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解放軍薪餉待遇歷史沿革

冷霧

<p><b>——沈陽軍區后勤史館供應分館巡禮</b></p><p><br></p><p><b>展館撰文/ 冷 霧</b></p> <h5><b>軍史館外景</b></h5> <h5><b>軍史館館長、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徐文濤大校,親自為觀眾講解。</b></h5> <h3>1958年11月,毛澤東主席來到某部飲事班,親切地詢問戰士們:“津貼夠不夠用,有沒有節余,晚上睡覺暖和不暖和,公家發的鞋襪夠不夠穿。”毛主席再三勉勵戰士們說:"你們要努力學習,要艱苦補素。″毛主席的話,戰士們感到無比親切而溫暖。<br></h3> <p class="ql-block">——————————————————————</p> <h1><b>一、土地革命時期的供給制</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size: 17px;">(一)經費來源</b></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b> 1927年秋,中國工農紅軍建立井岡山根據地開始,主要采取打土豪籌措糧款,以保障供給。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政權后,紅軍的經費來源,除打土豪和軍事繳獲,主要依靠紅色根據地的稅收、發行公債。蘇維埃政權也把當地出產物資運到國民黨地方軍閥控制地區銷售,以獲得收益,還有共產國際也提供部分經費。</b></span></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size: 17px;">(二)待遇標準</b></h3><h3><b><span style="font-size: 17px;"> 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改編時,確立了我軍官兵待遇平等原則。部隊廢除薪餉制,官兵吃一樣的飯,穿一樣的衣服,同樣分得一份伙食尾子或零用錢。這一創舉得黨中央確認后,紅軍全面實行供給制,一直沿襲到建國初期。</span>紅軍的津貼費,因經濟條件限制,沒有形成統一標準,也不定期發放。1934年紅軍長征,離開江西蘇區根據地,衣、食、住、行都遇到極大困難,還遭大批敵軍圍追堵截,連吃穿都成了問題,津貼更得不到保障。</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發行貨幣<br></b></h3><h3><b> 1932年2月,中華蘇維埃政權便創立了銀行,開始發行統一的紙幣“蘇維埃幣”,面額為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共5種。蘇票一元與銀圓一圓或法幣一元相等值。</b></h3> <h3>▲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進行改編。確立了官兵待遇平等的原則,在連隊由士兵委員會負責監督伙食費的收支和物資的采購,參與伙食帳目的結算和“伙食尾子″的分配。這種分配形式,可謂我軍津貼的芻型。<br></h3> <h3>▲毛澤東在為紅4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起草的決議中寫道:紅軍人員的物質分配,應該做到大體上的平均,例如官兵薪餉平等,因為這是現時斗爭環境所需要的。圖為紅4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br></h3> <h3>▲1930年5月、鄂西特委、省委在向中央的報告中寫道:“部隊兵土的實際生活,每天每人只有400文的伙食費,10天發1元零用錢,服裝草鞋等完全由公家負責。所以有時雖生活不好,兵士也沒有怨言。”圖為鄂西根據地一隅。<br></h3> <h3>▲&nbsp; 1935年 12月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周恩來、彭德懷頒布規定,無線電技術、醫務人員、電話技術人員和紅軍學校軍事教育專家四類人員,享受技術津貼。一等每月12元,二等8元,三等4元。圖為享受特殊津貼的紅一方面軍無線電報務員合影。</h3> <h3>▲ 1935年4月份的支付決算。支付項目包括軍事費、行政費、津貼費、政衛費、糧食費、內務費、教育費、外交費、財務費、地方武裝費。<br></h3> <h3>▲ 中國共產黨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方志敏,在監獄里寫的《清貧》一文寫到:“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個最不幸的日子。有兩個國民黨士兵,在樹林中發現了我,在身上沒有搜到錢后,士兵不相信:像你當大官的會沒有錢?。并威脅不把錢拿出來,就是一顆炸彈,然而仔細搜身結果,確實一個銅板也沒有。<br></h3> <h3>▲ 羅榮桓在井網山斗爭時期分得的伙食尾子一一塊銀元。在一次戰斗中,一顆子彈正好打在羅榮桓裝在胸部口袋里的這塊銀元上。后來他詼諧地說,要不是這塊銀元保駕.我早就去見馬克思了。<br></h3> <h3>▲ 東北軍區后勤部長、總后勤部副部長周玉成,曾任紅三軍團供給部長。長征途中親自守護著三軍團的賬本和一擔銀元,這是三軍團的全部家當。翻越雪山時空氣稀薄、寒風刺骨,快到山頂的,挑著銀元的戰士不幸犧牲。周玉成含著淚水親自挑起擔子,咬牙翻過了大雪山。<br></h3> <h3>▲ 土地革命時期紅色政權發行的貨幣。<br></h3> <h1><b>二、抗日戰爭時期的供給制</b></h1>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經費來源</b></div><b> 西安事變后,蔣介石同意聯共抗日。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國民黨政府發給軍餉。根據協議對三個師按4.5萬人計算,每月發軍餉法幣63萬元,其中生活費30萬元。以后略有增加,但每年沒超過75萬元。軍餉由八路軍西安辦事處領取。國民政府給新四軍每月發經費6.6萬元。另外江北的新四軍每月經費3萬元,由安徽省國民政府提供。在統一戰線原則下,八路軍分散游擊發展部隊,1940年擴大至40多萬人,這些部隊主要靠部隊自籌供給。1941年初皖南事變后,國民政府停止了八路軍、新四軍的軍餉。為走出困境,提高保障能力,1941年開春,陜甘寧邊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待遇標準</b></div><b> 1939年1月八路軍參謀部規定了供給制標準。其中生活津貼分為五等:1、主席、參謀長、政委、局長等,每月5元。2、處主任、科長、團營級干部等,每月4元。3、股長、科員、譯報員、秘書、連級干部等,每月3元。4、文書、管理員、教員、排級干部等,每月2元。5、勤雜人員、戰士等,每月1元。其它抗日游擊區,由于作戰流動性很大,經費來源匱乏,沒有建立固定的津貼標準。 </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流通貨幣</b></div><b> 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1937年9月,陜甘寧邊區政府,承認并流通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逐步收回蘇維埃票。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后,陜甘寧邊區政府獨立發行貨幣,禁止國民政府法幣在邊區流通。邊區銀行發行的邊幣,票面為一元、五元、十元。圖案具有鮮明的解放區文化特色。1944年5月,邊區銀行發“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面額為五十元、十元兩種。 </b></h3><h3><br></h3> <h3>▲ 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城。<br></h3> <h3>▲ 紅軍改編八路軍后,東渡黃河奔赴華北抗日前線。國民黨政府對三個師每月發軍餉法幣63萬元,其中生活費30萬元,軍餉由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向政府領取。<br></h3> <h3>▲ 1938年12月,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前方總部參謀長左權發布命令,重新規定部隊津貼標準:師、旅級5元,團、營級4元,連級3元,排級2元,班長1.5元,戰士1元。<br></h3> <h3>▲1937年 1月 ,東北抗日聯軍頒布《指戰員零用費支付簡則》。每人每月:兵士2.4元,班長3元,排長3.6元,連以上主官4.8元,其他官佐、政工人員3元。圖為東北抗日聯軍部分官兵。</h3> <h3>▲&nbsp; 1937 年 10 月 19 日凌晨 ,八路軍第129師358旅769團,一舉擊毀擊傷日軍停在山西省代縣陽明堡機場的 24 架作戰飛機。蔣介石特批獎勵2萬元大洋。陜北、太原、上海群眾團體亦募集 2.75 萬元。八路軍總部決定,全軍官兵各發獎慰金 1 元,參加陽明堡戰斗官兵各發 2 元,襲擊陽明堡受傷干部發 10 元,受傷戰士發 6 元。<br></h3> <h3>▲ 隨著部隊的發展和后勤任務的日益繁重,1939年六月成立軍委后勤部,部長葉季壯、副部長楊立三。圖為楊立三(前排右2)與野戰供給部部長周玉成(前排右1)帶領財政處人員到白區為部隊籌款時合影。<br></h3> <h3>▲ 八路軍開展大生產運動誓師大會。</h3> <h3>▲ 毛澤東主席題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h3> <h3>▲ 延安部隊組織開荒耕地。</h3> <h3>▲ 八路軍某部后勤財務人員,集體審查生活費津貼開支情況。</h3> <h3>▲ 為節約經費,八路軍官兵自己打草鞋。<br></h3> <h3>▲ 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發行的貨幣。</h3> <h1><b>三、解放戰爭時期的供給制</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經費來源</b></h3><h3><b> 解放戰爭是兩軍最后決戰,規模急劇擴大,消耗空前增多。在“一切為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思想指導下,軍隊經費供給,在老解放區主要由解放區政府統籌供給,根據地的人民政權通過稅收和發行貨幣、債券等形式籌集經費,保障軍隊需要。部隊進入新區主要依靠就地籌措,通過收繳敵人的資財和就地征借財糧的辦法保障部隊供給。同時老解放區也派人前送錢款,給予支援保障。</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二)待遇標準</b></h3><h3><b> 初期,各部隊之間因受經費來源、家底薄厚等因素影響,各地區部隊供給標準差異較大,苦樂不均。1947年底,華北、陜甘寧、晉冀魯豫、山東等解放區,以及東北民主聯軍,先后制定了本區范圍的供給標準。</b><b>1948年底,全軍第一次后動工作會議,提出了統一供給標準的要求,1949年4月,軍委頒布了全軍統一的津貼費標準。(1)一般津貼:干部戰士每月豬肉1斤、黃煙半斤、肥皂2/3塊、牙刷1/6把、牙粉2/3包。(2)補助津貼(紙煙):連排級5包、營團級10包、師級以上15包。干部、戰士津貼費標準相同,僅在吸煙上有差別。為避免物價劇烈波動影響,均以實物量規定領報標準。對個發放實物,也可按實物量折成貨幣實施保障。</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發行貨幣</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b><b> 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軍開始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為配合人民解放軍的進攻作戰,鞏固新解放的地區,一些新區銀行相繼建立,并不斷整合當地原有銀行,展開對敵貨幣斗爭,逐漸統一新區的貨幣市場。</b></h3> <h3>▲ 東北民主聯軍在秋季攻勢中攻克彰武縣城。</h3> <h3>▲ 1947年,東北民主聯軍后勤部財政處駐哈爾濱郊區一座日軍遺留的倉庫。</h3> <h3>▲ 東北民主聯軍財務處長沈孝元在哈爾濱。</h3> <h3>▲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頒發供給標準。津貼項:1.每人每月100元(理發、洗澡在內,干部與戰士同),另發煙葉1斤,按當地物價報銷。2.每人每月發醫藥補助費50元。3.生育費,產前、產后兩個月中灶待遇(小產者減半)。生產時紅糖2斤,雞2只,雞蛋60個,麻紙300張(小產者規定同),布3丈,棉花3斤(小產者不發)。4.婦女衛生費,每人每月麻紙半刀(50張計)。5.撫育費,自分娩起~6歲止,按成人大灶伙食標準發給,按當地當時市價折合。</h3><h3></h3> <h3>▲ 1948年,遼東軍區頒發的供給標準。</h3> <h3>▲ 1947年,東北民主聯軍后勤部財務處,核銷警衛團經常費通知書,包括津貼費等開支計738萬元。經辦人為審計科長安鐘昌。</h3> <h3>▲1948年,東北民主聯軍財務處審計科長安鐘昌(前)與同事,行軍途中駐吉林市,在北山合影。<br></h3> <h3>▲ 解放戰爭中每名士兵一年的生活費用:</h3><h3>以1947年,華北解放區野戰軍為例。1、食糧,每人每日1斤8兩計,全年需小米558斤。2、菜金,每人每日油、鹽、肉各5錢,菜1斤,柴2斤計,每日折小米15兩,全年折小米342斤。3、津貼費,每人每月小米6斤計,全年折小米72斤。4、年節費,每人全年供給4斤肉,折小米10斤。5、烤火費,每人全年供給木柴45斤,折小米12斤。6、服裝,每人以1年兩套單衣,1/2套棉衣、6雙鞋、2雙襪,2/3床棉被計,全年折小米551斤。7、軍費負擔的傷兵、伙食客飯等,全年每人平均需小米320斤。上述7項開支合計,即1個士兵一年生活費用,為1865斤小米折款。</h3> <h3>▲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在撫余縣籌建銀行辦事處,發行東北銀行的鈔票,兌換老百姓手中的蘇聯紅軍票、偽滿洲國鈔票,逐步建立解放區金融體系。兌換工作異常繁重,一位剛入伍的女學生負責柜臺業務。月底結賬時,發現鈔票兌換虧了一大筆錢。負責柜臺的女孩很難過自責。辦事處主任沃野報告上級同意,用自己的金戒指折價,把虧損的錢給補上了。</h3> <h3>▲ 民主聯軍財務人員行軍途中在老百姓家土炕上算賬。</h3> <h3>▲ 1945年10月,中央東北局決定成立東北銀行,發行東北幣。圖為東北民主聯軍總后勤部東北銀行舊址,現為工商銀行遼寧省分行營業部沈河支行。</h3> <h3>▲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軍政學校,部分畢業學員分配到印鈔廠。<br></h3> <h3>▲ 印鈔廠政委王紀元。后任遼寧省副省長。<br></h3> <h3>▲ 四野部隊南下入關作戰。<br></h3> <h3>▲ 1949年5月,東北軍區財務部委派朱文福、楊景新率押運班率火車悶罐車入關,為四野部隊運送銀元。據記載,對入關四野部隊,采取部隊領取、轉賬劃撥和派人前送的方式,共支出9600億元(舊幣,與新幣折合率為10000:1)。其中派干部入關送經費四次,紙幣5000億元,銀圓400萬元。另外,四野入關帶走白金45兩,黃金294兩;另從東北局財政部領取黃金5000兩。”<br></h3> <h3>▲ 銀元</h3> <h3>▲ 沈陽蘇家屯火車站舊址。<br></h3> <h3>▲東北解放區發行的貨幣。<br></h3> <h3>▲東北民主聯軍印紗廠車間</h3> <h3>▲淮海戰役我軍渡江。<br></h3> <h1><b>四、新中國建立后的薪金制</b></h1> <h3>▲1949年10月, 北京開國大典。</h3> <h3>▲ 毛澤東主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經費來源</b></h3><h3><b>新中國成立后,結束了長達22年的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歷史,軍隊建設也進入嶄新時代。1950年開始,軍費由國家財政統一撥款,總后財務統一向中央財政領取和報銷。全軍部隊理順了供應關糸,統一了經費劃撥渠道,生活費按實力和標準計領,真正實現了“吃皇糧”。</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二)待遇標準</b></h3><h3><b>1949年10月以后,隨著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國家財政收入不斷增長,我軍逐步建立完善了全軍統一的干部工資制度,工資標準也逐步提高。迄今為止,我軍共進行了七次重要的工資制度改革,建立起了具我軍特色的工資體糸。</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發行貨幣</b></h3><h3><b>伴隨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為適應全國解放和經濟建設的需要,1948年西柏坡九月會議作出“金融工作、貨幣發行必須先統一”的重要方針。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成立,同時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它是在統一各根據地貨幣基礎上發行的,共62張。迄今為止,己發行了五套人民幣。</b><br></h3> <h3>▲ 全軍后勤工作會議。</h3> <h3>▲ 1949年,全軍供給標準草案。</h3> <h3>▲ 建國初期,人員待遇仍實行戰爭年代延續的供給制。1951年3月,軍委頒布全軍統一的干部、戰士津貼標準:豬肉1斤、肥皂2/3塊、牙刷1/6把、牙粉2/3包、米4斤、白洋布4方尺;煙:戰士黃煙葉半斤、連排級紙煙5包、營團級10包、師級以上15包。津貼也可折價發款。<br></h3> <h3>▲1955年1月,全軍實行軍官薪金制。軍官薪金標準由級別薪金、軍齡補助金組成。級別薪金,從副排級至軍委主席共20級,級薪標準最低為46元,最高為450元。軍齡補助金,以級薪為基數,按軍齡分段和不同比例計發,5周年以上發10%,10周年以上發15%,余此類推,最高為30%。<br></h3> <h3>▲1965年6月,軍隊干部實行行政級別工資制,干部無論擔任什么職務,一律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行政級別發給工資。行政級別分為23級,最低為52元,最高404元。取消了軍齡補助金。<br></h3> <h3>▲1980年4月,軍隊干部實行職務工資與級別工資相結合的兩結構工資制。以級別工資為主(約占70%),職務工資為輔(約占30%)。級別分為23個級,最低37元,最高286元。職務從副排至軍委主席共17個級,最低15元,最高119元。同時,建立了軍隊科技干部和文藝、體育干部工資標準。<br></h3> <h3>▲1985年7月,軍隊干部實行職務工資、級別工資、軍齡津貼組成的三結構工資制。以職務工資為主,級別工資為輔,另增加軍齡津貼。職務工資約占58%,最低42元,最高340元;級別工資約占36,最低34元,最高240元;軍齡津貼占6%,每年軍齡0·5元。<br></h3> <h3>▲1988年10月,實行新的軍銜制度,軍隊干部實行職務薪金、軍銜薪金和軍齡薪金三結構薪金制。其中,職務薪金按職務等級設若干個檔次。之后,1989年10月、1991年5月又進行了兩次局部調整:職務金增設了檔次,并提高了職務薪金和軍齡薪金標準。<br></h3> <h3>▲1993年10月,軍隊干部實行由職務工資、軍銜工資、基礎工資和軍齡工資組成的“四結構”工資制度。職務工資,按職務設置等級,橫向又劃分若干檔次。軍銜工資,按軍銜設置等級,每一軍銜橫向又設置了年度增資標準。基礎工資每月90元。軍齡工資按每年1元計發。此后又進行了三次局部調整,工資結構未變,相應提高了基礎工資標準。<br></h3> <h3>▲2006年7月1日,調整了軍隊干部工資結構,取消基礎工資,實行職務工資、軍銜工資和軍齡工資三結構工資制度。職務、軍銜和軍齡工都分別提高了標準。<br></h3> <h3>▲ 在朝鮮一線為官兵辦理工資津貼儲蓄。</h3> <h3>▲ 財務部孫文庚在朝鮮,乘卡車為志愿軍前送朝鮮幣,途中遇敵機轟炸,而光榮犧牲。</h3> <h3>▲ 1965年7月,沈陽軍區組建工程五支隊開赴越南筑路。財務部朱文福、黃巖任支隊財務科長、副科長。援越期間干部、戰士工資津貼,發給“軍用代金券”,在部隊服務社購買日常用品。此券也可兌換人民幣寄往國內。代金券共有5元、1元、5角、1角、5分、1分六種面值。<br></h3> <h3>▲ 圖為部隊發給官兵的工資津貼“軍用代金券”。<br></h3> <h3>▲ 南彊輪戰,在貓耳洞為戰士發津貼。</h3> <h3>▲ 周恩來總理逝世后,聯合國降半旗。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站在聯合國大廈門前臺階上發表了一次極短的演講。他說:“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這是我決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它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它使用的人民幣多得數不過來。可是它的周總理沒有一分錢存款!二是:中國是10億人口大國,可是周總理沒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任何國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之日,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br></h3> <h3>▲ 朱德總司令,1964年11月的收支記錄。朱總司令,一生都保持著樸素廉潔的生活作風。從建國初期實行工資制起,家庭就建了賬本,一筆筆開支都記得很清楚。家庭賬本,就是他一生樸素廉潔的最好證明。</h3> <h3>▲ 《朱德總司令1964年11月的收支記錄》</h3><h3>【表格形式】 應收11月份工資404.8元 財務科扣月租費(房)59.66元 和平在大灶吃飯扣炊事費1.0元 總司令交黨費10元 總司令理發四次用幣4.8元(包括康克清兩次) 買肥皂五條2.85元   買煤三噸用幣90元   買柚子十個用幣3.5元   買鞋油兩盒用幣0.6元   朱小蘭11月份伙食費和零用錢23元   朱和、朱春元11月份伙食費和零錢一共38元   朱和看病用藥費1.62元   朱和又一次看病用錢1.7元   朱和平大灶吃飯買飯票4元   首長、康部長陪馬里總統去上海廣東等用伙食費1.8元   陪外賓在上海廣東買東西用錢91.78元   供應站買米面菜水果等用幣161.40元   服務科洗衣費1.77元   付西樓灶面包費5.85元   …… 本月總共支出505.33元   本月開支虧100.53元   本月超支原因:   1.陪馬里總統外出買東西支出91.78元。   2.本月買煤3噸用錢90元。<br></h3> <h3>▲ 中國人民銀行1948年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安县| 嘉善县| 集安市| 辰溪县| 凌源市| 孝昌县| 西藏| 临汾市| 礼泉县| 乐安县| 象州县| 麟游县| 油尖旺区| 青田县| 唐海县| 东丰县| 淮北市| 章丘市| 东明县| 梅州市| 龙门县| 舞钢市| 南雄市| 白城市| 海门市| 龙江县| 苏尼特右旗| 五莲县| 麻城市| 陈巴尔虎旗| 肥乡县| 新宾| 桃园市| 蒲城县| 绥阳县| 临武县| 安仁县| 运城市| 洪洞县| 佛冈县|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