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山山水水 <h3><br></h3><h3>金秋時節一趟說走就走的新疆之行在短短一念之間就成行了!都說新疆美,秋日的新疆更加迷人。從有“王母娘娘后花園”之稱的喀納斯到素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淚”的賽里木湖,從“西北邊境第一連”駐地白沙湖景區到“空中草原”那拉提,從“一河隔兩岸,自有兩重天”的五彩灘到殊形詭狀的魔鬼城……我們飽覽了幅員遼闊的新疆的綺麗風光和壯美的山川大河,大美新疆不虛此行!</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題記<br></h3> <h3><br></h3><h3>喀納斯湖與圖瓦人的傳說
在阿爾泰地區流傳著一個民間傳說:很久以前,成吉思汗西征,途經喀納斯湖,見到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決定在這里暫住時日,休整人馬。成吉思汗喝了湖水,覺得特別甘甜解渴,就問手下將領這是什么水。有一位聰明的將領靈機一動答道:“這是喀納烏斯(蒙古語是可汗之水的意思)。”眾將士便齊聲答道:“這是可汗之水。”成吉思汗說:“那就把這個湖叫做喀納烏斯。”于是在圖瓦人的傳說里,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成吉思汗駕崩之后,遺體就沉在喀納斯湖中,圖瓦人作為當年成吉思汗的親兵,留在喀納斯湖中,世代守衛王陵。“湖怪”就是保衛成吉思汗亡靈不受侵犯的“湖圣”。<br></h3> <h3><br></h3><h3>喀納斯風景區位于新疆阿爾泰山中段,地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 俄羅斯、蒙古國接壤地帶。是國家5A級景區,面積10030平方公里。
阿爾泰山地區,海拔3000米以上為現代冰川與永久積雪覆蓋的高山冰雪寒凍帶、海拔2400—3000米為冰緣亞高山寒凍苔原墊狀草甸帶、海拔1300—2400米為中山寒溫針葉林草原帶(由針葉樹種西伯利亞落葉松、西伯利亞冷杉、西伯利亞云杉、西伯利亞紅松組成)、海拔800—1500米為低山丘陵灌木草甸草原帶、海拔800米以下是山前沖洪積平原綠洲荒漠帶,垂直分層明顯,阿爾泰山6-7個垂直自然景觀帶的真貌。金秋時節秋高氣爽,滿目層林盡染,林中大量產生的負氧離子 散發在空氣中,讓人神清氣爽,很是愜意。
<br></h3> <h3><br></h3><h3>眼前藍色月牙形湖灣,就是月亮灣。居高臨下望去,山林層林盡染,萬紫千紅,灣中的湖水介乎于碧藍與碧綠之間,呼吸著清新濕潤的空氣,看著眼前的美景,突然感覺歲月靜好,一切安然,生活真美好!<br></h3> <h3><br></h3><h3>可可托海巨大的白樺林樹。</h3> <h3><br></h3><h3>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境內的額爾齊斯大峽谷,是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中的一處主要景點。沿額河對峙連綿排列的花崗巖山峰,峰壁圓渾,形態多樣,眼前這座巨大山峰,巨大平坦的石壁上,經年累月風吹雨打凝固的豎直溝壑,儼然酷似石化的巨型瀑布,雄渾而壯觀!<br></h3><h3>
峽谷中流淌的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一條自東向西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全長2969公里,在我國境內長達546公里,沿途留下了一串串美麗富饒的綠洲和牧場。它流經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境內的可可托海,在此形成了一條近百公里長的大峽谷。
額爾齊斯大峽谷轉過108道彎的山路,就進入到呈"U"形狀約8公里的峽谷之中。峽谷內溝壑縱橫,山巒疊嶂,杉樹、松樹、樺樹和楊樹為主的森林和湍急的額河交相輝映,組合勾勒出一幅粗礦、蒼涼而靜謐的山水畫卷。</h3><h3>
<br></h3> <h3><br></h3><h3>可可蘇里濕地公園,是白天鵝、黑天鵝棲息地,深秋時節湖水中大片金黃色蘆葦隨風起舞,給略顯蒼涼的湖面平添了一抹靈動氣息。每年這個季節天鵝都南飛了,很幸運還能看到少量天鵝在湖水中游弋。<br></h3> <h3><br></h3><h3>“禾木村”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村,這里是“圖瓦人”居住地,村里的房屋全部是原木結構,充滿了原始、粗狂的味道。深秋季節是這里最美的季節,村邊的山峰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小橋流水人家,清晨,家家戶戶炊煙裊裊,晨霧縹緲勝似人間仙境……不愧是“中國第一村”??<br></h3> <h3><br></h3><h3>“五彩灘”,額爾齊斯河流經的兩岸,風景截然不同!一邊草茂林密一派江南精致,一邊寸草不生典型的雅丹地貌,在一個景區看到完全不同的兩種景觀。<br></h3> <h3><br></h3><h3>五彩灘位于布爾津縣,是去往哈巴河縣與喀納斯的必經之路。碧波蕩漾的額爾齊斯河靜靜地流過,形成“一河隔兩岸,自有兩重天”的極端景致。右岸是蔥郁青翠的河谷風光 ,綠樹成蔭,與遠處的山巒與戈壁交相輝映。左岸是經河流沖擊及狂風侵蝕,形成的懸崖式雅丹地貌。參差不齊含有不同礦物質的巖石,以紅色為主,間以綠、黃、白、黑及過渡色彩,向天上的彩虹一樣,層層疊疊五彩斑斕,故被稱作“五彩灘”。</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我國版圖最西北的“雄雞”尾尖上有一片神秘的土地,它位于中國西北之北與前蘇聯獨立出來的哈薩克斯坦接壤的邊界線上,是中國西北邊境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的出境口處。作為中哈界河的阿拉克別克河在這里緩緩流過,河的東岸就是被稱作“西北邊境第一團”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185團的所在地。也是國家旅游局批準的新疆建設兵團唯一一個5A級旅游景區所在地——“白沙湖”自然風景區。</h3><h3><br></h3><h3>關于185團的詳情已另外制作了美篇詳細介紹</h3><h3>《有一種精神,叫“185”團》<a href="http://www.xsjgww.com/1n27086q?share_from=self&v=4.6.2&share_user_mpuuid=43ce8c7976c9d452f3a9943b93445bfc"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網頁鏈接</a></h3> <h3><br></h3><h3>白沙湖畔白樺林、歐洲山羊樹、樺白楓紅,搖曳的蘆葦,金色的沙丘悠悠的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五彩繽紛儼然一幅精美的巨幅畫卷,美的讓人流連忘返久久不忍離去。</h3> <h3><br></h3><h3>藍天白云下,白樺林樹迎風舒展著“筋骨”!</h3> <h3><br></h3><h3>楓樹、歐洲山羊樹渲染了整個秋天????</h3> <h3><br></h3><h5>白沙湖的湖水無論春夏秋冬,始終不增不減,不凝不濁,而且,至今也也沒有探明水源的“來龍去脈” ,一切籠罩在神秘之中……<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1, 251, 251);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STHeiTi,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21.2px; white-space: normal;"></span></h5><h3><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1, 251, 251);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STHeiTi,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21.2px; white-space: normal;"></span></h3> <h3>傍晚時分,我們趕到了世界魔鬼城?? 又稱烏爾禾風城。位于新疆境內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佳木河下游烏爾禾礦區,這里獨特的風蝕地貌,形狀怪異,是干旱、大風環境下形成的一種典型的雅丹風蝕地貌。 大約形成于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在那時,這里層是一個巨大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長著茂盛的植物,水中棲息繁衍著烏爾禾劍龍、蛇頸龍、恐龍、準噶爾翼龍和其它遠古動物,是一片水族歡聚的“天堂”,后來經過兩次大的地殼變動,億萬年的風雨侵蝕,湖泊變成了間夾著砂巖和泥板巖的陸地瀚海,地質學上稱它為“戈壁臺地”。大自然饋贈給我們一場視覺的盛宴!<br></h3> <h3><br></h3><h3>我們乘坐景區內的觀光小火車開始了一場夢幻之旅。 穿行在一座座寸草不生、造型詭異、神秘感十足的巨大土丘中,陣陣風聲吹過,后脊梁骨發冷??</h3> <h3><br></h3><h3>夕陽落下之際,那形似桂林山水造型的一座座土丘,那形狀巨大的“航空母艦”戰斗群,那栩栩如生神似埃及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像”,被鍍上一抹金色余暉,粗獷之美令人震撼!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清晨摸黑出發直奔賽里木湖,一路上天陰沉沉地,公路兩旁都是連綿不斷的雪山,但景色略有不同。云層很低有的云朵低的好像在山腳下,有的輕薄的像薄紗輕盈縹緲,有的厚厚地黑壓壓罩在山頭上……<br></h3><h3><br></h3><h3>走著走著突然前面飄來一團薄霧,一瞬間像墜入云里霧里什么都看不清了!一時間能見度不足三、五米??嚇得三魂掉了二魂,司機師傅放緩了車速,慢慢地摸索著前行……約摸五分鐘時間,云開霧散一下子就走出了霧區,回頭看去霧氣緩慢地退去,恍惚間來了一次穿越,大家好一陣興奮,沒見過這陣勢??</h3> <h3><br></h3><h3>賽里木湖,行程中最美的一道風景線!一路緊趕慢趕還是錯過了觀看最美風景的時間。車剛剛路過湖邊天空瞬間放晴,抓拍了這張照片,其實,視頻效果更好。陽光下賽里木湖的湖水清澈見底,在不同的角度看顏色略有不同,或淺藍;或翠綠;亦或碧藍,像五彩寶石隨著光線的變換而變換著顏色,美輪美奐……</h3> <h3><br></h3><h3>可到了景區門口,天空突然陰云密布,還下起了蒙蒙細雨,湖水一下子從五彩斑斕的顏色變成了灰蒙蒙一片,本來憋足了勁要拍出“大片”,情緒一度低落了許多??司機邢師傅開足馬力沿著湖邊想追趕一片晴朗的天空,無奈天公不作美,一直不能放晴。</h3><h3><br></h3><h3>回想一下每一次的旅游或多或少都留有遺憾,這也宛如我們的人生,沒有完美無缺,只有努力追求,大不了下次再來??</h3> <h3><br></h3><h3>行進在美麗的伊犁河谷!北、東、南三面環山的伊犁河谷,北面有西北東南走向的科古琴山、婆羅科努山;南有北東東南西走向的哈克他烏山和那拉提山;中部還有烏孫山、阿吾拉勒山等橫亙,構成“三山夾兩谷”的地貌輪廓。素有“西域濕島”“塞外江南”之美稱的伊犁是中國西部最富饒的土地之一。
<br></h3><h3>伊犁河谷還是世界薰衣草三大種植基地之一。在伊犁河谷,公路兩邊都是連綿不斷的薰衣草田,仿若置身于薰衣草的故鄉,法國的“普羅旺斯”……</h3><h3><br></h3><h3>可惜觀看薰衣草的最佳時機已過,看樣子新疆還要再來一趟(捂嘴)</h3><h3><br></h3><h3>伊犁河谷占盡天時地利,河谷內降水充沛,氣候宜人,風光綺麗,物產和礦產資源豐富。既有連綿壯麗的雪峰、冰川,也有秀麗迷人的河谷;既有碧草如茵、廣袤無垠的草原,還有肥沃的良田。既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濃郁的民族風情……</h3><h3><br></h3><h3>可喜的是2013年5月在伊犁河谷還發現了一處特大型金礦!潛在的經濟價值估計在200億元左右,真是一塊風水寶地!</h3> <h3><br></h3><h3>走著走著河谷兩邊的山坡上,出現了奇景——新疆地區獨有的樹種“雪里云杉”(常綠喬木,株高可達30米,樹冠廣圓錐形。我國有17種9個變種。多分布天山山脈海拔3200米以下),披上了一層銀霜,樹干筆直,層層疊疊,煞是壯觀!飽了眼福。</h3> <h3><br></h3><h3>又是起了一個大早,六點鐘頂著滿天星斗摸黑出發了,今天,終于要去南疆的巴音布魯克的那拉提大草原了!坐落于天山以南昆侖山以北的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高山草原之一。沙漠綠洲庫爾勒市就坐落于此地。</h3><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21.25px; white-space: normal;"><br></span></h3><h3>來新疆之前從網上了解到的夏季那拉提草原是這樣子的:連綿起伏的山峰、深峽縱橫、森林茂密與草原舒展交相輝映,和當地的哈薩克民俗風情結合在一起,是集觀光、旅游、科學考察、休閑娛樂、避暑度假的好去處。<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21.25px; white-space: normal;"></span></h3><h3><br></h3><h3>但天有不測風云,中午飯后回到車上,導游小王發在群里一個視頻,講的是巴音布魯克交警提醒司機師傅,因前一天下雪了,山路難行已經封路了!哇⊙?⊙!一下團友們就炸了鍋!不能去了,不只是那拉提草原不能去了,余下的南疆景點都不能去了??</h3><h3><br></h3><h3>老天不給力沒辦法調轉車頭往回走,沮喪、郁悶? ??突然,峰回路轉前面又傳來最新消息——放行了??一下子感覺蒼天有眼,大家歡呼雀躍起來,司機邢師傅再次調轉車頭,一路快馬加鞭終于趕在閉園之前趕到景區。</h3><h3><br></h3><h3>當我們乘坐擺渡車進入景區后,一下子被眼前的世界驚呆掉了??????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潔白無瑕的冰雪世界!</h3><h5><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21.25px; white-space: normal;"></span></h5><h3><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21.25px; white-space: normal;"></span></h3> <h3>連綿起伏的雪山,白云縈繞在半山腰,北京秋天秋高氣爽,天高云淡,藍天顯得那么高。而那拉提草原的天空感覺觸手可及,白云低的?和白雪依稀間分不清那是雪,那是云。</h3> <h3><br></h3><h3>景區內有一個“天鵝湖”,湖水幽藍,天水一色,白云?悠悠,與遠處的雪山交映在一起,美的不可方物。</h3> <h3><br></h3><h3>因為下雪了,天氣驟然降溫,滿湖的天鵝都依依不舍地飛往了南方溫暖的地方,只留下為數不多的老弱病殘的幾只天鵝在湖中游弋……</h3> <h3><br></h3><h3>夜幕即將來臨,開都河——九曲十八彎(據考證開都河就是西游記里唐僧西天取經路經的通天河)在落日余暉下蜿蜒曲折伸向遠方 ,夕陽下殘陽如血,在暗藍色的天幕下徐徐隱去,一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絕美風光。</h3><h3><br></h3><h3>隨著日落西山,溫度驟然降低,穿著沖鋒衣還凍得上牙碰下牙,正應了那句話:新疆的天氣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h3> <h3>今天是去“羅布人村”,出了酒店車開出沒多久就停在了路邊,原來前面是一處斜坡,我們正是要上坡,有一輛大貨車在上坡途中輪胎打滑了??(由于雪后氣溫低路面已結冰),所以,后面的車都不敢貿然向前。望著長長的車隊,心里哇涼哇涼滴,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過去……<br></h3><h3><br></h3><h3>等了約摸半個小時,前面溜車的情況解決了,我們車的司機師傅藝高人膽大,他走了頭車。一路的盤山路,一路的冰雪,看著路基下就是山谷 ,提心吊膽地在山路上;眼見著一個一個彎路被甩在車后,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我們終于走出了冰雪路段,一路上的七上八下的心總算放回肚子里了。多虧了司機邢師傅的技術高??我們才得以繼續前行,團友們都很高興??大家紛紛給邢師傅發微信紅包,感謝邢師傅的辛苦付出。</h3> <h3><br></h3><h3>
<br></h3> <h3>羅布人村寨,位于庫爾勒市西南,村寨方圓72平方公里,目前村中尚有二十余戶人家,是中國西部地域面積最大的村莊之一。是一個避世的世外桃源,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村中有湖泊、塔里木河流經、原始胡楊林、草原和沙漠 。最大沙漠、最長的內陸河、最大的綠色走廊和絲綢之路在這里交匯,形成了黃金品質的天然景觀。<br></h3><h3>
羅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魚為食”。千百年來他們過著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生活。</h3><h3><br></h3><h3>這只遠離塵世的古老部族,是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帶領科考探險隊探險迷路后發現的。后來在羅布人的引領下,發現了震驚世界的樓蘭古城和小河墓地!由此,不為人知的羅布人也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h3><h3><br></h3><h3>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了為數不多的“最后的羅布人”!為了不使種族滅種,年輕人紛紛走出了羅布人村,融入到外面的世界,與外族交融。通俗地說,不遠的將來正宗的羅布人將湮滅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成為歷史。<br></h3><h3>
</h3> <h3><br></h3><h3>當這些姿態各異的沙丘出現在面前的時候,團友們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聲。一座座巨大的沙丘仿佛是大自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千姿百態,有的似一張巨大的“金盆”,有的似一對炯炯有神的雙眸??有的又似那湖水里的波紋,讓人驚嘆不已。</h3><h3><br></h3><h3>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似一幅流動的巨大沙畫,金色的沙粒在陽光照射下閃著耀眼的光澤,讓人不僅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br></h3><h3>村中的“神女湖”,一池沙漠中的碧水,四周是沙漠,風吹沙響……</h3> <h3><br></h3><h3>一進村口迎面是一片淺淺池水,比起一路來見過的湖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所以,只能說是一池水了,沙漠中的水是如此的珍貴。池邊星星點點的幾棵胡楊林樹,樹葉因時間尚早還沒有完全黃,在池邊拍下這張照片還是挺美的。背景是沙丘,水邊一紅衣女子站在樹下,婀娜的身姿和胡楊林樹一起清晰地映在池水中,飄逸靈動,充滿了畫面感??????</h3> <h3><br></h3><h3>“鐵門關”曾經的古絲綢之路上重要咽喉。</h3> <h3><br></h3><h3> 庫爾勒鐵門關是中國古代二十六名關之一。扼守孔雀河上游陡峭峽谷的出口,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險要沖(關內還有南北疆分界線)。晉代起在這里開始設關,因其險固,故稱"鐵門關"!
<br></h3><h3>兩千多年前的絲綢之路,就從這里沿孔雀河進入一條30公里長的峽谷。峽谷曲折幽深,谷壁刀劈斧鑿般險峻。它是扼守進入塔里木盆地的一道天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故稱為“鐵門關”!</h3><h3>
歷史上最著名的記載就是:西漢時期朝中大臣張騫奉皇帝令出使西域,曾路經鐵門關,班超也曾飲馬于孔雀河(飲馬河),現在關內還存有許多石碑,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登鐵門關曾賦詩一首:"鐵關天西涯,極目少行客,關旁一小吏,終日對石壁,橋跨千仞危,路盤兩崖窄。試登西樓望,一望頭欲白"。這首詩,真實而生動的描繪出了鐵門關的險峻。二千多年前的古人不畏艱辛,披荊斬棘,歷經萬難打通了與世界交流的通道!</h3><h3><br></h3><h3>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在習主席的帶領下,以中國為主導的“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這一牢牢“烙印”上中國符號的大計方針,為新形勢下的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鋪就了一條“中國高鐵”??既繞開了美國的圍追堵截,又開辟了屬于我們自己的一方天地。我們從不缺乏智慧和膽識,從二千多年前的老祖宗,僅管車馬很慢,路途遙遠,還是走出了一條通往世界的路!我們現在海陸空齊上陣,一定會走出一條繁榮昌盛的大路,讓世界驚艷!</h3> <h3><br></h3><h3>“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而新疆維吾爾語則稱之為“坎兒孜”。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于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 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適用于山麓、沖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兒井的結構,大體上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 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坎兒井不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h3><h3><br></h3><h3>“坎兒井”到清代在禁煙名將林則徐被貶新疆之后,得到了發揚光大。無論從數量上還是挖掘工藝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使吐魯番這座水蒸發量遠遠大于降水量的沙漠之地,變成為沙漠綠洲,瓜果之鄉!
<br></h3> <h3><br></h3><h3>新疆之行結束了,一路顛簸一路艱辛,光是新疆境內行車就是三千八百多公里!經常是摸黑就出發,頂著星星月亮??才歸。一句話:累并快樂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化市|
宁国市|
潮安县|
白山市|
东城区|
宁陕县|
西峡县|
嘉兴市|
涿鹿县|
台安县|
三原县|
炉霍县|
永城市|
娄烦县|
隆子县|
乌兰察布市|
越西县|
花垣县|
漯河市|
霍林郭勒市|
长沙县|
双城市|
尼玛县|
嘉鱼县|
东光县|
汤阴县|
廊坊市|
监利县|
四平市|
西昌市|
伊金霍洛旗|
恭城|
贵阳市|
克什克腾旗|
巫山县|
奉化市|
灵山县|
万源市|
甘泉县|
辛集市|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