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浪愜靜舟

<p class="ql-block">  《西域之行》一、二集在行程途中的間息匆匆忙忙趕寫出來,又匆匆忙忙在朋友圈曬出,想不到獲得了不少朋友的點贊和鼓勵。關于西域之行的前一階段路程,在制作美篇時,浪愜靜舟只是沿途所見所聞流水帳式的簡單記錄,遠遠沒有將西域的愴茫與壯美寫出來,特別是第二集制作時,我感到有些詞窮,可能學疏認知淺,文筆功底欠缺,一時難以寫出尚佳的文章。在我的潛意識里,盡管腳站立于這片土地上,身處于高原的天地之間,走過了倒淌河清澈的河流,走過了海拔4800的橡皮山埡口、走過了祁連大草原、見到了碧水無垠的青海湖、走過了夢境般的天空之鏡茶卡,覲見了喀宗喀巴塔爾寺的宏偉壯觀……但是,西域的美,我深感無以言說,難以文字描述,這片疆土很博大很悲愴!</p> <p class="ql-block">  第二階段行程:自駕走河西走廊,從甘肅茅茨峴→張掖→酒泉→嘉峪關→瓜洲→敦煌→莫高窟→自駕結束→敦煌坐上綠皮火車→返程蘭州→浙江衢州。</p> <p class="ql-block"> 西域之名綿延長久,影響深遠。西域之稱在公元前1世紀已經流行,《漢書.西域傳》、《后漢書》、《北歷》都習用為常。歷史上的西域在地理范圍上是經常變化的。它是歷代王朝對玉門關以西大片地方的正式稱謂,從狹義上講包括天山南北,從廣義上講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明朝末年的“西域”比今天的疆域大50多萬平方公里。一般情況下我們是以清朝乾隆年間西域的地理范圍來解釋“西域”一詞的?!段饔驁D志》對當時西域的地理范圍作了說明:“其地在肅州嘉峪關外,東南接肅州,東北至喀爾喀(蒙古),西接蔥嶺,北抵俄羅斯,南接番藏(青海、西藏),輪廣二萬余里”,即指今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p> <p class="ql-block">  講到西域,不得不提絲綢之路,關于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橫貫歐亞大陸的陸路運輸最多的是中國古代的絲綢,開啟了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先河。絲綢之路在經過河西走廊之后,分為兩條線路:一條是出陽光(今甘肅敦煌西南),經鄯善(今羅布淖爾附近),沿昆侖山北麓西行,過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蘄(今埃及亞力山大),中途可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今印度)。另一條是出玉門關(今甘肅敦煌西北),經車師前國(今吐魯番),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直至地中海。</p> <p class="ql-block">  河西走廊是古絲綢之路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必經之路,是絲路西去的咽喉。河西走廊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陽關,沿途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瓜洲、敦煌、陽關等,此區域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其南為海撥4000一5000米的祁連山脈,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組成,西寬東窄,由柴達木盒地至酒泉之間為最寬,寬度300公里,祁連山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疏勒南山團結峰海撥6305米,這基本上接近了青藏高原大多數山峰的高度,祁連山北側和南側分別以大起大落的高山陡降至平原,北坡與河西走廊的相對高度在2000米以上,這條走廊的地貌相對西藏地區而言,這里含蓋了西藏所有的風貌特質,有雪山、草原、高原湖泊、戈壁灘、蒼茫大漠,宗教寺廟,同時河西走廊更是一條黃金通道,這里經濟文化的繁榮程度僅次于長安,大量的絲綢、藥材、皮革、香料、珠寶、寶石等都要經過河西走廊轉賣兌換,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p> <p class="ql-block">  選擇自駕河西走廊前行敦煌莫高窟,本就是一場冒險,一路人跡罕至,土地貧瘠,廣袤無垠,讓我們看到了高原原始的風貌,這世上值得我們不畏艱辛和磨礪去面對的路真心不多,走上前往西域塞外的路,體驗到“身體吃盡苦頭,靈魂一直在飛"的感受,這是朝覲般的遠行,西域特有的地貌風情,無時無刻沖擊著視覺。</p> <p class="ql-block">  由徨中再往西走,就是河西地帶,或則也可說是中國的走廊,因為在這一段的地帶中,南邊是祁連山,北面是龍首山。途中,有一段路是沿黃河走的,從前我們理想中的黃河是以為很闊很深的,但是在這一段,并不闊,不過水很急湍。出徨中十五公里路,可以說是水果區,那里有很多梅樹桃樹。離開水果區,就是祁連山了,遠望祁連山,山頂上是一片白雪,蘭州是在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原了,白天雖然很熱,但是祁連山雪線上,雪是不會溶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8天(2018年9月19日,天氣小雨),茅茨峴向西行程280公里,中午12:20到達張掖(舊時稱甘州)境內,大家在路邊小店吃上正宗牛肉拉面,隨后進入七彩丹霞地貌景區。過了武威,就是張掖,西北有一句俗話說:金張掖銀武威,表示張掖是很富的,但是,在今天的張掖,已夠不上拿金字來形容了,所以有人叫現在的張掖為土張掖。</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張掖丹霞一一上帝的調色盤。張掖七彩丹霞是絲綢之路旅游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位于祁連山北麓臨澤、肅南縣境內,是中國西部地區干旱半干旱地區發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駕車穿過一個個丘陵,色彩從不同的角度看都不一樣,移動中,丹霞地貌在陽光直射下和山丘遮掩的陰影下,呈現出變幻的色彩。</p> <h3>  紅色的、黃色的、白色的、綠藍色,色調有順山勢起伏的波浪狀,也有從山頂斜插山底的,猶如斜鋪的彩布,在陽光的照耀下,像披上了一層紅色的輕紗,熠熠泛光,色彩異常艷麗,讓人驚嘆不己。<br></h3> <h3>   國家地理雜志把張掖七彩丹霞選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知名演員姜文執導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錢雁秋編導的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杰(第三部)》在此地作為外景拍攝場地,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三槍拍案驚奇》將此地定為主拍攝場地,張掖七彩丹霞更為揚名天下。<br></h3> <h3>  七彩丹霞地界有4個觀景臺,1號觀景臺是最大的一個,有7一8個不同的平臺構成,如果你需要走到每一個平臺拍上一張照片,全程至少半小時,1號觀景區比較適合用廣角的鏡頭,如果可以的話用接片也是不錯的方式。2號觀景臺是最高的觀景臺,可以看到景區全貌,但需要爬666節臺階,大約四十分鐘才能到達觀景臺最高處,眾多游客喜歡在2號觀景。3號觀景臺可以看到著名的七彩扇,這里的臺階都做成了三種顏色交替的彩色,跟類似顏色的山擺放一起相得益彰。3號和4號觀景臺中間會路過《三槍拍案驚奇》的拍攝場地麻子面館。4號是主觀景臺,設在一道東西向的山梁上,由大道爬上山梁,向南面眺望,東側的七彩山嶺呈現斑駁陸離的景象,也就是著名的刀山火海景點,在這里是觀看日出或日落的最好地點。<br></h3> <p class="ql-block">  在西域的每一天,我把拍攝的照片發給朋友圈的朋友們共享,許多人點贊這片疆域的大美,不少朋友說:此生也想走一趟,不負此景不負卿!看到這些回復,認同感由然而生,原來也有不少和我一樣的知己們。在西域途中,除了高山、戈壁灘、草原、湖泊,更多的地方者到的是漫漫黃沙,一望無垠的枯黃土地,疆土從車窗外移動而過,偶爾也會看到在這里的野生動物,這些偶爾出現的生靈,為這荒涼寂寞平添了生機。青藏高原的神奇,一旦走過了,它便永駐心里,至少我個人覺得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比這里更壯麗的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 途經寺廟,再一次看到了磕長頭的藏民,看到他們不辭千辛萬苦也要磕長頭前行的艱辛時,我的心里有一種無言的敬畏!這種信仰力量讓我折服,他們用步履和身體丈量著這片區域疆土的周長,用虔誠捍衛著信仰的神圣。自進入西域地區以來,更多的是看到了這里的人們艱辛與勞作,也看到了他們的純樸與善良,這塊原始土地養育了人類最初的本性,他們別無所求,卻對世間萬物充滿了感恩之心,他們依靠信仰,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 驅車繼續向西行駛,下午4:00在酒泉服務區休息片刻。酒泉因擁有中國航天城而著名,酒泉是我國最早建成的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場場,也是規模最大的綜合型衛星發射中心。其實,酒泉在古時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絲綢之路的重鎮,西漢即為河西地區四郡之一。此次行程我們沒有參觀航天城,酒泉休息片刻,繼續西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域,一個帶有精神象征的詞,包含了已知之地與未到之境, 即使站在西域這片疆域上,你的精神仿佛仍然被更遠的“西”吸引著,被無限和蒼茫吸引著,仍有一種精神上不可到達的感覺這就是至高無上的創世者在暗中打開了我們的視線,被精神的遠方吸引著。世界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絲綢之路是一條世界上最長的有著非凡貢獻的古老商路?!敖z綢之路”一詞源自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親程旅行記》一書中,將以長安為起點,穿越西域,橫跨亞歐 非的那條古代陸路通道稱之為“Silk Road”。絲綢之路立即得到學 術界的認同,這個帶有神秘性與絢麗色彩的經典名稱便讓無數文化苦侶為之傾倒,絲綢之路已超出了“路”的地理范疇,成為研究絲綢之路沿途各國地理、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國際代名詞。</p> <p class="ql-block">  這里,首先有一點要加以說明的,過去,我們只知道戈壁就是沙漠,在地理學上也是一樣的,但是,在酒泉那邊當地人的俗稱, 卻有分別:戈壁灘就是石子堆成的很堅硬的地面,有許多地方,上面可以通汽車,而沙漠卻才完全是很松軟的細沙積成的。由酒泉到敦煌,以前是沒有汽車路的,沿路卻都是戈壁灘,現在國家西部建設的發展,建成了國道線,全程柏油路,我們去的時候,一直按導航方向和路徑,或沿途設立的指路牌,即便這樣,我們還是走錯了一個岔路口,走錯了一段路,遇到一群駱駝隊,我們就問他們去敦煌的路徑,想不到導航在這個遼闊曠遠之地,也有誤導的時候,糾正了路向,我們再向前行。</p> <p class="ql-block">  過了酒泉,就是胭脂山,蒙古人有一句俗話:“守找祁是,更我畜牧不繁殖,奪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確,胭脂山的土色非常的紅,真像胭脂。祁連山的白雪,胭脂山的紅土,在塞上是相映成趣的。在胭脂山的附近,有一個叫黃羊山,在那里附近有很多的黃羊,時常下山來喝水吃草。過路的旅客,常常用槍來打他們,我們汽車 經過黃羊山腳下時,確見幾百只黃羊正在那邊跳躍,真是一幅美麗 的圖畫,同時那里還有一種草,好像刺一樣的,本地人叫他為駱駝草,因為只有駱駝才吃那種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最著名的是風。人們說:“一年一陣風”,我們以為一年只有一陣風是很好的,但是這一陣風是從年初一早了刮到年三十晚上的。那里的風,還分頭號風、二號風、三號風三等 我們行駛的時候,沿路遇上了大風,被風刮得滿天都是灰土,差不多看不到前面,同時風的抵抗力很大,汽車不容易前進,我以為這風已經很大了,但是,這還是三號風呢。假使頭號風來的時候,差不多房屋、大樹、人、畜一起都被卷到天空中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上8:50到達嘉峪關市,當晚在嘉峪關市住宿并晚餐,明早出發,前往城外6公里處的嘉峪關關隘。</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9天(2018年9月20日,天氣晴),經過一夜休整,一大早起床、洗漱、早餐,大家按仍不止興奮,收拾裝備及行囊,驅車前往慕名己久的嘉峪關。</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嘉峪關一一天下第一雄關。萬里長城最西端的一道關口,嘉峪關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河西走廊咽喉的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陸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萬里長城三大奇觀之一。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關早建九年,從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關隘,經歷168年的時間,是萬里長城沿線所轄千余個關隘中最雄險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 嘉峪關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并守之勢,璧壘森嚴,與萬里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御體系?,F存的關城總面積33500平方米,內城、外城、甕城組成,城墻上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等十四座,關城內建有游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東門外建有關帝廟、牌樓等。</h3> <h3> 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后檐臺上的一塊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工分準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后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北O事官依言發磚,并說:“如果多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笨⒐ず?,只剩下一塊磚,監事官大喜,這塊磚就一直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上。</h3> <h3>  古絲綢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國古代在嘉峪關地區有過記載的張騫、霍去病、班超、玄奘、馬克波羅、林則徐、左宗棠七位主要歷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隨從、二匹馬、二峰駱駝和一架馬車塑像組成,借以展示嘉峪關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人文內涵。歷史上張騫兩次出使西使,霍去病率軍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經,意大利人馬克波羅東入中原都在這里留下過他們的足跡。</h3> <h3> 放眼遠眺,嘉峪關關外就是人跡罕至的塞外了,古人西出塞外,有一段讓人銷魂的傷感,在中國眾多古詩里寫有每每與離別難以消化的愁憂,詩人王維《使至塞上》有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繪了邊陲出關后一望無垠的浩瀚沙漠、黃沙莽莽的景象,西出關外但見天盡頭么有一縷孤煙升騰。王維另一首“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這里,不僅僅依依惜別送別友人的濃濃情誼,更多的是一種悲愴,從此就是天涯獨行客了。</h3> <p class="ql-block">  很想留住時光的腳步,可是歲月總是無情中流逝著,待我們垂垂老矣,回望我們行走的是那么用心,此刻我正在遠行的腳步仍向遠方,而,疆域的盡頭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虎門銷煙名將林則徐被朝庭“抗英”之罪謫貶西域,他路經嘉峪關時,作了一首胸襟豪壯的詩:“危嚴百尺升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坦斜壓隴云低,天山峻峭摩肩立,瀚海蒼茫人望迷,誰道般谷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标P于嘉峪關的詩很多,有一首“一出嘉峪關,兩眼淚不干,往前視戈壁灘,往后看鬼門關。”好像出了嘉峪關就是生離與死別,由關上向外一望是一片無限遼闊的平原,那里才是真正西北的胸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驅車出關到達瓜洲境內,路邊停留駐足,饑渴難耐大伙嘗一嘗最甜的瓜。瓜州所以能夠成為沙漠中的綠洲,因為那里樹木多,結果,水也多了,氣候也特別的溫和舒暢,同時出產的水果也特別鮮美著名。</p> <p class="ql-block">  肉從蓉、鎖陽、黑枸杞西域地區特產的“三寶”。</p> <p class="ql-block">  晚上7:00到達瓜洲城。青海朋友@雪緣 在天一莊宴請來自浙江衢州的遠行客,品嘗西北烤全羊,同飲青稞酒,暢喝“黃河"啤酒。</p> <p class="ql-block">  烤全羊特有的西域膳食,自河套人以來即有“柳全羊示地做爐烤,周圍以火燒,令全通赤,用鐵箅盛羊,上用柳子蓋履上封,以熟為度”。烤全羊價格不菲,每只2200元,據了解烤全羊制作過程復雜講究,且用專門烤爐,烤熟的全羊外表金黃油亮,外部肉焦黃發脆,內部肉綿軟鮮嫩,羊肉味清香,口味特佳,別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10天(2018年9月21日,天氣晴),一大早洗漱并早餐后,驅車10公里到達鳴沙山、月牙泉。<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鳴沙山一一神奇瑰麗的沙漠。出敦煌城向南,一眼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鳴沙山,東枕敦煌莫高窟,西至黨河口,處于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過渡地帶,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沙漠沙山的最高峰1715米,整個鳴沙山沙漠苑如兩條沙臂張伸圍護著月牙泉,敦煌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span></p><p class="ql-block"><br></p> <h3>  在沙漠騎駱駝,是一種新的體驗,一個駝隊五、六人,沿著沙丘慢行,在沙漠需要穿上防沙靴,當騎上高大的駱駝的那一刻,高高站立在沙丘之上,仿佛一瞬間自己長高了,視野頓時大開,坐在駱駝背上有一種搖曳不定的感覺,駱駝很溫順,一顛一顛慢悠悠地走在漫山遍野的黃沙中。</h3> <h3><br></h3><h3> 鳴沙又叫響沙、哨沙或音樂沙,敦煌鳴沙山與寧夏的沙坡頭、內蒙古的銀肯塔拉響沙群和新疆巴里坤鳴沙山號稱中國四大鳴沙?!渡持迗D經》中說:“流動無定,俄然深谷為陵,高巖為谷,峰危似削,孤煙如畫,夕疑無地。”鳴沙山有兩個奇特之處:人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痕跡全無。很多人從鳴沙山上由上往下滑時會產生轟隆轟隆的聲音,有一種傳說,漢代時漢軍和匈奴交戰,大風突起,漫天黃沙將兩軍人馬全部埋入沙中,如今的響聲就是兩軍的喊殺聲和戰馬的嘶鳴聲。鳴沙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沙石相互摩擦撞擊發出的聲音。</h3> <h3>  鳴沙山全由細沙聚積而成,沙粒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晶瑩透亮,一塵不染,沙山形態各異,有的像月芽兒,彎彎相連,組成沙鏈,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聳起,有棱有角,有的長長而臥,延至天邊,有的像魚鱗,丘丘相接,排列整齊。</h3> <p class="ql-block">  在沙漠里騎馬一點沒有阻礙,可以隨便跑來跑去,同時騎的馬又非常好,所以感到很快樂,在這時候,一個人會感到生活的真正自由,在沙漠上起了大風,大家騎在馬上,后面的人看不見前面,只好聽著聲音,大家一起跑,否則容易迷路。</p> <p class="ql-block">  灰褐的沙漠在這里從眼下綿延到天際,高大的沙山遮擋了人們仰望蒼穹的視線,讓人錯誤地覺得這里己經是焦渴的陸地深處,連任何雨水滋潤不到的地方。然后,在沙山深處卻有一泓難得的清水。在沙漠的背景下,顯得那樣讓人激動萬分,這就是鳴沙山一一月牙泉,一處人間大漠真實的蜃景。</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月牙泉一一塞外風光一絕。 位于鳴沙山沙漠中,月牙泉南北長100米,東西寬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自西漢起即為“西域八景之一”,月牙泉是沙漠自然景觀中的佼佼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于世,譽為“塞外風光一絕”。</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h3>  延綿不斷的沙山成就了它的博大深邃,月牙泉置身于大漠深處千年而不被黃沙填埋,這就是奇觀,它是天的鏡子沙漠之眼,碗如大漠中一幅畫,又是一首詩,它是敦煌的窗口,也是西域的窗口,更是中國疆土的名片,馳名天下,令人神往。</h3> <h3>  大漠里有一客棧名日“龍門客?!?,漫漫黃沙中,各路人物往來不絕,身懷絕技的俠士,風情萬種的老板娘和深不見底的江湖……如此神秘的“客?!本驮诙鼗透瓯诖竽?。</h3>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莫高窟一一世界的佛教藝術圣地。 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興建,形成巨大規模,有千佛洞之稱。</span></h1><p><br></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南鹿,經過歷代發展現有洞窟735個,帶彩洞窟492個,共計壁畫45000平方,彩塑2400余身,是中國的文化寶庫、藝術畫廊,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1900年藏經洞的發現更是令其蜚聲海內外,并形成世界上唯一敦煌學。</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游人如織,我們排隊一個小時進入景區參觀,景區講解員給每人發放一只耳機,便于聽講解,每10人一組參觀八個窟龕。眼前的這座就是莫高窟最高的層樓,懸于崖壁上,高四十五米,內有泥胎彌勒菩薩的造像,出于對文物的保護,在莫高窟735個洞窟內禁止攝影拍照。我們這一組參觀的是142、145、18、21、167、78、45和I7窟,其中17窟是最為馳名的藏經洞。莫高窟內的泥塑造像惟妙惟肖,十分逼真,由于時間的久遠,彩塑己有褪色,窟內壁畫展現了古時的盛景,許多壁畫的背后也有著各種各樣的佛教故事,而且這些壁畫風格多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鑒賞價值,古往今來,無數遠道而來的觀光者在壁畫前流年忘返。關于莫高窟名字的由來,現在有兩種說法:一是由于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沙漠的高處"就是“漠高窟",后來因為漠與莫同音,所以叫莫高窟了;二是因為佛教有言,修建佛窟功德無量,莫者,不可無,德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p> <p class="ql-block"> 荒漠干旱而貧瘠,莫高窟的宕泉河已干涸,裸露的河床沒有水,只是剩下的時間和風在沙床上流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上7:00我們來到敦煌夜市,這里素有“晝夜敦煌,夜作天堂”之稱,在敦煌夜市我和朋友們一起坐在夜市名優小吃廣場做了一回吃貨,喝一杯香醇的奶茶,享受各式敦煌美味,口腹和精神都得到了滿足。</p> <p class="ql-block">  第11天(2018年9月22日,天氣晴) 上午與青海朋友@雪緣依依惜別,從茅茨峴到敦煌行程1200公里,完成穿越河西走廊,順利到達此次目的地敦煌,感謝雪緣朋友風雨同舟,供車供給,予以一路支持!</p><p class="ql-block"> 上午10:00我們坐上敦煌一蘭州的火車返程。</p> <p class="ql-block">  第12天(2018年9月23日,天氣晴),昨天一晚在綠皮火車的臥鋪美美睡上一覺,火車經12個小時的行駛,于今日上午9:00抵達蘭州,而后乘蘭州中川機場3U8170次航班返程。</p> <p class="ql-block">結束語:</p><p class="ql-block"> 每次遠行總有不一樣的收獲,西域地區是祖國960萬版圖上一塊神奇廣袤的土地,在我的眼里曾是那么的陌生與遙遠,直到踏上了這片疆土,并親身穿越這片土地,才知道,西部地理風貌的遼闊曠野,西部民情風俗和濃厚深情,西部文化底蘊的博大深邃,西部自然風景的旖旎絢麗,此次出行西域地區,去程返程累計行程一萬余公里,我們用獨特的快樂方式體驗大自然的生活,注釋了人生的意義。很多人說,遠行是件苦事,一路艱辛,一路風塵,可是如果不出去走走,只會以為這就是人生的全部,如果沒有出發,就不會發現人生其實還有各種美景,每天我們忙忙碌碌地工作和生活,回頭發現自己不能沉浸在這個“現狀”里太久,應該去遠行,這個世界,生命原本就是一趟漂泊的旅程,無論旅途如何?歸宿如何?它對于每一個人只有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一End一一</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部分照片為作者本人拍攝,并感謝同行的隊友們拍攝提供精美的照片。感謝大家的支持,喜歡就打賞一個吧。)</p> <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西域之行.第三集》美篇制作 所有權歸創作者@浪愜靜舟所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隆县| 惠来县| 堆龙德庆县| 科技| 临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贺州市| 东光县| 泰兴市| 揭阳市| 合阳县| 扎兰屯市| 民县| 美姑县| 舟曲县| 万年县| 长沙市| 晋中市| 土默特左旗| 政和县| 兴国县| 内江市| 工布江达县| 盐池县| 延长县| 年辖:市辖区| 东港市| 卢湾区| 台湾省| 哈密市| 山阳县| 余庆县| 吉安市| 垣曲县| 乌兰县| 兴文县| 南阳市| 海城市| 离岛区| 万山特区|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