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9月24日離開湖北恩施,便急切地進入了湖南。湖南喚作三湘大地,不僅有諸多的秀山麗水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更涌現過許多輝耀中華的人杰。但這些卻并非迫切的主因,主要是自己在求學的年紀,曾在長沙度過了四年美好的青春時光,況且祖上乃清朝時湖廣填川從湖南來的移民,咱是湖南人呢!??</h3> <h3> 雖是匆匆行走三湘大地,但怎么也得對代表性地區點到為止吧?于是在湘西、湘中、湘南分別擇點一游了:對于湘西,刻意避開了熱鬧的鳳凰古城,跳過大名鼎鼎但已去過的張家界,而選擇了稍冷僻一點的芙蓉鎮和有特色的古丈紅石林,沒去德夯苗寨,而選了名氣小得多的墨戎苗寨;在湘中選了婁底新化的紫鵲界梯田,當然長沙是重點;湘南選了位于邊城新寧縣、在湖南號稱僅次于張家界的崀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3、芙蓉鎮</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3> 抵達湘西永順縣芙蓉鎮時,已是晚上八點多了,直接住到了古鎮景區內的客棧中,出門一望,河流兩岸的古鎮清冷寂靜,但卻燈火輝煌。</h3> <h3> 古鎮的夜晚,細雨打濕的青石板街道,泛著桔黃色的光,難覓人蹤,“正宗劉曉慶米豆腐”店早已打烊,這情景背后該又藏著多少陳年的故事?</h3> <h3> 今晚恰逢中秋佳節呢!土王廊橋上的兩側掛滿了燈謎,那些猜謎的人兒哪去了?</h3> <h3> 陰云密布的中秋之夜,我卻在燈火闌珊的彼岸,望見了碩大的、橙黃色的“月亮”,也算是給了在路上的旅人們一絲安慰吧!</h3> <h3> 秋雨淅淅瀝瀝地下了一夜,慵懶地醒來,從客棧的陽臺上望去,雨似乎停了。</h3> <h3> 青瓦、雕窗、泛著青光的石板路面……在眼前彌漫開來,該下樓去走走了。</h3> <h3> 雨又飄起來了,沙沙的,如微風。</h3><h3> 街上寥無人跡,有好幾處的“劉曉慶米豆腐”,都號稱正宗,她與姜文的痕跡隨處可見,一部《芙蓉鎮》成就了這個邊城小鎮,也成就了男女主人公在現實生活中那段被八卦了的愛情。</h3> <h3> 所以,早餐自然是要品那“西施“米豆腐的,也許它不一定有咱成都的傷心涼粉好吃??。艾蒿饃倒不錯,第一次吃的八月瓜味道也好,當然頭晚吃到的“外婆菜”也留下了很好印象,似乎湘菜美味之行開啟了。</h3> <h3> 雨下大了,如織如注,水濺到腳面,街上空無一人,小街窄窄的巷子逾發泛著青光,戴望舒的《雨巷》描述的恐不是這等模樣,自然,對面不會走來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h3> <h3> 只逢著一位冒雨歸來的漁翁,向店家兜售著剛從酉水河新捕的野生魚。</h3> <h3> 路過一店家,征得其許可,到其觀景陽臺一看,猛地吃了一驚:鎮中居然藏著如此壯觀的天然瀑布!</h3> <h3> 河水從鎮中浩蕩穿過,多疊瀑布鋪陳開來,雨中的瀑布流量充沛,轟鳴著傾瀉而下。</h3> <h3> 而兩旁的青瓦白墻、青山碧樹卻在煙雨朦朧中靜默地陪伴著它,洶涌壯闊與寧靜安祥居然和諧相生。</h3><h3> 這是我見過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搭配得最好的南方古鎮!</h3> <h3> 穿過廊橋或石墩橋,可以從不同角度觀瀑布、覽古鎮。</h3> <h3> 最后一疊瀑布旁,崖上是湘西特色的吊腳樓,崖下河水匯合處,便是酉水碼頭了。河中舟船相擁,霧中遠山相攜。</h3> <h3> 煙雨蒙蒙中,青瓦白墻、飛檐吊腳,煙雨江南,亦真亦幻。</h3> <h3> 而土王橋、土王寺、擺手堂,又似在講述這片土地上土家族祖輩們悠長的故事。</h3> <h3> 銅柱殿存放著歷史的見證一一銅柱銘文</h3> <h3> 銘文上記錄著漢代馬援后代們一則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h3><h3> 看到這里,覺得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王村,根本就不必由《芙蓉鎮》來成就,反倒是古老的王村給了《芙蓉鎮》以靈性與底蘊。</h3><h3> 刻意避開了沈從文筆下邊城鳳凰古鎮現時的喧囂,卻無意走進了另一個邊城的雨巷悠長……。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注:芙蓉鎮19:30~7:00可不收門票,游覽需2~4h)</div></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4、古丈紅石林</b></h1><h3> 與芙蓉鎮一河之隔就是古丈縣了,20余公里便抵達古丈紅石林景區。入口處的石林顯得低調,乍一看似人工所為,如同施工質量欠佳的小型塔林。</h3> <h3> 穿過石林小巷,一片低矮石筍或立或臥,似龜似兔。</h3> <h3> 雨中的步道游人罕至,忽見一大片層疊狀的青幽石叢,斷不像從前見過的眾多其他類型的石林。查了下資料,此紅石林巖石形成歷史約有 4.5 億年,該地域屬地史上所稱的揚子古海,海底沉積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鹽物質,經地殼運動和侵蝕、溶蝕作用,形成了這片美麗的地質奇觀。<br></h3> <h3> 地偏、淡季、雨天,偌大的4A景區空無一人,一群野狗遂在這曾是海底叢林的所在撒起歡來。</h3> <h3> 石林中有窄窄的步道,不時有岔路。</h3> <h3> 過石門</h3> <h3> 穿窄巷</h3> <h3> 爬坡下梯</h3> <h3> 尤如迷宮</h3> <h3> 雨中的石林,遠遠望去泛著青光,但近看下半部分,卻透出橙紅,所以稱之為紅石林呢!據說,晴天色彩更加鮮艷,甚至會呈現紫色,不同天氣有不同顏色,國內罕見。</h3> <h3> 景區未完全開發完,穿過一小片森林和跳擺手舞的壩子,指示牌為“花兒包",可惜石叢中的草木花期已過,只有石巷旁依稀的一朵兩朵,曾經的花巷下面便是喚作“天池”的袖珍湖泊。</h3> <h3> 近觀水面寧靜,青石默然。</h3> <h3> 長了幾億年,才長出水面。</h3> <h3> 登高俯瞰,這一池碧水被形態萬千的石林與植被簇擁著,這大概是景區的中心吧?盡管陰雨濛濛,卻不失清麗。</h3> <h3> 山坡背后,一石獅蹲守山門,守護著散落在坡上的眾多“天外來石”。</h3> <h3> 形態各異的石峰石筍大多憑個人想象,只有少量被定義。比如這“冰石夫妻”、“蓮花石”。</h3> <h3> 側身群雕像與手掌石。</h3> <h3> 奇特的是石隙中還立著一個籃球架</h3> <h3> 最幽深的石巷該是此處了,長期以來太陽難以照進,潮濕陰冷的石壁是已長滿了苔蘚。</h3> <h3> 狹窄處只能縮身彎腰而過。</h3> <h3> 穿過最后的一條“海底巷道”,石林的呈現就畫上句號了,但這份神奇與不同凡響,卻久久不散!</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注:游覽時1.5~3h)</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5、墨戎苗寨</b></h1><h3> 離開古丈紅石林,前往婁底新化縣的紫鵲界梯田,要途經德夯、墨戎兩個苗寨,特意選了個名氣稍小的墨戎,為的是感受那份原始與真實。墨戎就在古丈縣境內,路邊河對面即是。</h3><h3> 天色漸晚,雨霧逾濃。對面一色青瓦房沿山而筑,幾處或橙或黃的墻面點綴著素色的背景,屋前收割后的稻田和一條碧水圍繞著村子,乍一看,一處頗為幽靜的所在。游客買票后過路口,沿寨子前的漫水橋過河,即是村前的一條長廊,長廊是迎賓用的。</h3> <h3> 廊端頭幾個苗家女攔在道中,旁邊一村子里導游在招呼游人上前對歌喝酒,似乎是沒什么人響應,難怪,天天這么表演,“演員”們難免神情倦怠、不在狀態了。<br></h3> <h3> 河流繞村,有人雨中垂釣,高架橋在云霧中隱現,從寨子上方掠過。</h3><h3> 進得寨子,其雜亂和局除有些出乎意料,山腳主通道正在大肆修建,弄得街邊很臟亂。村民原有的沿山房屋擁擠不堪,間雜著舊房的改造或重建,更顯局促。寨內通道狹窄,岔道窄巷極多,亦無指示,自行游覽恐進易出難。內部的破敗與外觀的山青水秀極不協調。</h3><h3> 此寨子既然開發為旅游景點,卻規劃、管理失當,投入不足,同時,又正在快速失去寨子的原生態風格。于是,立即放棄了在此下榻的想法,浮光掠影看了下外觀,趕到了30多km外的吉首市下榻。<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6、紫鵲界梯田</b></h1><h3> 夜投吉首,次日即啟程赴婁底。對于匆匆過客,吉首人是質樸好客的。駕車顯示胎壓不足,當地人熱情指點,找到修理廠后,師傅給四輪補氣完畢,處理了顯示問題,老板一揮手“不收費!”一一此乃湖南人是也!</h3><h3> 下一站是湖南婁底市新化縣的紫鵲界梯田,雖然不是看梯田的最佳季節,但秋收之時亦算不錯。抵達景區門口時,正值細雨大霧,景區內應該是啥也看不到,千里迢迢到此,心有不甘,決定留下來等待,祈禱次日云開霧散。9月27日,雨終于停了,天陰,駕車進入景區,幾無游人,山腳稻黃舍青,山間濃霧迷漫。</h3> <h3> 景區內的觀景路線呈一橫放的“日”字,自駕是最合適不過的。<br></h3> <h3> 順時針而行,隨著道路盤山而上,小橋流水、農舍梯田便順次展開。</h3> <h3> 西南角有一頗大的寨子,喚作“正龍民居”,遠遠的隱在迷霧之中。</h3> <h3> 快到山頂之時,便是荊竹村了。霧很大,只能看清近處的稻田農舍。</h3> <h3> 霧漸濃,空中飄著霏霏細雨,實際是霧滴迷漫的結果。</h3> <h3> 靜謐的村寨,鮮見人影,家禽們悠然自在,與一老鄉聊起農事,老鄉除感嘆農民靠天吃飯,更憂心年輕一代不會農活、更不愿當農民的現實。</h3> <h3> 天越來越陰沉,霧越來越大,相機鏡頭內也起了霧。</h3> <h3> 能見度小的時候,只能靜靜地坐在車里等待霧的散去。</h3> <h3> 主要觀景點紫鵲閣、丫髻寨、九龍坡觀景臺,完全是白茫茫一片,只得飄過。到達東邊最高處月牙山觀景臺時,不覺一喜:此處霧正散去,美麗梯田漸漸展現出來。</h3> <h3> 層層疊疊的金色波浪漫過山脊。此處正在搭舞臺,次日有一場關于貢米的豐收之舞將在這里上演。</h3> <h3> 返回瑤人沖觀景臺時,霧已經散去, 金色層浪漫向遠山。</h3> <h3> 盡管九龍坡觀景臺仍是大霧迷漫,但越往山下走,田野越清晰。</h3><h3> 貢米觀景臺已是層層疊疊。</h3> <h3> 可以走到稻田中心觀景</h3> <h3> 貢米果然圓潤飽滿,紫米也種植了不少。</h3> <h3> 老馬凼觀景臺位置極好,梯田在兩座山坡間集中分布,距離較近,雖然天陰,但金黃稻浪似撲面而來。</h3><h3> 農舍田原,雞犬相聞。 美麗鄉村,寧靜安詳。</h3> <h3> 真正讓人一震的,是下行至八卦沖。該處視野開闊,村鎮原野、青山梯田,盡收眼底。尤其是層層疊疊呈曲線走向的梯田,穿行于村舍、青山之間,若是晴天,再有點云霧,定會出大片。</h3> <h3> 人工織就、自然天成,尤似信手畫就的八卦圖。</h3> <h3> 雖在雨霧中上山,終不負,紫鵲界在最后呈上了華彩。</h3> <h3> 下山后,正逢景區在進行大型活動的彩排,原來次日“湖南秋季鄉村旅游節”將在此盛大開幕,次日天氣將轉晴,加上各種慶典節目烘托,景色會更美,可惜我們要依依作別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7、崀山</b></h1><h3> 自紫鵲界至長沙,兩天故地重游之后,9月29日下午啟程赴崀山所在地湖南邵陽新寧縣。傍晚時分,新寧縣在望,驀地發現路旁夕陽西下,給村莊、江水涂上了一抹橙紅,立即右轉沿村道往江邊駛去,到達江邊時,夕陽已沉,但晚霞卻已將江水染透。原來這就是風光無限的夫夷江!</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說起湖南的山,幾乎都被張家界湮沒了。</h3><h3> 隱藏在湘桂交界處的崀山名氣并不大,但歷史悠久,傳說舜帝至此,觀山川奇美,賜“崀”字,山之良也。想來風光一定不錯。</h3><h3> 次日入得景區,才知景觀并非集中一處,而是分布在方圓幾十公里的好幾個景區,至少要花兩天時間觀賞。</h3><h3> 首先進入的是紫霞峒景區。</h3> <h3> 此乃丹霞地貌景觀,爬山之路要穿林、鉆洞、擠縫,峰回路轉,峒幽林深。</h3> <h3> 山峰巍峨,若要登頂,非苦行而不達。</h3> <h3> 居高臨下,一覽無余。</h3> <h3> 并非所有山峰都能登上去,有的只能遠觀。此景區還有破敗寺廟、將軍墓等,有值得一看的大片竹林。</h3> <h3> 約10km遠的是第二個景區辣椒峰。</h3><h3> 辣椒峰凌空突兀,傲視群峰,若天氣恰好,丹霞石赤紅呈現,遠觀如一個碩大倒懸的紅辣椒。</h3> <h3> 有陡梯沿辣椒峰而上,可抵進山峰細觀,2002年法國蜘蛛人曾沿此徒手攀上辣椒峰。</h3> <h3> 艱苦攀爬,登上山頂,只見峰巒疊翠,田疇稻黃。</h3> <h3> 辣椒峰景區遠不只此峰,規模更大的是駱駝峰。路遇一位八十八歲老者攀登駱駝峰,不由得肅然起敬。</h3> <h3> 沿山腰棧道繼續往上,以匍匐姿式爬過“龍鳳朝陽”石隙。</h3> <h3> 蠟燭峰、令箭石赫然眼前。</h3> <h3> 一峰又一峰</h3> <h3> 一天連爬三座山,疲憊不堪,對面游人言及前方景美,于是打消走捷徑下山的念頭,繼續前行。果然得見險峻的九九天梯,頗有華山之險!</h3> <h3> 攀爬至九九天梯中段,扶梯回望,方覺來時路之險、峻、美!</h3> <h3> 俯瞰山下,陽光開始泛出一抹暖意,山谷的田野逾發一片金黃。</h3> <h3> 峰頂山石間有一義俠寺,煙火寥寥。但下山之路卻讓人神清氣爽,對面成簇成堆的奇峰異石如波浪般涌來,辣椒峰依然顯眼,夕陽西下時,秋意微漾,此時的奇峻險峰竟有了一絲柔情。</h3> <h3> 貪婪地從各個角度欣賞著這日暮時分的精彩。</h3> <h3> 下山之路似乎是有點險,要經過絕壁棧道,穿過“一線天"石隙。</h3> <h3> 下到山腳時,太陽已經西沉了,村莊里升起裊裊炊煙,輝煌時,終有盡……</h3> <h3> 30日晚上再宿新寧縣,休整一夜后,又開始了第二天的攀爬。這第三個景區乃是天一巷,若只看見上山下山步道四周,以為又是丹霞峰叢。</h3> <h3> 到此方知天一巷是“天下第一巷”的簡稱。瞧這兩峰之間的縫隙,也夠窄的,上行梯只容一人單向行走,大多數時候須保持躬背縮肩的姿勢,雖累,腳步不能停,且只有身材苗條方能通過。默數了一下,約600級階梯,自己走過的最長最窄山縫,算是默認這個“第一巷”吧!</h3><h3><br></h3> <h3> 前行不遠,有第二條“巷”,深、長,稍寬一些,當然也只能是單行道啦。</h3> <h3> 夫夷江此季節不宜漂流,天生橋景區尚未開放。那么下一個景區八角寨,就是崀山最后的精華了。連續多日爬山,八角寨只好乘纜車了,但景區上面一段仍須徒步。</h3> <h3> 在纜車上行途中,即可俯瞰群峰了。</h3> <h3> 在山頂觀景臺俯瞰,莽莽蒼蒼,已分不清哪八個峰才是所謂的“八角”了。</h3> <h3> 除了有個第二級的觀景臺,還有一個供信眾燒香的險峰平臺。</h3> <h3> 山頂已是腳踏兩省了,對面的山峰應在廣西境內,山腰棧道上的游人應該是從廣西方向進入的。廣西的八角寨先于湖南開發,也許名聲未打開,據說兩家為“八角寨”之名歸屬曾經爭議。如此美景,兩家應該能找到好的方式,共同保護、共同開發、共同受益。</h3> <h3> 兩天均下榻在新寧,白天辛苦,晚上自然用美味犒勞一下,那就不得不夸一夸湘菜了。雖然自己號稱半個湖南人,許多湘菜卻并未品過,吃慣了川菜,再嘗香辣派的湖南菜,卻欣賞有加,并且,早餐的米粉亦不錯喲。????</h3> <h3> 走過湖南一隅,欣賞了大好自然風光,也回到曾留下青春美好時光的長沙,那不僅是風光之旅,更是友情之旅、時光穿梭之旅,自當單獨成篇了。</h3> <h3> 十年來的國內自駕旅行,大多集中在西部諸省,沒想到改變風格之旅,首行即到了中南,也許冥冥之中,三湘大地的山川風物早已悄悄潛入了夢中。湖南,真正的山川秀美、人杰地靈!</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琼海市|
佛冈县|
肥乡县|
商洛市|
康马县|
慈溪市|
耒阳市|
健康|
台湾省|
称多县|
杭州市|
和林格尔县|
贵定县|
福州市|
武宣县|
于田县|
阜南县|
治县。|
昌宁县|
屯留县|
黄山市|
镇赉县|
崇仁县|
揭西县|
胶南市|
绥中县|
分宜县|
于田县|
仪陇县|
云南省|
武陟县|
南充市|
武宁县|
邢台市|
石棉县|
兴文县|
东至县|
凤山市|
阿勒泰市|
镇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