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邂逅的絲綢之路,是在歷史、地理的教科書里。踏上絲綢之路,是我今生魂牽夢繞的夙愿。</h3><h3><br></h3><h3>青海高原、西北大漠、湖泊、戈壁、古城、壁畫、丹霞地貌、絢麗的視覺盛宴,為絲綢之路披上了令人神秘的面紗。</h3><h3><br></h3><h3>絲綢之路的異國風情,西域廣騖無垠的大地,喚起了我一個又一個的浮想聯翩。</h3><h3><br></h3><h3>丹桂飄香時節,我們9個剛剛退休的60后,慕名參加了絲綢之路2018年西北之行的專列旅游。</h3><h3><br></h3><h3>這是一條游客垂青的經典旅游線路,旅游景點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西進,遍布在青海、新疆、甘肅、寧夏、內蒙、陜西六個省區。</h3> <h3>古絲綢之路國內線路</h3> <h3></h3><h1><b> 青 海 行</b></h1>
絲綢之路南線從青海北部通過,青海是中國五大牧區之一,長江黃河也發源于青海境內。
西寧是青藏高原一個重要的省會,走在西寧的街道上,感覺這個高原的城市比我想象中美麗多了,高樓鱗次櫛比,汽車文明駕駛,街道整潔干凈,行人熙熙攘攘。<h3><br></h3><h3>夜幕下的西寧,華燈初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流光溢彩,五彩繽紛,把整座城市打扮的格外美麗,散發出高原城市的獨特魅力,同行的旅友不由的發出感慨,一點也不遜色一線城市。</h3> <h3>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榜首“中國最美五大湖”。
我們凌晨四點冒著綿綿不斷的小雨,乘坐大巴驅車三個多小時,長途跋涉來到了青海湖景區,天剛蒙蒙亮,沿途牦牛、綿羊成群,極目遠眺,藍天白云,湖天一色,一望無際,令人心曠神怡。</h3><h3><br></h3><h3>我們站在青海湖畔,仰望藍天白云的天空,感覺天離我們很近,云朵似乎跳起來觸手可及。<br></h3> <h3>青海湖景區人頭攢動,游客如織,我們耐心等待進入景區。</h3> <h3>青海高原黑色的云層,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驚艷,壯觀,美哉!</h3> <h3>我們進入青海湖景區中心區域時,天公作美,不僅沒下雨,而且漸漸晴朗,讓我們飽覽了雨后青海湖壯美的景色。<br></h3> <h3>青海湖畔景色小視頻</h3> <h3>不來青海旅游,還真不知道有個5A景點塔爾寺,這個寺院是藏傳佛教黃教六大寺之一,已有七百余年,占地600多畝,整個建筑45萬平米,錯落有致,雄偉壯觀。<br></h3> <h3>游覽了這個僅次于拉薩布達拉宮的藏傳佛教寺廟,才知道塔爾寺是先有塔后有寺的,民間有不到塔爾寺,不算到過青海省一說。<br></h3> <h3>寺院不僅有川流不息的游客,更有俯臥在地上磕長頭的虔誠的佛教徒的身影。</h3><h3><br></h3><h3>塔爾寺的酥油花、壁畫、堆繡藝術三絕聞名于世。<br></h3> <h1><b> 甘 肅 行</b></h1><h3></h3><h3><br></h3><h3>古老的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內蜿蜒1600多公里,沿途的旅游資源主要由文物古跡、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h3><h3><br></h3><h3>嘉峪關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嘉峪即美好的山谷”。到達嘉峪關市這個久負盛名的旅游勝地,我們登上了矗立在茫茫戈壁灘上的嘉峪關的城樓,一睹“天下第一關”的風采。</h3> <h3>這是一座古老的軍事要塞,建筑材料全部用黃土制作成的土磚,至今完好的保存下來供游客游覽。<br></h3> <h3>嘉峪關是明長城最西端的起點,為河西第一隘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也有“天下第一關”之說,與東部的山海關遙相呼應。當地人也有稱嘉峪關為“雄關”的習慣。<br></h3> <h3>游覽了嘉峪關,才知道陽關、嘉峪關、玉門關是三座不同的、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關隘,陽關和玉門關曾是漢代時期的軍事關隘和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嘉峪關則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br></h3><h3><br></h3><h3>我們的祖先們,在這豪邁雄渾的祁連山下,筑起了這堅如銅墻鐵壁的城墻,抵御外來侵略。出了這個門的外面就是“塞外”了,這是作戰時首先迎敵的第一關。</h3><h3><br></h3><h3>一道關門,讓多少夫妻分離,骨肉分散!我仿佛看到當年多少將士在這里揮戈作戰、廝殺血腥的場面。<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 text-align: justify;"></span></h3><h3><br></h3> <h3>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的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
我們乘坐莫高窟景區接駁的大巴前往景區,沿途幾十分的路程,映入眼簾的都是戈壁灘特有的景色,沒有草木,沒有綠色,更沒有小橋人家,荒蕪的你無法想象,只是到了莫高窟景點,才有一點人工種植的樹木和花卉,心里或多或少有一絲綠茵茵的感覺。<br></h3> <h3>敦煌火車站一瞥</h3> <h3>我佇立在莫高窟標志性建筑——九層樓前,心里油然生起了對慕名已久莫高窟的仰慕之情。</h3><h3><br></h3><h3>莫高窟從遠古走來,從始建于前秦時期到隋唐,絲綢之路由繁盛時代達到鼎盛時期。</h3> <h3>我們這次游覽莫高窟,景區只開放了四個窟洞供游人參觀。</h3><h3><br></h3><h3>莫高窟的前世今生、聞名于世壁畫的精湛藝術、輝煌歷史的底蘊、燦爛文化的背景、中華文化的滄桑,給游客留下了難以平靜的感慨。<br></h3> <h3>九層樓是莫高窯標志性建筑之一,在石窟群的正中,紅色的廊柱與黃色的崖壁形成鮮明的對比。<br></h3> <h3>莫高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當之無愧。現在擁有的數百個洞窟,除展現精湛的建筑藝術,在繪畫、音樂、舞蹈題材方面,彰顯著各個時代的民俗風貌。<br></h3> <h3>我隨著人群緩緩游覽莫高窟,仿佛聽到莫高窟的如泣如訴。</h3><h3><br></h3><h3>二十世紀初,莫高窟遭到了西方諸多國家的掠奪,使莫高窟的歷代佛經、紙畫、絹畫、刺繡等文物數萬多件文物流失在海外,現在世界上十幾個國家的博物館里,都收藏著從莫高窟掠奪來的文物。<br></h3> <h3>體驗敦煌夜生活</h3> <h3>品嘗敦煌《大漠風情宴》場景</h3> <h3>品嘗敦煌《大漠風情宴》小視頻</h3> <h3>鳴沙山、月牙泉——大漠奇跡,古絲綢之路上的明珠,也是世界上距離城市最近的沙漠。</h3><h3><br></h3><h3>敦煌鳴沙山位于甘肅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鳴沙山北麓,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整個山體由細米粒狀黃沙積聚而成。</h3><h3><br></h3><h3>我們在這個景點騎著“沙漠之舟”駱駝,步履蹣跚向鳴沙山高處進發,隨著不時發出的駝鈴聲,來自全國各地游客朗朗的笑聲響徹了鳴沙山。</h3><h3><br></h3><h3>鳴沙山景區有一千多只駱駝供游客租用,費用一百元,用時一小時,每五個游客為一隊,騎駱駝向鳴沙山高處進發途中,還可打賞景區領隊的小隊長,游客可停下來拍照留影。</h3><h3><br></h3><h3>騎在駱駝上,遠遠望去,鳴沙山駱駝隊伍川流不息,接踵而至,氣勢恢宏,蔚為壯觀,形成了鳴沙山一道獨特的風景線。</h3> <h3>這是我們駱駝一隊全體隊員</h3> <h3>紳士們騎上了駱駝,興奮的忘乎所以,一改平時矜持的風度</h3> <h3>敦煌鳴沙山與寧夏中衛縣的沙坡頭、內蒙古達拉特旗的響沙灣和新疆巴里坤鳴沙山號稱中國的四大鳴沙山。 <br></h3> <h3>這位騎駱駝美女的臉上寫滿了歡快</h3> <h3>沙漠“紅衣女俠”</h3> <h3>山寨中東游客</h3> <h3>鳴沙山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竟會痕跡全無, 據說這全是風向風力的自然作用。<br></h3> <h3>這是我們駱駝二隊全體隊員</h3> <h3>鳴沙山還有一個奇特的景點——月芽泉,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米,寬約50米,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br></h3> <h3>從這張照片可以俯瞰到月芽泉的全景,遺憾的是游客太多,相機沒有,照相技術欠佳,圖片效果不好,不能真正領略沙漠中一汪湛藍湛藍月芽泉的芳容。</h3> <h3>月牙泉依賴黨河河水的不斷充盈,在四面黃沙的包圍中,泉水清澈明麗,千年不涸,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br></h3> <h3>氣喘吁吁,走一步退兩步,從鳴沙山腳下往上走,為的是在鳴沙山高處俯瞰月芽泉的迷人的全貌。</h3> <h3>
令人遺憾的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黨河和月牙泉之間已經斷流,只能用人工方法來保持泉水的現狀。由于月牙泉邊已建起了亭臺樓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冉冉升起的朝陽,景致別有風情。<br></h3> <h3>張掖——歷史文化名城、古絲綢之路重鎮。</h3><h3><br></h3><h3>張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方圓五十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地帶,造型奇特,色彩斑斕,氣勢磅礴。</h3> <h3>張掖七彩丹霞是絢麗的視覺盛宴,被中國國家地理評出的最美丹霞地貌,形成于200萬年前,面積約510多平方千米,僅次于中國最大的赤水丹霞。</h3> <h3>七彩丹霞地貌是中國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特別是窗欞式、宮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h3><h3><br></h3><h3>彩色丘陵色彩之繽紛、面積之大冠絕全國。<br></h3> <h3>七彩丹霞地貌景區有滑翔傘自費項目,剌激,風光,這位滑翔傘愛好者陶醉了。</h3> <h3>七彩丹霞地貌之外,還有一個冰溝丹霞,因諸多原因未能如愿,據游覽過的游客說,冰溝丹霞別有一番韻味,值的一游,留個懸念下次再來,先拍一個照彌補一下缺憾。</h3> <h3>張掖七彩丹霞地貌小視頻</h3> <h1><b> 新 疆 行</b></h1><h3>
地處亞歐大陸中心的新疆古稱西域,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接壤,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是全國的六分之一,有不到新疆不知中國大之說。</h3><h3><br></h3><h3>絲綢之路進入新疆后分為南、中、北三道,長達2000公里,沿途留下了大量古城、烽燧、文物古跡,烏魯木齊、吐魯番、喀什、庫車、和田、塔什庫爾干等重要城鎮都處于絲綢之路的交通線上。
</h3> <h3>位于吐魯番市的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均為古代城市遺跡,高昌城始于公元前一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h3><h3><br></h3><h3>2014年6月22日,高昌故城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h3><h3><br></h3><h3>現在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遺址,沒有植被,沒有一草一木,沒有一絲綠色,只有殘垣斷壁,充滿了歷史的變遷和滄桑。<br></h3> <h3>游覽吐魯番坎兒井景點特別有收獲,彌補了這方面知識的盲點,而且對生活在沙漠之洲的古老的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心生敬佩。</h3> <h3>“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結構是由豎井、暗渠、明渠、“澇壩”(積水潭)四部分組成。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于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h3><h3><br></h3><h3>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br></h3> <h3>正是因為有了這獨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數十萬畝良田,才孕育了吐魯番各族人民,使沙漠變成了綠洲。<br></h3> <h3>我們到維吾爾族家庭中訪問,體驗少數民族風土人情,有諸多男士戴上了維吾爾族的綠帽子,看表情不知是忍俊不禁還是啼笑皆非!</h3> <h3>這兩位游客比較幸運,戴上了紅帽子,打出手式慶幸躲過了一劫。</h3> <h3>這三位女士戴了墨鏡,已經是色盲,樂呵呵看著自己的老公戴綠帽子。</h3> <h3>葡萄溝位于吐魯番市東北15千米火焰山西側的一個峽谷中。葡萄溝長8千米,寬約500米,峽谷兩邊綠樹蔥蔥,兩岸無數清泉匯集成縱橫交錯的水區,澆灌著溝中210多公頃的葡萄園。<br></h3> <h3>葡萄長廊的頂部爬滿了葡萄藤蔓,上面結滿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遠遠看去真好像一個個綠色的瑪瑙,讓人垂涎欲滴。<br></h3> <h3> 葡萄溝景區里還有很多景點,如維吾爾族民俗村、王洛賓紀念館、世界第一大馕坑等。<br></h3> <h3>天山天池,古稱“瑤池”,是以高山湖泊為中心的自然風景區,是中國西北干旱地區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觀。</h3><h3><br></h3><h3>登上天池,我們喜出望外,天池第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雪我們趕上了,銀裝素裹的天池分外妖嬈。</h3><h3><br></h3> <h3>天山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湖濱云杉環繞,雪峰輝映,非常壯觀,為著名避暑和旅游地。<br></h3> <h3>天山天池風景區以高山湖泊為中心,雪峰倒映,云杉環擁,碧水似鏡,風光如畫。<br></h3> <h3>遇到了天池第一場雪,盡管有些寒冷,絲毫沒有影響游客的游興。我們游興正濃,談笑風生。</h3> <h3>新疆國際大巴扎位于烏魯木齊市,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大巴扎(維吾爾語,意為集市、農貿市場),集伊斯蘭文化、建筑、民族商貿、娛樂、餐飲于一體,是新疆旅游業產品的匯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亞之窗”和“世界之窗”。
</h3> <h3>新疆國際大巴扎是新疆商業與旅游繁榮的象征,也是烏魯木齊作為少數民族城市的景觀建筑,又是一座標志性建筑。<br></h3> <h3> 近兩年來,大巴扎圓滿地接待了大批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外國元首和國際友人,成功地舉辦了數屆國際性的公益和商業活動,在為大巴扎贏得良好聲譽、不斷彰顯企業文化的同時,大巴扎旅游產業也逐步走向成熟。<br></h3> <h3>新疆國際大巴扎具有濃郁的伊斯蘭建筑風格,在涵蓋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時代感的基礎上,重現了古絲綢之路的繁華,集中體現了濃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br></h3> <h1><b> 寧 夏 行</b></h1><h3></h3><h3><br></h3><h3>寧夏與甘、陜兩省相鄰,在這一地區發現的絲綢之路的遺跡主要在固原附近,包括戰國秦長城、須彌山石窟、掃竹嶺石窟等。</h3> <h3>寧夏中衛市街頭一景</h3> <h3>走進寧夏中衛,沙坡頭的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的景色構成了一部賞心悅目的交響樂,令人流連忘返。<br></h3> <h3>沙坡頭既有西北風光之雄奇,又有江南景色之秀美的景色。<br></h3> <h3>站在沙坡頭的高處俯瞰,遠處的高山與對面的茫茫沙漠形成鮮明的對比,悠悠母親河——黃河孕育了兩岸的綠洲,一望無際的藍天,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br></h3> <h3>在沙坡頭景區,首座黃河上3D玻璃橋既有3D模式又有全透明模式,讓你既身臨其境又宛如行走。<br></h3> <h3>玻璃橋面全長210米,寬2.6米,橋面距河面的垂直高度有10米。一共有138塊玻璃,3D畫面玻璃就有77塊,腳下景色隨時變換。<br></h3> <h3>3D橋面逼真,令走過無數玻璃橋的游客們,也被驚艷到不敢向畫面中的水流走去,唯恐跳進滾滾黃河水。</h3><h3><br></h3><h3>這座3D玻璃橋的“黃河3D玻璃橋”燙金字樣相當醒目,全長只有210米,但感覺走完這座橋,要花很長的時間和很大的勇氣!<br></h3> <h3>沙坡頭國際滑沙中心一瞥</h3> <h3>這兩位游客正在竊竊私語,被“狗仔隊”抓拍面露驚訝</h3> <h3>這是在沙坡頭俯瞰黃河、沙漠、綠洲、山脈、水霧景色的小視頻</h3> <h1><b> 內 蒙 古 行</b></h1><h3></h3><h3><br></h3><h3>草原絲綢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帶溝通歐亞大陸的商貿大通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草原絲綢之路在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形成、發展和繁榮代表了中國歷史的一個輝煌時期,與傳統意義上的“絲綢之路”相比,草原絲路分布的領域更為廣闊,只要有水草的地方,就有路可走,故草原絲綢之路的中心地帶往往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改變。<br></h3><h3><br></h3><h3>我們在到達內蒙通湖草原牌樓前,一個身著蒙古服飾的帥哥,手拿麥克風,為我們演唱了一首《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寬厚、洪亮的歌聲一下就把我們帶到了草肥水美的草原上。</h3> <h3>通湖草原空氣濕潤而干凈,沒有我們想象的 遼闊無邊,但草原的籃天白云天空的景色賞心悅目,羊羔、馬兒在悠閑的吃草,它還是有一種是自然而實在的美。這里沒有高樓,沒有工廠,沒有商 鋪,沒有喧器,只有幾座白色的蒙古包。<br></h3> <h3>通湖草原景色特點是既是草原又是沙漠,我們穿上租來的防沙靴,氣喘吁吁爬上了沙丘的制高點放眼望去,沙漠一望無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遠處游客在沙漠中開吉普車、摩托車馳騁沙場的情景依稀可見,若隱若現。<br></h3> <h3>在沙漠上騎上摩托車感覺不一樣啊,又酷又剌激</h3> <h3>通湖草原的篝火晚會把我們的游覽活動推向了高潮。夜晚,星光燦爛,皎潔的月光照在草原 上,天地間一片靜謐,晚風輕輕的吹過, 草浪隨風起伏,顯得分外愜意。</h3><h3><br></h3><h3>隨著悠揚的馬頭琴音樂的響起,幾個蒙 古服飾的年輕男女縱馬揮鞭,夭矯如飛, 載歌載舞,跳起了一支又一支歡樂的舞蹈,并和游客互動表演節目。<br></h3> <h3>通湖草原篝火晚會場景</h3> <h1><b> 陜 西 行</b></h1><h3></h3><h3><br></h3><h3>陜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文物古跡薈萃之地,省會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h3><h3><br></h3><h3>延安,一個令人景仰的地方。它是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毛主席在這里寫下了《論持久戰》《矛盾論》等名著,領導中國人民從挫折走向勝利,形成了具有深遠意義的精神——延安精神。在游覽栆園的景點,耳畔不時響起《回延安》膾炙人口的旋律。</h3> <h3>我們一行都是第一次來棗園,現在的棗園與昨日的棗園早已不一樣。如今,這里的馬路寬敞、干凈,綠化、亮化都不錯。</h3><h3><br></h3><h3>我們在栆園游覽了延安時期五大書記居住的窯洞,感受一代偉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在油燈下辛勤工作時的場景,心生敬意,久久難以平靜。<br></h3> <h3> 我們從延安出發,經過一百多公里的車程,我們還沒到壺口瀑布景區,就聽見了不遠處的壺口瀑布如萬鼓齊鳴,印證了黃河大合唱“黃河在咆哮”的歌詞。<br></h3> <h3>走近壺口瀑布,只見整個河床就像沸著的水,壺口瀑布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視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河水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h3><h3><br></h3><h3>導游說,這是她今年數次帶團游覽壺口瀑布最壯觀的一次,我們聽后感覺我們的運氣真好,大飽眼福。<br></h3> <h3> 我游覽過美國氣勢磅礴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黃河壺口瀑布有其獨特的魅力,如果和尼亞加拉大瀑布相比較,黃河壺口瀑布和尼亞加拉大瀑布各有千秋,不分伯仲。</h3><h3><br></h3><h3>我的老伴原來以為游覽了尼亞加拉大瀑布,對黃河壺口瀑布不以為然,準備放棄這個景點,游覽了壺口瀑布后連連稱贊,黃河壺口瀑布景致不錯,還好來了這個景點,不然遺憾終生。<br></h3> <h3>懷著對延安的眷戀,凌晨登上旅游專列前,在延安火車站留下的一幕,以這種方式向延安依依惜別。這是一張有紅色情懷的照片。</h3> <h1><b> 花 絮</b></h1><h3></h3><h3><br></h3><h3>國慶節前夕,我們順利回到了南昌,圓滿結束了長達十四天,風塵仆仆的絲綢之路旅行,大家領略了絲綢之路沿途大自然景觀,了解了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在古老的絲綢之路留下了我們的身影,真是收獲滿滿,不虛此行,在我們人生旅游生活中,值得濃墨重彩記錄在冊。</h3> <h3>我們一行當中有兩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職業都是和鐵路打交道,有的工作和旅客列車再熟悉不過,可以自豪的說是老鐵路人,但乘坐旅游專列出行平生還是第一次,對行程兩周在旅游專列上,漫長的吃喝拉撒睡旅游生活,頗有新鮮感。
行前,我們各自做了旅游攻略,按旅行社出團書溫馨的提示,從衣物到食物都準備的滿滿當當,大家懷揣著翹首期待的心情,踏上了西行的旅游專列。</h3><h3><br></h3><h3>這位從事鐵路客運一輩子的老鐵路人,對旅客列車有著特殊的情懷,啟程前與旅游專列留下了一張有紀念意義的照片。</h3> <h3>十四天的旅游生活,我們全方位體驗了旅游專列的酸甜苦辣,大家積極踴躍,別開生面,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旅游生活:有吹口琴的,有引吭高歌的,有打撲克牌的,有喝酒推杯換盞的,有調侃忽悠的,有溝通交流的,有增進彼此間感情友誼的,有互相關照問寒問暖的,等等生活片斷,儼然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情景可圈可點。
我們在旅游專列枯燥無味的生活,在樂觀、幽默旅友的感染調侃下,變的風趣、充實,一個個飯后茶余的笑話,大家常常捧腹大笑,樂不可支,一天旅游下來的疲憊,頓時被拋到了九霄云外,不知不覺旅游專列漫長的時光,在愉悅中度過。
當然,我們也身臨其境感受了旅游專列的諸多艱辛。盡管我們遵循窮家富路的理念,“奢侈”全程坐了軟臥包廂,生活上仍有諸多不便;雖然絞盡腦汁在列車上解決了餐飲,但我們還有一半以上旅友,后期身體疲憊過度,不同程度感冒、發燒等身體不適狀況。所有這些,為我們下次出行積累了經驗。</h3><h3><br></h3><h3>兩位發小互相敬酒,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h3> <h3>在旅游專列上引吭高歌、自娛自樂的小視頻</h3> <h3>四菜一湯,在旅游專列上是高規格餐標,這兩個吃貨在饕餮大餐啊</h3> <h3>親家頻頻舉杯,相約下次旅游不見不散</h3> <h3>值得我們回憶的是,一位相識多年烏魯木齊朋友,在我們到達烏魯木齊時,給我們送來了牛肉、雞等菜肴,還配上了主食馕,以及新疆特有的各種水果,真是雪中送炭,我們大快朵頤,不僅打了牙祭,而且豐富了我們絲路之行的給養,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h3> <h3>兩個相識多年、未曾謀面的老朋友終于如愿以償見面了。</h3> <h3>這次絲路之行,點多線長,時間倉促,游覽景觀屬于走馬觀花,許多名勝古跡的文化底蘊、背景了解甚少,留下了許多懸念和遺憾,這也許為我們下次旅游再出發,提供了最好的理由吧!</h3><h3><br></h3><h3><br></h3><h1><b>圖片 雄健 江敏 蓓華</b></h1><h3></h3><h1><b>視頻 春貴</b></h1><h3></h3><h1><b>音樂 網絡</b></h1><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夏邑县|
恩施市|
吉木萨尔县|
股票|
乌鲁木齐县|
太白县|
云霄县|
湛江市|
华坪县|
吉首市|
盐池县|
修武县|
牟定县|
元朗区|
乐安县|
晋州市|
如皋市|
云阳县|
丹凤县|
承德县|
巢湖市|
丰顺县|
攀枝花市|
农安县|
滕州市|
泌阳县|
竹山县|
渝中区|
鲁甸县|
阿合奇县|
广平县|
镇沅|
广饶县|
临海市|
山东省|
凯里市|
酉阳|
屯门区|
大埔县|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