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華夏第一王爵</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首陽新韻迎來詩友文朋</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學盛會再造創作高峰</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2018年10月19日—20日,由河南省作家協會、河南省散文詩學會主辦,洛陽市作家協會協辦的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第八屆年會在偃師市首陽大廈五樓會議廳召開。與會的作家、詩人、學者100余人進行了文學釆風,開展了學術研討和交流,暢談中原散文詩的現狀與發展。</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河南省散文詩學會會長王幅明,學會副會長馮向東、毅劍、葛道吉、趙克紅、徐慧根、中共偃師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趙頗、政協偃師市委員會副主席蔡國慶、政協偃師市第八屆委員會副主席、洛陽市洛神詩詞學會名譽會長、洛陽市散文詩學會會長郭玉森、偃師市文聯主席任麗娟、偃師市文聯副主席、偃師市作協主席李向陽,來自全省各地的詩人作家楊炳麟、張曉亮、趙立功、邱春蘭、范恪劼、李志亮、唐朝、奚同發、陳澤來、王宏雷、潘新日、盧子璋、王劍、陳維建、梁建新、張紹金、余金鑫、張香、任浩、韓冰、霍楠楠、孟令波、耿永紅、康湘民 、葉曉燕、姚永剛、劉愛珍、劉景波、崔長燦、張娜、徐福開、呂蕾,洛陽作家詩人李國英、趙向穎、徐禮軍、喬仁卯、董振國、張廣杰、芷蘭、冷慰懷、趙希斌、路書齋、蔣慶鋒、李繼方、李艷霞、黨萬通、馬立、馬宏章、王廣厚、王學義、田中夠,偃師詩人常景周、韓榮欣、寇俊杰、孫友群、張利佩,來自山西永濟市的作家衛國強、王創民、宗金俊、盧運鋒、傅晉宏等100余名作家、詩人、學者參加了盛會。</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趙克紅·中國鐵路作協副主席、河南省散文詩學會副會長、洛陽市作協主席·主持年會開幕式及研討會,并受洛陽市文聯副主席王聯委委托致歡迎辭。</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left;">偃師市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河洛文化的中心地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才輩出,歷史上許多大家和名人如佛教界領袖玄奘大師、著名詩人李白、杜甫,書法家顏真卿、地動儀發明者張衡、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為官清廉的呂蒙正等,都是從這里走出來的。首陽山也是中原歷史明鎮,立朝五代,文脈深厚,有許多歷史故事和美麗傳說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童叟皆知,伯夷叔齊的故事、呂不韋的故事、洛神與曹植的傳說等幾乎家喻戶曉。這些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都為偃師文化、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堅信,以這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第八屆年會召開為契機,偃師的文化和文學事業會有更大、更快的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王幅明·河南省散文詩學會會長傳達了河南省第三屆中原作家群論壇會議精神并作年會報告。</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河南省散文詩學會成立于2008年,至今已整整10年。學會成會以來,團結散文詩作家,通過開展省內外學術研討和交流,組織文學采風、創作,培養文學新人,編輯出版散文詩作品集,舉辦散文詩朗誦會,創辦散文詩刊物、網站及微信平臺,為促進和繁榮河南省散文詩創作,作出了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受到了全國散文詩界的關注和好評,被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主任簫風先生譽為“中國散文詩創作和出版的一個重要基地”。<br></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10年來,河南本土作家先后出版了40余部散文詩集(包括合集和選集)。這個數字已超過“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至2007年90年間河南作家出版散文詩集的總和。</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木已成林,還談不上茂密。通過這次偃師首陽山年會,期望河南散文詩同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下一個10年,成為一片繁茂的樹林,成為中國散文詩的一塊高地。</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王幅明會長分別向洛陽市散文詩學會、偃師市首陽山街道辦事處贈送“散文詩的旗幟上寫著未來”、“和諧之邦”書法作品。</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趙頗·中共偃師市委常委、宣傳部長</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他在致辭中說,今天,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第八次年會在偃師首陽山召開,又給偃師文化、文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在此,我代表偃師市委、市政府,對來自全省文化界、文學界的各位專家學者、文朋詩友表示真誠的歡迎!這是河南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偃師文學界的一件喜事,衷心祝愿年會圓滿成功!希望通過這次年會,使偃師文化的發展和文學的創作再上一個新臺階。</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偃師是最早的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七朝古都”之美譽。繼獲得“全國書法之鄉”之后,于2016年又獲得了“中國詩詞之鄉”榮譽稱號。近年來,偃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當地文化、文學事業的發展,精心打造中原文化、旅游品牌,投資創建了玄奘故里、商城文化遺址、二里頭遺址、商城博物館、邱氏祠堂、首陽游覽新區等一批文化旅游景點,為弘揚華夏文明、繁榮中原文化和旅游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郭玉森·政協偃師市第八屆委員會副主席、洛陽市洛神詩詞學會名譽會長、洛陽市散文詩學會會長</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蔡國慶·政協偃師市委員會副主席</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河南財政金融學院韋伯國學院范恪劼教授、河南省散文詩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邱春蘭女士、河南派普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香女士、漯河市實驗高中教師王劍、西平縣高中教師耿永紅女士等圍繞“散文詩如何寫出個性”主題,結合自身創作實踐做了精彩發言。</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他們就散文詩的樣式風格、性質特點、創作實踐、衡量標準、發展前景等方面集思廣益、暢所欲言、進行了深入廣泛的剖析、講解和研討。給與會者上了一堂內涵豐富、具體生動的散文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作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left;">趙克紅主席在總結各位專家、學者的發言時對散文詩進行了定性詮釋:“散文詩是介于散文與詩之間的一種新文體,有詩的情緒和幻想﹐也有散文的外觀和內涵,內容上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而在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韻美和節奏感。它句式靈活多變,風格不拘一格,在選材、語言、創作技巧等方面具有散文、詩歌的共有特性”</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與會領導合影留念</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10月19日晚,偃師市廣電總臺演播大廳詩意盎然,一場由洛陽市洛神詩詞學會、偃師市人民武裝部主辦,洛陽市散文詩學會、偃師市首陽山街道辦事處承辦,洛陽市朗誦藝術學會、偃師市作家協會、偃師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協辦的“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首陽新韻朗誦音樂晚會”在偃師市廣電總臺演播大廳拉開帷幕。</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晚會主持人:李季芳 蔣慶鋒</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河南省散文詩學會會長王幅明,河南省政協常委、河南慈善協會副會長、河南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馬文章,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弋梅榮,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文學院院長助理、河南省詩歌協會秘書長、著名詩人萍子,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企業家日報河南記者站站長李代廣,河南省傳統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王西有,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主持人,中華網河南頻道總監王萌,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文藝部部長、河南省電訊公司工會主席孔銳,河南省先進文化研究會理事、河南省人事廳處長韓雨絲,中國鐵道部作協副主席、洛陽市作協主席趙克紅,山西省作協會員,永濟市作協主席衛國強,中國作協會員,永濟市首陽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創民,永濟市作協副主席宗金俊,運城市作協會員,永濟市作協理事盧運鋒,運城市作協理事,永濟市作協秘書長傅晉宏,偃師市委武裝部部長李其操,政協偃師市第八屆委員會副主席、洛陽市洛神詩詞學會名譽會長、洛陽市散文詩學會會長郭玉森,偃師市首陽山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國干,偃師市文聯主席任麗娟,偃師市文聯副主席、偃師市作協主席李向陽與來自全省各地及省外100余名作家詩人觀看了首陽新韻朗誦音樂晚會。</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首陽新韻朗誦音樂晚會朗誦了弋梅榮、趙克紅、郭玉森、李向陽、李菲菲等創作的有關偃師的作品。朗誦音樂晚會座無虛席,整夜洋溢在散文詩的海洋里……</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開場舞:《首陽鼓韻振中華》表演者:九拍培訓中心</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詩朗誦:《我愛這片抗戰精神染紅的熱土》作者:李向陽 朗誦者:王莎莎 薛錦濤</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詩朗誦:《紅色偃師》作者:弋梅榮 朗誦者:石志鋒 王一笑 滑彩虹 戚道全</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大合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在太行山上》表演者:燦爛人生合響團</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詩朗誦:朗誦《心中的豐碑》作者:李菲菲 朗誦者:李菲菲</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歌伴舞:《九兒》表演者:飛揚語言學校</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詩朗誦:《告慰不朽的靈魂》作者:郭玉森 朗誦者:蔣慶鋒 王亞鵬</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男聲四重唱:《游擊隊之歌》、《啊,朋友再見》表演者:郜鑫 周生育 張躍進 柴建國</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詩朗誦:《佛光村與十三無名碑》作者:弋梅榮 朗誦者:曹葉陽</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女聲獨唱:《最美是你》演唱者:王曉蕊</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現場書畫:《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書畫者:尚清芳 劉虎星 鎖長林 古箏伴奏:王蘭芳</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詩朗誦:《國旗》作者:趙克紅 朗誦者:張鑒</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歌伴舞:《映山紅》表演者:偃師慧淵實驗幼兒園</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詩朗誦:《我是中國人》朗誦者:曾新</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民族舞:《愛我中華》表演者:七彩陽光舞蹈隊</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詩朗誦:《花城》朗誦者:彭鈺程</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旗袍秀:《首陽花簇動京城》表演者:云之錦旗袍會</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詩朗誦:《首陽山下是我家》朗誦者〉周三平 王政茂</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大合唱:《五星紅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表演者:韓毛毛合唱團</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與會作家、詩人、學者前往偃師市首陽新區體驗中心、龍虎灘濕地公園、夏都大橋、張海書法藝術館、二里頭夏代都城遺址博物館、玄奘故里、偃師商城博物館等地采風。</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大家紛紛表示,將創作一批呈現偃師厚重歷史、改革開放新成就的作品,這批文學作品將由學會組織結集出版。</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參觀偃師市首陽新區體驗中心</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參觀龍虎灘濕地公園</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正在建設中的夏都大橋</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參觀蔡倫造紙基地</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參觀張海書法藝術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正在建設中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預計明年8月對外開放</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參觀玄奘故里</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參觀偃師商城博物館</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重庆市|
台州市|
浦北县|
大英县|
晋州市|
盐山县|
淮安市|
馆陶县|
靖安县|
保山市|
四平市|
莲花县|
全南县|
麻城市|
梁山县|
岳西县|
鞍山市|
乌拉特前旗|
崇州市|
海口市|
和平县|
贵港市|
池州市|
五寨县|
精河县|
上蔡县|
双城市|
海晏县|
镇远县|
乐陵市|
长治市|
宁南县|
屏南县|
乐东|
麟游县|
资兴市|
都安|
思南县|
峡江县|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