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瘦西湖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古典園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體,組合巧妙,互為因借,構成了一個以瘦西湖為共同空間,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藝術境界,歷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稱于世。瘦西湖是一幅好畫,這幅水墨畫透出了一絲自然之美,向我們展現著華夏民族的魅力。</b></h3> <h3><b>這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長堤春柳”。堤長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每當陽春三月,春花繽紛爛漫,柳絲婀娜起舞,飛揚如煙。</b></h3> <h3><b>前方小小園林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此園是瘦西湖正門進入的第一個園——徐園。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墻將大片湖水擋住,僅以一圓形的洞門引我們入內。</b></h3> <h3><b>徐園雖為祠堂,卻處處盡顯江南園林小橋流水,清秀雅致的特點。園子進口處有山石、青松等組成了一個小品。這個小品,在園林建筑手法上叫做障景法。使景觀有了節奏,有了深處。</b></h3> <h3><b>穿過徐園,就到小金山。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風亭、吹臺、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全都集中在這里。</b></h3> <h3><b>從洞窗看到的這一樹樁為小金山園內的唐代銀杏,已有千年歷史,后遭遇雷擊,落下這一樹樁,后人經過構思,移至此處,又在其后栽一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攀附其上,若值夏日,開出桔紅色喇叭花,所以看去,以為樹又活了,正所謂“化腐朽為神奇”!故取名為“枯木逢春”。</b> </h3> <h3><b>春波橋位于瘦西湖徐園東側,橋面為鋼木結構,兩頭的橋基用黃山石壘成,東面橋頭建一四角攢尖亭。總體上給人古樸粗獷之感,似與“春波”二字不相吻合。春波橋乃是四橋煙雨中的一景。</b></h3> <h3><b>這里號稱水云勝概,從字面上看,“勝概”,意“美好的境界”。也就是東起玉版橋,西至五亭橋,沿著湖岸,一路所見到的美好風光。望南側,小金山、釣魚臺、鳧莊、蓮花橋以及遠處的白塔,這些著名的建筑與水光天云交錯生輝,構成美不勝收的特色景觀。</b></h3> <h3><b>從畫面中望去,近景為釣魚臺,中景是鳧莊,遠景是五亭橋。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美妙意境。</b></h3> <h3><b>吹臺亦稱釣魚臺,在形制上為四角重檐攢尖頂,斗角黃墻。釣魚臺巧妙地運用了“框景”手法,成為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經典之作。<br></b><b>如立于吹臺之東偏北,透過圓門可以巧妙借景,西門看“蓮花橋”橫臥清波,南門望“白塔”高聳云霄,加上“吹臺”,則有“三星拱照”之稱。若站在吹臺之東偏南,透過吹臺圓門,則可見“蓮花橋”和“水云勝概”兩景。</b></h3> <h3><b>鳧莊是一深入湖中小島,島上有一臨水建筑,遠遠看去,如浮在水上的鴨子,故名“鳧莊”。鳧莊在五亭橋東,建于1921年。</b></h3> <h3><b>當年建造鳧莊的人,的確具有高度的審美情趣。把真實山水的精華因地制宜地加以運用,使鳧莊可以隨時聞到水的氣息,聆聽到水的聲音。建在這里,既烘托了五亭橋的高大雄偉,又襯托了白塔的亭亭玉立。</b></h3> <h3><b>鳧莊之勝在環于水而又鳧于水,反映出當時的園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這里有平臺雕欄,可以露天而坐,憑水而眺。西側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視橋亭之美,俯視游魚之樂。</b></h3> <h3><b>瘦西湖最富有特色的標志性建筑——五亭橋。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曾評價說:“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最秀美的、最富藝術代表性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了”,它被譽為是中國亭橋結合的典范。五亭橋的造型典雅秀麗,黃瓦朱柱,配以白色欄桿,亭內彩繪藻井,富麗堂皇,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b></h3> <h3><b>五亭橋位于瘦西湖的中部,五亭橋上有五個亭子,中間一亭突起,周圍四亭對應坐落,從空中鳥瞰恰似一朵美麗的蓮花。“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十五個橋洞排列有序,相映成輝。十五月圓之夜,每洞各銜一月,15個圓月倒懸水中,爭相輝映,泛舟穿插洞間,別具情趣。</b></h3> <h3><b>前方出現的白塔,對于瘦西湖整體景觀而言,它使瘦西湖的天際輪郭線有了變化與起伏。瘦西湖白塔與北京北海的白培形體小了很多。這正是造園者高妙的匠心。北方粗獷,南方秀美,這白塔也“入鄉隨俗”了。</b></h3> <h3><b>白塔高27.5米,下面是束腰須彌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龕,龕內雕刻著十二生肖像。此白塔比例勻稱,玉立亭亭。</b></h3> <h3><b> 二十四橋原來舊景“玲瓏花界”景點的“觀芍亭”。匾額是板橋鄭燮所題,楹聯為“繁華及春媚,紅藥當階翻”。暮春季節,大朵的花兒引得游人流連忘返。為了再現“四相簪花”的盛景。</b></h3> <h3><b>左邊一塊數米高的太湖石猶如美人亭亭玉立,石上有雋秀挺拔的“瓊枝玉樹”四個字,系啟功先生所題書。眼前這一帶是瘦西湖著名的瓊花林,稱為“瓊枝玉樹景點”。據說,當年隋煬帝開鑿運河,三下揚州,曾來此觀賞瓊花風姿。</b></h3> <h3><b>如果說五亭橋是一座畫橋,那么二十四橋則是一座詩橋。這瘦西湖上真可謂是詩橋連著畫橋,畫橋又接著詩橋了。</b></h3> <h3><b>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臺階,圍以24根白玉欄桿和24塊欄板。</b></h3> <h3><b>從橋中央往遠處看,一定會被周邊的美景完全吸引住了!亭臺樓閣,相映成趣。清風徐來,水波粼粼。眼前,一艘帆船緩緩而來,從橋下穿過,猶如游龍,好不自在。橋兩岸的柳樹隨風起舞,讓人久久回味。</b></h3> <h3><b>虹橋整座橋是用漢白玉砌成的單孔拱形石橋。透過古典的樓榭,放眼遠眺,拱橋如長虹臥波,與周邊堤岸、柳樹、亭閣、湖水構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體山水畫卷。</b></h3> <h3><b>眼前的熙春臺是二十四橋景區的主體建筑,筑于三級石平臺之上,面東兩層三楹,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上覆鉻綠色琉璃瓦,前加抱廈,四面回廊,鋼筋砼仿木結構。</b></h3> <h3><b>站在熙春臺上,舉目遠眺,看湖水澹澹,煙霧離離,白云悠悠,綠樹際天,如一幅江南淡墨山水圖。向東看五亭橋、白塔遙相呼應,向北看平山堂、棲靈塔映入眼簾,整個二十四橋景區將瘦西湖和蜀岡景區融合在了一起,起到了起承轉合的作用。</b></h3> <h3><b>熙春臺一帶的建筑風格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的宏大氣派。其妙處在各園依水而筑,獨立成園,既分又合,隔院樓臺,紅杏出墻,歷歷倒影,宛若圖畫”。</b></h3> <h3><b>望春樓是與玲瓏花界隔湖相對的建筑,是江南園林的風格,規模從屬于熙春臺。望春樓下層南北兩間分別為水院、山庭,將山水景色引入室內。卸去樓上的門窗就變成了露臺,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b></h3> <h3><b>望春樓面西二層五楹,歇山頂,飛檐翹角,鏤空花脊,四面廊,欄板雕云月。上層面西懸“望春樓”匾,集自鄭燮墨跡。下層南北兩間分別筑水院、山庭,將山水景色引入室內,內有樓梯過道。“望春樓”北沿墻疊黃石假山。</b></h3> <h3><b>靜香書屋,是為了紀念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而建。金農擅畫梅,故取名靜香書屋。這里不僅屋內的陳設上雕有梅花,屋外也遍種梅花,“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以靜香書屋為藍本設計的“清音園”代表中國赴德國參加斯圖加特園藝博覽會,榮獲金獎,并將被斯圖加特長期保留。 </b></h3> <h3><b>從靜香書屋的窗口遠望,一座自西而東的長廊靜臥在被稱為“九曲池”的水面上,長廊中部那座攢尖頂雙亭就是“波光亭”。長廊680米,長度僅次于北京頤和園的長廊,是全國第二大長廊。長廊內展示了眾多詩詞、繪畫碑刻。</b></h3> <h3><b>與靜香書屋隔池相對,是一座黃石疊成的假山,山上筑有一個重檐攢尖頂小亭,叫“龜山亭”。龜山亭很有特點,下層檐為八角,上層檐為四角,不知道該叫幾角亭。</b> </h3> <h3><b>這是靜香書屋的一座石舫,舫的后半部分與池岸融為一體,因此這種石舫又稱“半舫”,是節省空間的一種巧妙設計。舫額“蒔玉”,語出《晉書?列傳第五十八?孝友傳》“陽雍標蒔玉之祉”之句,意為孝悌之人必有好報。</b> </h3> <h3><b>打開廊窗,湖面遠處有一處古色古香的水榭。此時風和日麗,只見一艘畫舫緩緩駛過,在此處泡上碧螺春一杯,慢慢品嘗,真是十分愜意......。</b></h3> <h3><b>萬花園布局蜿蜒曲折,也是園內觀水景的佳處。其長廊的南側為荷花池,廊的北側水中放養錦鯉,亭內的地面采用透明的玻璃,如同一個個畫框,人們可在此觀游魚之樂。 </b></h3> <h3><b>此處名曰:"石壁流淙",以方塊大石堆疊成山,曠地高聳,石色黃如映朝陽,白瀑一掛飛懸,至山腳,散作大小急緩,騰起繚繞煙水,山下庭院坡廊,曲水石橋,花木點綴,雄壯之氣立于淸秀江南。</b></h3> <h3><b>繁花似錦的時節,這里的景色最為豐富,近景有“小吹臺”,中景為“春流畫舫”,遠景則是“大明寺”內的“棲靈塔”。</b> </h3> <h3><b>第一眼看到小吹臺,我還疑惑怎么又有一座“釣魚臺”?仔細打量才發現眼前的小亭是單檐歇山卷棚頂,而不是釣魚臺的重檐攢尖頂,在體量上也應該比釣魚臺小一些。此前,在石壁流淙西好像也看到過一個這種四個方向都開有圓形門洞的小亭。</b> </h3> <h3><b>棲靈塔始建于隋仁壽元年(601年),因塔內供奉有佛骨,故稱“棲靈塔”。棲靈塔為方形九級樓閣式,通高70米,唐代風格。該塔各層高度不一,但遠觀卻給人以上下勻稱的感覺。</b> </h3> <h3><b>錦泉花嶼原為乾隆朝刑部郎中吳山玉的別墅,后來為知府張正治所得。因該別墅由東、西兩岸的建筑組成,中間為水面,而水中有兩眼泉水,故又稱“花嶼雙泉”。錦泉花嶼牌坊為石質四柱三門三樓,是比較罕見的水中牌坊。</b></h3> <h3><b>重建的錦泉花嶼包括牌坊、碧云亭、春雨亭和清遠堂等諸多建筑,行成一處以水景為主的獨立園林。</b> </h3> <h3><b>瘦西湖的美是說不盡的,一切盡在不言中,只有用心才能體會她透在骨子里的那份獨有美。<br></b><b>瘦西湖卻給人幾分纖柔羞怯的情意。單單一個“瘦”字,就詮釋了她那獨具的魅力。</b></h3> <h3><b>瘦西湖儼然化身成一座水墨古城,那是水墨丹青所透露出來的一種典雅,也是古與今所呈現出來的莊重。瘦西湖以其悠久豐富的人文景觀、秀麗典雅的自然風韻、相互因借的藝術手法,使其成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漳县|
米泉市|
云林县|
和政县|
安康市|
利川市|
班玛县|
图片|
文安县|
齐河县|
云浮市|
永靖县|
剑川县|
射阳县|
商河县|
建阳市|
交口县|
建昌县|
邹城市|
深圳市|
龙口市|
肥乡县|
华蓥市|
怀化市|
南平市|
建昌县|
萨迦县|
额尔古纳市|
富源县|
中山市|
德惠市|
聂荣县|
田阳县|
分宜县|
冀州市|
浦县|
霍州市|
台中市|
红原县|
濮阳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