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云谷山,屬福建省境內,位于武夷山市興田鎮與南平市建陽區莒口鎮交界處,因朱熹在此山講學而譽名。</h3> <h3>2018年10月4日,是國慶黃金周期間,5位驢友結伴去登云谷山。</h3> <h3>要登云谷山,有兩條線路可選。一個是從建陽莒口開始由南向北登臨,另一個是從武夷山興田由北向南登臨。我們這次是從武夷山出發,乘車到達興田鎮西郊村楮樹下水庫,開始徒步。</h3> <h3>這是到達楮樹下水庫停車的處的亭子,車到此處就不能再往前開了,邊上立有水庫告示牌。</h3> <h3>云谷山,是理學圣山。朱子終老建陽”,創立了“考亭學派”,共創辦4所書院,其中寒泉精舍、云谷晦庵草堂就位于此。淳熙二年(1175),云谷晦庵草堂落成。<br></h3> <h3>建陽市(現為建陽區)人民政府2011年11月在朱熹講學遺址處立的“云谷晦庵草堂”。</h3> <h3>記得今年夏天,有到西郊楮樹下水庫,當時就站在水庫邊指著云谷山,與一同游覽的伙伴們說,什么時候去登這座山。</h3> <h3>現在終于下決心去了。</h3> <h3>下車后沿著小溪前行,見到一個“龍井”。經過億萬年的沖刷,落差讓小溪把堅硬花崗巖變成一個深水潭。</h3> <h3>這種水潭,當地的人們稱它為“龍井”。在武夷山市,最著名的“龍井”就屬大安源的那處“龍井”了。<br></h3> <h3>同行的伙伴說,像這種深山小溪,有石鱗可抓,但同時也要注意蛇在石鱗邊上,很可怕的。</h3> <h3>往小溪看了看,小溪里水不多,要找到石鱗,難啊!怪不得楮樹下水庫現在的水位非常低,都快見底了。</h3> <h3>沿途茶山。武夷山不愧為茶鄉,茶園隨處可見。</h3> <h3>走了半個小時,到達一個古廊橋邊。</h3> <h3>大概是年久失修,廊橋已破爛不堪。</h3><h3><br></h3> <h3>據說,此處廊橋是當年武夷山革命先輩們聯絡的一個據點。廊橋里融入了紅色基因!</h3> <h3>經過廊橋不遠,見到正在收稻谷的村民。</h3> <h3>金黃色的稻谷,是個豐收年。</h3> <h3>這里就是月積坑了。</h3> <h3>月積坑屬興田鎮西郊村一個偏遠的自然村。據說以前月積坑有很多人口,解放前由于連年戰火,人口減少。因交通不便。人口更是外遷,現在只剩幾位老人留守。</h3> <h3>月積坑也屬于革命老區。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不斷挖掘革命素材,為月積坑建紅色文化作準備。</h3> <h3>村子小溪邊一位老阿姨。</h3> <h3>走過月積坑,就要開始進山了。云谷山隱隱可見。</h3> <h3>云谷山,也是文學圣山。朱子熱愛大自然,寄情山水,創作了大量詩文,其中,為云谷山創作了《云谷記》一篇,《游云谷詩》七首,《云谷二十六詠》《云谷雜詩十二首》等共46首(篇)。<br></h3> <h3>云谷山,又是福地圣山。云谷山擁有眾多的書院(晦庵草堂、寒泉精舍、云谷書院)、道觀(休庵、云社、高明)、田舍(云莊、西寮、休庵)等人文景觀。<br></h3> <h3>登云谷山,也是一種朝圣。</h3> <h3>休息下,吃東西補充體力。</h3> <h3>往右邊小道上去,就進入古道。</h3> <h3>原始的山間小道,天然的雜樹林。</h3> <h3>木耳?!</h3> <h3>山間也有毛竹。</h3> <h3>云谷山高明道觀指路牌。</h3> <h3>天然古木。</h3> <h3>古石階。</h3> <h3>虔誠的朝圣者。</h3> <h3>云谷山主峰呈東西走向,有蠟燭山、沖水巖、四角塔,蛇仔崗、蓮花崗等五條山脈,峰巒蜿蜒起伏。<br></h3> <h3>云谷山昔稱廬峰山,后朱熹更名曰“云谷”。<br></h3> <h3>云谷山翠嵐環繞,路徑陡絕。<br></h3> <h3>山上草木繁茂,古木參天,蘊藏著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br></h3> <h3>經過兩個多小時登山,到達山門。</h3> <h3>進入山門見到場景</h3> <h3>昔日晦庵草堂,如今高明道觀。</h3> <h3>道觀內場景。</h3> <h3>朱熹在為母守墓期間,在云谷山結廬讀書。他被這里的奇山秀水所吸引,曾深情地說:在這里耕山、釣水、養性、讀書、彈琴、鼓缶以詠先王之風。<br></h3> <h3>朱熹母親祝氏葬于建陽太平山麓。為了守制,朱熹在太平山麓建寒泉精舍,廬墓苦讀。數年之后,在蘆峰建了云谷書院,作為講學著述之所,命名其室為晦庵。<br></h3> <h3>朱熹的名號“云谷老人”和“晦庵”即自此而定。他還為此寫了著名的散文《云谷記》。<br></h3> <h3>晦庵草堂前有個方塘。據說,朱熹詩中的“半畝方塘”指的就是云谷山中的這個水塘。</h3> <h3>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h3> <h3>后來,有學者又注方塘為: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h3><h3>有記載該詩作于1166年,應該不是指云谷山的半畝方塘,因為那時候朱熹還沒到云谷山講學。現在,大家知道的是武夷市山市五夫鎮朱熹住處紫陽樓的“半畝方塘”。</h3> <h3>在高明道觀午飯后,聽道觀的道長說,云谷山的最高處有路可登頂,從道觀來回要一個半小時,沿途要翻過3個山頭。</h3> <h3>為了登頂,又繼續前行。山中掛有紅色帶子指引。</h3> <h3>據道長介紹,云谷山頂要設雷達站,路要開通,已有測量隊來測量。</h3> <h3>這些掛在樹上的紅帶子應該就是測量隊留下的。</h3> <h3>沿途可見散落在地上的酸棗,可用來制作酸棗膏食用。</h3> <h3>山崗上走,遠眺武夷山市境內。</h3> <h3>山的脊梁。</h3> <h3>山的南邊是建陽。</h3> <h3>云谷山有關朱熹的遺跡,大部分落在建陽境內。</h3> <h3>經過40多分鐘山中爬上爬下,翻過3個山頭,終于到達了云谷山的最高處,海拔999.3米,又說1008米。這是在最高處留影。</h3> <h3>游覽了云谷山,時間不早了,開始下山。</h3> <h3>返程途中經過夕陽下的古廊橋。</h3> <h3>此次是從武夷山境內登臨。云谷山旅游文化景點都在建陽莒口鎮,如宋理宗皇帝御書“廬峰”和朱熹手跡的“南澗”、“戰龍松”、 “赫曦臺”等摩崖石刻。有機會的話,還要從建陽登臨體驗下云谷山文化。<br></h3> <h3>云谷山,是理學圣山,是文學圣山,是福地圣山。</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台县|
五河县|
商城县|
保亭|
清远市|
鸡东县|
泸水县|
东乡县|
类乌齐县|
阳泉市|
信阳市|
正阳县|
昭觉县|
库车县|
永清县|
澎湖县|
左权县|
古交市|
平泉县|
大丰市|
莲花县|
五河县|
定州市|
布尔津县|
怀柔区|
耿马|
特克斯县|
盐边县|
电白县|
连城县|
本溪市|
陵川县|
陇南市|
资中县|
舞阳县|
依兰县|
东乌|
尉氏县|
偏关县|
洛隆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