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攝影 香香(原創)</h3><h3>文字 古詩詞網</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巜秋詞》</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唐代:劉禹錫</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b></h3> <h3 align="left" style="text-align: left;">【譯文】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h3><h3 align="left" style="text-align: left;"> 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h3><h3 align="left" style="text-align: left;"> 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而飛起,</h3><h3 align="left" style="text-align: left;">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h3> <h3>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里,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得迷迷離離。</h3> <h3>然而劉禹錫的《秋詞》,卻另辟蹊徑,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秋詞》還是詩人被貶朗州后的作品,讓人佩服劉禹錫的待人處世。原詩兩首,這里所選的是第一首。</h3> <h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自宋玉于《九辯》中留下“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種色調,一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h3><h3><br></h3><h3>“我言”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盡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勝春朝”就是詩人對于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這種認可,絕非僅僅是一時的感性沖動,而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理性思考。</h3> <h3>“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所蘊涵的深意,盡在不言中了。</h3><h3>也許,詩人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這里,有哲理的意蘊,也有藝術的魅力,發人深思,耐人吟詠。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h3> <h3>讀這樣的詩,洋溢在我們心頭的,絕非什么悲涼的氣息,我們隨著詩人的“詩情”,借助詩人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馳騁于碧空之上。于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h3><h3><br></h3> <h3>巜秋詞》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后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h3> <h3>拍攝于2018年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凰县|
六安市|
石阡县|
鱼台县|
驻马店市|
原阳县|
霍州市|
江达县|
民县|
平罗县|
什邡市|
科技|
蓝山县|
新河县|
武汉市|
会东县|
前郭尔|
常熟市|
天柱县|
宁安市|
江门市|
康乐县|
沽源县|
浦东新区|
平遥县|
澄城县|
呼和浩特市|
额济纳旗|
金湖县|
白山市|
光山县|
正安县|
略阳县|
红桥区|
庆元县|
安阳县|
北海市|
宣威市|
景泰县|
SHOW|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