點點,淡墨皴山。淡墨染。稍重墨干筆畫房。</h1><h1>淡墨畫左邊山,重點墨加樹,淡墨染左邊部分,加遠山。</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沈周仿大癡山水。</h1> <h1>點有方有圓,樹干不是全虛,沒有實,虛看不出來。</h1><h1>重墨干筆畫樹,從上往下,邊勾樹干,邊出枝、點葉。有的是勾出來的,有線,勾的東西比較多,蹭就臟了。坡也是,勾形,皴坡豎面,有筆觸,不能混亂。點苔點,點,聚散、大小、虛實。</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松樹干,穩定性,慢。畫松針,不能隨便,一隨便強度就沒有了。</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沈周仿米?</b></h1><h1>樹身,多簡單,勾,什么都沒有,樸素地勾,宋人的東西。</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作示范。</h1> <h1>草,非常難。先畫三組,然后破壞。全是技術,有一個嚴格的技術層面的含量。把基本要素全部解決了再畫。要看原作,長在心里。</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畫草。</h1> <h1>畫山,右邊,虛的,干重墨虛畫,淡墨皴。</h1><h1>左邊實的,重干墨,先畫水口。濃墨慢慢畫,泉水急的、緩的,再畫泉水周圍。干擦山。染,水濕山體,淡墨收拾,濕里虛的,更難了。</h1><h1>一實一虛,也往宋人走,實的,高古。</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的虛實兩山。</h1> <h1>注意連貫性。干淡墨畫形,勾皴,掌握用筆虛實度,稍重墨畫樹、點葉。重點墨皴擦。畫山頂樹。研的墨比墨汁好使多了。畫山頂樓閣。點點子。淡墨擦掃結構處。遠山,淡墨畫底線,吮墨畫山形。赭石花青染。</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5,臨董其昌</b></h1><h1><br></h1> <h1>要輕松,用筆松弛,緊則污臟。<br></h1><h1>董其昌畫樹法,用線不太整,不是一根整線勾出來的,由碎線拼接出來,沒多少內容,豐富之處在于筆的含量。</h1><h1>要輕松,用筆松弛,緊則污臟。<br></h1><h1>葉子要看得見,各種葉子點法要明白,葉子要站得住,不能虛了,畫面要有力量。</h1><h1>要有虛又要實,山要托得住,虛中見實。</h1><h1>兩棵樹反差很大,該加強的要加強。叢樹是整體的,不要畫花了。</h1><h1>先淡墨勾稿,再稍濃點墨,山上樹做成一片,不能孤立地畫,線和面有大的對比,不能碎,任何時候叫停都是一幅畫。<br></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董其昌是從從王蒙來的。墨不變,老一個色的墨,看了像鉛筆畫的,沒有細染。</h1><h1>水口特別重要,是活動的,形狀不重要。樹葉的墨色也沒有變化。后點染。</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草房上面的草,上面一二畫,下面一二三四五畫。</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不要慌,要穩定。他的皴法很穩定、整齊。同樣的墨,慢、快,留痕不一樣,又渾茫又清晰,同樣的墨,有淺深,微妙的感覺。別一下子畫黑。</h1><h1>畫的很清楚,然后,淡墨渾茫地在一起,先點的樹,后畫的,都很清楚。(淡墨畫山下的云,然后畫山,再遠山,先淡墨,然后稍重一點畫山鋒,干后,濃干墨點苔,山坡稍濃干墨提)。剛才一片灰淡墨叢林中太軟了,用干濃墨提一下。</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別太弱,樹葉,特別強一筆一筆,不能又稀又弱,畫面要比較健康,每一筆都要沒有病的感覺。</h1><h1>壓住筆,讓它結實,沒有水份時也是很健康,把健康感畫出來。有的很細,但很健康,每一筆都扎實。壓的很實在,有筆虛的,但落的很實,整個看是健康狀態。</h1><h1>坡線不能弱,看著不難,但不到位就不行,沒有東西。每一個局部讓它精彩點。</h1><h1>一兩個地方不到位沒有關系,但七八個不到位,整個畫面就受影響。</h1><h1>叢樹,擠了,不通透,手要能插進去,不能像銅墻鐵壁那樣插不進去。叢樹很復雜,原作特別簡單,到位的感覺,特別清晰,每個筆畫都很清晰。該怎么表達就怎么表達,每一筆都清晰,不是含含糊糊的,一道一點都很明確,加的筆都是明確的,明確感。比如,司機開的好不只是看駕駛技術,好的司機是讓周圍人知道你要干嘛,并線、靠邊、轉向,或手勢、或指示燈,特別明確。中國人開車不知道他要干嘛,不明確不行。老外轉向、手勢,明明確確知道他干嘛。中國人開車技術不好,在發達國家,不管誰開的不好,都說是"中國司機"。中國人自由化,不規范、不清晰。所有司機都應當讓別人知道你要干什么。畫,也是特別明確,要干嗎,表達什么關系、空間感,到畫水、土、建筑等,特別清晰,不能含糊。古人沒有一個地方讓你含糊的。</h1><h1>現在,平面媒體、電視媒體、車身媒體,我搞的是移動媒體,強迫你收視。香港拿到我的專利后上市了。為什么電梯裝鏡子,因為在電梯里相對時間長,一分、幾秒,但覺得等梯時間特別長。有鏡子,照著看看,頭發怎么樣、女人抹抹口紅,時間就短了。把移動媒體放進去,收視率會更高。</h1><h1>過去,老板說我,你的工作感覺也好,但有個特別大的問題,就是不確切。明天見哪個客戶,幾點、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解決什么問題、第一步、第二步、相應的人群解決什么,都要很確切的。畫畫也是這樣,一定要確切。一筆表達什么東西,墨怎么表達,含水量怎么樣,速度、力度怎么樣,全是確切的。畫面每個部分都確切,樹冠哪前哪后都確切。從生意人身上學到的東西,接觸的東西全用到畫上,從生活中各個方面學到的東西用到畫上。</h1><h1>不能慌張,慌張了,不帶東西,就別太快,要沉著。</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h1><br></h1> <h1>有線的地方不明確,明確的線勾出來,蹭出來就不行。有的雖然虛,但還是線,還是整線,別這么抹,抹的太多了,各個部分都勾出來,別抺出來,盡量勾出整線,畫虛還要成線(樹干勾出后,點葉,小筆畫枝,吮筆,點葉。小筆中墨畫房、小樹,淡墨畫遠山)。所有部分都是線,不要一片一片抹出來的(中筆淡墨染,水筆染山、樹,落款)。筆不能倒著拿,出不來線不行。</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6,臨弘仁</b></h1><h3><br></h3> <h1><b>臨弘仁《長林消遙圖》</b></h1><h1>樹不要漂了,重墨提,站得住,附著在上面。點要扎實,沉在上面,不能一沾就走。泉水線都很扎實。不夠時調整一下。</h1><h1>漸江臨元四家山水手卷中,樹旁的蔭涼感、水流到石坡上的聲響都要表達出來,感覺十分重要,現在的人作畫感覺在退化。</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修改的學員作業。</h1> <h1>云要勾的流暢一些,不靈動,輕漂勁沒有了。</h1><h1>先勾云,然后畫其它。干重墨勾皴山體、樹。淡墨擦掃結構處。染色,先赭石,后花青、石綠。得快,速度不夠不行。云,稍淡赭石。</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7,臨髡殘</b></h1> <h1>山坡,枯樹多一點,效果好些。盡量干,別讓它濕,都是枯筆。石頭是這樣,樹也是這樣,干筆畫,濃墨、淡墨都是干筆,枯筆見線。水也是,先枯筆,再潤筆,一遍遍的。</h1><h1>點,重墨枯筆用勁點。</h1><h1>全是干的,再加濕的,越畫越潤。前面的東西站住了,留在那兒。染色,前面是干的,慢慢染,東西還在里面。</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稿。</h1> <h1><b>8,臨戴本孝</b></h1> <h1>不能畫什么都一樣,樹、云、山都一樣不行。不能沒有表情,畫什么,給人感覺就是什么表情。畫相機,硬的質感,焦墨。鐵要有金屬感。如硯臺就要有硯臺感覺。不是說畫什么都一樣。流云、石頭,感覺不一樣,云很稀,石頭很硬。遠處松樹和近處不一樣,山下與山上又不一樣,不能統統的勾個邊。與物象不接觸是死的,沒有生命感。工筆線也要有感覺。雪山的感覺又不一樣。范本在這兒,你看不到東西。這么練,別畫整張,拿放大鏡就畫一點點。一個房子,它彎你彎,它直你直,它兩條線你畫兩條線,它有什么你畫什么,它虛你虛,它好幾筆你好幾筆,完全照著畫,才能把兩層皮改掉。</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的相機、硯臺等質感圖。</h1> <h1><b>9,臨王時敏</b></h1> <h1>皴出山形,重點墨,各個步驟得清晰。點時摁一點,先淡后濃,點完了下面還在。輪廓有復勾。樹干、點葉,濃淡相間。</h1><h1>染后還要點,虛的與實的不一樣,出來就豐富了。破墨,又豐富又厚又痛快。</h1><h1>大原則,古人的東西都不累。畫累的感覺就不對。房子,線條要有彈性。</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10,臨王原祁</b></h1> <h1>要臨原大的。稍為讓它毛一點。左邊山三層線硬一點,其它虛點,有深厚感。加一點,鼓起來了,不能一片平,要調整,不能平均對待。<br></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給學員修改的作業。</h1> <h1>要有節奏感,淡墨勾山形,重墨點苔,搭搭搭,搭搭,鮮活的點。樹也是,有節奏感,才能神龍活現。韻律感,節奏把握控制力。山坡另一節奏,一下、一下,又一下,這就是八大的用筆。</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的節奏感。</h1> <h1>干淡墨勾山形,皴,重墨提、點石和樹。淡墨畫山下形,皴,加極淡墨畫,淡墨擦。</h1><h1>這么多人沒有幾個代表,一個時代出幾個。</h1><h1>細致的形象的不難,難的是有感覺。</h1><h1>樹有雙勾,有一筆樹,一棵棵畫,先畫干再寫葉,有濃有淡。</h1><h1>樹下坡,淡墨勾形,皴,具體石頭幾塊,畫多畫少了沒有關系。稍重墨提、點,淡墨收拾。</h1><h1>畫橋邊路,房子,房邊樹,樹干利索一筆筆,淡墨寫葉。中間小島,先點樹葉,重墨寫干、枝,淡干墨畫坡。</h1><h1>放松,像就像,不像就不像,無所謂。</h1><h1>焦墨干扁筆畫橋,坡下水線。臨題款。</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臨王原祁臨的米家山水。</h1> <h1><b>11,臨八大山人</b></h1><h1><br></h1> <h1>側鋒居多,中鋒則硬<br></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八大山人用筆。<br></h1> <h1>筆上要有空間感,不能全在一個平面上。</h1><h1>樹的枝干都特別清晰,樹兩邊勾出不一樣,樹干從左向上,右往下勾,葉子一叢一組,特別清晰。</h1><h1>石頭別混到一起,一塊一塊要特別清楚。</h1><h1>染,哪個部分都是清楚的,混在一起,是哪個部分都清楚。看不清楚感到很累。不能臟。勾法、皴法、染法,全擺在那兒,哪個部分都要清楚。</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小品。</h1> <h1>臨八大松鶴圖</h1><h1>花鳥畫與山水畫不一樣,用筆、感覺都變了。極淡墨畫樹形,重墨提,重墨松針,有濃有淡。</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臨八大《松鶴圖》局部。</h1> <h1>一筆下來各種變化都在里面,一筆下去全在變化,在紙上多長時間、壓力多大、水份多少,復不復筆,全有講究。看著沒有東西,但里面有東西。魚身輕的,處置感覺完全不同。點子有時間性,是沾了就走,還是停一下,要精致。</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八大魚。</h1> <h1><b>(三)其它</b></h1><h1><b>花鳥畫</b></h1><h1><b>畫鳥:</b></h1><h1>要干點,不要水大,小水潤起來,大水潤起來就簡單了,現代人畫的太濕了。小水份,每筆都結實,速度上掌握一下,一筆一筆接著走。一筆一個勁,像刀切那樣,勁還在,筆在紙上有聲,吳昌碩有復筆。鳥的胸脯讓出一點就出一點,一筆筆結實地走,不能失控。</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畫蘭草</b></h1><h1>筆先沾墨再沾點水,通暢,一筆筆,按規矩畫。小草也是蘭草,不是雜草。點花用筆通暢利索。</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畫蘭草。</h1> <h1>反著畫草,點花剛勁有力,有濃有淡。</h1><h1>寫石,稍淡墨畫形,重墨提、點。石旁雜草,點花蕊,花的姿勢各種各樣,墨色有變化。染石。</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往左邊畫蘭草。</h1> <h1><b>畫竹</b></h1><h1>宋人比較寫實,材料不是現在的材料。要強勁。蘭竹,是音樂學院的鋼琴。蘭竹不過關,后面受影響。葉子按組畫,然后再混到一片,稍為有連續性。不用特別均勻,按感覺畫,畫完后七組連續起來,小葉子淡點,強的書寫感,別太描繪。</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該圖為唯源大師指導學員練習畫竹子。</h1> <h1>(淡墨扁筆畫桿),畫的別緊張。</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畫荷葉</b></h1><h1>要有力度。線條要強硬,葦子和荷葉桿有區別,荷葉桿帶水份,葦子干了。</h1><h1>荷葉內的筋線與桿子不一樣,輕一點。反面葉正面葉也不一樣,正面弱,反面強。</h1><h1>難在感覺上,這幅畫有四種線的感覺,花鳥要求與山水不一樣,充分體現這種東西。螃蟹爪子線又不一樣,不能簡單化。形不錯,墨、線也行,但感覺沒有,四種感覺要帶出來。</h1><h1>螃蟹,殼,齊白石,小蟹有毛,這是成熟的蟹,感覺要到位,是花鳥強調的東西。荷葉,空的地方,干的感覺,其它的有濕潤的感覺。要加強感覺。殼,扎手,齊白石沒有這個。</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線感強。那個季節都是不同的,石榴,兩個枝,有斷掉的,三個枝頭,有直接收的,有完整的梗和葉,起筆收筆回帶,有回鋒的,這么小東西才豐富。三條線收尾不同。中國畫微妙,就在這三個尖上,這是特別重要的事。剛才荷葉那種線是感覺出來的,有節奏美,搭!搭!搭搭搭!搭!搭!線在節奏跳躍里面。齊白石沒有,慢慢的。花鳥是另一片天地。</span><br></h3><h1>中間空間,各種形狀,三角、菱形的等等,花鳥還有一個氣度,讓胸懷控制住。</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講解的三個不同的枝頭。</h1> <h1><b>畫石榴葉</b></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的石榴葉的各種點。</h1> <h1><b>畫石榴籽</b></h1><h1>沉一下,邊上裂開的,點籽,當代人畫不出來,沉著、節奏,全部都有。</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畫葡萄</b></h1><h1>(大筆點葡萄,小筆畫枝),明朝山中野葡萄,枝和葡萄不能松,其它地方松,怎么松都行,這個卡著呢,要不整個畫面都沒有了。花鳥東西,全松了就沒有了,全松,像沒穿褲子。有緊的地方,精神就在。</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b>畫螃蟹</b></h1><h1>爪子是緊的,(大筆,淡墨,尖沾濃墨畫螃蟹,小筆畫爪子),緊在爪子,有緊的地方,其它地方胡放松無所畏,有松有緊。山水也是這樣,該緊則緊,該放松則放松。</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的螃蟹圖。</h1> <h1><b>畫白菜</b></h1><h1>菜幫子層層包,菜根要嚴瑾,不能松,要特別緊,其它地方愛怎么畫就怎么畫,不嚴瑾點沒有關系,怎么畫都行。(大筆畫葉),根部緊了,上面怎么畫都行。齊白石白菜松,但這個地方不松,該緊一定不能松,一松就完了,畫面就沒有了。</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的示范畫。</h1> <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畫白菜。</h1> <h1><b>畫杏花</b></h1><h1>畫紅杏圖軸,枝干還是先雙勾。主要是干不是花,再皴點,干就結實了。極淡墨點花,重墨畫花托。稍重墨提干。</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畫杏花。</h1> <h1><b>齊白石用筆</b></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的齊白石的用筆。</h1> <h1><b>畫人物</b></h1><h1>臨八十七神仙卷,勾線,長線是拼接的,不是直接畫的。沒有接線就死了。接線,有粗有細。</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人物勾線。</h1> <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的人物畫。</h1> <h1><b>畫馬</b></h1><h1>馬品種不一樣,肚子要圓,腿要卡住(形),形很重要。有的馬腿一筆。要有筆墨感。</h1><h1>脖子、肩夾骨,鼓出一塊,不要畫俗了。</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畫馬。</h1> <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畫馬。</h1> <h1><b>臨南宋龔開《駿骨圖》</b></h1><h1>淡墨扁干筆畫馬形,勾、皴,董其昌皴法。暗處皴擦,絲毛用散筆。馬鬃,實際上不是畫馬鬃,而是畫脖子,下面空些。嘴畫虛,要有肉的感覺。</h1><h1>細線稍重墨提馬鬃、馬尾。感覺記在心里。染,水打濕,淡墨提。</h1><h1>干后小筆重墨勾提,包括馬鬃、馬尾。太濕了畫不細。</h1><h1>點晴,勾馬形時,重墨點一下眼珠,干后,用中墨點眼睛,立即用歺巾紙洇干,眼睛感覺很好。</h1><h1>畫馬,這三點要做到:一是把中外古今畫家畫的馬都看看,像徐悲鴻、黃胄等,看看各家畫的馬都有什么特點。二是看看現實中的馬,西方的馬,中國的馬,包括汗血馬、蒙古馬等,都有什么不同,記在心里。三是看一下文學中包括詩詞對馬的描述、特寫,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詩意馬。然后,憑感覺畫馬。</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南宋龔開的《駿骨圖》。</h1> <h1><b>張大功先生魏瑪大橋寫生畫</b></h1><h1>水,不光是橫紋,還有豎紋下來。樹在岸上長的,座不住不行,有份量,樹根部分要有份量,不然樹座不住,線的份量要在這兒,葦草下面松點沒有事。要讓整個支撐住。路上面的樹葉子再清晰一點,樹干不要一條條上去,有的拿葉子蓋著。</h1><h1>該圖是唯源大師為魏瑪大橋寫生畫的修改稿。</h1> <h1><b>該圖為唯源大師在張大功畫上題的佳句。</b></h1> <h1><b>該圖為唯源大師給我題的鼓勵詞(道德經句):慎終如始,則無敗事。</b></h1> <h1>該圖為唯源大師在我的一方硯上寫的硯鉻:石無奇,未足觀,吾獨存,操強翰。</h1> <h1>唯源大師親自操刀,示范在硯上刻制。他說,搖著刀,輕輕的,別使勁。不要搖的太大了,太大就難看了。第一筆很重要,第一筆刻好,后面就好辦了。細的筆畫,輕輕一過。三角的一刀就行了,不要刻成圖章那樣的。</h1><h1>該圖上部為唯源大師操刀示范。下部為唯源大師示范刻制的"石無奇"三個字。</h1> <h1>該圖為石公高洪鋼老師將唯源大師硯銘刻制而成的照片。石公,山東博山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七年制硯,十年刻瓷,近年又研制出"陶瓷宣紙",作品在國內多次獲獎,并被美國前總統卡特收藏。</h1> <h1>該圖為刻制成功的硯。</h1> <h1>2018年11月19日下午,宋唯源大師接受中國網絡資訊臺藝術頻道釆訪,并當場臨明.天池道人牡丹圖。</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示范臨明天池道人《牡丹圖》。</h1> <h1>唯源大師在聊天時說:你們都問古畫秘法是什么?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最大的秘法是做人,畫如其人。<br></h1><h1>該圖為唯源大師、王海鯤大師與山水研究中心第四期學員在日本人收藏的中國清代硯、中國老墨展覽會上。</h1><h1><br></h1> <h1><b>八,幾點感悟</b></h1><h1>跟宋唯源大師學書畫的幾點感悟</h1><h1>宋唯源大師是個奇才,當年1980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葉淺予教學實驗室,得益于人物、山水、花鳥三者并重的教學體系,對中國傳統文化那種真誠與純粹已深入骨髓,集傳統之大成,山水、人物、花鳥兼能,寫意、工筆、水墨、重彩并擅,篆、隸、行、楷、魏碑書書全拿,詩詞、古琴、京劇、篆刻樣樣在行。1991年,他在海外講學并游歷了十余年,對東西方繪畫體系進行了系統的比較研究,越發感覺堅持中國畫血脈純正的必要,首次提出了中國畫的"血統論"。他27歲在中央美院任教,學生與弟子數以萬計,全國各大院校、畫院里的講師,他的學生比比皆是。</h1><h1> 宋唯源大師在李可染畫院山水研究中心任教,我有幸參與學習,并結識了宋唯源大師。在第三、第四兩期近六個月的學習過程中,我聆聽了宋大師的教誨,目睹了宋大師的示范,親歷了宋大師的橫溢才華。在課程結束時,他為每位學員都題了字,其中,張大功先生一幅蓮蓬畫,宋大師凝視了兩分鐘,立即揮毫而就:無花且無葉,無水又無波,釆此蓬蓮,慰我心何。真乃奇才也!還有一例,我有一方平常硯,我請唯源大師在該硯上寫題跋。唯源大師想了一分鐘,立即用朱砂在硯上題道:"石無奇,未足觀,吾獨存,操強翰"。古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唯源大師幾分鐘成佳句,佩服佩服!五體投地。</h1><h1>我喜愛中國山水畫,北師大老年大學沒有開這門課,女兒有心請了中央美院的高才研究生到家教授,2016年8月又到杭州漢唐書院學了半個月。之后在家臨摹宋畫小品,也看了相關的書籍和視頻,我遇到了雅與俗的碰撞,我困惑了!就在這時,我在李可染畫院遇到了宋唯源大師。我聽課是認真的,幾乎記下了宋大師的每一句話,并整理成我的美篇,并在美篇的基礎上重新整理成宋唯源授課要點。</h1><h1>通過學習,我眼睛豁亮,宋唯源大師就是我要尋找的心目中的中國畫大師,我堅定了學習中國山水畫的方向和信心。</h1><h1>通過學習,我明白了,畫畫先做人,我今年七十多了,仍要錘練人格,努力做一個潛心書畫、自由自在、自得其樂的人,多做善事、助人為樂的人,懂得知恩圖報的人,讓年輕人、家人不討厭的人,不給社會、別人添麻煩的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人。</h1><h1>通過學習,我尊崇宋唯源大師的中國畫"血統論",中國人適合寫中國字、畫中國畫。年紀不小了,不再三心二意,集中精力學習中國書畫,老有所學,不求學有所成,但求學有所樂。不想成為什么家和師,只求余生健康開心,樂呵樂呵罷了。當然,如果在某一點上也有所成,那自然沒有理由拒絕啦!</h1><h1>通過學習,我開始懂得了如何欣賞古畫,一幅古畫,看什么,好在哪兒,多少清楚了一點。</h1><h1>通過學習,我對臨摹古畫也有了新的認識:</h1><h1><b>(一)從畫死到畫活的轉變。</b></h1><h1>來畫院之前,我在家臨摹了一些宋畫小品,也有原大的,其中一幅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用時三個半月,我還暗中洋洋得意。現在一看,臨的這些,都太死板了,不活,不生動。第三學期結業展畫了兩幅沈周的畫,自己覺得還過得去,有的老師說還行。但第四學期第一堂課請唯源大師一看,他就說,形像,但沒有感覺。這可真是一語中的。于是,第四學期我就努力找感覺。現在看來,多少有點感覺了。第四學期總結時我寫道:這學期唯此唯大-找感覺。宋師說,書畫感覺第一,從感覺入手。于是,我略悟,照此辦理。臨書法,憑感覺,管它中鋒側鋒。臨古畫,憑感覺,管它像與不像。果然,進了一大步!但我心里清楚得很:找感覺,永遠在路上!</h1><h1><b>(二)從千篇一律到各有所異的轉變。</b></h1><h1>以前認為,臨宋元明清的畫都差不多,無非勾皴擦點染。聽了宋大師講后,原來不是那么回事,古人各有各的特點,每個時代的大師都不太一樣,宋代少皴,因當時皴還不完善。龔賢先擦后皴。同樣畫松針,有從里向外的,有從外向里的。王蒙一個墨色畫到底。有用筆干些,有用筆濕點等等。只有抓住了該畫大師的特點,才有可能臨好這幅畫。</h1><h1><b>(三)從急于臨到上手看的轉變。</b></h1><h1>以前臨畫,上手就臨,這是不對的,得先看畫,研究它,它的特點是什么,是高遠、深遠還是平遠,是干是濕,勾不勾,勾后先皴還是先擦,主次,空間感,虛實、疏密、濃淡等等,看清了這些基本特點后再上手臨,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h1><h1><b>(四)從形似到神似的轉變。</b></h1><h1>以前臨畫時,總先注意把形搞準確,甚至用拷貝臺定形,不定形就無從下手。學習以后,大師講這是不對的,訓練方法錯了,要注意感覺,心中要有感覺,憑感覺用筆墨。臨摹,不是復制,形不是主要的,要在神似上下功夫。到第四學期中間,一幅大畫,可以不先定形,大體確定一下位置,就從底部開始逐步臨起來了。對我來說,這可是一個大進步。</h1><h1><b>(五)從注重某一點到注重根本點轉變。</b></h1><h1>以前臨畫,不問該畫根本點在哪兒,上手或石、或樹,從樹石開始唄,然后勾皴擦點染。現在上手先看該畫根本點,是宋元的,還是明清的,起筆是楷書還是篆隸,該畫的主體表現什么。抓住根本點,心中有數,臨起來就大膽多了。</h1><h1><b>(六)從有點累到愉悅的轉變。</b></h1><h1>開始臨畫,一天上午、下午、晚上三個單元,坐久了,腰也酸、胸也脹,有些地方老收拾不好時,就有些煩燥,確實感到累了。大師說,畫畫是快樂愉悅的事,感到累,就得找自己的問題。慢慢的,隨著臨摹的數量增加和技法提高,越來越感覺,寫字和畫畫是一件修身養性非常愉悅的事情,當然就不覺得累了。</h1><h1>當然,說轉變是說在轉變過程中,不是說已經轉變到位了,應該說,永遠在轉變過程中。</h1><h1>還有一些,如毛筆保護,油松墨的區別,研墨等等,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h1><h1>年紀大了,見的世面多了一點,很少有什么能打動我的,但宋唯源大師,確確實實讓我震撼。</h1><h1>宋唯源,宋唯源,顧名思義,當今書畫界,中國書畫血脈,宋元明清唯美唯高唯上唯活秘法唯一之源。</h1><h1>真誠地感謝您,為中國二十年后培養中國書畫人才的宋唯源大師!</h1><h1>衷心地祝福您,我特別尊崇的宋唯源大師!</h1><h1>1988-1989年,我在中央黨校中青班學習,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時,我寫了一篇論文《領導者講真話是實事求是的客觀要求》,以后在近三十年中,無論在工作崗位,還是在退休之后,都堅持說真活。盡管有時講真話很容易得罪人,但我也要堅持說。恕我直言,在當今書畫壇上,如果該文得罪了一些人,包括某些權威、名家,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只好敬請原諒了。</h1><h1>謝謝認識和不認識的各位朋友!</h1><h1>衷心感謝以李庚大師為院長的李可染畫院!</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海兴县| 澳门| 黄平县| 阳朔县| 虹口区| 县级市| 崇文区| 平泉县| 郎溪县| 恩施市| 淄博市| 防城港市| 龙陵县| 瓮安县| 开江县| 安岳县| 屯昌县| 宁远县| 阳春市| 芜湖县| 海城市| 景东| 罗平县| 青州市| 陵川县| 乐都县| 新邵县| 内丘县| 呈贡县| 通化市| 铜川市| 安远县| 西青区| 泸州市| 涡阳县| 泾源县| 内江市| 临西县| 大新县| 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