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ff8a00">紀念西藏行一整月的日子,再次翻開手機相冊:記憶中的景色,無法在照片中還原,風景很美,相片卻實在平凡;感慨很多,語言卻過于蒼白……無法給出軌跡分析般精準的路書,也無法敘述全每一天的點滴,僅能以此,紀念曾經的相遇相識和不可復制的經歷。</font></b></h3> <h3>假期的最后一天,早上慵懶的躺著,臨近午時才起來收拾。送機的車如約而至,歡快的駛向拉薩機場。陽光透過車窗,暖暖的照在身上,眼中浮現座座雪山條條措,腦中回想昨夜的場景,宛如一部電影,歷歷在目。心情有一點點down,默默地寫下一句:再見,Tibet。</h3><h3>昨天,昨天的昨天,都發生了什么……</h3> <h3><b>Part 1 出發(各地~拉薩)</b></h3><h3>選擇希夏邦馬,單純是因為想念雪山冰川了,選擇庫拉崗日,則是因為網紅。西藏是一種戒不掉的毒,染上了便無藥可救。</h3><h3>假日的機票很貴,飛拉薩的機票更貴,以至于不得不周轉著去另一個城市飛。于是,大包小包趕火車,一群人浩浩蕩蕩出發了,興奮著、期待著。</h3> <h3>趕完火車,趕飛機,停機坪上看著別人的飛機起起落落,期盼著一會的飛機餐能好吃一點,期盼著飛機準時起飛與到達。</h3><h3>與此同時,北上廣的各路小伙伴們,正在用各自的交通工具,向著拉薩集結。</h3> <h3>飛機飛進西藏界之后,空中風光無限,隨手按上兩張,除了白云和雪山,這個季節,樹葉開始黃了,黃的、綠的,交雜在一起,混出意外的色感。</h3> <h3>準時落地,接洽上來接機的師傅。按照藏族的習慣,為客人戴上哈達,祝福一路平安順利。隨后趕往市區,一路隨拍,更似田園風光。</h3> <h3>到客棧見到了所有小伙伴,先一步到的已經為大家買好了很多公共物資,安頓完一起解決了晚餐,去超市補充采購。九點的拉薩夜,天才剛剛開始暗,沿著街道一路走到布達拉宮廣場,已近十點。每次來,都要來看一眼這里的夜色,像極了畫布,最甜蜜的宮殿,簡潔卻很震撼,又宛如蜂蜜牛奶般的流暢,百看不厭。</h3> <h3><b>Part 2 進村(拉薩~聶拉木)</b></h3><h3>準備就緒,從拉薩出發,一路向著拉孜前行。沿途有一些休息點,有一些限速段,停停拍拍走走,一路風光盡收眼底。</h3> <h3>經過日喀則市,傍晚七點的天,還是很藍很亮。繼續驅車,經過“最美景觀大道”的牌,感覺是被修繕過了,挺新的,好像不是記憶中的樣貌。</h3> <h3>看著日落與晚霞,終于進了拉孜,已是晚上八點半。兜兜轉轉找住宿,轉角看見“豪華”裝修的上海大酒店,果斷進去。都說拉孜的旅行接待能力不錯,確實沒有讓人失望,酒店干凈舒適,該有的也都有,洗澡也很暖和,酒店工作人員介紹了一家餐廳晚餐,菜品也很是合味,<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惦記著回程再來住一遭。</span></h3> <h3>小伙伴們有一些高反,這里不得不先提一下三石,因為再不提,他就要離開隊伍了……</h3><h3>三石,我們中年紀最大的,個子最高的(大概),功略做得最認真,出發前被認定為會最先高反的同學。</h3><h3>一覺醒來,他說他發燒去醫院了……醫院倒是很近,隔條馬路就到,聞訊趕去看看狀況,醫院空蕩蕩的沒什么人,醫生也沒有幾個,拿著最簡易的血氧測量儀,正兒八經的說缺氧了云云,打了退燒針,關照不能再上更高海拔了,否則出事不負責……對藏區醫院的印象,從這里開始,落后。</h3><h3>趕路繼續,羊兒出來溜達,公路依舊荒美。</h3> <h3>定日這一路上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珠峰,也有不少觀景平臺,這就是其中之一,可以遙看八千米山峰。逗留了好一會,試圖搞清楚對面的山頭都叫些什么,各執己見,結果自是無果而終,反正最高最剛毅的那座就是珠峰吶。</h3> <h3>過老定日沒幾公里,就是魯魯邊防站,車輛比較多的一個檢查站,查完通行證,離聶拉木就又近了。</h3> <h3>新定日縣里發現了一個小坡,好奇爬上去看個究竟,一伙人零零落落的走著站著,看遠處的山、近處的土。</h3> <h3>公路照來一波,一大一小兩伙伴因為高反一路在車上睡,始終不見身影。</h3> <h3>到達聶拉木才六點,原本以為最嚴苛的檢查站無人值守,就這么過了。整個聶拉木就一條路,而且有一半還在修建,整個感覺就是個建筑工地。建筑工地有一家衛生院,樓上樓下兩條走廊便是全部,內科外科各一個醫生,通看。這里的醫生倒是十分認真仔細,只是硬件設施實在落后,醫學光源用的居然是手機里的手電筒照明,屋子里也是血跡般般,看著叫人心酸。三石低燒又上來了,決定接受建議吸氧,也意味著他此行的中止。</h3> <h3>聶拉木,是希夏邦馬徒步的起點。晚飯后,村長來談向導的事宜,他是村里為數不多會漢語的人。七七八八談了很久,最后發現人家都有明碼標價,非常規則,早點拿出那張價目單,這些時間都能省了。溝通障礙啊,在這地盤上,就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因為向導太少,最后村長答應親自帶我們,這成為我們希夏之行幸運的開始。<br></h3> <h3><b>Part 3 探尋希夏邦馬</b></h3><h3>希夏邦馬是由一系列山峰組成的山峰群,其中希夏邦馬峰海拔8012米,世界排名14位的8000米級高峰,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的8000米級山峰。作為喜瑪拉雅山脈的分段,希夏邦馬段不及珠峰段群峰林立、波瀾壯闊,卻也算得上精彩紛呈、冷峻寂寥。
徒步線路計劃定為聶拉木進,經欣德營地、南坡大本營,折返至希夏邦馬東坡,到達貢措后從俄熱村出。<br></h3> <h3>實際徒步路線:聶拉木--欣德營地--朱朱營地--吉熱普營地--貢措營地--俄熱村,海撥3945米~5326米,累計爬升2483米,54.3公里。<br></h3> <h3><b>聶拉木~欣德營地(營地海拔4607)</b></h3><h3>月光皎潔,照望希夏邦馬,顯得如此寧靜。三石隨著司機返程,我們開始了徒步之旅。</h3> 約定九點車子來接我們去進山口,原以為藏民會遲到些時間,結果非旦沒晚還早半小時就等著了;原以為會是一輛拖拉機什么的,結果是一輛小卡車,很是驚喜。<br><h3>利落的爬上車,連包帶人勉強擠下,出發。據說從酒店到進山口走路只要二十分鐘,然而事實是小卡車一路顛簸,至少開了二十分鐘!我們晃然,難道前一天打聽來的“二十分鐘”指的是車程時間?!想起當時殺價時的狠勁,一邊覺得自己有些過分,一邊覺得太值了。</h3> <h3>車子在一個三叉路口停下,便是徒步起點,在這里等待村長的到來。背后是來時的路,陽光正好。</h3> <h3>等待的時間,來張合影,看看饅頭包似的山。未來幾天,我們都要與雪山相伴了。</h3> <h3>出發百米,嗨勁十足,借此隆重的介紹下“我們”。</h3><h3>行走,活動號召者,“不靠譜大叔”一枚;</h3><h3>石頭,海歸新國人,一摩走天下,流浪了好幾個月;</h3><h3>星星,內斂技術員,不幸成為大家打發時間的話靶子;</h3><h3>老張,歪頭九零后,徒步全程帶著甜蜜蜜的思念;</h3><h3>肉肉,腿短小飛人,沉睡兩天靠著四顆芬必得打敗高反,“中央戲精學院”高材生;</h3><h3>木木,最優秀壓隊,持登山杖走路姿勢超級標準,永遠慢動作的嗲妹妹,與本人撞名后我有了新名字;</h3><h3>塔希,行攝主力軍,唯一一個背了單反并且一直在拍攝的人,為大家拍美照卻無法在照片中找到自己的身影;(那些回來單反里不足十張照片的,下次還是手機黨吧)</h3><h3>Joyce,抖音新玩家,從第一天出發下載抖音開始,走上“網紅”之路;</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走走,豪邁不羈型,當過兵的女漢子;</h3><h3>留白,就是我。</h3> <h3>沿著沖堆普河谷,一路前行,平坦寬闊。一不小心,錯過了轉彎的小鐵橋。被村長叫停,折返,走過橋后,緊接著爬了幾塊大石頭,爬過一條河,便開始向上了。</h3> <h3>還看不見希夏邦馬的衛峰,這幾個山頭據說是池布山和冷布崗,一路相隨相伴。</h3> <h3>石頭想著路程短,走上了一條直上直下的路,其他人聽從了村長的指引,繞著山路上行,事后證實,看著短不代表走得時間短,而且難度也大一些。呼哧呼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爬升了一個多小時,終于會師。</h3><h3>山邊有一些顏色,不同深度的綠草,配著星星點點的紅花,算是全程色彩最豐富的地方了。</h3> <h3>接著就是緩坡、平路,視野開闊,雪山相伴,漸漸地能看到希夏邦馬的衛峰了,離目標欣德營地越來越近了。</h3> <h3>下午四點,順利抵達營地,并沒有想象中震撼的畫面,霧氣彌漫,圍繞整個山群。沒有藍天白云,只有灰蒙蒙的天空和四面八方吹來的寒風。搭帳篷、搭天幕,帶來的天幕是全新的,怎么也搭不出想要的模樣,風兒呼呼的吹,倒了……折騰到幾近高反,最后在集體的智慧下,天幕搭成了蒙古包的樣子,所有能漏風的地方都用各種形狀的石頭遮擋起來,除了矮也沒啥缺點了。</h3><h3>燒水的燒水,煮飯的煮飯,石頭大顯身手,大火、顛勺,不愧是廚藝高手。</h3> <h3>風一直很大,霧依舊濃烈,遠方若隱若現的峰頂,猶抱琵琶半遮面。</h3> <h3>躲在天幕里,圍圈而坐,一個爐頭、一鍋雞蛋,略帶擁擠,卻很溫暖。帳外,有短暫的晚霞,有漸微的寒風。帳內,生澀卻愜意的交談,山里的日子就是這么簡單。</h3> <h3><b>欣德營地~朱朱營地(營地海拔4921)</b></h3><h3>清晨的營地,自由漫步的馬兒,初升的太陽照耀下來,發出閃爍的光芒。寒冷,隨之散去,陽光的味道,如期而至。</h3> <h3>十點出發,向著山脊爬升,沒有走在軌跡上,村長說山脊那邊有個很漂亮的湖,很少有人去,我們自是興致盎然。</h3><h3>果然,爬到山脊的那一瞬間,驚艷了雙眼。一個看似不大的高山湖泊,在冰川之下靜靜的守候。這個名為嘉龍措的湖泊,地表又深又陡,看得出很難接近,只能站在脊攏之上欣賞。</h3> <h3>湖泊的遠處,是綿綿的溪流和茫茫的高山。</h3> <h3>沿著山脊,雪山下的荒漠。</h3> <h3>如此這般,怎能不放肆的玩耍,怎能不盡興的留影。</h3> <h3>在各個山頭爬上爬下,走上一段平坦大道。特別享受這種無盡的寬廣,耳邊傳來那句:想帶你去看星辰大海。那一刻,我的星辰大海,仿佛觸手可及。</h3> <h3>山路坦,雪峰白;枯葉落,秦艽艷。</h3><h3>貧瘠土地上嬌艷的生命,遇光綻放,增色添彩。</h3> <h3>不同角度,看同樣的山,走不同的路。</h3> <h3>下午一點半,沒錯,就是這么早,到達朱朱營地。其實本來是要到南坡大本營扎營的,考慮后面那段是不可必免的折返路線,第二天回頭路太遠,就折中選了這個沒啥人待的地方。然而!比起昨天的欣德營地,這里好太多,面朝朱朱山,雪山環繞,地勢平整,翻過一個坡就有水源,簡直完美。</h3> <h3>扎完營稍作休整,要去南坡大本營看看。老張、木木和走走犯懶了,留守營地曬太陽,其余人在磨磨唧唧中出發了。</h3><h3>去大本營的路,除了是一路上坡之外沒任何毛病,上了五千海拔,感覺自己被打了雞血,不知不覺走了很久,停不下的腳步……可是,天又開始起霧了……</h3><h3>每天早上十點能曬到太陽,下午三四點開始起霧,五點開始起風,八點開始停風……這是進山兩天總結的規律,很準時。</h3><h3>一個人默默地向前走著,很希望能離希夏邦馬峰近一點再近一點,回頭看看隨后而來的小伙伴們,再看看前方的天空,對自己說,就走到那塊大石頭為止吧……是的,我不想到了大本營看到一團的霧氣,不想看到看不見真容的山峰,如果那樣,不如不見……</h3> <h3>趁著霧氣還沒有上來,抓緊時間多看一會。</h3> <h3>其實離大本營并不遠了,也記得很多功略上說大本營風景平平,而且,這里很美啊,能很清晰的看到主峰,那就留點念想吧,留下合照返程。嗯,對了,此處有神秘攝影師塔希。</h3> <h3>村長又要出場了,不走尋常路,來來來,到了朱朱營地,有朱朱山,怎能沒有朱朱湖?順路去看看吧!這個順的路,有那么點坑,陡坡直下,走到底,然后看見兩個湖。一個深藍,一個碧綠。一個形似圓,一個長成條。</h3> <h3>這樣,算姐妹湖么?下次能不能冠一個更好聽的名字?</h3> <h3>走到湖邊,親近性非常好。并且,湖里有蝌蚪,一條神湖,一條有故事的湖。</h3> <h3>山坡上的大洞,留給自然的神秘空穴。</h3> <h3>回去的路變得異常的短,六點不到回到營地的時候,三位留守的同學已經切好水果煮好飯了,嗯~老張廚藝也不錯,木木刀工也不錯!晚上帳篷里的“加餐”更是不錯~</h3><h3><br></h3> <h3><b>朱朱營地~吉熱普營地(營地海拔4998)</b></h3><h3>又是新的一天,早八點的日照金山,還有高掛的月亮。</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方便面、芝麻糊、果珍,胡亂塞一通,</span>轉眼,就是十點鐘刺眼的陽光了。</h3> <h3>上午的路,還是很常規,雪山沙石。</h3> <h3>下午過了一條河之后……</h3> <h3>大石頭、小石頭,大石頭、小石頭……熬太阿,這不就是另一個九層石海么?</h3> <h3>石海中顛簸了二三個小時,漸漸有了小溪流,石子開始變少了,營地越來越近了。</h3> <h3>營地未到,景色宜人,秀麗挺拔。為過一條河,千米跋涉,抱著伙伴撿到的羊頭,四處溜達。</h3><h3>午后三點半,到達營地。雖說我們叫吉熱普營地,可村長說以前東坡營地就在這,后來廢棄了。而我更覺得,這個非冰川融水的小湖旁,風景遠勝,視角全面。</h3> <h3>天氣依舊很規律,走了幾天也有點疲憊,這天的晚餐就簡單了些。帳篷夜話每日繼續,也從生澀變為隨意,日日進階。</h3> <h3><b>吉熱普營地~貢措營地(營地海拔5181)</b></h3><h3>連日好天氣,每日睜眼有一抹金色。</h3> <h3>等來溫暖的陽光,留連忘返,這天出發有點兒晚。</h3> <h3>這兒也是個不錯的營地吧。</h3><h3>這樣的小湖,不知道若干年后是不是就會干涸;這樣的山,曾經也是冰雪奇緣,如今有著明顯的消退痕跡。變暖的地球,攔不住的速度……</h3> <h3>去貢措的途中,經過名為嘎龍措的湖泊,距離希夏邦馬峰群很近,聶囊日、主峰和摩拉門青都可以看見。</h3> <h3>石縫中的生命,花瓣嬌嫩細膩,光澤醒目,有種紙質感,宛如彩絹,村長說了個名字,實在不知道怎么寫,權且就當做是花毛茛吧,說俗點兒,假牡丹?;ㄕZ“受歡迎”,是希夏在歡迎大家吶。</h3> <h3>忘了說了,今兒的路沒比昨天好哪去,還是以亂石路為主,高一腳低一腳,偶爾還要攀爬一下。走著走著,發現又沒有在軌跡上,村長又任性了。</h3> <h3>短暫的平地,身體不適的村長,痛苦地堅持著,我們盡快回到軌跡上,試圖去偶遇第一晚在欣德營地看見的隊伍,村長固執著說沒事,不得不說,遇上他是這一程美滿的基礎,不會忘記,這樣一個慈祥善良的藏族老人。</h3> <h3>對面的山上,發出了轟鳴,冒出了濃烈的煙霧,尋聲望,是雪崩!很遠的距離,還能這么清楚的看到,可見這場雪崩有多強大了。對雪山的敬畏,再一次升級。</h3> <h3>終于見到了貢措的真容,湖邊場地開闊,不愧是眺望希夏邦馬群的絕佳位置。</h3> <h3>繞著貢措慢行,角度不斷變化,視覺不斷變化,讓人一次看個夠。</h3> <h3>繞湖近一個半小時,耍夠了,傍晚五點,終于找到了合適的扎營地。石頭、肉肉和我一鼓作氣迅速搭起帳篷,其他同學也陸續到達。</h3><h3>營地并不能直接看見貢措,而是需要翻一個小小的坡;營地可以遠眺雪山群,但角度并不開闊;營地水源有點兒遠,營地很冷風很大……總之,有很多很多的理由,讓我們不愿動彈,這晚連天幕也省略了,就直接在一堆柴火旁亂燉了一鍋雜糧飯,解決了晚餐。我更是因為胃痛,只塞了兩口,還差點吐出來……</h3> <h3>因為沒有搭天幕,帳篷夜話無法繼續了。在帳外呆呆的看了會風景,貢措之上,群山環抱,霧氣團團,時而散去,時而移動。寒冷與優美并存,又愛又恨。</h3><h3>在這里,我們又遇上了那支攝影隊伍,都說來希夏徒步的少,這一程我們也只有兩晚遇到其他人,兩晚還是同一支隊伍,觸及到這條線的人還不算太多。</h3><h3>既有緣份就聊聊天吧,于是幾位小伙伴去了他們的大帳閑聊;胃痛難忍的我,躲進了帳篷平躺。沒多久,隔壁帳傳來了呼嚕聲、美劇聲……摻雜著不遠處大帳的笑聲,多么神奇的混合存在!</h3><h3>躺得無聊,拉開帳門,星空很亮很閃爍,進山幾日來,這晚的夜空最美。</h3> <h3><b>貢措營地~俄熱村(出村海拔4450)</b></h3><h3>最美的星空,配上最冷的夜晚,肯定是絕配!整晚幾乎都沒有睡著,裹上羽絨服蜷縮在睡袋里。熬到天亮,發現睜不開眼了,摸摸臉,一種深深的水感……天哪,一夜胖三圈!簡單處理了下腫得不能見人的臉,想出帳篷,然而,帳門拉鏈都拉不開啦!里里外外全是冰霜,凍結在帳篷面上,雖說每天早上起來帳篷都有凍霜,可這回卻最為嚴重。</h3><h3>無精打采的搗拾,Joyce和石頭終于拿出了辛苦背了一路的小飛機,去湖邊拍攝了。湖邊果然是另一番景象,看到了最為盛名的希夏邦馬群的倒影,力拔千鈞,此行已滿足。</h3> <h3>今天要趕時間出山,所以比平日早出發?;位斡朴频男凶咧?,狀態不好,腦袋空空,景色卻依舊。</h3> <h3>走了一上午,才感覺身體有點暖和了,精神狀態漸恢復,步伐又快起來。</h3> <h3>路上會經過錯窮尼巴、崗西措,還有各種不知名的湖,記不住名的山峰,活蹦亂跳的小動物,壯觀的<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景色一個也沒落下。</span></h3> <h3>從山上走來,背后是經歷,前方是夢想,希夏邦馬,并沒有那么立體多樣,而是極度的荒蕪與寂寥。那是一種荒涼到極致的感動,有那么一刻,想哭想喊。</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魅力,亦在于此。</h3> <h3>出山的路自是一路下坡,眼前不再只是雪山,有一些鐵紅色的山體,也多了些色彩。</h3> <h3>午后三點走出俄熱村,有了手機信號,村口拍下最后一張照片,寫下一段話:</h3><h3>坐擁八千盛名,冰晶少物多巖;
譽名希夏邦馬,荒涼之至極致。
清晨日照金山,夜晚繁星璀璨;
行走高山流水,孤傲直指感傷。<br></h3><h3>喜愛這樣的感覺。</h3> <h3><b>Part 4 囧徒庫拉崗日</b></h3><h3>出山后,司機載著我們趕向拉孜,說好了要再去住一晚的呢~</h3><h3>欣賞普姆雍措,遇上美麗夕陽,外表已是“進藏后”,內心仍然是“進藏前”。</h3> <h3>拉孜的一晚,吃喝睡自是都很舒適的,可惜為了趕去洛扎,不能逗留。
老張因為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原因臨時撤出,折返回家了,新成員毛2和老王在洛扎等待。
洛扎并沒有什么好的住宿,新成員先行到達,為大家找了兩家看著最好的,安排的妥妥的。萬聚閣用餐,住中糧賓館,名字不錯,看著也不錯,只是進房間后正對的墻上有一只巨大的蜈蚣,床上被子里躺著一只超大型蜘蛛……好吧,沒毛病,裹著衣服睡了。<br></h3> <h3>庫拉崗日山,山南海拔最高的山峰,周遭集多座七千米以上的山峰,近幾年以火箭般的速度成為網紅,便也自然地成為我們從希夏邦馬出來后很好的補充路線。</h3><h3>徒步路線計劃為:格朵村進,經過拉卡日營地、5270埡口、白瑪琳措、介久措、南坡冰川,卡日疆營地,從魚若村出。</h3><h3>然后,由于難度小、下撤方便,網紅線路實在有點兒火,作為向導的馬幫商業氣也有點濃,年輕的村長叼著一支不知名的煙,一副“來了就得聽我”的架勢。好吧,我們只是想走得腐敗一點,那就只能接受現實。于是,未知的囧途就這樣開始了。</h3> <h3>不能從格朵村上,就直接進色鄉,到離白瑪琳措很近的村子,一路也沒有搞清楚“曲麥”、“處迂”、“格朵”等等地名,據說當地不是這么叫的,反正和地圖上統統貨不對板。村里的蓮花謝翁溫泉酒店,看著很是豪氣,雖然所謂溫泉只是熱水池,但比起前一晚,實在好太多太多。</h3><h3>實際徒步路線:折公措(三神湖)~白瑪琳措~介久措~洞不拉埡口~南坡冰川營地~熱嘎營地~熱嘎村,累計爬升3084.5。</h3><h3>軌跡有點亂,有點亂,有點亂……</h3> <h3>大部隊早已適應了高反,毛2嗑著大把的藥,老王有點慫。感謝毛2的p圖,省了我的人物介紹,小飛機航拍的片,塔希又不見……</h3> <h3><b>白瑪琳措、三神湖</b></h3><h3>這是休閑一日,輕裝折返路線,我們也充當一回游客。</h3> <h3>路線真的不難,連上兩個大坡,爬過一堆石頭,伴著白瑪琳措一路向上,便能走到山脊。天氣陰沉,也沒覺得有多么驚艷,一路上也有三三兩兩的游客隊伍,突然就想念前幾日山里無人打擾的安靜時光了。</h3> <h3>看了折公措,山脊右側,據說是可以看到三個湖的,所以才起名為三神湖。沒有過多的興致再去攀爬亂石崗,于是止步于見到兩個湖的位置,看來網紅照片只能在網上存在。</h3> <h3>折返,想著早點回去喝茶,飛奔著下了山,停車場等著我們的是一輛空車,司機去了下面的寺廟,還沒回來。等了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山里規律的天氣又起風了,凍得不行,找了紙筆給司機留言(怕他看不懂漢語,還配了畫),我們徒步先撤了~</h3><h3>早上過來車子開了一小時不到,走回去很遠。沿著長長的河流,還算平整的公路,路過一輛拖垃機車,試圖攀談送一程,語言不通無果而返。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迎面開來一輛皮卡,看著它開過身旁,看著它調頭而來,有車了!小小的皮卡,沿路一個個載上伙伴們,站著坐著,這輩子第一次站在皮卡上揮著手感受刺激的上下坡,腦中卻閃現著王寶強喝著牛奶的畫面……</h3> <h3>車子把我們載到村子,進了戶人家要了壺酥油茶,坐等司機回來。從聯系不上,到手機接通無人應答,到接通電話,到司機出現,整整二個小時,我們從擔心到不悅,戲稱差點要報警救援了。見了面啥也沒說,各自體會。</h3><h3>回溫泉酒店的路上,木木突然哭著喊胃痛,于是,我們又集體進了衛生院。</h3><h3>一間屋子,兩個醫生,非常熱情,做了檢查,藥品緊缺,沒有配藥,因為是游客不收B超檢查費用……心情無以言表。</h3><h3>好在并無大礙,路過賽卡古托寺,簡單看了眼,塔希說第二天一早再來。</h3> <h3><b>白瑪琳措~介九措~介九措營地</b></h3><h3>酒店的早餐是非常美味的,蔬菜很合口味,填飽了就出發。還是沿著白瑪琳措,不過是另一側,天氣依然灰蒙多云,看不到雪山,湖倒是還能入眼。</h3> <h3>上坡是一個接一個,大家各自走著,也沒有言語。我習慣性的走著小S型路線,石頭同學是大Z字,肉肉則是繞著弧形,行走總把杖當桿子撐著休息,木木依舊充當優秀的壓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又都是被集體擁抱的。<br></h3><h3>連翻四個坡,終于看到一處平坦山谷,陌生的小姐姐熱情的招呼,塞來半個蘋果,不忘補上一句“趕緊幫我解決困難”。于是,坐下補給、等待,惦記起塔希帶的馕。</h3><h3>沿著山谷走了一大截,遇上一對情侶,他們是從南坡大本營過來的,告訴我們介九措營地不是這個方向。是阿,光顧著走,也沒有看看軌跡,趕緊拿出手機查看,九十度轉彎跟著軌跡方向去,再告訴后面的伙伴不要下來直接在山梁上走就好。</h3><h3>庫拉崗日的軌跡并不完整,后來軌跡結束了,我們沒有看到牦牛工,迷失在即將到達的營地前方,四處尋找牦牛的身影。王寶強的“人在囧途”,又浮現在我腦中……</h3><h3>下雪了,天空飄起了顆粒大的雪花。石頭和我連翻了幾個山頭,試圖找出營地方向,猜測著前方冉冉升起的炊煙就是營地;同時,行走前去探路。幸好,方向是對的。</h3> <h3>雪不停的下,下白了帳,下滿了敞口的鍋。庫拉的風遠不如希夏狂熱,我們的天幕,第一次搭成了它本該有的模樣。</h3> <h3>不知道雪會不會下到明天,肉大廚和星大廚掌勺,多吃點吧,說不定明兒下撤了呢~30個雞蛋、可樂姜茶、牛奶、咖啡、奶茶……統統來一輪。這晚,帳篷夜話的內容有點沉重有點深刻,走走輕描淡寫的說著自己的故事,伙伴們說著能說的話,想著愿意想的事,有爭論更有探討。</h3> 夜深人靜,雪停了,天空蒼茫了,一種世界末日的即視感。<br><h3><br></h3> <h3><b>介九措營地~熱嘎營地</b></h3><h3>下過雪的清晨,冰晶透沁,日出從厚厚的云層中露面,介九措的冰面還未散去,綠松石般的色彩,晶瑩剔透。</h3><h3>我們心心念念要去往卡熱疆營地,尋找另一番景象。</h3> <h3>天氣比預期的好,離開營地前又四處游蕩了會,如果陽光恰適,這里應該會更美。</h3> <h3>我們需要翻過5200海拔的洞不拉埡口,前方看似有很多路,不知道該走向哪里。</h3> <h3>看好了一條滿是亂石的路,男人們紛紛表示要去打前站,肉肉和我停留了一會也跟了上去。遠看是踩不上去的亂石,近看隱約是有路跡的,看得出來,這是一條半修繕過的路,有些地方是臺階式的薄石,有些地方是坍塌過的亂石。一不小心會走錯方向沒有了路,但爬爬總是能回到路跡上。爬到頂,就到了埡口。</h3><h3>呼叫其他人跟著走上來,看著她們在下面慢悠悠的移動,而石頭則跑去“營救”已獨自去了另一邊坡上的Joyce。</h3> <h3>埡口風光無限寬闊,雪蓮花盛開。</h3> <h3>同樣的石塊路,翻下埡口,我們等著牦牛工的出現,看見他們走的方向。方向和我預期的并不一致,沒來得及多想,就跟了上去。
不到半小時,被告知已到今天的營地。什么?才走了三公里就到了?不可能???再看看這里,根本不是卡日疆營地,似乎更象是南坡冰川營地的方向。冰川倒是可以看見一些,除此之外,什么也沒有!<br></h3> <h3>糊里糊涂搭著帳篷,一邊研究著這到底是哪。與牦牛工交涉,語言不通,我們說什么他們都是嗯,幾乎無法交流。</h3><h3>天空又飄起了雪花,扎完營,有人提出應該繼續走,去真正的卡日疆,通過投票表決,大家決定拔營、繼續出發。</h3><h3>牦牛工沒有提出異議,收拾了東西走了。</h3> <h3>就這樣,扎了個營,吹了個帳篷,又拔了個營,真是逗著玩兒呢~</h3><h3>一開始,方向還很明確,走在平緩的山脊上,雪也沒有繼續下,有些陽光,感覺還有點棒。</h3><h3>后來有了叉路,我們滿懷希望等著牦牛工來指條明道,結果……從指手劃腳中我們勉強明白,他們不知道卡日疆營地,他們只知道剛才那個地方。</h3><h3>天吶,原來他們不認識路!</h3> <h3>本來有一支三十幾人的隊伍在我們后面,現在也不見了。試圖找牦牛的腳印辨別路線,這里各處散養野牦牛很多,爬了幾個高點,也無法準確定位。為了追上活潑好動的牛,我們可謂上串下跳,然后走進了一個山谷。這應該是條冰川流水的峽谷,但是現在已幾近干涸,算了,順著走到谷底,有水的地方總能找到合適的平地,走哪算哪吧。</h3><h3>下切一個陡坡,沿著山谷走,走到沒有山路亂石,一條依山而建的水泥路出現在河對岸……</h3><h3>翻看地圖,這是熱嘎營地,原計劃出山的地方……好么,直接出山了?</h3><h3>牦牛工悠哉悠哉的開始休息了,我們商量著是出去還是扎營。備用的衛星電話出場了,沒能聯系上司機,試圖與村長交涉也無果,那個叼著煙拽拽的樣貌又浮現腦海。</h3><h3>算了,時間也近晚上六點,那就既來之則安之,單純從營地角度說,熱嘎營地無風溫暖,水源充足又近,在山谷中很是不錯了。</h3> <h3>扎營、煮飯,星星再次掌勺。把所有吃的都干掉,安穩的睡上一覺。</h3> <h3><b>熱嘎營地~熱嘎村</b></h3><h3>今兒只有一件事,走出村,時間大把。所以早上大家都懶懶的不愿起床,反正外面也沒什么風景,躺在帳里晨聊也是可以有的。</h3><h3>生怕牦牛工再走丟,派石頭緊跟著,我們先行一步。公路,慢悠悠的腳步,四周風景平平,公路不經意的斷裂與坑洼,原本以為這是一條可以開車的路,實際只能開摩托吧。</h3><h3>十一點多,便見到了我們的司機,司機幫我們翻譯與牦牛工交涉了一陣,無果。有些人有些事,永遠是沒辦法的,各自有各自的理解。</h3><h3>趕緊結束這段囧途,回城吧。</h3> <h3>整個庫拉崗日行程,感覺上映了一場搞笑片:聽著嘩嘩的冰川水聲,聽著鳥兒輕盈的呼吸,在圣潔的雪山下夜話與晨語,演繹人在囧途:等人、追牛、探路、找車,大風、大霧、冰雹、多云。</h3><h3>人生如戲,全在演繹。<br></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回拉薩的路上,趕著羊湖的日落,晚了幾分鐘,只看到了弱弱的晚霞。</h3> <h3><b>Part 5 再見拉薩</b></h3><h3>早回城一天,加原來留的機動日,在拉薩的日子多了出來。去各處打卡,去色拉寺聽辯經。</h3> <h3>到瑪吉阿米坐一坐,到叢白茶飲喝茶看布宮,吃遍各種網紅。</h3><h3>伙伴們陸續離開,或繼續下一程。</h3> <h3><b>Part 6 尾聲</b></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前半程看美景依舊愛,后半程體驗人生無從愛,最后腐敗看人性帶回現實,回家搬磚。</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h3><font color="#ff8a00"><b>想起一句話:不是每一條河流都要波瀾壯闊, 不是每一座山都要唯我獨尊,真實的面對最真的容顏。</b></font></h3><h3><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感謝一路伴隨的小伙伴,我會記得:</b><br></h3><h3><font color="#ff8a00"><b>看風景的希夏,體驗人生的庫拉。</b></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b>所有的一切都最真最切。</b></font><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贡山|
田林县|
宾川县|
宁夏|
武穴市|
黄平县|
太保市|
福鼎市|
浮梁县|
宁化县|
伊宁县|
普安县|
铁岭县|
乌兰县|
长岛县|
旬邑县|
浙江省|
古田县|
罗源县|
建德市|
衢州市|
且末县|
江城|
大姚县|
桐乡市|
万州区|
福鼎市|
太仆寺旗|
宜丰县|
昭苏县|
禹城市|
赣榆县|
凤城市|
搜索|
方正县|
沙坪坝区|
宜黄县|
崇信县|
溆浦县|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