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位于黃河入海口的國營黃河農場(曾經的濟南軍區建設兵團一師一團駐地)是哺育我成長的故鄉。</h3><h3> 當聽到它已經開始了整體搬遷的消息后,2018年10月22日,我驅車趕回黃河口鎮,想再看一眼這個承載了我全部童年記憶的家園。</h3> <h3> 黃河農場位于黃河三角洲沖積平原。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農二師進駐入海口大小孤島,拉開了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序幕。 </h3><h3> 1956年國營黃河農場正式成立,我們的父輩們從祖國各地紛至沓來,在這塊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上,他們用自己的血與淚硬是在荒蕪的鹽堿灘涂上,開創了我們的家園。</h3><h3> 1968年,先后共有5945名來自濟南、青島、淄博等地的知識青年響應“上山下鄉”的號召,來到黃河農場。他們為了三角洲的建設,揮灑青春的汗水與熱血,抒寫了精彩紛呈的人生。</h3><h3> 1970年,成立濟南軍區建設兵團,黃河農場轉為一師一團,翻開了黃河農場最精彩的篇章。</h3> <h3> 原兵團一師師部食堂兼禮堂。</h3><h3> 雖然房舍已經破敗不堪,但門前的大樹卻枝繁葉茂、生機無限。</h3><h3> 兵團時期是我童年記憶里最難以忘懷的一段。省內各大城市大批知識青年的到來,像是為我們這些偏于一隅的孤陋少年打開了一扇面向外面世界的窗戶,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五彩斑斕。他們帶來的文化、知識、見聞以及更現代的生活方式,重塑了我們這群孤寂角落里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感悟。</h3><h3> 1974年兵團撤銷后,在原師部大院組建了惠民地區“五七干校”,文革后改為惠民地區農林干校。1979年我在這里踏上了人生的第一個工作崗位,1980年干校撤銷,該大院成為了黃河農場總場場部所在地。</h3> <h3> 出了原師部北門,向東走幾百米就是原友林大集市了。</h3><h3> 友林大集是整個老孤島當時最重要的貿易場所,沒有之一。這里是師部、團部、新安公社以及周邊幾個村的所有居民,購買生產、生活必需品的最主要渠道。每逢集市這里人聲鼎沸、騾馬喧囂,好不熱鬧。</h3><h3> 現在這里依然是黃河口鎮最繁華的商業街區。</h3> <h3> 原新安公社供銷社,位于友林大集中部核心區域,是當時與團部百貨商店齊名的綜合類商店,這里銷售的商品種類齊全,不僅有副食、日用百貨、服裝布匹、五金交電,還有各類土產品、農牧業生產資料。</h3><h3> 它的南面就是孤島長途車站,街對面是當時孤島唯一的飯店——新安飯店(現在已拆除建起了商鋪樓),飯店后面就是我的母校——黃河農場子弟中學和師部大院,北面依次是墾利縣第二中學,6141騎兵連(后改為55681),新安公社機關以及公社醫院。因此這里無疑是全孤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h3> <h3> 年久失修的老孤島長途車站。</h3><h3> 這里是我們夢想的起點,也是歸子的期盼。它是我們走向新世界的始發地,也是游子返鄉探親的終點站。</h3><h3> 想來知青大哥大姐們對這里會有更多地感慨吧。</h3> <h3> 原黃河農場場部(兵團一團團部)位于友林大集市東北方向,約一公里處。</h3><h3> 來到原總場大院才真切地感受到我來晚了,東南部兵團時期建的機關住宅,東北部的倉庫、車隊、維修加工廠、榨油面粉廠、木工廠等都已蕩然無存。唯一保存下來的是這個大禮堂,現在可能是作為倉庫使用。 </h3> <h3> 老百貨商店依然矗立在中心位置,也已基本閑置。</h3><h3> 看慣了高樓大廈的聳立奢華,現在看它是那么的低矮簡陋,殊不知當年多少人為它的寬敞明亮而唏噓,為它的琳瑯滿目而垂涎啊。</h3> <h3> 這是場區的西南部,遠處是我家以前居住的區域,圖片左側是我們當年的小學校園,眼前這片雜草叢生的荒蕪之地過去從北到南依次是機關食堂、戲臺、運動場。</h3> <h3> 西南部住宅區,這里有很多同學居住過。我所站立的位置原先是有房屋的,最北一排平房是連接在一起的,形成了農場最長的一排住房。</h3><h3> 這個區域的房屋是最早修建的一批紅磚瓦房。</h3> <h3> 這是西北部住宅區,也是加工廠(兵團時期的六營)所在地。房屋是較之西南區建筑要更新一些的青磚瓦房。</h3> <h3> 這是加工廠(六營)住宅區中間的那條胡同,在這里住過的同學朋友們還能認出來嗎?</h3> <h3> 圖片最左側這排房屋西數第三間就是我以前的家,在這里記錄了我童年的歡樂與悲涼。</h3><h3> 畫面右側這個廁所至少有五十年的歷史了。</h3> <h3> 站在東部西望。</h3><h3> 整個東半部分的建筑幾乎不復存在了,望著雜草叢生中的斷壁殘垣,一種凄涼感油然而生。</h3> <h3> 看到了一幢尚未完全拆除的,極富兵團色彩的住房,廚房建在住房后面,我們都稱之為——帶拖斗的。</h3><h3> 這個住房兵團時期應該是團領導的住宅。</h3> <h3> 從西北方向遠眺總場。</h3><h3> 從這里望去農場還是很完整的,基本保持了過去的模樣。我所處的位置應該是一片小樹林,我們都稱呼它為"小巴樹林"。記得那時這里長滿了碗口粗的白楊樹,我們農場的小伙伴都愿意在這里戲耍玩鬧、割草挖菜。</h3><h3> 有一年小學教室整修,我們還在小巴樹林里上過課呢。</h3> <h3> 看到一棵碩果累累的山楂樹,突然聯想起了農場的果園,當年總場和三四分場都有大片果樹栽植,有蘋果、梨、桃、葡萄等品種。</h3><h3> 每年的這個季節果樹上掛滿了或紅或黃或紫的各種水果,一排欣欣向榮的豐收景象。這個季節也是小伙伴們最興奮的時候,他們大都經常地光顧農場的果園,品嘗甜美可口的果實,只不過是不能讓人看見的光顧罷了。</h3> <h3> 從總場大壩東北角回望。</h3><h3> 總場東半部已經沒有什么建筑了,圖片左側一片新建房屋,據了解是為或因難舍故土,或因經濟壓力等原因,不能遷往黃河佳苑居住的老人們新建的“廉租房”。據說各個分場同樣情況的職工,也要等下一批“廉租房”建完后,都搬入到總場來。</h3> <h3> 誰還能認出來這是一分場(兵團時期的一營)所在地。</h3><h3> 一分場位于總場西北方向,距總場約兩公里。</h3><h3> 這里的搬遷已經基本結束了,僅剩的幾戶人家也都是等待下一批“廉租房”的農場老職工了。</h3> <h3> 一分場是距總場最近的分場,也是我們經常割草挖菜的地方。在我的印象里這里的房屋優良,整齊有序,現在卻一點也看不到了。</h3> <h3> 看這木制的房梁就知道這房子經歷了多少歲月,以后可能很難再見到這種房梁了。</h3> <h3> 還記得它的名字嗎? </h3><h3> “嘟嚕子”,小時候我們都這么稱呼它,至于學名叫什么已經不重要,只要記得等它熟到紅的發紫時,就可以盡情享用它的甘甜就足夠了。</h3> <h3> 這就是“著名”的一分場大閘。</h3><h3> 在它的北側過去是農場最大的蓄水湖(現在也變成農田),南面是連接引黃干渠的“大河”,一分場大閘是全農場水利調節的中樞。</h3><h3> 在我的記憶里這里水面寬闊,大閘高聳。每到夏季這里就是最好的游泳場,大閘一側的水泥橋距離水面也有兩米以上,很少有人敢從橋上躍下,更不用說在大閘上了。</h3><h3> 然而今天的大閘,讓我怎么也不敢相信。</h3> <h3> 這是農場的最高建筑,用現代時髦的詞形容就是農場的地標性建筑——糖廠水塔。它位于總場以北,西鄰一分場場部。</h3><h3> 過去水塔的東側是河灣,西側是樹林,南面就是傳說中的“蘆葦蕩”。現在一切都沒有了,變成了大片的耕地。</h3> <h3> 蘆葦蕩位于總場西北方向,將總場與一分場分隔開來,是一片有數千畝的濕地,密密麻麻長滿了拇指粗細的蘆葦。那里陰森恐怖,風吹草動發出“嗚嗚”的怪叫,春夏秋三季濕地中土質松軟泥濘,如同沼澤一般,沒人敢踏入,只有到了冬季水土封凍后,人們才可以進入收割。</h3><h3> 冬季的時候我們去一分場也可以穿越蘆葦蕩,可以節省了不少的路程。</h3> <h3> 收割回來的蘆葦打成了蓋房子用的“葦薄”,是農場的一項重要的副業收入。</h3><h3> 現在大片的蘆葦蕩是沒有了,只有在地邊或溝壁上凌亂的生長著,基本失去了的開發價值。</h3> <h3> 又看見農場的大條田了。</h3><h3> 雖然現在種植的是黃橙橙的水稻,不是過去我們熟悉的金燦燦的小麥,但是對家鄉大條田的特殊情節,依然把我的思緒帶回到了近五十年前,那個令人熱血沸騰的火紅年代。我仿佛看到了聽到了那巨型“康拜因”,正在這片令我魂牽夢繞的熱土上歡唱著收割幸福與希望!</h3> <h3> 看到這飽滿豐盈的稻穗,我似乎又看到了一排稚嫩的小身影,正排成一行跟隨著“康拜因”的腳步,認真的撿起每顆撒落的麥穗,似乎又聽到了“顆粒歸倉,寸草歸朵”的口號聲。</h3> <h3> 五分場(兵團時期的五營,現在的四分場)位于總場東南八公里處,也是我這次重點探望的家園。</h3><h3> 我在出生后不久就來到了五分場,跟隨姨媽和姥娘居住,一直在這里生活到滿八周歲才回到總場父母的身邊。所以我對五分場有著一份極其特殊的情感。</h3><h3> 這里和一分場一樣,已經看不到它本來的面目了。</h3> <h3> 五分場是由東西南北各約五百米長的土壩圍成的一個正方形區域,從東往西五列,每列有五排磚瓦平房構成了整個五分場的居住區。</h3><h3> 最東一列多為兵團戰士宿舍,第二列是農場職工家庭居住(我姨媽家就在第二列第一排),第三列南面是廣場(是分場開大會、放電影等集體活動的主要場所。每當夜色降臨的時候,這里就是全場大人小孩的文娛中心),廣場北側是食堂,第四列是職工宿舍,最西邊是辦公室和糧倉場院,糧倉后面是為全場職工提供飲水的水庫。</h3><h3> 機務隊(機務連)在壩外南面,東面壩外是牛號馬棚,西北角壩外是菜園。</h3> <h3> 這是機務隊原址,原來的機房車間都已經不見了。</h3><h3> 童年這段時光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知青的到來。有一個跳芭蕾舞的女知青給我留下了非常難忘的印象,看到她腳穿潔白的芭蕾鞋,嬌好的容貌,優美的舞姿,婀娜的身段,宛如仙女飄飄來到人間,美,太美了!</h3><h3> 還有就是羨慕他們時常端在胸前的鋼槍,十四歲時在哥哥下鄉的知青點上,我熟練的把一只59式半自動步槍拆解,令圍觀者唏噓不已。其實那都是我無數次趴在窗口艷羨知青們擦槍偷窺來的見識。</h3> <h3> 我在五分場上完小學一二年級后回到總場的。我們當時的班級是一三年級在一個教室,二四年級在一個教室,老師一般先講完低年級的課,布置好作業后,再講高年級的課程。也許就是因為我更喜歡聽高年級的自然知識課,所以造成了聽課總是不能專心的毛病。</h3> <h3> 水庫還在以前的位置,只是擴大了,也加深了。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年水庫清淤,捕到了好多很大的魚,中午飯我們家也分到了一段香噴噴的魚肉,全場所有人都盡享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快樂。</h3> <h3> 這棵大樹前面就應該是我姨媽曾經的家。家的前面便是南大壩,壩外是一個水塘,水塘南是一個不知怎樣形成的高地,上面長滿了密密麻麻的刺槐和柳條枝子。</h3><h3> 那時候看大壩覺得又高又大,水塘深不可測,特別是那個神秘的高地,大人們常說那里有貔(pl)子,雖然不明白貔子是怎樣兇猛的野獸,但記憶中小伙伴們很少敢去那里玩耍。</h3> <h3> 這條馬路過去是通往總場的主要通道。由此向西約一公里處有個十字路口,在路口向南是五場五連,向北是水利隊。</h3><h3> 五場五連前身是農場干校,這里走出來了許多優秀的同學。</h3><h3> 這里也有很多知名度很高的知青。我們中學的體育老師就出自這里;還有五營籃球隊奪得全團冠軍的隊伍中,那個身材并不高大卻憑借突出的爆發力以及良好的籃球意識,一舉奪得籃板王的知青也在此;還有一個能越過180cm橫桿的跳高能手,他令我們的仰望程度絲毫不亞于倪志新2.29米的世界記錄。</h3><h3> 這里還是我第一次麥收支農的所在。那是初中一年級時,我們全班二十幾個男生擠在一個地鋪上,雖然艱苦,卻因新奇而亢奮不已。</h3><h3> 原計劃要去這兩地看看的,聽說那里早就成了一片白地了,只好悻悻地打消了念頭。</h3> <h3> 農場的原景是看不到多少了,就讓我們再回味一下我們那些熟悉的植物吧。</h3><h3> 槡子顆——果實帶有許多扎人的尖刺,尖刺上還有倒鬚鉤,粘到頭發衣服上就摘不下來了。許多調皮鬼專門用這個東西欺負小女生。</h3><h3> 這棵很有意思,綠色的葉子被??吃光了,只留下了幾簇槡子。</h3> <h3> 荊條——鹽鹼灘的特產之一。</h3><h3> 荊條因其較強的耐堿性而廣泛生長于灘涂之上,其含較高的油脂,易燃耐燒,它便成為了家家戶戶里不可或缺的煮飯生火的主要柴禾。</h3> <h3> 狗尾巴草,我們都稱其為“毛毛草”。</h3><h3> 毛毛草是非常良好的牲畜飼料,因此,每年的夏秋季節,家家戶戶都割草曬干,賣給收購部門以補貼家用。</h3> <h3> 莆(pu)子。是不是這個字我拿不準,反正就這個意思吧,你懂的!</h3><h3> 莆子和蘆葦一樣也是喜歡生長在濕地中,冬季收割后曬干,心靈手巧的人們會把它編成柔軟舒適的床墊,相比于現代人鋪的“席夢思”更環保、更廉價。</h3><h3> 莆棒——莆子的果實。成熟后蒲棒會像柳絮一樣漫天飛舞,而鮮嫩時卻香甜可口,將新鮮的蒲棒咬在口中,順勢一拉,滿嘴“屎”黃,那種味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反正你懂得。</h3> <h3> 笛子——蘆葦的一種。</h3><h3> 因其漂亮的葦穗,許多知青都愿意把它插在瓶中,裝飾簡陋的寢室。也有人把它捆扎成掃床的笤帚。</h3> <h3> 一天的重溫故鄉游就要結束了,心情因故鄉原建筑的行將消失而失落頹然,沒能再此完整的看一眼自己的老家,可能會成為我以后許多年的痛。</h3><h3> 突然看到了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我情不自禁地駐車觀望。</h3><h3> 農場的土地上正在進行一場農業生產的革命,我看到土地平坦,土坷垃均勻細膩,地面上正在鋪設稠密的噴水管道,這才是精耕細作,這才是農業現代化。</h3><h3> 看到這里我的心情豁然開朗,我似乎看到家鄉又一次煥發了青春活力,一股勃勃生機在這片年輕又飽經滄桑的土地上升騰。</h3><h3> 家鄉這片熱土又一次充滿了希望。</h3><h3> 黃河農場我的家鄉,我為你驕傲!為自己是黃河農場的兒女而自豪!</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汇|
二连浩特市|
古交市|
颍上县|
金堂县|
西峡县|
公安县|
伊川县|
通渭县|
含山县|
西青区|
连江县|
新巴尔虎右旗|
略阳县|
青阳县|
周口市|
鸡西市|
中超|
呈贡县|
攀枝花市|
吉水县|
灵台县|
星子县|
柘城县|
松江区|
长泰县|
彭阳县|
桓仁|
邯郸市|
灯塔市|
泰安市|
易门县|
炉霍县|
金乡县|
兰西县|
花莲县|
色达县|
建昌县|
丰都县|
SHOW|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