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爸爸的路(上)

五哥

<h3><br><br><br>1983年5月3日,一封來自開江縣人民法院的掛號信寄達我的手中,這是份推翻爸爸二十五年前“歷史反革命”案的刑事裁定書,其全文如下:<br>開江縣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 院復(83)裁字第17號<br>被告人:伍芬芝,又名伍德馨,男,判年五十五歲,家庭成分地主,個人偽政人員,北師大畢業,開江縣永安公社人,受審前系開江中學教員。<br>被告伍芬芝因反革命一案,于一九五八年七月三十日,由本院判處管制三年,交農業社監督改造。該伍于一九六零年病亡。<br>現經復查證實:被告伍芬芝解放前參加國民黨、青年黨,列名參加三黨聯誼會,反侵略大同盟等反動組織,并任國民黨區分部書記、委員、青年黨執委小組長等反動職務。同時又任過偽縣教育科長、偽專署教育科長、田賦管理處副處長等偽職。在上述任職中,積極進行反蘇、反共宣傳活動,忠實地為反動政府服務等罪行完全屬實,該伍確系歷史反革命。但在肅反運動中,對該伍已作反革命歷史結論,仍留用開中任教。肅反運動后,未發現其新的犯罪活動和隱瞞的重大歷史問題,根據我黨既往不咎的政策,維持肅反結論,原判管制三年不當,故作如下裁定:<br>撤銷本院一九五八年七月三十日院判(58)字第98號刑事判決書。<br>對伍芬芝宣告無罪。<br>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九日<br>  收到文件當晚,我一個人跑到山腰無人處痛哭了一場。長達三年的申訴終于有了結果,雖說來得太遲,雖說這冷冰冰硬梆梆的文件讀起來更像一份定罪判決,它畢竟還是宣告了爸爸無罪!<br>那年12月,我和三哥回開江為爸爸掃墓,走到沙壩場滿叔家剛坐下,便見漫天紛紛揚揚下起鵝毛大雪,片刻功夫,千山萬壑一片縞素,爸爸墓前的竹子被積雪壓倒,“噼啪”之聲不絕于耳……<br>我至今不認為那場大雪只是巧合,我相信那是爸爸在天之靈強烈的情感表達——二十多年才等來了親人正大光明地掃墓!二十多年才等來了這么個說法!<br>沙壩場是爸爸生命結束的地方,也是爸爸生命開始的地方。1903年5月15日,爸爸在這里一個農家小院中出生,爺爺是個謹守本分,終年辛勤勞作的農人,承繼了“湖廣填四川”時來此開拓的先祖們傳下的犁耙蓑衣和一份田產。本想把農耕家風一代代傳下去的爺爺,看出了爸爸自小與紙筆墨硯有緣,認定他是個讀書的材料,便一心要培養他求學深造。<br>開江地處偏僻,改朝換代之際,舊制已廢新風未開,直到1920年才有了第一所新式“中學堂”。爸爸考進去成為首屆學生之時,已年屆十七。在此四年,所學內容仍未離國學傳統,真正接觸“新知”是在他21歲“留學”北平之后的事。<br>那時出省讀書即被稱為留學。為鼓勵本縣學子去外省留學,縣政府設置了“留學貸費”,凡留學省外而家境清貧者皆可貸得150元。借此資助,爸爸于1924年春與他的同學鄧靜華、陳川江、張伯高、孫子高等結伴負笈北平,補習一期后考入朝陽大學攻讀法學。一年后感覺志不在此,又“跳槽”北師大歷史系。<br>那時的籍貫觀念十分強烈,學子眷戀家鄉,家鄉關照學子,同鄉間互相提攜是一種普遍的社會風氣。爸爸在北師大讀書期間,不知是家鄉需要抑或自身家庭原因,便曾于1930至1931年間休學,回母校開中任教一年。1932年從北師大畢業后,先由同窗好友蕭雪滄介紹,在毗鄰家鄉的萬縣中學教書,后經開江教育界前輩曾孟久鼎力推薦,于1933年春回鄉任教育科長之職。<br>1935年3月,爸爸因教育經費被挪用問題主動引咎辭職。<br>當時紅四方面軍打下達縣,開江成為兩軍對陣的前線,教育經費被鄉鎮挪作安置難民、訓練地方武裝之用的情況相當嚴重。身為教育主管官員負有制止不力之責,是爸爸辭職的主要理由。而他以初出社會的熱血青年勁頭,在家鄉雷厲風行地推行教師資格考試,令很多人飯碗不保,招致怨恨,深感處處掣肘,應該才是辭職的根本原因。<br>離鄉另謀它就,爸爸懷揣一張北師大畢業文憑,憑借地北天南的同鄉同學關系,東闖西碰,兩年內就跳了五次槽。先是去重慶投考培養縣長的“縣政訓練班”,潛心準備了四個月,最后名落孫山,無奈只得暫借二叔伍芬荷任教的成都南城小學棲身,當了一期小學教員。1936年2月,同鄉孫慕周的好友余詡(萬縣人)新任威遠縣長,經孫推薦擬聘爸爸為督學,到威遠才知原任督學是自己的朋友羅英杰,不愿取而代之,便在羅手下謀了個事做。當年8月,經同鄉徐清士介紹,轉赴灌縣任督學。年底又由同學陳川江介紹任昭化縣第三科科長。到1937年4月,同鄉政界前輩陳志學出任四川省第一區專員(專署設溫江),委任爸爸為新繁縣第三科科長,工作生活才算基本穩定下來。<br>第三科除管教育外,還要管農業。爸爸回憶中寫道:“……在教育方面,舉辦了復式教學講習會、小隊長訓練班。復式教學講習會是謀改良鄉村小學教員教學方法的,小隊長訓練班是訓練小學生,使能為單級教師的助手。又成立了‘小學教育研究會’,每兩周開會一次,全體教員必須出席,凡是教育上的實際問題,都提在會上討論決定……在建設方面,修堰筑堤是每年必作的工作,另外還推廣了金大2905小麥和發動全縣學生摘繳黑麥穗……”<br>爸爸在新繁工作兩年多,頗得地方好評。陳志學專員亦對這個小老鄉刮目相看,1939年10月他調任第二區專員(專署設資中)時,委任爸爸為其屬下的威遠縣教育科科長,一年后又將其調到資中任二區國民教育師資訓練班教導主任,1941年6月升任二區專署第二科科長,主管二區教育行政。<br>1947年8月,爸爸的頂頭上司田伯施專員被免職。為表“同進退”之志,爸爸辭職離開官場,到資中縣立中學謀了份教職。<br>爸爸回憶中提到,這次辭官的深層原因,其實是內心預感到了國共內戰的前景,想置身黨派斗爭之外以自保。<br>兩年半之后,爸爸的預感就變成了現實。<br>站在歡迎解放軍進城的資中街頭,面對一生中親歷的第二次改朝換代,爸爸自忖平生對勝利一方并無冒犯,雖心中忐忑,卻也沒有多大的憂慮。<br>1950年初,他在內江參加了新政權組織的第一次寒假學習,春節后應聘到威遠師范任教。<br>可能這個學期發生了什么令他不安的事,使爸爸不顧親友的強烈反對,執意要回開江老家。面對天翻地復的大變動,故鄉已是他最后的依恃。<br>1950年9月的一天,爸爸扶著已有五個月身孕的媽媽,牽著最大12歲最小3歲的一長串孩子,帶著沉重的行李(光是書就不止一百斤)踏上旅程。走到榮昌安富鎮,媽媽身體不支,爸爸只得在當地中學覓了份教職,安頓一家人臨時住下。<br>媽媽懷的這個孩子已是老六,本打算生下來就送給當地人,誰知是個女孩人家不要,只好抱著繼續上路。<br>幾百公里攜婦將雛,背包佬傘,有車有船的路段坐車坐船,無車無船的路段請人挑著最小的孩子和行李步行。真不知爸爸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走完這漫漫的還鄉之路,于1951年3月初回到他久違的母校,趕上了開江中學開學。</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兰考县| 景洪市| 大石桥市| 师宗县| 西宁市| 皋兰县| 邻水| 扶沟县| 闻喜县| 融水| 托里县| 叙永县| 泉州市| 宁乡县| 东宁县| 黄龙县| 沅陵县| 扎赉特旗| 鲜城| 特克斯县| 海宁市| 古丈县| 井陉县| 鱼台县| 荣成市| 祥云县| 田东县| 钦州市| 元谋县| 光山县| 来凤县| 太康县| 新龙县| 虎林市| 上高县| 金堂县| 翁源县| 银川市| 汉沽区| 三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