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18年9月21日,結束了26天的新疆之行,馬不停蹄地乘火車從烏魯木齊到西寧,利用中轉的幾個小時,我游覽了著名的塔爾寺。</h1> <h1>塔爾寺位于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中。</h1> <h1>寺院依山而建,由眾多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等組成。<br></h1> <h1>布局嚴謹,建筑巍峨,金碧輝煌,氣勢恢宏。<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因其先有塔后建寺,故曰塔爾寺。</h1> <h1>是我國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鎮寺之寶--酥油花<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堆繡和壁畫</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美麗的玉樹藏族小姑娘</h1> <h1>9月22日,乘火車走青藏鐵路在西藏那曲與小妹小雙會合。<br></h1> <h1>當然還有我們共同的朋友小貝,正式開啟西藏之行。</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去納木措的路上,途徑海拔5190米的那拉根埡口。</h1> <h1>納木措位于西藏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中國第三大咸水湖。這是2017年4月第二次來納木措所拍的照片,當時湖上的冰還沒有完全解凍。<br></h1> <h1>納木措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湖,遠離現代文明的污染,保持著自然原始生態,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br></h1> <h1>圣象天門,顧名思義,一只天然形成的巨大石象,聳立在遼闊的納木措岸邊,象鼻恰恰的深入湖面,仿佛正在汲取這來自雪域的神圣之水。<br></h1> <h1>而石象的身體與象鼻之間,就如同一個巨大的門,是通往天堂的圣門。<br></h1> <h1>它靜靜藏匿于納木措的北岸,隔著圣湖與神山念青唐古拉對望。<br></h1> <h1>這是老西藏心中深藏的天邊秘境,也是西藏美景的終極之地。<br></h1> <h1>在海拔4700-5000多米的高原上,為了實現小妹看圣象天門的愿望,我和小妹徒步6個多小時,翻山攀嶺,跨溝越壑,身體透支,饑渴難耐,迷失方向,不見人煙……</h1> <h1>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找到了圣象天門,其中的酸甜苦辣和艱難曲折,永生難忘。<br></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我們兩姐妹互相鼓勵,相互扶持,數次落淚,真的被我們自己的精神和毅力所感動了。這種經歷對我的意志和身體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br></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9月26日到拉薩。休整了三天,游覽了大昭寺,羅布林卡,購買了充足的食品,從身體到物質各方面都為走新藏線做好了充分的準備。</h1> <h1>大昭寺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寺前終日香火繚繞<br></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信徒們虔誠地叩拜在門前的青石板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用身體丈量漫漫祈禱之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萬盞酥油燈長明<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留下了歲月和朝圣者的痕跡<br></h1> <h1>當年倉央嘉措與瑪吉阿米幽會的地方,一對新人幸福地旋轉著……<br></h1> <h1>在拉薩的西郊,有一座樹木茂盛、繁花似錦、獨具藏族特色的大型宮殿式園林--羅布林卡。“林卡”為“園林”之意,“羅布”為“寶貴、貴重”之意。所以,羅布林卡有“寶貝園林”之稱。<br></h1> <h1>羅布林卡始建于十八世紀中葉七世達賴格桑嘉措時期,是歷代達賴喇嘛夏天避暑、理政的地方;有點像圓明園和頤和園,所以也被叫做“夏宮”。<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1年羅布林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br></h1> <h1>9月30日,途徑最美景觀大道G318國道5000公里處,正式開啟新藏線(G219國道)的征程。</h1> <h1>新藏公路穿越舉世聞名的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崗底斯山、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br></h1> <h1>全線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路段有915公里,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公里。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風景最震撼、雪山湖泊最密集、路況最艱險的公路。</h1> <h3><h1>全線幾乎所有路段均為高寒缺氧的無人區,沿途橫臥著逾千公里的荒漠戈壁、永凍土層和常年積雪的崇山峻嶺。從大紅柳灘到松西鄉路段244公里是徹底的無人區。</h1></h3> <h1>途中翻越5000米以上的大山5座,其中紅土達坂(大坂系維語“山口”之意),海拔高達5378米。<br></h1> <h1>行經其間,不僅會產生“一覽眾山小”的恢弘之意。<br></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國慶節進入藏西秘境·天上阿里。阿里是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的西藏。</h1> <h1>無阿里,不西藏。阿里是每個旅行家都魂牽夢縈的地方。<br></h1> <h1>阿里是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等山脈相聚的地方,被稱之為"萬山之祖"。<br></h1> <h1>同時,也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發源地,故又稱為"百川之源"。<br></h1> <h1>翻越了馬攸木拉山,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神山岡仁波齊和納木納尼峰。</h1> <h1>岡仁波齊峰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神山神秘之處,山的向陽面,不知緣何,終年積雪不化,白雪皚皚;而神山之背面,長年沒雪,即使被白雪覆蓋,太陽一出,隨即融化,與大自然常規剛好相反。岡仁波齊峰經常被白云繚繞,很難目睹其真容,峰頂終年積雪,威凜萬峰之上,極具視覺和心靈震撼力。<br></h1> <h1>藏傳佛教、印度教、苯教和耆那教都尊它為神山,使它沐浴在神圣的光芒中,令人神往和追隨。<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這里,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眼睛<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一樣的臉<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一樣的真誠</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拜的方式<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純凈的眼神<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純粹的信仰<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讓人們從心底里感到震撼<br></h1> <h1>納木那尼峰,藏民稱之為“圣母山”或“神女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馬拉雅山西段,與海拔6638米的神山岡仁波齊峰遙遙相對。<br></h1> <h1>瑪旁雍措是最圣潔的湖,是勝樂大尊賜與人間的甘露,圣水可以清洗人心靈中的煩惱和孽障,自古以來佛教信徒和苯教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br></h1> <h1>是中國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稱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br></h1> <h1>鬼湖拉昂措,位于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海拔4574米,與淡水的神湖瑪旁雍措一路相隔,為微咸水湖。<br></h1> <h1>湖水呈深藍色,其湖水人畜皆不能飲用,故得名“鬼湖”。但我們在鬼湖看到了野鴨子。<br></h1> <h1>天氣好的時候,在拉昂措可看到岡仁波齊的倒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納木納尼峰與拉昂措交相輝映</h1> <h1>扎達土林位于阿里地區扎達縣境內,總面積約為24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積最大的第三系地層風化形成的土林。<br></h1> <h1>扎達土林地貌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萬年的地質變遷。<br></h1> <h1>水平巖層地貌經洪水沖刷、風化剝蝕而形成的獨特地貌。<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陡峭挺拔,雄偉多姿。<br></h1> <h1>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峽谷中靜靜流淌。<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宛若置身于仙境中<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夢游一個奇幻無比的世界<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像岡仁波齊山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1> <h1>古格王國遺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在這片備受摧殘的土地上,唯有寺廟保存完好。<br></h1> <h1>山腰中部的幾座寺廟分別為渡母殿、紅殿、白殿和輪回殿。古格壁畫是古格藝術的精品,雖然他們已經沉睡了幾個世紀,如今依然光彩照人。這些壁畫包括佛教故事、神話傳說以及當時古格人的生產、生活場面等等,內容十分豐富。<br></h1> <h1>透過這些絢麗斑斕的圖畫,人們不難窺視到昔日古格王朝的政治經濟活動以及文化風情,從中去追尋古格興盛與消亡的歷史。<br></h1> <h1>當太陽在古格完全升起時,遠方山脈的輪廓,低處山谷的色彩<br></h1> <h1>高處古格的恢弘,都清晰可見。<br></h1> <h1>一切都是一種充滿了粗獷蒼茫的美,這座神秘消失的偉大王朝又在日復一日的金色時刻像神跡一般活了過來。<br></h1> <h1>托林寺位于扎達縣城西北的象泉河畔,始建于北宋時期,是古格王國(公元10~17世紀)在阿里地區建造的第一座佛寺。<br></h1> <h1>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興佛,托林寺便逐漸成為當時的佛教中心。<br></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新藏線上除了風光美,我們還遇到了最可愛的武警戰士,為我們保駕護航,真得非常感謝他們!</h1> <h1>新藏線共翻越16個達坂:措拉山達坂(海拔4500米)、幫拉山達坂(海拔4710米)、愧拉山達坂(海拔5089米)、突擊拉山口(海拔4920米)。<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松西達坂--海拔5248米</h1> <h1>界山達坂是新藏公路沿途最著名的山口之一,是西藏與新疆的分界線。<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姆拉達坂--海拔5111米<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G219國道第219公里處界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奇臺達坂--海拔5170米<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麻扎達坂--海拔4969米<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龍嘎拉達坂--海拔5166米<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沿途風光無限</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絢麗奪目</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草甸</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美不勝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無人區路段還可以看到藏羚羊<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黑頸鶴<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駱駝<br></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藏野驢等野生動物,成群結隊場面十分壯觀。<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紅山湖</h1> <h1>班公措的湖面大部分在我國境內,少部分屬印控克什米爾。有意思的是,班公措在中國境內是淡水湖而在印度境內則是咸水湖。<br></h1> <h1>湖水非常清澈,也有很多的水鳥不時在湖面掠過。<br></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班公措的風光迷人,景色奇麗,歷來為探秘旅游者的向往之地。</h1> <h1>經過八天的旅程,我們于10月7日晚順利抵達新疆葉城----新藏線(G219國道)零公里處。<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圓滿地完成了穿越新藏線的全部路程<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為我們小雙高超的駕技和膽識點贊<br></h1> <h1>為魔豆小妹的笑容和一路的辛苦點贊</h1> <h1>為我們能活蹦亂跳地翻越十幾座平均海拔在4600多米的雪山而自豪!<br></h1> <h1> 這是我第三次到西藏,也是第一次走阿里,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同。西藏阿里大氣磅礴的自然景色,藏族同胞純粹無邪的堅毅目光,藏傳佛教的博大精深,新藏公路的高險遼闊,一直在腦海里回蕩回蕩回蕩……</h1><h1> 我愛西藏,我愛阿里,我還會回來的……</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南郑县|
孟津县|
新泰市|
射洪县|
泗阳县|
汝城县|
班戈县|
四平市|
浮梁县|
信宜市|
大英县|
炎陵县|
昭通市|
泸水县|
涞水县|
大同市|
准格尔旗|
抚州市|
兰考县|
敦化市|
辉县市|
西平县|
库尔勒市|
辛集市|
鞍山市|
游戏|
尤溪县|
扎兰屯市|
阳信县|
泉州市|
舞钢市|
巴楚县|
乐业县|
靖宇县|
年辖:市辖区|
盐山县|
陕西省|
保德县|
巴青县|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