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不能忘卻的歷練與考驗

王廚子

<h1>  又到9月19日,一個令人記憶深刻的日子。</h1><h3></h3><h1> 45年前的這天,九中隊在敦煌經歷過一場歷練與考驗。</h1><h1> 那是1973年,解放軍第六測繪大隊九中隊在祁連山西北地段執行測繪任務,中隊部就設在敦煌縣城。</h1><h1> 當年的敦煌縣城并不繁華,城里只有東西走向一條主街,九中隊的中隊部設在主街西端街北的縣委黨校,所轄多數作業組住扎在相鄰的縣中隊(地方駐軍連隊,1983年后改為武警中隊)大院。忙碌了近半年后的9月上旬,九中隊各作業組先后完成了野外作業任務,陸續返回敦煌駐地休整,一邊整理成果資料,一邊擦拭設備裝具,計劃在驗收成果后收測回營。然而,就在即將離開敦煌的前夕,敦煌縣化肥倉庫突發火災,九中隊官兵責無旁貸地投入到滅火行動之中……。</h1><h1> 那段往事無法忘卻。 </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 一場無情的災害</b></font></h1><h1> 1973年9月19日的傍晚,敦煌縣城微風習習,夕陽映天。晚飯過后,勞累一天的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或漫步游覽,或說笑嬉鬧,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h1><h1> 7時許,縣城東南忽然冒起一股黑煙,隨之翻滾蔓延直沖天際。很快,驚恐的人們發現,這是縣化肥倉庫著火了!</h1><h1> 濃煙如同號令,當地駐軍和群眾立即行動,3000多人先后奔赴火災現場救援,經過 3個多小時的奮力拼搏,終于撲滅了煙火,挽救了大量化肥。然而,燃燒后的氮肥產生出大量毒氣,致使數百人中毒,近400人住院治療,4人因搶救無效死亡。其中地方犧牲的劉傳珍同志被追認為中共黨員,部隊犧牲的王午申等3名同志被追認為烈士。</h1><h1> 事后,這場火災被定性為特大傷亡事故。 </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重大災難的邊緣</b></h1><h1> 雖然當年信息閉塞,火災的消息未曾報道,但在國內外卻引起了高度關注。黨中央派出了慰問團,看望傷員并指導善后工作,體現出關懷和重視。國外則關注著滅火防治的辦法及傷員救治的效果,畢竟那個時候在全世界都很少發生此類災害,且沒有較好的防治手段。</h1><h1> 后來因工作緣由,我開始關注突發事件,搜集了不少相關資料,其中包括中外類似敦煌化肥倉庫失火等奇特火災的資訊,對比研判的結果令人震驚。因為,那次火災的時侯,敦煌縣城和滅火軍民竟然處在可能被毀滅的境地!</h1><h1> 這絕不是危言縱聽。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幾年前發生的“天津港8.12火災爆炸案”。那年,國務院調查組最終查明,認定事故直接原因是集裝箱內的物品在高溫天氣下自燃,引起相鄰集裝箱內的物品長時間大面積燃燒,導致堆放的硝酸銨等危險化學品發生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難,798人受傷住院治療,直接經濟損失68.66億元。</h1><h1> 爆炸的元兇就是硝酸銨!</h1><h1> 我們再看一看硝酸銨是什么,以及它與化肥的關系:硝酸銨屬于危險性極高的物質,最初被作為化學肥料大量使用,同時又是制造工業炸藥的重要原料。它在高溫條件下,能夠以不同方式進行分解,釋放出氨氣和劇毒的氮氧化合物,溫度升至300℃以上時,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我國是在2002年將硝酸銨產品列入《民用爆炸物品》目錄,禁止硝酸銨作為化肥銷售。由此可見,硝酸銨既是化肥又是炸藥,當年敦煌化肥倉庫里燃燒的氮肥,就是硝酸銨——炸藥!</h1><h1> 現在我們再試想一下,天津港800噸硝酸銨的燃燒爆炸,致使爆點半徑3公里范圍內所有建筑物嚴重損毀。那么,當年敦煌化肥倉庫里上千噸氮肥(硝酸銨)已經燃燒,一旦發生爆炸,現場的3000滅火軍民將無一幸免,大半個敦煌城都將化為灰燼。</h1><h1> 那個時候,敦煌縣城處在重大災難的邊緣,3000軍民拼死相搏,高達棚頂的化肥袋被搬騰一空,庫底多處燃火點相繼露出,消防官兵不失時機的用水槍壓制燃火,當后續水源無法接續的時候,眾人推倒了院墻和庫棚的后山墻,從田野的水渠旁排成多條傳送帶,靠桶提盆端傳遞溝水潑向火場,最終澆滅了煙火。</h1><h1> 火災終于結束了,敦煌城保住了!老百姓安全了!</h1><h1> 當一切都平息之后,滿身泥污卻倍感自豪的滅火軍民,這才緩緩邁開疲軟的腿腳,踩踏著泥濘慢慢地離去。</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接踵而來的苦難</b></font></h1><h1> 火災雖然撲滅了,但是,氮肥燃燒后釋放的有害氣體,卻不同程度的侵入到滅火軍民的肌體,埋下了更大苦難的禍根。</h1><h1> 當天夜深人靜的時候,滅火軍民中陸續出現了胸悶氣短、心跳加速等中毒癥狀。</h1><h1> 在縣醫院里,值班醫護面對傷員束手無策,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類情況。聞訊趕來的縣領導和醫院領導緊急組織救護,一邊聯系尋找分散居住的醫護人員,一邊安排調整醫療器械搶救危重傷員。相繼送來的傷員擠滿了醫院,樓里房內、院外路旁,到處都是躺著、坐著呻吟的傷員,眾多的陪護們焦慮地呼喊著、催促著。縣醫院頃刻之間接納了300多名傷員,遠遠超過了醫院的承受能力。在縣領導的協調下,縣城西邊七里鎮的解放軍25醫院醫務所,也開始接納傷員。</h1><h1> 初期的救治主要是輸液輸氧,盡力控制毒性發作,并沒有消除中毒的有效辦法,4名重癥傷員因咽喉腫脹無法呼吸而相繼犧牲。隨即,醫院采取切開喉管輸氧的手術,才保住一些重癥傷員的生命,九中隊通訊員王豐緒就是其中之一。直到第三天,中央慰問團到達敦煌后,在隨行醫療專家們的指導下,制定出了有效的治療方案,不用再做切開喉管輸氧的手術,依靠不知名的藥物,傷員們逐步消除了病痛,慢慢地獲得了康復。</h1><h1> 七八天后,隨著數百名傷員陸續出院,苦難解除了,敦煌平靜了。散去滿臉愁云的人們,又開始忙碌著喜迎“國慶”了。</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心中銘記著他們</font></b></h1><h1> 在這次滅火行動中,九中隊最先沖進火場,始終戰斗在最危險的部位,準確執行了指揮部的指令,更是部隊4個救援連隊(測繪中隊、防化連、通信站、縣中隊)中唯一沒有亡人的隊伍。九中隊在關鍵時刻展現出反應快速、指揮有力、作風頑強和敢打必勝的過硬素質,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好評,受到中央慰問團和蘭州軍區工作組的贊揚。</h1><h1> 在這次滅火行動和后續救護傷員的過程中,九中隊全體官兵無懼無畏奮勇向前、精誠團結攻堅克難,為軍旗增添了光彩,一些人和事令我永遠銘他們:</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第一個沖進火場的人——徐仕洪</b></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text-align: center;"></b> 65年四川成都兵,時任九中<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隊副中隊長。那天晚飯后,除了各組值守人員看家外,多數同志習慣性地去街道散步,我與王東長等人在中隊另一個駐地(縣中隊)的球場打籃球。發現城東上空飄起滾滾黑煙時,知道一定是出事了,我們趕緊向中隊部跑。</span></h1><h1> 回到中隊部的院里,徐副中隊長正在焦慮的轉圈,見到我們就說,“不能再等了”!隨即要求楊炳成“抓緊向王中隊長報告,立即收攏部隊,快速趕去救援”。接著就面向我們下達命令:“其他人隨我跑步救援!”就這樣,我和王東長、高世民、王瑞章等近10人,在徐副中隊長的帶領下奔向火場。</h1><h1> 趕到化肥倉庫時,大門已經被圍觀的人群堵死,我便回頭詢問徐副中隊長“怎么辦”?他果斷下達命令:“跟著我,沖進去!”此時有人呼喊“解放軍來了”!看熱鬧的人群急忙讓出一條通道,徐副中隊長率先沖進院里。</h1><h1> 當我們跟進到院里才看清,靠近庫區邊墻那棟數十米長的庫棚里,密密麻麻的化肥袋垛至棚頂,從棚頂與化肥垛的縫隙間,翻卷著涌出黑黃色濃煙。此時在現場中,只有幾名焦慮無措的庫管員站在那里,我們是第一批趕來的救援人員。大家二話沒說,即刻沖向庫棚搬運化肥。不大功夫,防化連的一輛北京212吉普車開進院內,幾名身著簡易防化裝具的戰士進入火場測試。隨后,王其明中隊長帶領九中隊的主體隊伍趕到火場,駐軍和群眾也陸續趕到現場救援。</h1><h1> 在敦煌百姓的眼中,解放軍最先趕到火場救援,那指的就是我們九中隊;我們先遣人員都知道,第一個沖進火場的人,就是副中隊長徐仕洪,是他率領我們九中隊先遣人員沖進了火場。</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 最先提出防毒煙的人——孫西元</b></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b> </b>70年甘肅蘭州兵,時任九中隊五組代理組長,入伍前就讀于蘭州化<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技校,熟悉化學物質和化工知識。</span></h1><h1> 當他進入火災現場后,即刻感受到危險的氣息,通過仔細觀察,結合專業知識快速分析,他判斷出危險源和傷害程度,同時想出了應對措施。他當即告訴身邊戰友,“這黑煙里含有大量的氮氧化合物,吸進體內就會中毒,甚至會死亡”,“這里燃燒的化肥就是炸藥,超過一定溫度就會爆炸”。他還告誡戰友們,“一定不能吸入黑煙”!</h1><h1> 當他看到一些戰友并不理解,表現出不在意的時候,他再也不能淡定,立即找到王中隊長,報告了他所知悉的信息,提出了防護建議。看到中隊長調整施救方法,組織中隊官兵在科學防護中開展有效救援后,他欣慰地離開。隨即又找到救援現場指揮,向他說明情況,提出了“查火點用水澆,降溫度防爆炸”的救援建議。隨后的整體救援活動,也正是這樣進行的。</h1><h1> 當然,我無法證明整體救援活動是按照孫西元的建議安排的,畢竟現場指揮中還有化工專家和專業消防人員。但是,孫西元的負責精神和專業建議,一定會為正確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h1><h1> 熟悉孫西元的戰友都知道,這個人的性情比較怪癖,平時對事不急不緩,對人不冷不熱,似乎對一切都不在乎。然而,在關鍵時刻,他卻展現出高度敏銳的警覺意識、科學研判的嚴謹態度、執著熱情的戰友情誼和鍥而不舍的負責精神。正是他的“變態”,為中隊長的精準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整體救援行動提供了有力支撐。這才是一個真正有情有義有擔當的人!</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果斷指揮巧救援的人——王其明</b></h1><h1><b> </b>56年河南開封兵,“文革”前中尉軍銜,時任九中隊中隊長。</h1><h1> 他帶領九中隊主體隊伍趕到火災現場后,立即收攏先遣人員,在庫棚右側約十米寬的地段,快速組織展開了搶運化肥行動。當他看到戰士們不停咳嗽、大口喘氣,甚至看到王豐緒等人被濃煙熏嗆從化肥垛上翻滾下來的時候,他意識到事態嚴重,再不采取措施而一味蠻干,肯定會對戰士的身體造成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正當他思量防護措施的時候,孫西元趕來向他報告了情況、提出了建議。</h1><h1> 此刻,偵察兵出身的中隊長迅速擬定出應對方案,立即集合全中隊人員撤離到庫棚八米開外,他告誡大家“濃煙有毒,切莫吸入”后,下達三點指令:一是分梯隊入庫搶運化肥。每批10人得令后憋氣沖入庫棚,每人扛一袋或2人抬一麻包,快速撤出庫棚運到堆放點。前批出發后批準備,前批撤出后批沖進,依次循環;二是用簡易措施防毒煙傷害。要求官兵將手帕、軍帽、甚至脫下汗衫,用水將其澆濕,在沖入庫棚時捂住口鼻,防止毒煙吸入肌體;三是相互照應周圍戰友安全。任何人不得在庫棚內停留,發現有人出現狀況,立即協助離開庫棚。隨后,在王中隊長的指揮下,九中隊官兵快速有序的展開搬運行動,效率迅速提升,很快就顯露出幾處燃火點。接著,按照指揮部要求,九中隊官兵又投入到傳遞溝水壓明火的行動中,直到滅火勝利結束。</h1><h1> 由于王中隊長及時調整救援方式,果斷實施精準指揮,九中隊官兵在救援中避免了更大的傷害。其實,這僅僅展現了他綜合素質的一個亮點,在第六測繪大隊的眾多中隊長中,他一直以思緒敏銳、決策周密、指揮到位、管理嚴格著稱,他是九中隊的領頭人,就像一面旗幟,引領著九中隊向前,影響著九中隊成長。他既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員,更是一位可親的老大哥,至今仍受九中隊眾多官兵的尊重和愛戴。</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及時組織救傷員的人——楊炳成</font></b></h1><h1><font color="#010101"><b> </b></font>73年河北高碑店兵,時任九中隊文書。</h1><h1> 滅火結束的那天夜晚,返回駐地的官兵顧不上洗漱,脫掉泥污的衣褲就躺倒在地鋪上,相繼進入了夢鄉,四處一片寧靜。</h1><h1> 忽然,街道傳來嘈雜的腳步聲和話語聲,驚醒后的楊炳成感到情況異常,立即出門察問,方知是滅火人員出現不適被送往醫院。</h1><h1> “滅火后還出現不適”?“我們中隊的同志們不會也出現不適吧”?帶著這些疑慮,他返回宿舍。</h1><h1> 剛剛進入房門,就看到王豐緒呼吸困難正在嘔吐,他立刻明白了,“這就是不適,必須馬上送醫院診治”!他沒有絲毫耽擱,迅速叫起幾名同志,用行軍床抬著王豐緒奔向醫院。</h1><h1> 到達醫院后,看到院內人滿為患的場景,他感到了事態的嚴重。在找到醫護人員為王豐緒診治后,他安排其他同志留在醫院陪護,自己則心急如焚的趕往駐地,他要立即向領導報告情況,建議開展全員檢查,防止出現重大傷害。</h1><h1> 返回中隊部后,眼見幾位領導也都出現不適,難以安排救護行動,他不再猶豫,即刻向分散在兩個駐地的各組長通報情況,要求立即查看每一位同志,趕緊把出現不適的人員送醫院診治。正是在他的安排下,我們組先后將昏迷中的王東長、高世民、王瑞章同志送到了縣醫院救治。</h1><h1> 當年的楊炳成還是一名新兵,竟然在危難時刻能夠挺身而出,主動挑起組織救護的重擔,指揮全中隊展開救護行動。如果沒有他及時組織的救護,王豐緒、王東長、高世民、王瑞章等危重傷員的生命堪憂。</h1><h1> 組織這次救護行動,不僅再次拯救了九中隊的官兵,同時也展現出楊炳成頭腦清醒、反應快捷和勤于思考、善于協調、勇于擔當的特質。當年的楊炳成被官兵喜愛,以“老四”相稱;如今的楊炳成被戰友敬重,以“四哥”相尊。</h1><h1> 好樣的炳成,值得敬重!</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 style=""><b>最為艱辛勞苦的人——堅守和陪護們</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style=""><b> </b> </font>這是五湖四海匯聚在九中隊的群體。九中隊60名官兵加入滅火行動,其中36人中毒較重住院治療。我一直認為,大家都參加了滅火救援,事后住院治療的同志,多是前期防護欠佳或者體質較弱者。而當時沒有住院的同志,同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僅僅因為醫院缺少床位,只能在單位服藥治療。然而,住院治療與在單位付藥卻有極大的差別,包括我在內的住院者,可以躺在床上,接受輸液輸氧、打針服藥和隨時查體等監護,一日三餐和生活瑣事由陪護人員料理,傷員處在休息靜養狀態。但是,沒能住院治療的同志們,他們在自行服藥抵抗病毒的同時,依然擔負起全中隊的工作,既要應對檢查驗收成果,又要抽人陪護住院傷員,他們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勞苦。</h1><h1> 以我所在的七組為例,我和王東長(70年陜西西安兵)、王瑞章(73年甘肅永登兵)和協助工作的高世民(70年甘肅涇川兵)4人住院治療期間,組里只剩下齊立新(71年山東濟南兵,代理副組長)、完生貴(70年甘肅涇川兵,黨小組長)、劉根學(73年河北雄縣兵)3人。完生貴和劉根學被安排去醫院陪護傷員,齊立新一個人承擔了應對檢查驗收的全部工作,既要整飾小組全年的測繪成果資料,還要隨時向驗收組說明情況,修改提出的意見,他拖著中毒后虛弱的病體,干起了本屬于4個人的工作,只能咬牙硬挺,一直堅持到我們出院回來。</h1><h1> 那年,我住院是在七里鎮的醫務所,雖然屬于“特級護理”,卻因病床奇缺,只能躺在走廊的行軍床上,一直由完生貴陪護。他既要不時聯系醫生護士查體換藥監控病情,還要精心照料我的吃喝起居一應瑣事,包括端倒便盆。那時七里鎮醫務所任務繁重,無暇顧及陪護人員的食宿,完生貴只能抽空去鎮上找飯吃,夜里則坐著小凳趴在床邊打盹。記得在我的病情有所好轉后,完生貴第一次返回中隊為我們取換洗衣服,回來時卻多帶了一件棉衣和一挎包饅頭。此后,他白天躲在沒人處啃冷饅頭充饑,夜里披著棉衣趴在床邊打盹,想起此事就讓人心酸。</h1><h1> 如果沒他們的艱辛付出,住院的傷員難以早日痊愈及時歸隊,全中隊也無法順利驗收按期收測。這些堅守崗位和陪護傷員的同志們,他們是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h1> <h3><h1>  此外,九中隊的官兵不會忘記我們的幾位同行,那就是解放軍第二十三測繪大隊來驗收成果的朱啟江、董道生、黃東平3位同志,他們也隨九中隊參加滅火活動。</h1> <h1> 回想往事,感慨萬千。這次歷練與考驗,亦是九中隊千載難逢的機遇,撲滅火災的歷練,使九中隊的斗志更加高昂;堅守與陪護的考驗,使官兵們的情誼更加濃厚,和如一家親如兄弟、勇往直前敢打必勝的九中隊,真是令人神往!</h1></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江区| 海阳市| 靖江市| 湾仔区| 琼结县| 赞皇县| 湖口县| 龙州县| 六枝特区| 五华县| 红河县| 隆尧县| 金坛市| 寿宁县| 郴州市| 惠水县| 枣强县| 兴城市| 长岛县| 海阳市| 乌兰察布市| 镇宁| 清苑县| 公安县| 永登县| 古浪县| 白河县| 加查县| 黄冈市| 即墨市| 溧阳市| 曲麻莱县| 高陵县| 垫江县| 思茅市| 资阳市| 沈丘县| 南陵县| 永州市| 巢湖市| 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