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世界最美鄉村--白川鄉

睡蓮

<h1><font color="#808080">  又到周末,琲兒說:“明天我們去白川鄉。終于要去了,有點激動呢。”然后翻箱倒柜準備明天穿的衣服和行李,似乎要去遠行。白川鄉,是個什么地方?讓走遍天涯海角的琲兒瞬間忘記了一周加班加點的疲憊,眼睛閃閃發亮,露出燦爛的笑容?</font></h1><h1><font color="#808080">白鄉村在她的夢里,我的夢外。</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其實,長野離白川鄉并不遠。</font></h1><h1><font color="#808080">第二天早上我們坐新干線從長野出發,一小時二十七分鐘到了金沢。去白川鄉的大巴定時發車,預定好車次,我們去了金沢的兼六園,金沢城,二十一世紀美術館。下午從金沢站前乘坐大巴,一小時后抵達白川鄉。</font></h1><h1><font color="#808080">進入白川鄉,外來的人很熱鬧,一輛輛車接踵而至,路邊游人成群結隊,行走的大多數是歐美人。白川鄉人很安靜,各自安好,田間地頭忙活。</font></h1><h1><br></h1> <h1><font color="#808080">一朵花,天地自然孕育,有著與人類一樣的生命力和靈魂。在白鄉村遇見碩大的紅白兩色的芙蓉葵,驚訝、歡喜。一花一葉喚醒了生命中的感動,不知有多少女孩兒的腳步在這里停留,白川鄉還會給我們多少驚喜?</font><br></h1> <h3><h1><font color="#808080">白川鄉吸引著全世界的腳步走到這里,是因為這里有合掌造建筑群。</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合掌造式房屋,顧名思義就是雙手手心相對,十指指尖互頂,伸平大拇指和小拇指,一個簡單牢固的合掌式“人”字形房屋造型就已經搭建在手掌中。這是我的理解,官方網站這樣介紹:“合掌造”式房屋,是指“用木材于梁的上方以手掌合起之山形組合建筑而成,以角度極為傾斜的茅草屋頂為其特征之住居的切妻屋頂所構的茅草家屋。”</font></h1></h3> <h1><font color="#808080">藍天白云,陽光照耀著大地。沿街的幾家店面門前從地下噴灑出一排排小股清涼的水,潤濕著地面,給大地降溫。其實,這里的氣溫比外面的世界低了幾度。</font></h1> <h3> (拍攝:蛙寶)</h3> <h1><font color="#808080">沿著一條不長的主街進村,街道兩邊有咖啡館、茶屋、紀念品店和文物館。看見了第一座三角形合掌造式茅草屋,遠遠看著很小的茅草屋原來很大。進去轉一圈兒,是一家商店,出乎意料地發現店門口出售的草編竹編物件都是中國制造。在日本買一頂祖國的草帽,山含情水含笑,熟悉的味道從發髻滲入心脾。</font></h1><h1><br></h1> <h3> (拍攝:蛙寶)<br></h3> <h1><font color="#808080">微風吹過,嫩綠的稻田一波一浪輕輕起伏,曳動一個夏季,搖醒所有關于稻田的記憶。</font></h1> <h3> (拍攝:蛙寶)<br></h3> <h3></h3><h1><font color="#808080"> 大大小小,一座又一座三角形合掌式茅草屋坐落在翠綠地稻田中間,一片片鮮花簇擁著茅草屋,添了幾分妖嬈。</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這是在日本嗎?看看前后左右行走在白川鄉的一群又一群金發碧眼背著大大鼓鼓雙肩包的歐美人,恍若是在歐洲那個國家的鄉村。這分明是記憶<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童話故事里的歐式小屋嗬。</span></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白鄉村獨一無二的田園風光完全超乎我們的意料。</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瞬間,喜歡上白鄉村。</font></h1><h1><br></h1> <h3><br></h3><h3> </h3><h3><br></h3> <h1><font color="#808080">難怪琲兒會牽腸掛肚,一次次計劃要來一次次又因故未能成行,卻從來沒有放下,終是繾綣成了夢。</font></h1><h1><font color="#808080">無論你來自太陽升起來的東方,還是來自西方,只要一踏上這片土地,都會喜歡上這里。美,是人類與生俱來骨子里的向往。何況白鄉村的美,是一種質樸實在接地氣的生存方式的美。</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追溯和考證白川鄉歷史的線索埋在地下,幾件土器,一片鏡子經過了漫長的地下黑暗寂靜無聲的幾個世紀,被人們挖了出來重見天日。土器中隱藏的古老的秘密信息被解讀出來,發現了這里人類最早的蛛絲馬跡以及與周邊地區交流的痕跡。因此認為這里最早留下人類痕跡在西元前7000年至西元前2300年之間。但是歷史上明確出現白川鄉這個地名,是在1176年不知誰偶爾翻開了京都貴族的日記本,看到了“白川鄉”的地名,所以被認為當時“白川鄉”的名字已經廣泛使用。</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  合掌造式房屋起源于盛行在村內養蠶及火藥生產的1700年左右(江戶時代),到了1800年左右成為現在的造型。</font></h1> <h1> (拍攝:蛙寶)<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我們忘乎所以地行走在村子里,處處都可以看見禁煙標志,消防栓和水槍。全木結構的房屋,稻草屋頂最大的隱患是火。防火,是頭等大事。別人的家園,處處是我們眼里的風景。所有對大自然,對土地,對人類的感覺回到了最初的原生態。太陽就要落山了,萬丈霞光沖破厚厚地云層,把村莊涂抹成五顏六色,整個村莊籠罩在一片紅粉中,如同打上了萬千盞射燈,風情萬種,柔美多姿,迷醉成一行行田園寫成的韻腳。</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夕陽下,老人被小狗牽著在小路上忽左忽右行走,幾個孩童在家門前傳球嬉戲,清脆的笑聲暈染著黃昏的色彩,驚動了池塘里一條條悠然自在的紅魚。</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808080">來到夢寐以求的童話故事里的村莊,琲兒哼一曲鄉間小唱,在鏡子中間走來走去,和裝飾布藝牽手,笑意寫在臉上。</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白川鄉四面環山,交通不便,鮮為人知。這里的人們祖祖輩輩以自己獨有的生存方式在天地間繁衍生息。1933年,有一個名叫Bruno Taut&nbsp;的德國人背著行囊在日本不停行走,一走就是三年。1935年5月鮮花盛開的時候,他來到了白川鄉。</font></h1><h1><font color="#808080">意外、驚訝、贊美,流連忘返。他是德國著名的建筑家、建筑學者,在白鄉村流連的日子,他從建筑的角度考察、研究著合掌造式民居。</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1946年, Bruno Taut 回到德國,寫了一本《日本美再發現》的書,在書里Bruno Taut對白川鄉贊不絕口,把這里奇妙的建筑告訴全世界,他寫到:“合掌造家屋,在建筑學上很合理,且也符合理論。”因為一個人的一本書,白川鄉合掌造從此向世界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聚焦了全世界各地人們的目光,吸引著人們的腳步一步步走近。</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1995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白川鄉合掌造建筑群落以及鄰近的神山全部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font></h1> <h3></h3><h1></h1><h1><font color="#808080">時隔八十多年,2018年7月28日,綠樹成蔭,稻田翠綠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從中國來到白鄉村。</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runo Taut八十多年前看見這大山深處的白川鄉和我的感覺驚人的相似,他說:“這風景不像日本。至少是我至今未曾見過的景色。不如說這是瑞士,不然就是瑞士的幻想。”我說:“這是日本嗎?分明是歐洲那個國家的鄉村。”</font></h1><h1><font color="#808080">如果我去過瑞士,我也會說出這難道不是在瑞士嗎?</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  一直到天色已暗,村子里幾乎不見了游人,天空把大塊的彩云丟進河里,烏云鋪天蓋地,豆大的雨點灑下來,我們才想起天氣預報說臺風19點登陸,趕緊在已經亮起的點點燈光里奔跑到白川鄉之溫泉。</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白川鄉之溫泉就在主街上,街上不多的幾家商店早已關門打烊。陰暗潮濕的雨夜里,只有這兒柔和的燈光在黑夜里散發著橘紅色的暖意。</font></h1><h3></h3><h1><font color="#808080">在日本,泡溫泉在日本已經形成一種獨有的溫泉文化。白川鄉的溫泉簡單、素樸,到這里泡溫泉只為洗去一天的疲憊,不貴的價格讓你知道泡溫泉在日本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有幾百年歷史的原生態生活方式。</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泡進輕煙裊繞的溫泉里,放松,再放松,讓思緒隨著氤氳的水蒸汽縹緲……漂浮在我身邊的琲兒魚一樣安靜,微闔著雙眼,感受著水的浸潤,恍惚間覺得琲兒還是那個小小的在澡盆里拍打著水花的小女孩兒。感覺到微熱,琲兒牽著我的手去室外的湯池,在水里靜看細雨滴滴落在池子里,一圈套一圈泛著光澤蕩了開去……</font></h1><h1> </h1> <h1><font color="#808080">  白鄉村的夜靜謐安寧,家家戶戶守著一盞燈安享夜晚的閑適。雨停了,我們走出了村子,這么遲了,誰家還會燈火輝煌茶飯飄香?這里幾乎所有的小店都在傍晚5時以前打烊。</font></h1><h3></h3><h1><font color="#808080">過了河越走離村子越遠,沒有路燈,黑格隆咚嗆,一條路伸向遠方似乎沒有盡頭。一個世界級文化遺產的地方,如此質樸低調,如同中國四五十年代的農村連個路燈都沒有。這里的人們秉承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尊重著大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法則。伸手不見五指,前方依稀有點點燈光。打開手機小手電,繼續向著燈光走。</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沒想到竟然是一家”飛驒牛食之處”。琲兒立刻手舞足蹈,興高采烈地說:“今天有口福了。飛驒是一個地區的名字,飛驒牛是指飛驒地區岐阜縣特有的黑毛和牛。這種牛要經過14個月以上肥育,有執照才能喂養飛驒牛。所以,能獲得飛驒牛飼養執照是很驕傲的。”</font></h1> <h3></h3><h1> (拍攝:蛙寶)<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典型的日式餐店,精致優雅。座無虛席卻很安靜,如入無人之地。點過菜,琲兒說飛驒牛在脂肪比例、艷、色、紋、香等肉質認定標準全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被評價為最高級牛肉。黑毛和牛優良的遺傳基因,飛驒地區的清新空氣和甜美純凈的泉水,加上高超嚴格的飼養技術,養育了肉質鮮美的飛驒牛。這樣的牛才可以制做成決定飛驒牛肉質的牛肉刺身。到岐阜就是要吃飛驒牛。”</font></h1><h1><font color="#808080">飛驒牛以優異的脂肪分布而著名。果真,長盤子里擺放整齊的飛驒牛看上去粉白相間,紋理清晰,粉紅的肉質里,一絲一縷的脂肪圖案,如同藏著一只只可愛的幼鹿。</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  飛驒牛的做法有很多種,最過癮最香的就是烤牛肉。炭火已紅,夾起一塊塊飛驒牛放在網狀烤架上,不一會牛肉滋滋作響,炭火把牛肉映照的透明,通紅,像極了手電光穿透一塊塊溫潤的壽山石。漸漸地牛肉變色,牛油滴在炭火上,火苗噌地竄起來。翻個面,肉香彌漫,頓時垂涎三尺。卻是不能狼吞虎咽的,放慢,別急,美食需要靜心品嘗。長型的調料碟里有三種調料,先嘗一口不沾任何調料,原汁原味的飛驒牛。嗯,入口即化,柔嫩細滑。再每一種調料依次沾過去,一次吃一小口,細細品咂咀嚼。這樣的吃法如同品福建武夷山的大紅袍,從淡到濃,一次一小杯,喝到最后已然醉了。</font></h1> <h3> (拍攝:蛙寶)</h3><h1><font color="#808080">果然名不虛傳。這許多年,無論走到那里,必須品嘗當地小吃,一飽口福。也許一種小吃牽扯出的就是當地的歷史和久遠的文化。飛驒牛一盤六片,一人兩片。不夠、一盤接一盤吧。當然還有日本米酒,蔬菜米飯搭配。</font></h1> <h1> (拍攝:蛙寶)<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此時,在異鄉我們把中國人大塊吃肉的豪情發揮的淋漓盡致。牛肉,小時候沒少吃,西北人喜歡吃鹵牛肉,醬牛肉。這次品嘗飛驒牛就像幾年前在神戶品嘗日本最著名的獲獎無數的神戶雪花牛肉一樣,不僅僅品嘗的是美食,更是在體味在異國舉家團聚的幸福滋味。窗外細雨,窗里炭火紅,濃濃的親情環繞。人世間幸福的滋味不過如此吧。干杯!為團聚!</font></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民宿是早預訂好的。日本人極其認真規矩,一切按計劃辦事。在日本行走,賓館、吃飯都要預定。下午一到白川鄉,我們直接去了青年旅社,這是一家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獨棟二層木樓,家居式服務。</span><br></h1><h3></h3><h1><font color="#808080">在大廳里,Coco詳細介紹了房屋的歷史,功能,注意事項,告知我們廚房各種廚具的使用方法,最后帶我們上樓到房間,介紹了房間里各種東西的使用方式,微笑著道別,鞠躬后退著出了房間。又一次深感到日本人做事的仔細認真和敬業。</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看過一眼照片,就成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地方。我來了,我們一家人一起來了,躺在白川鄉青年旅社的塌塌米上入夢,琲兒夢里的顏色一定是童年喜歡的粉白色。</font></h1> <br> <h1><font color="#808080">  一夢醒來,拉開窗簾,太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榻榻米上,窗外的一方荷塘已經在清晨蘇醒,粉白,淡藍色的睡蓮在薄薄的霧氣里盛開。盤腿靜坐,一呼一吸,天地精華悄然入體。</font></h1> <h3><h1><font color="#808080">早餐自己動手,微波爐里加熱牛奶,烤箱里烤幾片面包幾根香腸,三塊三明治同時做好,一家人面朝荷塘用早餐, 又是陽光燦爛的一天。</font></h1><h1><font color="#808080">餐廳里的大門直接通到伸進荷塘的長長露臺,風吹進來,帶著荷花的清香,這早餐也有了幾分荷花淡淡的香味。</font></h1></h3> <h1><font color="#808080">Coco一個人動作麻利地在露臺上撐起比她高大的一個墨綠色兩個白色的遮陽傘,擺上桌椅,池塘有了幾分詩意。如果她早一點撐起遮陽傘,我們在露臺上用早餐,一邊喝咖啡一邊賞荷看魚兒戲水,又是另一番心境。</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別時依依,Coco主動為我們拍合影,又按約定時間把行李送到車站,然后微笑著揮手道別。這微笑真誠友好,是一個人心靈開出的花,燦爛地如同一抹陽光,傳遞著人間溫情。</font></h1><h1><font color="#808080">如果你來白川鄉,記得去找Coco。</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帶著coco手繪的白川鄉地圖,我們離開了民宿,來到橋上,一條名叫莊川的河流自南向北奔流入海。因為昨晚下過雨,今天河水滔滔,河兩邊一塊塊經過千百年河水沖刷的石頭裝點著河川。歷史的煙云繚繞在河兩岸的青山間,又在瞬間了無蹤跡,似乎從來沒有來過,我定格了這一瞬間的風景,誰又記錄著莊川流過的痕跡?</font></h1> <h3> (拍攝:蛙寶)<br></h3> <h1><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人類,自古以來依水而居。有河的地方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莊川,養育著白川鄉的村民,沉淀著白川鄉的歷史,嘩啦啦地水聲是它時而低緩時而慷慨地訴說,別說一條河曠世無言,沉默無語,總會有人靜靜的坐在大河邊或者久久地站在橋上,聽它訴說。</span></h1><h3><br></h3> <h1><font color="#808080">山環水繞,太陽升起來了,天空湛藍,大片的白云擠擠挨挨地聚集在天上。車站邊一輛大巴上坐滿了人就要出發上山。路途并不遙遠,五六分鐘的車程。</font></h1><h1><font color="#808080">半山上,離村落兩三公里的“城山天守閣展望臺”上已經有許多人,幾乎都是歐洲人。大家在這里可以俯瞰白鄉村全景。</font></h1><h1><font color="#808080">“合掌造式”成了白鄉村成了世界獨一無二文化符號。</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  居高臨下,倚欄遠望。白川鄉安靜地坐落在日本中部岐阜縣西北部白山山腳下,四周群山環繞,地勢險峻。一條條山谷河川從陡峭斜面的褶皺縫隙順勢而下。有水就有人類依傍山川河流繁衍生息,川水流過的地方自然形成了村落。白川鄉從零海拔的平原到三千多米的山區地形層次錯落同時存在。</font></h1> <h1> (拍攝:蛙寶)<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上百座人字形合掌造茅草房如童話故事里的小屋油畫一般靜靜地散落在白山山谷河川之中,稻田阡陌縱橫,像一塊塊碧綠的翡翠嵌禳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村里既有大河奔流,也有小河潺潺。一朵朵白云悠閑自在地飄逸在天空,云翳飄過來在大地上投下光影,云朵飄走,一縷光線透過云彩灑在田野上,我就在一明一暗中捕捉光影。更多的時候,我靜靜地坐在大石頭上看著山坳里的白川鄉,在一盼一顧中,尋找白川鄉的故事。</font></h1><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 <h1><font color="#808080">小巧玲瓏精致地如同一幅畫的白鄉川古老原始,質樸無華,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寧靜秀美,與世無爭的氣定神閑,以它獨有的氣息吸引著人們,又遺世獨立,任憑狂風暴雪,世事變遷,依然完好如初。是我見過的最喜歡的田園風光。</font></h1><h1><font color="#808080">這里帶給你的不只是視覺上無與倫比的美感,還有一種靈魂回歸的感覺。每個人的靈魂或許都脫離了真實存在的生命在虛無縹緲的世界孤獨地飄蕩,潛意識里每個人都在尋找生命的根,靈魂的歸宿。有人說:“一直靈魂與肉身在此世相互找尋使生命變得沉重,如果它們不再相互找尋,生命就變輕。”有人說這里就是肉身與靈魂相互尋找到的一個地方,身心愉悅。</font></h1> <h1> (拍攝:蛙寶)<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白川鄉四面環山,為了減少受風力,阻擋住因地勢低而刮過的凜冽寒風,調節日照量,一座座房屋屋脊整齊劃一地朝向一致,面向南北方而建造,與山脈成垂直方向,使木屋冬不積雪,夏不悶熱。</font></h1> <h3>  <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冬天凜冽的寒風從中國刮來,一路挾帶著濕氣吹過日本海。每年十二月份開始下雪,大雪紛飛一直飄到來年的三月。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豪雪地帶。3米多厚的積雪覆蓋著村莊,隔絕了與外界的聯系。曾經,白川鄉被稱為“陸之孤島”、“秘鏡”。白川鄉的“切妻合掌造”小屋,屋頂兩端像一本打開立起的書,呈現出三角形的樣子。白川鄉不僅雪厚,而且雪的顆粒瓷實雪質重,從45度到60度傾斜的鋪著厚厚稻草蘆葦的三角型屋頂,恰好讓雪花順勢優美地飄下,不至于在房頂積雪,使房屋最大程度地承載厚重的積雪。</span></h3> <h1> (拍攝:蛙寶)<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按照固有的規律流轉,人只能尊重大自然,于大自然溝通,諳熟大自然的規律才能和大自然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白川鄉合掌村獨特的建筑與天地、自然和諧相處,巧妙地化解了因地理位置,地形地勢和特殊的氣候帶來的不便,才年復一年在大雪中存在了一百多年。</font></h1><h1><font color="#808080">只有敬畏大自然,人類才能生生不息。</font></h1><h3><br></h3><h3><br></h3> <h1><font color="#808080">為什么在這深山老林里會有這樣一個建筑群?據說是在13世紀日本源平戰役后,平氏家族為躲避源氏的追殺,逃入深山,為御寒,躲避追兵,才想出這種可以隨時遷移的房舍建筑。和中國大地上土樓故事很是相像。人類歷史就是這樣被創造。</font></h1> <h3> 圖片:網絡</h3> <h3> 圖片:網絡<br></h3> <h3> 圖片:網絡<br></h3><h1><font color="#808080">白川鄉四季分明,一年四季美景不同。冬天,厚厚的白雪鋪天蓋地折射著太陽的藍光,深褐色的小屋被大雪覆蓋。入夜,家家戶戶掌燈時分,三角形窗戶里透出溫暖的橘紅色燈光,遠看像蒼穹中一顆顆閃閃爍爍的星星,近看,人影綽約,不知是不是一家人圍爐煮酒。</font></h1><h1><font color="#808080">每年2月的冬季點燈節是村里一年一度的盛事,也是全世界攝影愛好者的節日。人們冒著大雪,從四面八方聚集只這里,只為能拍到一張雪地放射著藍光,小屋燈火通明的雪景。人數多到要管制。</font></h1><h1><font color="#808080">據說白川鄉一到冬季房屋就會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屋主白天從大門出去,晚上回來常常要用梯子爬樓從窗戶進家。</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春天,冰雪消融,大地蘇醒,木屋前長出含露帶翠的新葉,荒蕪蒼涼的土地上露出淺綠。踩著春光呼吸著田野里剛翻過的泥土芳香,看一樹櫻花盛開、飄落,灑一地的粉紅,體味大地周而復始的勃勃生機。</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我們因為琲兒在長野出差,這個夏季我們來到了這里。只是最初的一眼,看見一棟棟茅草屋,看見風過處嫩綠齊膝的稻田一浪一波,剎那間就喚醒了骨子里一心向往恬淡閑適的田園生活情結。佇立田埂,在一起一伏中恍然有些醉了。</font></h1> <h3> 圖片:網絡<br></h3><h1><font color="#808080">秋天,赤橙黃綠青藍紫混搭著染遍山林、河川、田野,草籽落地飄散,稻谷果實歸倉,</font></h1><h1><font color="#808080">四季流轉,盡顯妖嬈。</font><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這里至少來四次,看四季不同的風景。如果再來,我會選擇冬季。</span></h1> <h1><font color="#808080">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村子里四處走動著游客。又一次進村,尋訪昨晚不曾走過的地方。夜晚的白鄉村和白天的白鄉村又不一樣。鮮花帶著昨夜的露珠盛放,池塘里荷花盛開,一片片稻谷含翠欲滴,一棟棟茅草屋前停著各種各樣的小型農用機器。</font></h1> <h3></h3><h1><font color="#808080">這里有一百多戶人家,濃濃的生活氣息彌漫;這里有幾百個游客背包抗相機行走;這里是生活村也是旅游景點。但是,邊邊角角干凈整潔,一切井然有序。</font></h1><h1><font color="#808080">當地人精心呵護著自己的家園;游人如愛惜自己的家園一樣珍愛著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一棟棟木屋,前后左右風景不同。無論從那個角度隨手一拍,都是一張明信片。</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誰家鳥兒,梁上雀躍瞅鳴。雄鳥飛來飛去銜食喂稚鳥,雌鳥守護著鳥巢,發出清脆的叫聲呼應著飛走的雄鳥,幾只稚鳥鳥巢里露出小腦袋,眨巴著小眼睛看著人來人往。誰來都會駐足觀望,一份歡欣和感動。</font></h1> <h3></h3><h1><font color="#808080"> 中午陽光燦爛,村里有神田家、和田家和長瀨家可以進去參觀。合掌造的屋里是什么樣?充滿好奇,我們來到神田家串門。</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神田家是一座擁有160年以上歷史,風格獨特的人字形木屋頂建筑民宅。從事養蠶和造酒。</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沒有刻意要去誰家,走到誰家就去誰家,冥冥之中一份相遇的緣。</font></h1> <h3><h1><font color="#808080">在白鄉村怎么轉都不收費,但是進別人家里要受付¥300。進門脫鞋,大廳里老伯穿著傳統的日本和服正襟危坐,目光沉穩深邃,似乎來自江戶時代。他備好茶坐在自己家里等待著一個個從天涯海角走來,卻不知來自那個國家的陌生人的到來,來聽神田家幾百年的故事。</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神田家一共有四層。一層有起居室、客廳,新娘布簾、墻掛式電話機、古時鐘,從一件件閃耀著時光深處的光澤上,不難想象曾經的生活場景。事實上時至今日,這里也沒太大的變化,一切還是那么簡單、純樸,生活日復一日重復著過去的樣子,不知不覺中就過了幾百年。</font></h1></h3><h3> <br></h3> <h1><font color="#808080">大廳中央用來取暖、煮飯的地爐爐火正旺,這最簡單質樸的人間煙火一年365天不能熄滅,爐火上方有隔板阻擋木炭燃燒時飄起來的火星。&nbsp;</font></h1><h1><font color="#808080">神田家一代又一代人老去,一代又一代人誕辰,一代又一代人傳承著家業。在時光深處沉淀積攢了幾百年光陰里的故事,終于滄桑成一幅舉世矚目的田園風光。歷史,由過往茶米油鹽的生活組成。</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808080">來著都是客,請喝一杯茶。大廳旁有大小三間茶室。面對格窗外風景,席地而坐,喝一杯神田家自制的野草茶,清香饒舌,一杯茶飲盡了莊川的河水,沉淀的歷史緩緩翻開了一角。</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合掌村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合掌屋是和田家,有四百年的歷史,被國家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神田家是從和田家分家后自立門戶的。據說,這里兩百年前家里只有長男可以結婚,次男想娶妻成家,只能自立門戶,還必須改家姓。神田家的先輩就是“和田家”的次男。神田家是全村搭建時間最長的合掌屋,一般三年就可以完工,神田家建了十年。因為是江戶時代(16031868)后期建筑,在原人字形木屋頂構基礎上創新,建成了堅固耐風雪的人字形木屋頂建筑民宅。</font></h1> <h3></h3><h1><font color="#808080">第二層是房主和單身的男兄弟的寢室。因為大廳里有燃燒著的地爐,防火,萬不可掉以輕心。二樓有個叫“火見窗”的小窗,從小窗剛好可以看到一樓的地爐,房主即便是離開一樓在休息時間也不敢懈怠,隨時觀察著地爐。</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一棟合掌造式小屋,不僅僅用來居住,還是工房,是一家一戶賴以生存的生產基地。有點出乎意料。白鄉村桑樹繁茂,家家戶戶以養蠶為生。第二三層就是曾經養蠶的工房。已看不見當年一只只蠶寶寶如何在這里卵化、吐絲。如今成了展示房,讓游人參觀。當年的情景只能從一個桑籠,一個木桶古舊的光暈中去想象。古銅色的酒桶、酒沸、酒壺告訴人們神田家不只養蠶還釀酒。只覺得這些長年被酒浸潤的家什飄著醇厚的酒香……</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有人用日語在介紹人字形木屋頂的構造和神田家的歷史,打開翻譯通,他說的是日語,我聽到的是中文:合掌造梁、柱、檁等房屋的主體結構,全部用木材人工方式建造。以杉木和松木為主。興建過程中,不用一釘一鉚,榫卯對接,再用粗粗的繩子扎結而成。</font></h1> <h3></h3><h1><font color="#808080">我心一動,榫卯結構,中國早在7000年前發明并開始應用在古建筑及家具制作中。走在中國大地上,隨處可見的古建筑,大到紫禁城、頤和園,小到散落在民間的民居,最簡單的我婆家的臉盆架都是榫卯結構。榫卯,就是榫頭卯眼,是一種傳統木工中接合兩個或多個構件的方式。凸出部分稱為榫,凹入部分則稱為卯。是中國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傳統技藝的經典。木材,是最原始的建筑和家具材料。榫卯建筑技術的運用在是全球性的,埃及也很早就出現了榫卯結構。據說大約在公元7世紀的時候,榫卯技術由中國傳到日本,被日本工匠傳承、改進、發揚光大,被稱為“河合繼手”。</font></h1><br> <h1><font color="#808080">我在日本神田家小木屋三樓,在一榫一卯之間,尋覓著中國古建筑結構的痕跡。一轉一折一榫眼,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幾百年的煙熏火燎,燻黑了一根根粗壯的木頭,燻透了歲月里暗藏的故事,黑黑的木頭在昏暗的光線下熠熠發亮,阻隔著潮氣,防范著蟲蛀,散發出獨特的氣味。</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合掌式造”屋頂全部用稻草和蘆葦捆扎的草束為建筑材料。窗外,可以清楚地看見厚厚的茅草屋檐,一根根茅草密密細細排列得整整齊齊,扎捆得結結實實,遮天蔽日,防風阻雪隔潮。</font></h1> <h3> (圖片:網絡)</h3><h1><font color="#808080">茅草屋頂風吹雨打雪浸,最多三十年就必須換一次屋頂。誰家換屋頂,便是村里的大事,如同當年蓋屋頂一樣,家家戶戶的壯勞力舉村出動,幾百人齊心協力從地上排到房頂上,接龍般傳遞茅草,一層又一層,層層鋪就。</font></h1><h1><font color="#808080">世界上最先進的建筑方式早已誕生,但是白川鄉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固執地堅守著這原始古老的建筑方式,樂在其中,自在享用,“合掌式建造”是白鄉村人的驕傲。一種文化、風俗本不需要喚醒,只要傳承,古典的美根深蒂固,終于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木樓梯越上越窄,空間越來越小。四樓,每次最多同時上來三個人。我如醉酒般東倒西歪上來時,發現幽暗狹窄的三角形空間里只有我一個人。光線從小窗里射進來,原來這里是儲藏室,估計是放珍貴物品或者堆放一些一時用不著又舍不得扔的東西。這兒雖然狹窄,但是屬于我一個人還是很寬敞。</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走到窗前,眼前赫然開朗。無限風光在第四層,全村的景色幾乎盡收眼底。正是唐朝大詩人杜甫“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意境。</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從昨天到今天,我從村里看白川鄉,從山上看白川鄉,現在又從神田家閣樓上看白鄉村,完全不一樣的感覺。不像在村里看到的那樣,只看到一棟小木屋的局部,走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走到后面看不見前面;也不像在山上看到的那么小,就像《白雪公主》里七個小矮人居住的房子;這里看到的白鄉村是立體的,。最近的一棟是神田家加工米和雜谷的碓臼小屋,還有晾曬稻子、地爐用的干燥柴和放置重要東西的稻架倉。每一個三角小房子各有用處。</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回到長野,始終放不下白鄉村。那些歷史,是一曲遠古的小調,在寂靜的夜里,伴隨著一輪明月在空中婉轉;那些風景是一楨楨收藏的照片,閑暇時一遍遍翻看,每一次都沉浸其中,錯過了窗外的云彩;原來那些感動,早已落在眉間心上。</font></h1> <h1> (拍攝:蛙寶)<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雖然世界各地的人們絡繹不絕一年四季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行走在村里的各個角落,但是這里依然保持著原有的生活狀態,村里的人質樸淳厚,一顆平常心一如既往平靜地守候著自己習以為常的家園,在春來冬去一個個平凡樸素的時光里,過著屬于自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耕生活。這里沒有喧囂,沒有心浮氣躁,只有安寧,安逸。在游人眼里,這里是世界級風景旅游勝地,在他們眼里,這里只是自己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地方。</font></h1> <h3></h3><h1> (拍攝:蛙寶)<font color="#808080"><br></font></h1><h1><font color="#808080">德國Bruno Taut回國后念念不忘白鄉村,寫成一本書讓白鄉村走向世界。我來了又離開了,白川鄉依然在夢外,痕跡落在心頭。我至少也要圖文并茂地做個美篇讓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了解白鄉村,來這里學習、游玩,最主要的是借鑒。中國正在全國鄉鎮、農村轟轟烈烈打造“美麗鄉村”,如何打造?什么是“美麗鄉村”?</font></h1><h1><font color="#808080">毫無疑問,白鄉村是全世界最美鄉村的典范。這里的一切都是幾百年來原始的模樣,是自然生態與古老傳統文化相融合的村落,村民們在自己的家園世代相傳,安居樂業。</font></h1> <h3> (拍攝:蛙寶)<br></h3><h3>作者簡介: 楊麗,陜西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海洋攝影協會福建分會理事,立雪書院鼓山分院理事。 用文字記錄人間百態,用鏡頭定格美景。 出版散文集《露潤清蓮》《行走的詩意》及臺灣版《人間自有真情在》《潮落還有潮起時》。文章散見各雜志、報刊。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鹿泉市| 彭州市| 磴口县| 新疆| 佛冈县| 客服| 铜鼓县| 菏泽市| 建阳市| 城步| 高碑店市| 六盘水市| 和平县| 大宁县| 新河县| 甘肃省| 新丰县| 黎城县| 富蕴县| 子洲县| 大方县| 郯城县| 老河口市| 井冈山市| 赞皇县| 黄山市| 陇南市| 安乡县| 景宁| 嵊州市| 泽普县| 荣成市| 伊宁县| 长岭县| 绥芬河市| 道真| 益阳市| 合川市| 旅游| 南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