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新妙""兩匯鄉",這幾個地名曾在母親的家書上反復出現,一直好奇:這倒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一群怎樣的親人,讓母親心心念念,常常掛在嘴邊?御寒上半年回去過一次"老家的親戚太熱情了,一起吃飯氣氛太好了!你們一定要回去看看!"<br></h3> <h3>一建群,表兄妹們就在群里炸開了鍋,熱烈地討論我們回鄉的行程和活動安排,這熱情確實比重慶火鍋不差分毫!母親張家這邊親戚很多,按照表兄弟的說法"聽說我們幾兄妹要回來,三舅一早就把客接了幾桌等起啰??"幾桌???要不要這么夸張??</h3> <h3>3號,我們上兩匯,兩匯的市集很小,趕完場拎著幾個黃豆面糍粑,就看見多年未見的幺姨娘,正沉浸在與親人重逢的悲喜敘舊之中,卻瞥見比我們先見到幺姨娘的大姐手里拎著一袋蘋果和香蕉,我不解道"大姐,你趕個場買些水果干啥子,我們不是來看稀奇買稀奇的嗎?蘋果有啥子買頭?"大姐一臉興奮又急切"幺姨娘說許世寅和她住一個院子,我們要去看看他!"許世寅?這個名字好熟悉,但一時間又想不起是誰了,他和我們是什么關系?"爸爸姐姐的兒子,來過我們家難道你忘了?"哦,想起來了,父親有個同父異母的姐姐,從未謀面,很少來往,她兒子曾來過宜昌,但己失去聯系多年,論起來其實是梅家這邊特別親的親人,真是意外的好消息!</h3> <h3>幺姨娘帶著我們敲開許大哥的房門,開門的是許大嫂,我們一眼就認出了他倆,雙方見面都有些激動,我的眼眶也再次濕潤,也許歲月變遷產生過距離,也許由于舊時的一夫多妻制,曾使兩家人關系有些微妙,沒有一般兄妹走得那么親近,但今天見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父親這邊僅剩的一支至親,對于雙親已逝的我們兄妹來說,可謂百感交集,這</span>種血緣的親切感真是與生俱來,無法割舍的!我們的這次回鄉之旅也因為這個計劃外的相見而更加圓滿了??</h3> <h3>看得出來,許大哥一家日子過得嘿好,只是70多歲的許大哥中風之后,行動一直不便,祝大哥早日康復??愿許大哥一家幸福安康??<br></h3> <h3>母親這輩六兄妹只有兩個女兒,幺姨娘是最小的,今年70多,和母親相差了十幾歲,幺姨娘在老家的房子是兒子今年新做的,屋前視野開闊,山青水秀,母親當年回來雖然還是舊屋,也在這住了好久,還幫著幺姨娘收過谷子,冉三兒說:"我們每次回來都舍不得走唉!住起嘿舒服的!"看到這片景色,我們都好想住在這里,的確是個好地方!</h3> <h3>到了!到了!母親心心念念地方,云霧繚繞宛若仙境一般!<br></h3> <h3>親人見面,嘰嘰喳喳??一頓認人打招呼,蒙圈了??記了半天,誰是誰,還是傻傻分不清??</h3> <h3>張家的老輩子還有三位,這對相差二十幾歲的兄妹再加上一個同父異母的四舅,<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87歲的三舅精神矍鑠,耳聰目明,和外公的照片特別像!幺</span>姨娘比大舅的長女只大五歲,難怪說幺房出長輩,真是一個大家庭啊!</h3> <h3>一進堂屋,就看見相框里面有母親的舊照片,三舅一家來宜昌耍時照的。母親每隔幾年也會回來探親,最后一次回家探親時間最長,一家一家挨著住了小半年!</h3> <h3>新打的糍粑,是老家逢年過節才有的待客禮性,柴火灶上烙起嘿香??母親當年8月15也曾帶著我們幾兄妹打過磁粑,那個石制的盅缽就是從老家帶過來的,糍粑好吃米難盅,打糍粑可是個費力的活兒路!<br></h3> <h3>又看見dan水點豆花,<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也許因為見到這么多母親的親人,突然好想媽媽??往</span>年,我們也是這樣幫母親推磨添豆,看著乳白的豆子漿流入磨盤,流進盆里,然后巴巴地等著過濾出豆渣,大鍋大火把豆漿燒開,母親兌好特制的dan水,用長長的瓢邊轉邊點,盯著豆漿一點點凝固,母親用筲箕輕輕壓制成嫩豆腐,這時候一般口里已經滿是哈拉子了,只等著馬上起鍋醮上辣子醬油,大口地吃起來,一幕幕畫面競這樣鮮活!就象昨天!</h3> <h3>三舅家開席啰!四桌滿滿當當,可不真是"提前接了幾桌客"嗎,四個舅舅一個幺姨娘每家多則8個少則4個子女,一般都是5、6個兄妹,光兄弟姊妹就是27個,各自成家開支散葉,全部到齊得十好幾桌,老張家人丁實在太興旺??</h3> <h3>這個必須申遺??也是母親最懷念喜歡的場面"兄弟姐妹吃酒劃拳,鬧熱!"</h3> <h3>張家大家庭根深葉茂,祝親人們健康快樂,家家興旺!</h3> <h3>"一家一家合影",這個主意太機智了??回去對著照片把人認清楚??大舅家的老表們,"車夫"明燈干啥子去了哦,居然錯過合影??</h3> <h3>二舅家的子女最多,到齊應該有八大八個??</h3> <h3>三舅家5個到齊了??</h3> <h3>幺姨娘的娃兒有兩個在成都,來了兩個當代表。</h3> <h3>祝老輩子健康長壽??</h3> <h3>晌午過后,去四舅家拜訪了四舅和四舅娘,小平就帶著我們爬坡下坎去給外公外婆大舅二舅上墳,按老規矩我們是外姓,上香送紙錢都讓小平和表兄弟他們代勞了。</h3> <h3>母親出生長大的老宅,純木板房,已經年久失修,按御寒的話"再不回來,老房子就看不到了!"</h3> <h3>梅家老大是名符其實的"還鄉團"團長,"掃蕩"正式開始啰,"現在還做不做黃金豆豆豉?"有沒有才打的新米?煮稀飯嘿香!""糍粑還有沒得?都裝起""把你的甘庶砍兩根嘛"????</h3> <h3>柚子,甘庶,新米,糍粑??被她看上的無一幸免??管人家是不是親戚,都大膽開口,曉得老家民風純樸,臉皮頓時厚起來??本來"還鄉團"三個字是我的一種調侃,這一下坐實了??哥和御寒也忍不住了,連粗竹子都要砍一根,鋸成小段做杯子和小盆裁!服了??要是這樹上的芭蕉不是生的,只怕也要一網打盡了!</h3> <h3>學藝開始,lui(過濾)豆漿。</h3> <h3>點豆花</h3> <h3>凝固,壓實,成了??</h3> <h3>二舅家的二哥家又開席咯,中午走了好幾家人,以為晚上會少一些,又來了些老表,還是四桌??</h3> <h3>四舅家的女婿來作代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一頓飯吃得天也黑下來咯,不想走也必須走了,再晚更看不到路了,打起手電筒,沿著崎嶇的小道,老表們一直把我們送到大路上,又去三舅家辭別兩位老人,"曉得路了經常回來噻!""過年又來耍,來就多住幾天!""到底好久又來喲"兄妹四人和侄兒帶著依依不舍之情,登上回涪陵的面包車!</span><br></h3> <h3>張家之行的這一整天,時時讓我們想起母親,這孕育張家的青山綠水,他們出身成長的老屋,還有這舊石磨,都曾留下母親的足跡!打糍粑,點豆腐,祝酒劃拳??有的母親當年曾不止一次帶我們做過,有的母親曾不止一次描述過,時至今日,親人們依舊在傳承著這一切,這一切怎不讓人感懷和追憶?!</h3> <h3>如今,張家人憑著純樸善良,吃苦耐勞,家家都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母親今日若見到,也會由衷地高興,祝張家親人日子越過越好??</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施秉县|
启东市|
象山县|
洛扎县|
综艺|
浙江省|
绥棱县|
青州市|
南雄市|
西乌|
民县|
桂东县|
大厂|
西和县|
吉木萨尔县|
永川市|
天水市|
潞城市|
博乐市|
尉犁县|
龙里县|
贵南县|
九龙县|
美姑县|
中牟县|
扬州市|
奈曼旗|
沙湾县|
夏邑县|
望奎县|
五家渠市|
郁南县|
仙游县|
冀州市|
乌什县|
青神县|
海阳市|
五寨县|
开阳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