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于小魚</h3> <h3><font color="#333333">在攝影家趙來清的作品里,很多特寫鏡頭給了那些閉塞、落后的地區(qū):棚戶區(qū)、山區(qū)、市場……這些常常被人們忽略的地方,在他的鏡頭里呈現(xiàn)出各種式樣的靈動。無論是在情感表達、技術(shù)處理還是在題材選擇上,趙來清都站在過去與未來的時間節(jié)點。他說:“人生的使命和對社會的責(zé)任,是我?guī)е鴲鄢霭l(fā)的原點。”</font><br></h3> <h3>來清背著四個鏡頭、兩部相機、六塊電池、一臺電腦、一個三角架出發(fā)了。這一次,他要深入到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腹地,探訪居住在達里雅布依的克里雅人。
</h3><h3><br></h3> <h3>50年代以前,達里雅布依被稱作“通古孜巴斯特”。
1895年,瑞典籍探險家斯文·赫定曾沿克里雅河北上,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對通古斯巴孜特作過考察,發(fā)現(xiàn)了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1900年,他發(fā)現(xiàn)了樓蘭古城。
</h3> <h3>幾年后,英籍探險家奧利爾.斯坦再次來到通古斯巴孜特,進一步發(fā)掘了喀拉墩古城,而且對通古斯巴孜特土著居民做了人種學(xué)測量,引起了世界的關(guān)注。<br></h3> <h3>19世紀20年代未,學(xué)者黃文弼隨中國西北科學(xué)考察團對喀拉墩古城作了考察,在通古斯巴孜特留下了中國科學(xué)家的足跡。<br></h3> <h3>19世紀50年代,于田縣政府派出工作組前往考察,詢問當(dāng)?shù)鼐用襁@里是什么地方?老鄉(xiāng)說,是達里雅(意為河流)布依(意為河岸),于是,通古斯巴孜特便有了一個新的地名達里雅布依,俗稱大河沿。<br></h3> <h3>克里雅河發(fā)源于昆侖山脈,縱貫新疆于田,流入塔克拉瑪干沙漠,沿河生長著大面積的胡楊、紅柳和蘆葦?shù)然哪脖?,至達里雅布依枯竭。<br></h3> <h3>克里雅河孕育出達里雅布依這片生命綠洲,孕育出在達里雅布依生活的,現(xiàn)在世界已知僅存的在荒漠中生存的克里雅人,達里雅布依已形成自己的文化。<br></h3> <h3>克里雅人的歷史是個迷,沒有史料記載。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為逃避戰(zhàn)亂翻越昆侖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他們自己也說不清來自哪里。<br></h3> <h3>因為沒有可考證的資料,此次拍攝來清準備了兩年。
到達里雅布依需要辦理特別通行證。
2016年10月12日下午,來清一行3人從新疆于田出發(fā)。視頻里是新修的一條公路,行駛一個多小時之后,路的末端是個檢查站,再向前便沒有路了。 <br></h3> <h3>他們的車子沿克里雅河已經(jīng)干涸的河床一路向北,滿眼都是連綿起伏的沙丘,沿途人跡荒蕪。車子如過山車一般,有幾次越野車沒能沖過沙梁子,人需要從車上下來減重,空車翻過去。 <br></h3> <h3>在沙漠中行駛了8個小時,次日凌晨到達達里雅布依。<br></h3> <h3>沒到過新疆,不知道中國有多大;沒到過達里雅布依,不知道地廣人稀的真正含義:15000多平方公里的達里雅布依鄉(xiāng)居住著280多戶人家,總?cè)丝趦H1300多人。 <br></h3> <h3>第二天一早,村民從外面進來,半鞋窠沙土<br></h3> <h3>達里雅布依的很多圖片是來清光著腳拍攝的。因為在沙漠中走一會兒,鞋子就會灌滿沙土。<br></h3> <h3>孩子還在哺乳期,睫毛和眼瞼上粘著沙土,睫毛看起來很濃密<br></h3> <h3>來清看到很多克里雅人視力不好,嚴重的甚至雙目失明。<br></h3> <h3>雙目失明的她在烤火<br></h3> <h3>天剛亮,來清就背上全部攝影設(shè)備出發(fā)了。
從日出拍到日落,一天下來,躺下就能睡著。因為常年堅持鍛煉,雖然設(shè)備很重,生活條件也艱苦,但他能很快融入當(dāng)?shù)厣?,與村民零距離的接觸,最能記錄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
達里雅布依早晚溫差大。那幾天,白天有20幾度,晚間在零度左右,他們蓋著厚棉被還覺得冷,沒有取暖設(shè)備,屋子也透風(fēng)。
寒冷時,村民們依靠點燃枯死的胡楊木取暖。<br></h3> <h3>來清說,達里雅布依風(fēng)沙大,張開嘴,就會有沙子灌進嘴里。一天拍攝下來,像機象是從土里“扒拉”出來一樣,看著自己的寶貝變成“泥猴兒”,他特別心疼。
達里雅布依村民依靠太陽能板發(fā)電,能維持照明和手機充電。來清在村民家里沒看到電視機,街上食雜店里有一臺。在達里雅布依,只有機站附近手機才有信號,更不用說網(wǎng)絡(luò)??死镅湃藳]有什么休閑活動,曬太陽、睡覺和發(fā)呆是他們的日常,再加上居住分散,只有在節(jié)日、紅白喜事和做禮拜時,才能聚在一起聊聊家常。<br></h3> <h3>沙漠干旱少雨,透風(fēng)透光的木草屋是克里雅人的居所。他們就地取材,用枯死的胡楊木做樁柱和房梁,樹枝和紅柳扎成排墻,房頂上鋪上厚厚的蘆葦,蘆葦上邊再加蓋一層河泥。住人的房子周圍墻上涂抹一層從河道取來的河泥,地面用沙子堆起30多厘米高的土臺,土臺加水夯實,在土臺上鋪上氈墊、毛毯或布毯,這就是床了。房子周圍墻上掛上地毯或者花色墻布做裝飾,房門多是用木板或是半根粗大的空心胡楊木做成。<br></h3> <h3>胡楊木做的院門<br></h3> <h3>克里雅人家的外墻<br></h3> <h3>每戶人家的院子里都有個壓把井,原來3、4米深就可以出水,現(xiàn)在要7、8米甚至10幾米了。<br></h3> <h3>壓把井<br></h3> <h3>井水是苦咸的,克里雅人每頓飯就的藥茶,可以有效降低水的苦咸味。
來清說,喝過了這里的井水,再喝自己帶來的礦泉水,真的感到自己很幸運、幸福。
五天時間,來清他們沒有洗澡,因為達里雅布依沒有浴池。
達里雅布依水資源匱乏,村民們不洗澡。<br></h3> <h3>“大十字”街是達里雅布依的中心區(qū)域。這里有兩三條小街,平日沙街冷冷清清,街道沒有硬化。一條30米長的小街是這里的商業(yè)街,街上有飯館,修理鋪,雜貨鋪……有米面油鹽等一些基本日用品。因為貨物都是從縣城運來,因此,這里貨品價格要高出縣里2-3成。<br></h3> <h3>這里居住著十幾戶人家,其他村民散住在方圓幾十公里的地方。<br></h3> <h3>克里雅人依然保持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很多人至今未走出過達里雅布依。放牧和采挖大蕓仍是當(dāng)?shù)厝说闹饕杖雭碓础4迕駛円话愠酝暝顼埲シ叛颍瑤K庫麥其再帶點水算作午飯,傍晚把羊趕回來。<br></h3> <h3>村民采挖大蕓,大蕓也越來越少了<br></h3> <h3>腰帶可以用來裝大蕓<br></h3> <h3>克里雅人年長的女性,頭戴白紗長頭巾,重要的場合還要戴"太里拜克"小帽,帽子頂端是彩色緞面,下沿用羊羔皮作成,做工很講究,遠看宛如一朵小花,精巧別致。"太里拜克"小帽作為世界上最小的帽子已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br></h3> <h3>克里雅人家沒有灶臺,在地中間挖一個深十幾公分、長寬各約一米的坑,坑里鋪滿沙子就是爐灶。在沙子上點燃枯胡楊木燒水;水燒開了,坑里的沙子也燒燙了。再把和好的面粉,攤成圓形面餅,埋入熱沙中,沙子涼了餅子也就烤熟了!吹吹灰,擦擦土,就可以吃了,當(dāng)?shù)厝朔Q"庫麥其",只偶爾會放入羊肉、皮芽子(洋蔥),羊肉還要賣了換糧食。<br></h3> <h3>來清他們在達里雅布依住了5天,三餐都是庫其麥和茶水,這也是克里雅人一年四季的食物,在紅白喜事時會有抓飯吃。
得知他們要來,縣里的一位朋友特意趕到達里雅布依,請他們吃了頓拉條子,拉條子在當(dāng)?shù)厮闶歉邫n大餐。<br></h3> <h3>達里雅布依有一座清真寺特日木清真寺,克里雅人習(xí)慣稱之為居曼清真寺。每逢星期五,大家都來清真寺禮拜。<br></h3> <h3>達里雅最高大的建筑清真寺<br></h3> <h3>星期五,平時冷清的小街很早便熱鬧起來,以往全鄉(xiāng)的男人都會從四面八方騎著駱駝、毛驢、帶著老人、媳婦、孩子趕到清真寺門前,現(xiàn)在大家都騎摩托車了。
男人們要以水凈身,如沒有水,便會以黃沙代水凈身后,進入寺內(nèi)誦經(jīng)。女人們則在沙街上的幾個店鋪,看看服裝、鞋帽,米面、油鹽。孩子們在沙街上打鬧玩耍。腳步帶起的黃沙將整條小街籠罩起來。<br></h3> <h3>橘黃色、黃色排成一排的是克里雅人用于凈身的水壺<br></h3> <h3>在清真寺里禮拜<br></h3> <h3>清真寺大院里<br></h3> <h3>達里雅布依鄉(xiāng)政府<br></h3> <h3>選舉<br></h3> <h3>散會了<br></h3> <h3>圖片中的男性是鄉(xiāng)里唯一的警察<br></h3> <h3>達里雅布依有一所小學(xué),1-3年級的學(xué)生有幾十人。4年級以上至初中3年級的孩子需要到縣里上學(xué)。因為學(xué)校離家遠,孩子們需要住校,半個月回家一次。教職工一個月或是一個學(xué)期才能回家一次。<br></h3> <h3>原來的學(xué)校食堂<br></h3> <h3>改建后的學(xué)校食堂<br></h3> <h3>改建后的學(xué)校食堂
</h3><h3><br></h3> <h3>在達里雅布依的五天里,來清感觸很深??死镅湃祟B強地適應(yīng)自然環(huán)境,傳承著古樸的習(xí)俗,生活簡單清苦,卻有著樸素的幸福感。他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尊老愛幼,民風(fēng)淳樸,敬畏自然與祖先。不吸煙,也不飲酒。
孩子們向往讀書,讀書能離開這里,去過電視里面的生活。孩子們也喜歡玩耍嬉戲,兩根木頭搭在一起便是蹺蹺板,一根繩子搭在胡楊木上便是秋千,兩只廢舊的輪胎也玩的特別起勁兒。女孩子們也愛美。年青人一樣喜歡外面的世界。<br></h3> <h3>孩子們穿著捐贈的衣服,興高采烈地玩耍<br></h3> <h3>我問來清:“為什么要拍攝克里雅人?"
來清說:“緣于使命和社會責(zé)任感,緣于對新疆的熱愛和執(zhí)念。與克里雅人共處的這段時間,我內(nèi)心越發(fā)覺得自己應(yīng)該為他們做點什么,盡管一己之力有限,但匯沙成塔,集腋成裘。
克里雅人物質(zhì)生活相對匱乏,但精神世界卻知足平和。達里雅布依荒漠化日漸嚴重,胡楊林成片枯死,沙塵源不斷形成,生活環(huán)境逐步惡化,生活在這里的克里雅人面臨走與留的抉擇。留下,生存條件每況愈下,日益艱難,不知可以維系多久;外遷,又故土難離,雖然政府為他們準備了免費的住房,但現(xiàn)有的生存技能和財富的積累,又讓他們很難適應(yīng)外面的生活節(jié)奏。
我內(nèi)心很急切,塔克拉瑪干沙漠風(fēng)速變經(jīng)范圍在每秒3.5米至10.9米之間,平均風(fēng)速達到每秒5.9米。 不知道哪一天,這個原始的村落就會被荒沙吞噬,克里雅人賴以生存的家園將不復(fù)存在。我希冀能進一步喚起大家對克里雅人生存狀況的關(guān)注,希望有能力的朋友們給予他們相應(yīng)的幫助;更希望能為克里雅人保存記錄下一段歷史?!?lt;br></h3> <h3>小魚說:我沒有去過達里雅布依,我們也不可能去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之所以認為克里雅人神秘,是因為彼此距離遙遠,少有溝通……其實這里的人們與我們并無太多的不同。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也向往美好的生活。
來清是具有歷史眼光的攝影家,他和他的同行們記錄時代、記錄人文、記錄社會變遷。他們正在為克里雅人努力著??死镅湃嗣媾R搬遷的抉擇,抉擇只是因為對未來未知的恐懼。
克里雅人是個勤勞、和善、不富有的族群,我們需要幫助的也許就是當(dāng)前這一兩代人。真希望能有社會學(xué)者、專業(yè)人士、慈善機構(gòu)關(guān)注到這個不大的群體,希望有能力的人們能把克里雅人的搬遷做為一項事業(yè)、一個項目或者一個工程,給他們一個關(guān)于未來的解決方案。
搬遷后的達里雅布依,相信還會保留自然風(fēng)貌,還會保留人類居住的痕跡……
100年前,探險家發(fā)現(xiàn)了樓蘭古城。
千、百年后,達里雅布依也許就是下一個樓蘭。<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关市|
三原县|
秀山|
昭苏县|
辰溪县|
侯马市|
班戈县|
大同市|
三门县|
高雄市|
乌兰浩特市|
静安区|
来宾市|
马公市|
和林格尔县|
临澧县|
都匀市|
安多县|
兰州市|
红桥区|
牡丹江市|
安西县|
容城县|
敖汉旗|
新民市|
阜南县|
枣庄市|
靖安县|
光泽县|
安远县|
柘城县|
民县|
凌云县|
北碚区|
自贡市|
龙川县|
河南省|
海城市|
澄城县|
枣庄市|
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