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收藏”!<br>世界太大,藏品種類繁多,可以從收藏中國錢幣開始,邊學習邊收藏,從中可以解我國錢幣的發展進程和制造工藝的發展過程,從建國初期錢幣印制的簡陋到現在的高科技防偽技術應用,可以從集幣過程了解我國印鈔造幣技術的科學發展歷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首任總經理南漢宸,副經理胡景云、關學文。同時開始發行統一的人民幣,這是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后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字由當時的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題寫。第一批發行的人民幣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種券別,首先在華北、山東和西北三大解放區流通使用。隨后發行了1元、5元和100元三種券別的人民幣。此后,各種券別和版面的人民幣逐步推廣到全國各個解放區。1951年底,除西藏自治區和臺灣省外,全國范圍內貨幣已經統一,人民幣成為我國唯一的合法貨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一套人民幣既是戰時貨幣,又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的貨幣,它首先服務于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一切為了戰爭的勝利”,解放軍打到哪里,人民幣就跟進到哪里。人民幣的發行保證了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需要,促進了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最終成為統一的全國貨幣,成為全國唯一的合法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的幣制混亂歷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000圓咸陽渭河橋5000圓是第一套人民幣中被稱為十二珍之一。<br>1、無水印。<br>2、底紋由花紋組成。<br>3、暗記:正面火車車輪上有“天”;背面行名兩側的花符和花紋中組成“5000”。<br>4、文字和圖章自左右排列。<br>5、是票面年份最晚的票劵。<br>6、是套色最多的票劵。<br> 第一套伍仟圓渭河橋一改過去從右至左書寫的習慣,開創從左至右書寫的先河,文字和圖章都是從左至右。這種書法習慣的改變,對于我國后續四套人民幣的書寫習慣都有很大影響,這也是此鈔在市場上受歡迎的原因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為改變第一套人民幣面額過大等不足,提高印制質量,進一步健全我國貨幣制度,1955年2月21日,國務院發布命令,決定由中國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收回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是在第一套人民幣的基礎上于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的。當時已消除戰爭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影響,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商品經濟日益活躍,市場物價穩定。國家財政在收支平衡的基礎上,連續幾年收大于支,國家商品庫存、黃金儲備也連年增加,貨幣制度相應鞏固和健全,一個獨立、統一的貨幣制度已建立起來。<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二套人民幣<br>從53年發行<br>長號碼(壹分,貳分,伍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短號券</font></h3> <h3>首發時間</h3><div>1955年2月21日</div><div>第二套人民幣,是在第一套人民幣的基礎上于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的。當時已消除戰爭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影響,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商品經濟日益活躍,市場物價穩定。國家財政在收支平衡的基礎上,連續幾年收大于支,國家商品庫存、黃金儲備也連年增加,貨幣制度相應鞏固和健全,一個獨立、統一的貨幣制度已建立起來。</div> <h3><font color="#010101">紅(五三版),黑(五六版)一圓<br>第二套人民幣紅一元券和黑一元券是第二套1元紙幣的兩種版別,其中一種,幣面主顏色為紅色的,通稱紅一元,1955年3月1日發行;由于易退色、或是鮮為人知的深層次原因,總之,到1961年3月25日即改版發行黑一元(由于幣面主色為藍黑色故稱黑一元,發行時間只有6個春秋,到1969年10月20日銀行對紅一元只收不付。由于發行時間短,存世量小,成為第二套人民幣收藏的精品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五三年貳圓券和五六版伍圓券<br> 第二套人民幣“海鷗水印”票券共有2元,3元、1953年版5元和1956年5元券四種,3元券和1953年版5元券就是俗稱 “蘇三版”中的兩枚。<br> 具有“大黑馬”特征的“海鷗水印”券就是1956年版5元券。這枚紙幣從2005年年初400元左右的市場價,猛增至2600元左右,上升勢頭極其兇猛,價格直逼“蘇三版”,是收藏第二套人民幣大全套不可或缺的品種。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五三年版伍圓券<br>1955年3月1日公布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共10種。1964年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收回三種人民幣票券的通告》,決定從1964年4月15日開始限期收回蘇聯代印的1953年版的3元、5元和10元紙幣,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于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的。與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相等,并在市場上與之混合流通。這套人民幣與第二套人民幣相比,取消了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紙幣中“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由馬文蔚先生所書寫。<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三套人民幣<br>棗紅版壹角,紅碼,藍碼壹角<br>第三套人民幣中的60版一角紙幣“紅一角”,被指有嚴重的“右傾”錯誤。此后該券即遭到嚴苛的回收銷毀,存世量驟減。而這個錢幣上的“路線錯誤”卻使“紅一角”在今天成為收藏界的寵兒,集萬千目光與一身。當前市價瘋漲近3萬倍,已是各路藏家奮力尋求的稀世珍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背綠壹角券<br>由于1962年版1角券背面顏色和1962年版2角券背面顏色近似,不太容易辨認,1967年12月15日調整了1962年版1角券背面顏色,重新發行了1962年版1角券,將其背面顏色由深棕、淺綠改為醬紫、桔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為什么棗紅色、墨綠色壹角券會成為第三套人民幣中的“幣王”呢?由于棗紅色紙鈔的技術含量相當高,發行量又少,還是我國第一次干紙印刷雙面凹,油墨顏料也是工人們自己研制的永不褪色的色粉。后來因為棗紅色的成本太高,為減少成本改成背面綠、單面凹。再到后來,為了避免與綠貳角券混淆,最終定為大家熟知的紅壹角券。因此棗紅色、墨綠色壹角券富有技術含量和歷史意義,流通使用時間不長且存世稀少,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稀有珍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1月5日,發行1972年版5角券,這是第三套人民幣的最后一個年版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60版貳圓古幣水印券。票券正面圖案是車床工人生產作業,象征工業為主導。票面正面主色是墨綠色和黑色,觸摸票正面的花紋有極強的凸凹感,背面圖案為國徽、石油礦井作業,背面主色為綠色、粉紅色、黑色,古幣水印存世量相當少,是三版幣“五珍”之一。<br>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歷時38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健全中國的貨幣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4月27日,發行第四套人民幣。第四套人民幣在設計思想、風格和印制工藝上都有一定的創新和突破。主景圖案集中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團結一致,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主題思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四套人民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0.90.96年壹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0.90貳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與第三套人民幣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額人民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0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為適應反假人民幣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發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線與無色熒光油墨印刷等新技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0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貨幣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版)。<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五套人民幣<br>99年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第五套人民幣繼承了中國印制技術的傳統經驗,借鑒了國外鈔票設計的先進技術,在防偽性能和適應貨幣處理現代化方面有了較大提高。各面額貨幣正面均采用毛澤東主席建國初期的頭像,底襯采用了中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主景圖案通過選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圖案,充分表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山河,弘揚了中國偉大的民族文化。<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五套人民幣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6種面額,其中1元有紙幣、硬幣2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5年8月3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發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主圖案與1999版保持一致,但變光數字、面額水印位置調整,增加凹印手感線、防復印標記、背面面額數字加后綴“ YUAN ”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05年版,其中壹圓為99年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五套人民幣共6種面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第五套人民幣根據市場流通中低面額主幣實際起大量承擔找零角色的狀況,增加了20元面額,取消了2元面額,使面額結構更加合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9.版,05.版,15版</font></h3> <p>2019版人民幣</p><p>拾圓</p> <p>2019版人民幣</p><p>貮拾元(此圖來自網絡)</p> <p>2019版人民幣</p><p>伍拾元(此圖來自網絡)</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建國鈔,世紀幣(塑料鈔),航天幣</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外匯券<br>全稱中國銀行外匯兌換券,俗稱“外匯兌換券”、“外匯券”,為中國銀行發行,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流通、特定場合使用,面額與人民幣等值的一種特定貨幣,分為1979年和1988年二個版本,外匯兌換券自1980年4月1日開始流通。1995年1月1日停止使用,中國銀行回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外匯券始發行于1980年4月1日,止于1994年1月1日,并于1995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面額分為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7個券別,全套總面額為316.6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0圓(七九版,八八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外匯券分1979年版和1988年版兩種,其中1988年版只有 100元和50元兩種面值。外匯券以前作為一般等價物是人見人愛的“寵兒”,今天則成為收藏界的“新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00圓(七九版,八八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澳門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港元或稱港幣,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正式的ISO 4217簡稱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志為HK$。</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匯豐銀行港幣<br>(1980年版)<br> 在香港地區發行鈔票的三家銀行對老版鈔票一般不宣布停止流通,而是回籠后不再投放,使其逐步退出流通。自1993年起,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發行的新版鈔票將代有殖民地色彩的圖案均由獅頭和紫荊花圖案所代替。舊版鈔票仍可使用,但將會逐漸退出流通領域。</font></h3> <h3>10圓、20圓、</h3> <h3><font color="#010101">港元的紙幣絕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監管下由三家發鈔銀行發行的。三家發鈔行包括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另有新款紫色十元鈔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發行。</font></h3> <h3>背圖</h3> <h3>獅子版</h3> <h3>背圖</h3> <h3><font color="#010101">渣打銀行港幣(1981年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到2012年為止香港地區有三家銀行發行鈔票,即匯豐銀行、中國銀行和渣打銀行。</font></h3> <h3>背圖</h3> <h3>回歸后背圖</h3> <h3>背圖</h3> <h3><font color="#010101">1994年中國銀行開始在香港地區發行鈔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國銀行港幣</font></h3> <h3>背圖</h3> <h3>背圖</h3> <h3><font color="#010101">政府在1995年前曾發行一分的紙幣,其目的為方便找贖及用作繳付公共服務賬單的仙額。這些紙幣在1995年10月1日之后不再被接受為合法貨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塑料鈔壹圓<br>新款紫色十元鈔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發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現流通的臺幣,是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臺灣后的法定貨幣,1949年6月15日起開始發行流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臺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新臺幣在2000年發行的1000圓之前,都是依照“中央銀行在臺灣地區委托臺灣銀行發行新臺幣辦法”,由中央銀行委托臺灣銀行發行,上印“臺灣銀行”字樣,法定地位比照國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限金門使用幣<br> 另外為因應金門、馬祖、大陳島等戰地的特殊需要,也曾經發行限定流通這些地區的新臺幣金門、馬祖、大陳流通券,已經取消。</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利县|
浦城县|
印江|
岑巩县|
中超|
睢宁县|
札达县|
汤原县|
民丰县|
石渠县|
洞头县|
顺昌县|
灵璧县|
景洪市|
景谷|
赤峰市|
东台市|
永定县|
德兴市|
金阳县|
东莞市|
巴青县|
巢湖市|
华池县|
武邑县|
芦溪县|
漠河县|
阳原县|
闻喜县|
阿坝|
腾冲县|
拉孜县|
靖西县|
桓台县|
广灵县|
长沙市|
上林县|
思南县|
饶阳县|
海安县|
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