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轎子是擔在肩上的可移動的房子。轎子的最早歷史可追尋到4000年前的夏朝。</h3><h3><br></h3><h3>中國古代的國道上,每十里建一涼亭供經過的商販、行人休息和遮風擋雨。據說有天下雨,魯班在涼亭內正在欣賞自己的杰作。感到自己發明的涼亭在雨天是件十分聰明的杰作。此時突然看到遠處雨中有一個類似涼亭向他處行來。仔細一看,原來他的徒弟發明了傘,可用手拿著在雨中行走,魯班自嘆不如。</h3><h3><br></h3><h3>可移動的房子-轎子大約出于同一創意。</h3><h3><br></h3> <h3>歷史上最大的轎子應該是明代萬歷年間的首輔張居正回家奔喪坐的由32個轎夫抬的轎子。</h3> <h3>張居正的轎子內分臥室和客室,有兩名小童在轎內侍候。隨從的侍衛由總兵戚繼光所派一隊鳥統手。張居正從北京至江陵,一千多里行程,“五步一井,以清路塵,十步一廬,以備茶灶”,轎子有里外套間,有廚房廁所加上隨侍人員,所以路必拓寬,橋要加固,勞師動眾,驚擾官民。</h3> <h3>下圖是清未老佛爺慈禧太后坐轎的照片。</h3> <h3>照片是清代大官出行情形。</h3> <h3>下圖是西方最早的載人人力運輸的工具。</h3> <h3>西方在十七世紀前也有類似的轎子出現(不知是否由中國傳入?)。</h3> <h3>下圖是中西兩種轎子的比較。</h3> <h3>再看一下中國的鄰居日本的轎子。</h3> <h3>還有朝鮮改進的轎子。</h3> <h3>中國還有用驢拉的轎子。但沒有流行。</h3> <h3>藏族奴隸主就干脆讓奴隸背著出行。</h3> <h3>西方在十七世紀后改用馬車出行。而用人力的轎子逐漸被淘汰。</h3><h3><br></h3><h3>中國在黃帝時就發明了戰車,所以很早之前就用馬車或牛車出行。因當時路面不太平整,加之當時沒有發明減振彈簧和滾珠軸承 ,也沒有充氣的橡膠輪胎 ,而是包鐵的木輪,所以中國士大夫感到坐車太顛簸,不如坐轎舒服,所以流行坐轎。</h3><h3><br></h3><h3>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擔心養尊處優的轎子代步會導致吏治腐敗 ,所以開國不久便規定只許婦女兒童和年老有病者可乘轎;三品以上文官特許乘四人抬的轎子,余皆騎馬出行。勛戚和武官不問老少,皆不得乘轎;違例乘轎及擅用八人抬轎者,都要接受嚴厲處罰。</h3> <h3>西方的防震馬車傳入中國后成了人力車。</h3> <h3>而抬轎的人也成了一種職業 - 轎夫。</h3> <h3>轎子還成了中國的民俗。女子出嫁,新娘必坐花轎。</h3> <h3>深入中國人骨髓的轎子文化。只要有坐轎的人必然有轎夫。坐轎的人地位愈高,爭著當轎夫的愈眾。但愿有一天沒人坐轎了,那么轎夫們只好改行另謀生路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中市|
兰溪市|
松原市|
南丰县|
鹤岗市|
乌海市|
肇州县|
巴林右旗|
太保市|
克东县|
博白县|
东乌|
宁晋县|
黄石市|
如东县|
姚安县|
哈尔滨市|
合江县|
登封市|
福泉市|
瑞金市|
长春市|
西平县|
保德县|
连江县|
锦州市|
舟曲县|
句容市|
中山市|
长宁区|
平原县|
蓝山县|
大名县|
鹿邑县|
张家口市|
麻江县|
新邵县|
绵阳市|
登封市|
芷江|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