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烙畫葫蘆藝術又稱燙畫葫蘆、火筆畫葫蘆,是一種特色傳統工藝美術品比較知名的產地有山西,安徽。烙畫葫蘆藝術家用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與葫蘆融為一體能永久保存、收藏,藝術價值極高。<br></h3> <h3><b>【百家姓】</b></h3> <h3> 烙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相傳起源于漢代,后失傳,清朝遂又興起。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h3> <h3>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熨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既能保持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也可訂做屬于自己的特有畫面或肖像,使其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br></h3> <h3><b>【秋山晚翠圖】</b><br></h3> <h3><font color="#010101"><b>歷史淵源</b></font>
葫蘆不但在古代傳統勞動人民的物質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與文學、藝術、宗教、民俗、神話傳說乃至政治等關系也十分密切,圍繞葫蘆所形成的種種意識形態,無疑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br></h3> <h3>中國的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博大精深,葫蘆文化經歷數千年的歷史積淀,以其獨特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現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br></h3> <h3>葫蘆制作工藝品從明朝起即有文字記載。葫蘆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清朝時蘭州的“刻制葫蘆”和“范制葫蘆”曾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成為朝廷貢品。當時采取的“火燴工藝”將葫蘆的木質材料與中國傳統的燙畫技法相結合,以烙鐵代筆,運用國畫的白描、工筆、寫意等手法,在葫蘆光滑堅硬的木質表皮上,創作出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等作品,隨著藝人對藝術的理解和對烙鐵的嫻熟運用,畫面呈現出焦、黑、褐、黃、白等多種層次和國畫渲染的效果,表現力非常豐富。<br></h3> <h3><b>【馬到成功】</b></h3> <h3>葫蘆本色就有古畫的基調,在上面臨募出名家的國畫作品,線條流暢準確、形態栩栩如生、意幸免幽深高遠。給人以耳目一新、不媚不俗的感覺。烙畫藝術使葫蘆由農家瓜果登上了藝術殿堂,成為一種集拙樸自然和高雅精美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藝術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br></h3> <h3><b>工藝用圖</b>
葫蘆的枝 “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里葫蘆籽眾多,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又與福祿諧音,所以民間俗信葫蘆能避邪氣又象征吉祥,把繪有吉祥圖案的葫蘆掛在堂上,這樣就可以將鬼祟降服、驅除。<br></h3> <h3><b>【秋山草堂】</b><br></h3> <h3>葫蘆諧音福祿,擁有葫蘆,即擁有福祿;贈送他人葫蘆, 即贈送福祿。
葫蘆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亞腰葫蘆在外型上看是由兩個球體組成,象征著和諧美滿,寓意著夫妻互敬互愛。如果夫妻緣薄,可以擺放一只在床頭,加強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br></h3> <h3>葫蘆還用作除病之用,只須掛在病者的床尾或擺放在病者的睡側。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氣,使其快速的好起來。如果是健康人,則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氣,提升運勢。葫蘆掛在大門外,則有保屋內人平安的作用。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br></h3> <h3><b>保養把玩
</b>首先避免強日光照射,烙畫葫蘆之所以用一年以后上色的葫蘆,就是為了畫完以后不用在日曬上色了。其次在室內擺放經常用手或棉布擦拭把玩讓葫蘆上漿,包漿以后烙痕將不會褪色了。再有就是在不擺放的時候放在紙盒里防潮,防化學侵蝕,防磕碰,防蛀蟲。蟲具保養的時候可以用小布包包一點花椒,放在葫蘆里。<br></h3> <h3><b>【百福圖】</b></h3> <h3><b>【群蝦圖】</b></h3> <h3><b>【南無觀世音菩薩】</b></h3> <h1><b><font color="#ed2308"> 吉祥如意</font></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西|
石河子市|
辛集市|
云南省|
弥渡县|
桑植县|
临沂市|
商河县|
车险|
平和县|
资溪县|
奈曼旗|
封丘县|
伊川县|
湟中县|
凯里市|
济阳县|
巴中市|
逊克县|
墨竹工卡县|
五大连池市|
旌德县|
新化县|
天气|
永川市|
阜平县|
平阳县|
库尔勒市|
五常市|
平乐县|
友谊县|
漳浦县|
开远市|
湾仔区|
岗巴县|
青海省|
兴海县|
耒阳市|
昌宁县|
安义县|
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