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9月8日,巴楚蜀道自駕游第七天,難得的一個大晴天,艷陽高照。</h3><h3> 上午游玩神農架木魚鎮附近的‘’天生橋‘’和‘’神農壇‘’景點,午餐后,結束了神農架的五天游程,離開神農架。</h3><h3> 沿G209國道,一路驅車南下130公里,傍晚,到達長江三峽的中段,鄂西山城,巴東縣。開始了我們自駕游的第二個游程:車游長江三峽,重走千年蜀道。</h3><h3> 巴東縣,行政上屬湖北恩施州管轄,地處長江三峽中段,向西是巫峽,往東是西陵峽。現在的巴東縣城是2002年三峽截流后重建的,幾乎是一個新城,老城都淹沒在175米水線以下了。</h3><h3> 從明天起,我們將驅車西行,沿長江北岸,出巴東,先巫峽,再瞿塘峽,最后東進西陵峽,沿著長江三峽自駕游,重走千古蜀道。</h3><h3><br></h3><h3> 巴東長江大橋</h3> <h3><br></h3><h3> 萬里長江流經四川盆地東緣大巴山脈時,濤濤江水沖開崇山峻嶺,奪路向東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偉,舉世無雙的長江三峽。</h3><h3> 萬里長江西起重慶奉節,東至湖北宜昌之間的四百里峻險水路通道上,從西向東依次形成了,瞿塘峽 ,巫峽,西陵峽三個峽谷,巴東縣恰巧處在中間。三峽全長約200公里,從西向東分別是,瞿塘峽,長約8公里;巫峽,長約40公里;西陵峽,長約80公里。</h3><div><br></div><h3> 長江南岸 ,鳥瞰巴東縣城</h3> <h3><br></h3><h3> 此照片是我站在長江北岸的山上,向長江南岸拍攝的巴東縣城全景,中間的大橋是巴東長江大橋,大橋左邊是東,西陵峽方向;右邊是西,巫峽方向。</h3><h3> 長江三峽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從古至今,這里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杰用武之地,名勝古跡同旖旎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h3><h3><br></h3><h3> 長江北岸,鳥瞰巴東縣城</h3> <h3><br></h3><h3> 自古巴人多纖夫,如今古纖道已淹沒,高峽出平湖,新時代的巴人,舊貌換新顏,但巴東縣的城市標志仍以巴人纖夫為雕塑。</h3><h3> 游長江三峽,經典線路多是從重慶至宜昌,乘游輪,走水路,4~5天時間;或是在宜昌乘船兩壩一峽一日游。</h3><h3> 我們三峽自駕游,驅車走長江南北兩岸的公路,從巴東開始,經巫山,過奉節,再秭歸,最后到宜昌,走的是陸路。一路上,觀三峽沿途山城,賞長江兩岸風光,走每座三峽大橋,尋千年巴楚蜀道,也別有一番風情。</h3> <h3><br></h3><h3>當晚,我們住巴東縣城。</h3><h3>巴東長江大橋夜景。</h3> <h3><br></h3><h3>第二天,巴東的早霞。</h3> <h3><br></h3><h3>巴東港,遠處的峽谷即是巫峽。</h3> <h3><br></h3><h3>巴東長江大橋橋下</h3> <h3><br></h3><h3>巫峽晨光</h3><h3><br></h3> <h3><b><i><u><br></u></i></b></h3><h3><b><i><u>一,萬里長江第二峽之——巫峽</u></i></b></h3><h3> 9月9日,多云。自駕長江三峽,重走千年蜀道,從巴東開始。</h3><h3> 巫峽是萬里長江的第二峽,自古以俊秀著稱,峽長谷深,層巒疊嶂,百轉千回,宛如綺麗畫廊。她東從巴東長江大橋起,西至巫山長江大橋止,水面只有40多公里。我們開車沿長江北岸公路行駛,一路飽覽了沿途旖旎風光美景,恰似一副美麗山水畫卷。</h3><div><br></div><h3> 萬里長江第二峽之巫峽,沿途美景隨拍。</h3><div><br></div><div><br></div> <h3><br></h3><h3>巫峽沿途美景</h3> <h3>山里村莊</h3> <h3> </h3><h3>侗族人家</h3> <h3>巫山長江大橋</h3> <h3><br></h3><h3>巫山縣城</h3> <h3><br></h3><h3>巫峽風光</h3> <h3><br></h3><h3> 傍晚,到渝東山城奉節縣。</h3><h3> 從湖北巴東長江大橋經重慶巫山長江大橋,再到奉節夔門長江大橋,走水路不到百公里,我們自駕游沿公路繞來繞去,卻走了210公里。</h3><h3><br></h3><h3> 重慶奉節縣城</h3> <h3><b><i><u><br></u></i></b></h3><h3><b><i><u>二,三峽之巔——瞿塘峽</u></i></b></h3><h3> 9月10日,多云。萬里長江第一峽,瞿塘峽。</h3><h3> 瞿塘峽,有三峽之巔之稱,自古以雄偉壯觀著稱,水面僅長8公里,是萬里長江第一峽。</h3><h3> 站在夔門大橋,向東望去,寬闊的江面,在這里被兩岸斷崖壁立,高入云端,氣勢磅礴的夔門壓縮,江面變窄,夔門形同門戶,鎮守在三峽之首。</h3><h1></h1><h3></h3><h3> 夔門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自古扼守三峽之首,成為三峽標志性景觀……。10元人民幣的背面圖像就是夔門景觀,這也是大自然的杰作。</h3><h3> 三峽工程蓄水前,瞿塘峽水面海拔僅86米,現在已高達170多米,高峽出平湖,許多自然人文景觀卻被淹沒在水下了,但也建設了許多公路,才能有如今我們驅車在瞿塘峽兩岸,欣賞三峽之巔風光的方便。</h3><h3> </h3><h3> </h3><h3> 瞿塘峽沿途風光隨拍。</h3><h3> 夔門長江大橋</h3> <h3>寬闊的江面</h3> <h3><br></h3><h3>長江白帝城廊橋</h3> <h3><br></h3><h3> 長江在此被兩岸斷崖壁立,高入云端,氣勢磅礴的山體壓縮,江面變窄,形同門戶,鎮守在三峽之首,故稱夔門。</h3><h3><br></h3> <div><br></div> 夔門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自古扼守三峽之首,成為三峽標志性景觀……。10元人民幣的背面圖像就是夔門景觀,這是大自然的杰作。 <h3><br></h3><h3>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夔門炮臺,扼守長江千年。</h3> <h3><br></h3><h3> 照片中的棧道,是現在正在建設的古巴楚蜀道,還未開放。棧道下方的痕跡就是千年古蜀道遺跡,古時纖夫走的道,由于長江水位的提高,原來許多古蜀道遺跡都已沒入水中,留存的很少了。古蜀道很危險,游人已不讓進入。</h3> <div><br></div>千年巴楚蜀道。 <h3><br></h3><h3> 在水位與山體的連接處,有一條金腰帶似的痕跡,裸露著巖石,沒有植被,這就是三峽蓄水175米的痕跡線。如果三峽蓄滿水……?</h3> <h3><br></h3><h3>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h3> <h3><br></h3><h3> 下午,游完白帝城,夔門,我們驅車過夔門大橋,向長江南岸駛去,一路閱盡長江風光,尋遍峽谷深處。</h3><h3> 然后沿S201省道(巫恩路)南下,向著渝東鄂西的十萬大山駛去,在巴山楚水的大山深處,花了一周時間,自由自在的兜了一圈(另有游記)。于9月17日晚,回到長江南岸,屈原故里,湖北秭歸縣,開始長江三峽的最后一峽,西陵峽(也稱兩壩一峽)之游。</h3> <h3><b><i><u><br></u></i></b></h3><h3><b><i><u>三,兩壩一峽——西陵峽</u></i></b></h3><h3> 9月18日,巴楚蜀道自駕游第十七天,多云。游長江西陵峽及三峽大壩。</h3><h3> 湖北秭歸,古代著名詩人,屈原故里,萬里長江之西陵峽的起點。西陵峽,西起秭歸東至宜昌,水面約80多公里,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葛洲壩就在這段江面,因此又稱為兩壩一峽。</h3><h3> 自古西陵峽以險著稱,滾滾長江東去,古老的長江纖夫就是出自這一帶。如今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高峽出平湖, 這里的江面變寬,已經沒有了激流險灘,也沒有了纖夫,長江在這里被馴服的變成了湖泊,但依舊青山綠水,風景壯美。</h3><h3><br></h3><h3> 從秭歸縣城遙望三峽大壩</h3> <div><br></div>山城秭歸縣城 <h3><br></h3><h3>屈原故里</h3> <h3>秭歸港</h3> <h3><br></h3><h3> 三峽大壩景區圖。</h3><h3> 游覽三峽大壩,中國公民免票,但大壩內部屬管制區,自駕車不能進入。我們從秭歸方向來,先在長江南岸的觀景臺上看大壩全貌,然后驅車過西陵長江大橋,到三峽大壩游客中心換乘景區交通車,按規定路線參觀游覽大壩。</h3><h3> 三峽大壩區域很大 ,氣勢很雄偉,環境很美麗,遍地鮮花果樹,路邊幾乎無人影,所有路口實行軍管。只有壇子嶺,185米平臺,截流紀念園三個點開放,這是中國人的偉大工程,慢慢游覽需一天時間。</h3><h3> 三峽大壩其功能,導游講解用了三句話來高度概括,我覺得很形象,故記之:</h3><h3> 兩邊發電,中間泄洪;</h3><h3> 動水發電,靜水通航;</h3><h3> 小船乘電梯,大船爬樓梯。</h3> <h3><br></h3><h3> 三峽大壩下游,南岸觀景臺遠眺三峽大壩,氣勢恢宏,令人震撼,真是一個偉大的工程。</h3><h3> </h3> <h3><br></h3><h3>中間泄洪,兩邊發電。</h3> <h3><br></h3><h3>大壩下游,截流紀念園看大壩</h3> <h3><br></h3><h3>大壩下游,西陵長江大橋全景。</h3> <h3><br></h3><h3>大壩下游,輸配電網絡</h3><h3>動水發電,靜水通船。</h3> <h3><br></h3><h3>駛過西陵長江大橋,去長江北岸。</h3> <h3><br></h3><h3> 大壩上游,近處的平臺就是185米標高平臺,上有標高基石柱。</h3> <h3><br></h3><h3> 大壩最高點,壇子嶺看三峽大壩全景,大壩上下游的水位落差。</h3> <h3><br></h3><h3>壇子嶺廣場</h3> <h3><br></h3><h3> 三峽大壩航道,五級船閘。</h3><h3> 小船乘電梯,大船爬樓梯的地方</h3> <h3><br></h3><h3>西陵峽</h3><h3><br></h3> <h3><br></h3><h3> 傍晚,至宜昌夷陵區,葛洲壩附近就宿。</h3><h3> 宜昌至喜長江大橋</h3> <h3><br></h3><h3> 9月19日,從宜昌瑞都酒店16樓江景房,看宜昌長江濱江大道,滾滾長江東流去,長江江面 ,在這里被馴服的像溫順的羊羔。</h3> <h3><br></h3><h3> 葛洲壩上游,悠閑的江釣人,一人7~8根釣竿,看著手機,等魚兒??愿者上鉤。</h3> <h3><br></h3><h3>葛洲壩,無論從規模和氣勢上,都不能和三峽大壩媲美。<br></h3><h3>葛洲壩下游。</h3> <h3><br></h3><h3>葛洲壩船閘</h3> <h3> </h3><h3> 昔日激流險灘的西陵峽,船靠拉纖上行;如今高峽出平湖,纖夫當船工,險灘搞旅游,農家成民宿,一派祥和的新時代,新氣象。</h3><h3> 西陵峽休閑風光。</h3> <h3><br></h3><h3> 長江三峽是泱泱華夏的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壯美魁寶,幾千年來,長江之水,源遠流長,滾滾東流,養育了中華兒女,成就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h3><h3> 其實,對于長江三峽我很早就有自駕游的愿望。早年,每當我出差宜昌,武漢,重慶等地,面對長江,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但我也知道,這是一個奢侈的想法;崇山峻嶺,迢迢千里,沒有公路,沒有時間,沒有導航。想去三峽,只有乘船走水路 ,自古就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現實。沒想到,現在退休了,這個愿望卻實現了。</h3><h3> 這要感謝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感謝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才有了三峽工程的建設 ,才有了國家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實施,才有了衛星導航的普及;當初奢侈的愿望,如今成為現實,天塹變通途;也讓我們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h3><h3><br></h3> <h3><br></h3><h3> 現在,在長江三峽周邊,僅高速公路就有滬渝高速,滬蓉高速兩條,一南一北與三峽平行,沿江還有無數國道,省道,縣道,甚至鄉道,都是新修的,路況非常好,真真實現了‘’千里江陵一日還‘’,‘’天塹變通途‘’的千年愿望,使長江三峽自駕游成為可能。
現在,游長江三峽,仍然是游輪為主;但我卻選擇了一種不一樣的旅行方式。我喜歡自駕游,喜歡自駕游的那種自由自在,隨心所欲,想走就走的感覺;自駕游注重旅行的體驗與快樂,注重旅途中的發現與意外;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去感受,去體驗同樣的三峽風情,去聆聽,去探尋同樣的三峽故事。<br></h3> <h3><br></h3><h3> 我們總共花了四天時間,經過兩段行程,先巴東,經巫山,過奉節;再秭歸,又宜昌,先后自駕游歷了三峽全程;領略了巫峽,瞿塘峽,西陵峽峻美風光;重走了巴山楚水的千年蜀道;游歷了四百里三峽沿岸的全部縣城。在長江三峽的不同江面上,穿梭了幾個來回,駛過了不同的長江大橋;古時候‘’難于上青天‘’的蜀道,現在可以南北穿梭,玩得自由自在,不亦樂乎;如若詩仙李白在世,不得羨慕?不得寫詩再頌?</h3><h3> 有水必有橋, 有橋必修路,有路必造橋。如今,游長江三峽除了游輪,自駕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沁县|
迭部县|
通化市|
泰顺县|
柞水县|
清苑县|
琼中|
勐海县|
富源县|
齐齐哈尔市|
逊克县|
霸州市|
福州市|
杭锦后旗|
巴东县|
临海市|
岫岩|
黑河市|
汾阳市|
潜山县|
澄迈县|
合阳县|
收藏|
清苑县|
秦安县|
喀喇|
铜川市|
读书|
山西省|
大同县|
临沧市|
普兰县|
名山县|
甘孜县|
龙海市|
绥芬河市|
祁门县|
彭阳县|
赤壁市|
盐亭县|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