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約旦、以色列,在我的腦海里,它們有著很多古老的傳說;濃郁的宗教色彩;多宗教間的糾紛;圣經的誕生地;彌漫著戰爭的硝煙......。懷揣好奇和復雜的心情,我走進了它--神奇、古老、謎一樣的國度。</span></h3> <h3> 整裝待發,充滿期待!</h3> <h3> 2016年5月10號我們一行搭乘皇家約旦航空,在北京時間11日上午10點到達約阿尼爾王后國際機場。當地氣溫約20度,陽光燦爛,空氣清新,非常舒適。<br></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約旦哈希姆王國位于亞洲西部,阿拉伯半島的西北,以色列為鄰。約旦基本上是個內陸國家,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約旦是一個比較小的阿拉伯國家,全國缺水,也沒有石油之類的自然礦產品。</span></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據導游介紹,該國75%的土地是荒廢的(沙漠,無用地),沒有工農業,吃喝靠進口。 全國900萬人口,400萬住首都,80%是巴勒斯坦人。識別約旦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唯一區別是:約旦當地人頭披紅白相隔的頭巾,其它是黑白相間。</span></h3> <h3> 旅游--是該國的三大經濟支柱之一,(旅游巴士不允許被攔截),所有停車場都不收停車費,旅游車可超車,因旅游業占國家收入的40%。<br></h3> <h3> 第一站,我們徒步穿越峽谷,來到神秘古老的"玫瑰古城"。佩特拉古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它是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約旦最負盛名的古跡區之一。3世紀起,因紅海貿易興起代替陸上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直到1812年為瑞士旅行家重新發現而重見天日。<br></h3> <h3> 佩特拉(Petra),位于約旦安曼南250公里處,隱藏在一條連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峽的狹窄的峽谷內。實際上,這里的巖石不只呈紅色,還有淡藍、橘紅、黃色、紫色和綠色。<br></h3> <h3> 通往佩特拉的必經之路是一條長約1.5公里的狹長的峽谷通道。<br></h3> <h3></h3><h3> 太壯觀了!那種走過荒漠峽谷、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不由得屏住呼吸,看到在陽光照射下的依山雕鑿的一個巨大的羅馬式殿堂,震撼、贊嘆、驚奇一起襲來!面對這巨型雕琢建筑,心里琢磨,幾千年前的古人,要有怎樣的智慧和毅力,才能琢出這樣雄偉的鬼斧神工、天造地設的建筑??!</h3> <h3> 眼前的一切,如夢如幻,難以置信,令人震憾!<br></h3> <h3> 這就是古城的中心,一個大廣場,廣場正面聳立由一塊巨石雕琢而成的高約40米、寬約30米的哈茲納赫殿堂,意為“金庫”。<br></h3> <h3></h3><h3> 佩特拉這座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歷史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它獨特之處在于所有建筑都在朱紅或赭石色的巖石上開鑿而成,因此有“玫瑰之城”的美譽。1985年,佩特拉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h3> <h3> 穿過哈茲納赫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羅馬劇場遺跡。劇場后面有一片開闊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宮殿、浴室和住宅等。<br></h3> <h3> 進入峽谷,可以看到在巖壁上的許多空洞,這是一些鑿巖而成的墓碑群。這是一座隱沒于峽谷中的城市,懸崖絕壁環抱,城墻天然而成。當然現在已經風化瓦解所剩無幾了。<br></h3> <h3> 一直沿著峽谷往里走,古城內有個劇場,也是雕鑿出來的,可容納六千人。看臺成扇形,沿山而上排成階梯。<br></h3> <h3> 走到哪兒,我們都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外國朋友也都紛紛地走進我們的鏡頭。</h3>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我們來到約旦首都安曼。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山城,坐落在7個山頭之上。安曼氣候宜人,景色秀麗,是一座融傳統與現代為一體的城市。</p> <p> 安曼的歷史就從我們腳下的城堡山展開。早在3000多年以前,信奉古埃及太陽神(即阿蒙神)的阿蒙人部落建立了阿巴斯·阿蒙王國,首都就選在城堡山上,之后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安曼。</p> <h3> 今天的城堡山更像是一個遺址公園,其殘存的文物古跡反映了各個歷史年代的面貌。</h3> <h3> 約旦首都安曼的城堡山是游客必到的景點,在城堡山的這邊,可以清晰地看到約旦國旗在風中飄揚。遠處高聳的旗桿,據說是全球最高的國旗旗桿,旗桿127米高,旗的尺寸是30米x16米,孤獨地矗立在漫山遍野的小"火柴盒"上。但山頂上卻是另一個荒涼的世界。</h3> <h3> 由于地處東西方交通要道上,安曼一直就是繁華的商業中心。</h3> <h3> 這里是安曼的制高點,也是最古老的要塞,站在山頂可俯瞰整座城市。</h3> <h3> 城堡山山腳下,是安曼的羅馬露天劇場,和其他的羅馬劇場一樣,這里的音響效果時隔1000多年后,仍堪稱完美。劇場可容納五六千人,不論坐在劇場何處,都可以清楚地聽到舞臺的聲音。</h3> <h3> 站在劇場中間講話,可以聽見自己的聲音在頭頂上回蕩不止。這讓每一位初到此地的游客,無不感到一絲的震撼。</h3> <h3> 在安曼以南30公里處,有一座特殊的藝術小城---馬達巴,也稱馬賽克之城。</h3><h3> 城市的西北邊,有一座圣喬治東正教堂,著名的六世紀時期中東地圖就保存在教堂里。</h3> <h3> 圣馬可教堂內,地板上被圍護起來的位置,就是那幅古老的馬賽克地圖。特殊的馬賽克之城,向游客展示出1500多年前用各色小石塊拼粘成的馬賽克中東地圖。?</h3><h3> 經考證,該地圖在公元560年制作完成,用了超過230多萬片的彩石鑲嵌而成的,長25米,寬5米,面積足有125平方米。雖然地圖已殘缺不全,但其精美的拼圖工藝、地理位置的準確表示,以及地圖的多功能用途都令人叫絕。</h3><h3> 這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歷史最悠久的中東地圖,不僅是約旦的國之瑰寶,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朵燦爛的絕美的奇葩,令眾人贊嘆不已!</h3> <h3> 如今,人們對馬賽克早已不陌生。眼見為實,原來這種馬賽克裝飾藝術的發源地,就在中東大地。</h3><h3> 這里最常見的一種圖案是開滿了花的樹,當地人說它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說,在這棵樹下,發現了第一幅馬賽克作品;一種是說,這是生命之樹——橄欖樹,象征著和平美好。</h3> <h3> 馬賽克中東地圖縮小版</h3> <h3> 位于約旦北部的杰拉什古城,離首都安曼40多公里,早在公元前1600年,杰拉什就有人在此居住生息。</h3> <h3> 公元前64年,羅馬軍隊占領了杰拉什之后,杰拉什才開始按照羅馬建筑風格建城,當時修建了許多神殿、廟宇。</h3> <h3> 公元106年,圖拉真皇帝將羅馬大道修至此處,使得這里的商貿活動更為頻繁,曾經繁華興盛一時,與耶路撒冷、大馬士革、巴格達、以弗所、薩那等著名古城同為當時的中東名城之一。</h3> <h3> 直到1806年,杰拉什古城被德國旅行家歐里赫所發現,自1920年起,考古隊正式開始在該城進行考古發掘,經過近百年的不斷發掘,喚醒沉睡了千年的文明古跡,昔日的輝煌重見天日再度閃亮,向世人展現出兩千多年前的燦爛文明,雖然它是以廢墟的形式展現。</h3> <h3></h3><h3> 千柱之城杰拉什,柱子之間全是商鋪,可見繁華。通過此城通往四面八方,巴格達,大馬士革,沙特的麥地那,開羅,耶路撒冷等。</h3> <h3> 到處都是斷垣殘壁,一塊塊石頭,一根根石柱都在述說著歷史的滄桑。</h3> <h3> 偉大文明的廢墟,猶如遲暮的美人,從蒼老的容顏中依稀可見昔日的風采,也象一位年邁力衰的英雄,氣質上依然充滿豪氣與威嚴。</h3> <h3> 杰拉什不但是約旦境內保存得最好的古羅馬城市,也是世界上保護最好的古羅馬城市之一,同樣也是約旦一個最重要的旅游觀光景點。</h3> <h3> 目擊歷史遺跡,無不為這些氣勢雄偉、保持兩千多年的建筑所震撼,深刻感受人類文明的源遠流長。此城為世界上保存完好的最大規模之一的古羅馬城市遺跡,場面確實震撼!</h3> <h3> 為歡迎羅馬皇帝哈德良而修建的哈德良大門,大門建造于1290年至1310年, 修建了20年之久。<br></h3> <h3> 死海,即基督教《圣經》中的亞拉巴海,就是鹽海。位于以色列、約旦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負422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陸地的最低點,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深處湖床海拔-800米,湖水鹽度達300克/升,為一般海水的8.6倍。遠遠望去,死海像一條雙尾魚,或藏或露,游弋在群山腳下。</h3> <h3></h3><h3> 死海沒有潮起潮落,波瀾不驚。在陽光的照射下,海面像一面古老的銅鏡,熠熠生輝。水里也沒有水草浮動,錦鱗游泳,連小魚小蝦也看不到。據專家說,水里沒有微生物??赡芫褪且驗檫@些原因,人們給它起名叫死海。</h3> <h3> 5月14日離開死海前往約旦邊界進入以色列,沿途看到約旦河,泥黃的河水令人大失所望。</h3><h3> 從約旦邊界進入以色列,現在回想起來,簡直太可怕了!那是全世界最混亂的邊界關口。身為游客的我們,也像難民一樣,人貼人地擠著,被人推著走,到了海關蓋章窗口,根本沒有一米距離之說,好多只手搶一個窗口。臟亂、無序!</h3> <h3> 以色列耶路撒冷老城區,走街串巷。</h3> <h3> 在耶路撒冷的橄欖山上看,最顯眼的就是這座金頂清真寺,在太陽的映照下,熠熠發光。</h3> <h3> 在橄欖山可看到前方東正教堂耀眼的洋蔥頭金頂。</h3> <h3> 在猶太教的圣典里,錫安是耶和華居住之地,是耶和華立大衛為王的地方。一直以來,國破家亡的猶太人都期盼著上帝帶領他們前往錫安,重建家園。錫安山在耶路撒冷中部,建立了神殿的山,也叫圣山。錫安山是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錫安山代表救恩。</h3><h3> "致敬啊,向著你約旦河致敬!致敬啊,向著錫安山我的母親。懷念我們美麗的祖國,懷念我們家鄉,苦難家鄉。"(注:這是背景音樂<希伯萊奴隸合唱>里的歌詞。這首歌在意大利家喻戶曉,有著第二國歌的影響力,經典之作,永遠流傳, 震撼洗滌人們的心靈)。</h3><h3> 希伯萊人就是猶太人,現在的以色列人。一個多難的、優秀的、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偉大的民族。</h3> <h3> 客西馬尼園萬國教堂。據介紹,耶路撒冷城東部的橄欖山因山上曾遍植橄欖樹而得名,這里曾是耶穌布道的地方,也是遍布圣經中記載的神跡所在。耶穌在山腳的客西馬尼園被捕遇難,復活后在此生活了40天然后升天,因此復活節后第40天為耶穌升天節。</h3><h3> 匆匆留影,到此一游。</h3> <h3><h3> 苦路,我們的導游邊走邊向大家介紹今天要到訪的地方-苦路,也叫悲痛之路。這全長約一公里的小路,對于基督徒來說,可是最虔誠的朝圣之路。因為這是耶穌背上十字架后,走向刑場的路。由于期間發生了14件事,所以這條苦路有十四站。在苦路開始的地方,有十四幅繪畫,講述了這十四站所發生的事。</h3></h3><h3> 現在的路線是18世紀確立的。<br></h3> <h3> 我們的導游也拿出圣經的故事,給我們講述了當時發生的一切??赡芪覀兌疾皇腔浇掏?,所以很難將我們引入到那個苦難的情景中。沿著這條彎彎曲曲的小石道,踩著當年耶穌的足跡,也沒能改變一個觀光客的視角和心態。更何況沿街太過熱鬧,游人熙熙攘攘,摩肩擦踵,商品琳瑯滿目,目不暇接?!?lt;/h3> <h3> 據導游介紹,這里是耶穌的出生地(約十二級階梯,下面的地下室不足十平米)。</h3> <h3> 錫安山上的馬克樓是耶穌與12門徒享用最后晚餐的地點。</h3> <h3> 據載:</h3><h3> 第1站:耶穌被判死刑。</h3><h3> 第2站:在這里耶穌被背上了十字架,戴上了荊棘冠冕,并遭鞭打。</h3><h3> 第3站:耶穌初次摔倒的地方。</h3><h3> 第4站:圣母馬利亞教堂,耶穌在這里遇到了他的母親。</h3> <h3> 第13站:圣墓堂涂油禮之石。根據當時的猶太禮儀,耶穌的尸體在埋葬之前,就是在這里清潔和凈化的。據說圣母馬利亞從這里收斂了耶穌的遺骸。</h3><h3> 第14站:苦路之終點,也就是耶穌被收斂入墓的地方。由于眾多朝圣者點燃祈求之燭到此祈禱,神殿四周墻壁被熏得烏黑。禮拜時,人們會沿墓地繞行一圈,以示紀念。</h3> <h3> 圣慕教堂,也稱復活大教堂。是耶穌遇難,復活的所在地,也是耶穌墳墓的所在地。教堂完全沒有歐洲教堂的華麗和精美,那種不規則的結構和布局,在形式上少了肅穆和敬畏,加上游人太多,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著名景點。直到走進大教堂里面,才仿佛被眼前教徒們虔誠地禱告禮拜而改變這種感覺。</h3> <h3> 進入教堂,就能看見眾人在撫摸一塊巨大的紅色大理石,這就是耶穌從十字架上被放下后涂抹香油的地方(這是苦路的第十三站)。大理石上殷紅的石紋,猶如斑斑血跡,血絲交織,只見眾多信徒排著隊,紛紛在此跪拜撫摸祈禱。</h3> <h3> </h3> <h3> 哭墻, 是耶路撒冷猶太教的遺跡,又稱西墻,是耶路撒冷舊城第二圣殿護墻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護墻的僅存遺址。為古代猶太國第二神廟的唯一殘余部分,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大石塊筑成。猶太教把該墻看作是第一圣地。哭墻分為兩部分,中間隔一柵欄,男女分開祈禱。</h3> <h3> 許多徘徊不去的祈禱者,包括游客,或以手撫墻面、或背誦經文、或將寫著祈禱字句的紙條塞入墻壁石縫間。為不枉此行,我們也將祝福語寫在紙上,塞進石縫里。歷經千年的風雨和朝圣者的撫觸,哭墻石頭也泛泛發光,如泣如訴一般。</h3> <h3> 1981年哭墻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h3><h3>?</h3> <h3> 戈蘭高地,是此行帶有火藥味的地方。西面與以色列接壤,居高臨下,是敘利亞西南邊陲的戰略要地。經過1967年和1973年二次中東戰爭后,以色列才保住了對戈蘭高地的管轄權。這里有公路直通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只有60公里路程。</h3> <h3> 聯合國維和部隊駐扎在高地上,這里一直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h3> <h3> 驅車前往海法的巴哈伊教(中文也譯為大同花園)的圣地——巴哈伊花園。巴哈伊花園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陵寢,所以也是巴哈伊教的圣地,整個花園圍繞巴孛陵寢依卡梅爾山而建,18層花園,從山頂綿延到山腳,凌空屹立、美麗莊嚴,恰如巴比倫空中花園的完美再現,不愧為世界文化遺產。</h3><h3> 可惜游客只能在觀景臺上俯瞰,因為只有巴哈伊教徒才能進入到花園中。</h3> <h3> 特拉維夫是以色列的現代大都市,也聚集了多種宗教信仰的人。但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更喜歡在這里生活。</h3> <h3> 當歷史照進現實,以色列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般沉重肅穆,夜幕下的耶路撒冷有時髦的夏日燈光節,藝術家們在燈光、照明技術、音樂與表演的基礎上,將光影與古城遺跡無縫融合,喚醒著人們關于3000年圣城的回憶。</h3><h3> 讀書,是向內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讀書,探索天地蒼穹。</h3><h3> 匆匆過客的我,10天的約旦、以色列之行,很快就結束了。除綜上所述的,很多的未知,在我心里,始終是個謎......。</h3><h3> 繼續前行,探索未知!</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源县|
邯郸市|
黔江区|
新郑市|
安达市|
甘洛县|
海安县|
黄浦区|
文登市|
中山市|
雷州市|
阿瓦提县|
中方县|
京山县|
湖南省|
陕西省|
安西县|
隆回县|
阜康市|
周口市|
天津市|
文昌市|
沅江市|
军事|
和平县|
无锡市|
龙陵县|
越西县|
吉林省|
晴隆县|
营口市|
东方市|
务川|
东乡县|
潞西市|
瑞安市|
澄江县|
迁安市|
芜湖市|
武鸣县|
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