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b> 我 的 父 親<br></b><b> 2005年,父親已是75歲高齡,開始寫作回憶錄,第一稿完成于2006年1月,春節前夕。之后反復修改,于2008年10月完成第二稿,2012年春節前夕,又補充了"離休后的十八年"一章,做了一些小的修改,應該算是完成了第三稿。這樣,前后歷時7年,終于完成。史料未及的是,它也為父親的一生劃上了一個句號。<br></b><b>回憶錄總結了父親一生的家庭、生活、工作歷程,雖然未見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飽含了一個普通人的不平凡一生,透著一個男人的大度和胸懷;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爺爺(姥爺)對親人的無限深情和無私關愛;一個熱愛生活,充滿感恩情懷的普普通通的好人;一個一生追求寧靜、淡泊、與世無爭、知足常樂的老人的印記。文中還有許多人生感悟堪稱經典,讀罷感到父親對人生可謂大徹大悟。<br></b><b> 父親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正如他八十歲生日寫的"八十有感":<br></b><b> 風風雨雨八十年,酸甜苦辣都吃遍。<br></b><b> 八十來得真不易,生活路上多艱險。<br></b><b> 深受極左思潮苦,好人一生總平安。<br></b><b> 晚年生活真幸福,不是神仙賽神仙。<br></b><b> 這是對父親一生的高度概括。父親的童年、少年歷經磨難,16歲就參加了革命工作,22歲由唐山調到了條件極端艱苦的張家口宣化,一待就是近六十年。父親一生經歷了中國的歷次運動,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每次運動都會成為被整的對象,但由于父親平時做事小心謹慎,為人老實厚道,所以那些想整他的人始終沒有得逞,歷次運動都算是平安度過,沒有受到大的沖擊,父親總說好人一生平安,他心里始終堅信這一點。雖然,歷次運動都平安度過,但在那個講出身、論成份的年代,父親可以說是懷才不遇,得不到重用,沒能實現自己的抱負。直到1980年,父親已經48歲,才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按級別離休時只是副處級干部。<br></b><b> 父親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從16歲考入冀東建國學院到離休,整整工作了50多年,將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革命事業。1954年父親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支援條件艱苦的地區,由唐山專署工商科調往條件艱苦的張家口地區宣化,他毫無條件地服從組織分配,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只身到了一個陌生的、偏遠的、落后的地方。當時父親只有22歲,正值風華正茂的年齡。父親說,當時根本沒考慮去不去的問題,認為到哪兒都是革命工作,服從革命需要是天職。與父親一同調到張家口地區的有27人,由此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br></b><b> 無論是在條件相對好的唐山還是在條件極端艱苦的宣化,父親的工作一如既往地兢兢業業,在平凡的崗位,做著平凡的工作,為人豁達,從無怨言。他的才華在極為有限的條件下,還是綻放出了異彩,他在報刊雜志發表了很多的文章,在單位也是深得領導賞識,他得的獎狀無數,自己一直都保留著。父親做事嚴謹而井井有條,有收集整理文字資料的習慣,冀東建國學院的畢業證書保留了四十多年,辦理離休時很多人已經無法找到,有這個證書非常順利地辦理了離休手續。<br></b><b> 父親幾乎經歷了所有的解放后中國歷史上的政治運動,又因為受累家庭出身,所以,父親的性格非常內斂,做事謹小慎微,但為人正直,一生沒有做過傷害別人的事。從自傳中還是感到他心里很安慰,"風風雨雨十幾年,我沒有因為家庭出身不好挨斗受批,算是很幸運了,因為我沒有做過對不起人的事,工作也沒有出過錯。文化大革命中,我也沒有害過人、整過人。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好人一生平安。"<br></b><b>父親的一生就是好人的一生。工作期間,對領導、對同事禮讓三先,和和氣氣,即使那些曾經以家庭出身為借口,一直阻礙他進步,不讓他入黨的人,他也能諒過,心里沒有記恨,文革結束后,有些人受到了處分,他還是很客氣地待他們。他真的做到了心底無私天地寬。<br></b><b> 對家人,無論老少,都是先替別人打算,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從來沒有對兒女提出過什么要求。特別是離休后,還學起了干家務,自己的事處理的井井有條,對生活充滿樂趣,哪怕是聽聽京劇、看看養身節目、逛逛超市,到唐山逛逛集市,也是興趣盎然。對生活、對別人要求甚少,所以,什么事都感到非常知足,真正做到了知足常樂。除了照顧好自己的生活,還力所能及的照顧母親,關照兒女,特別是對孫女、外孫(女),可謂呵護有加,無微不至。<br></b><b> 父親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學習能力令人欽佩。平時父親很注意學習,廣播、電視新聞必聽必看,訂的報紙每天都會閱覽,《老人世界》也是期期必看,遇到自己感興趣的,都會剪下來,粘貼在舊雜志上,現在已有厚厚的十幾本。1992年母親查出患上了糖尿病,2006年父親已是75歲高齡,開始學習打胰島素、測血糖等,還根據血糖情況,學會了自己調整藥的劑量,至今,打胰島素和測血糖記錄也有好幾本了。七十多歲,兒女們的手機不用了,他開始學習使用手機,特別是學會了發短信,這樣,我們經常會收到父親的短信,孩子們也會經常收到爺爺(姥爺)的短信,這一點著實讓很多人佩服不已。父親在八十歲生日,給我發來了他寫的"八十生日有感",有七十幾個字,有的年輕人也不一定做得到。所以,七、八十歲的人,頭腦清晰,思維敏捷,一點不糊涂,做事有條不紊,實在是難能可貴!<br></b><b>父親不善言語,是一個敏于思,慎于行的人。不會侃侃而談,只是默默的去做。許多想法都埋在心里,看到回憶錄,才領略了父親的睿智。他對生活、對人生、對生命的感悟蘊含了深深的哲理,是用一生的坎坷經歷與人生經驗總結出來的,可以說是人生的指南、做人的典范,這是父親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下面是他《回憶錄》中的一些話,可以細細的體會其中的道理。<br></b><b> "寬容和善良是做人的根本,是成功的法寶,做到寬容和善良,個人才會幸福安康,其樂無窮。對待任何事情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br></b><b> "愛護自己身體,就是對子女的最大關懷、最大愛護、最大支持。"<br></b><b> "健康是幸福,健康是一個人的事,也是整個家庭的事。"<br></b><b> "要健身,必須要先健心,這里面大有文章,要做到遇到什么事,有一個平和心態,不鉆牛角尖,貧也相安,富也相安,忙也樂觀,閑也樂觀,做到心寬似海,心靜如山,放開心胸,與世無爭,順其自然,一身輕松。"<br></b><b> "養生貴在養心,不良心境如同毒草。"<br></b><b> "干什么都要心靜,就是心不歪、心不虧、心不亂,不做壞事,不做虧心事,不做對不起他人和自己良心的事,凡事坦坦蕩蕩,處之泰然。"<br></b><b> 不生氣歌 <br></b><b> 百病生于氣,病了無人替;<br></b><b> 花錢不用說,子女都受累;<br></b><b> 精神受痛苦,身體還受罪;<br></b><b> 因氣患了病,那時必后悔;<br></b><b> 遇事多想想,別生糊涂氣;<br></b><b> 遇事不生氣,百病遠離去;<br></b><b> 是氣是不氣,完全靠自己;<br></b><b> 年老身體好,個人有福氣;<br></b><b> 天天心舒暢,全家都歡喜。<br></b><b> "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好,不要較真,不要不服氣,不要看不慣,要做到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大。"<br></b><b> "老年人十不要:吃飯莫飽,走路莫跑,防止摔倒,睡覺要早,說話要少,遇事莫惱,心情總好,累活不找,鍛煉別超,慢穩最好。"<br></b><b> "享受休閑就是享受幸福,享受快樂,這就是休而有樂,閑而有福,享受休閑,貴在心情舒暢,還要閑而有益。"<br></b><b> "人到老年,就如冬山如睡,那么安靜,那么安全,那么安詳,一切外界的東西,統統淡淡放過。"<br></b><b> 父親不是哲學家,可他有對生活的深切感受,對人生的透徹感悟,他說的話句句是至理名言,我們定會好好珍惜,付諸行動,以回報他老人家的恩情與期望。<br></b><b>2012年6月9日,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這個痛苦的、不堪回首的日子,卻要銘刻在我們的心中,就像在我們的心里插了一把尖刀,血淚交加,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父親帶著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眷戀,對妻子、兒女的深深惦念與不舍,匆匆離去。從此也帶走了我們的歡樂,帶走了我們對父親的無限的愛。《回憶錄》成為了父親留給我們的最后的、最珍貴的遺物。<br></b><b> 時間并不會因為你的心情停止腳步,不堪回首的昨天前天,轉眼變成了一個月以前,一年以前,至今,父親已經離開我們整整五年時間了,一千八百多個日日夜夜,恍如隔世,又宛如昨日。人的一生,會有很多傷痛,都說時間是最好的治愈,而有些傷痛,是無法平復和治愈的,胸中有萬丈的思念,心中有無盡的不舍,縱使時間流淌,沉淀下來的帶不走。<br></b><b> 整理父親留下的遺物,睹物思人,不禁黯然神傷……父親的書法寫的都是一些人生格言,他就是這樣不斷地修身養性,始終保持著正直、向上、樂觀的心態。還有父親幾十年來發表的文章,都收集并粘貼在雜志上,還有很多日記、摘抄,即使是打胰島素的步驟寫在紙上,周邊還貼上剪下來的小花作裝飾。父親做任何事都充滿情趣,你能感受到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老人的心。眼前的這一切怎能不打動你,眼淚止不住的流,看著這些東西,就像看到活生生的人。有時候想不明白,這么善良、這么健康的父親怎么就會突然走了呢,想對父親說我們有多愛你,想回報父親為我們做的一切,想多跟你在一起說說話,然而,一切都不可能了……人生第一次與自己最親的人永別,才知道什么是殘酷到無法面對,悲傷到淚流無聲。<br></b><b> 有時候想,父親會突然出現在面前,轉身會突然看到父親就在眼前,在夢里真的出現過,感覺心一下放松了,好滿足,原來父親并沒有離開我們…….。<br></b><b> 記得詩人臧克家有一首詩,其中有這樣的詩句"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父親是個普通的人,但他有著不平凡的思想和境界,他就是那種人雖然不在了,但精神永存的人。父親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激勵著我們,鞭策著我們,你那樂觀、慈祥的容貌永遠刻在了我們的記憶里。<br></b><b> 僅以此獻給敬愛的父親!父親,我們將永遠懷念您!</b><b></b><b></b><b></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阳市|
灵璧县|
太和县|
上林县|
永定县|
奉贤区|
元阳县|
静海县|
洪泽县|
临朐县|
南投县|
余江县|
灵武市|
永济市|
紫云|
太仓市|
韶山市|
乃东县|
五峰|
泉州市|
南城县|
三台县|
蓬安县|
清苑县|
中方县|
富民县|
苗栗县|
龙岩市|
新密市|
通江县|
炎陵县|
岳阳县|
临西县|
香格里拉县|
平乐县|
鄂托克前旗|
榕江县|
松溪县|
昌吉市|
焦作市|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