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盧溝橋事變后,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及西北紅軍改編為<font color="#ed2308">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font>,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 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轄第115師、120師、129師、后方兵團及綏德警備司令部。</h3><h3><font color="#ed2308">115師</font>(師長:林彪 副師長:聶榮臻 參謀長:周昆 政訓處主任:羅榮桓 )下轄:第343旅(旅長:陳光 副旅長:周建屏 參謀長:孫毅)、第344旅 (旅長:徐海東 副旅長:黃克誠 參謀長:盧紹武)。</h3><h3><font color="#ed2308">120師</font>(師長:賀龍 副師長:肖克 參謀長:周士第政訓處主任:關向應)下轄:第358旅(旅長:張宗遜 副旅長:李井泉 參謀長:姚喆)、第359旅(旅長:陳伯均 副旅長:王震 參謀長:劉子奇)。</h3><h3><font color="#ed2308">129師</font>(師長:劉伯承 副師長:徐向前 參謀長:倪志亮 政訓處主任:張浩)下轄:第385旅(旅長:王宏坤 副旅長:王維舟 參謀長:耿飆)、第386旅(旅長:陳賡 副旅長:陳再道 參謀長:李聚奎)。</h3><h3><font color="#ed2308">留守兵團</font>(司令員兼政委:肖勁光)、<font color="#ed2308">綏德警備司令部</font>(司令員:陳奇涵 政委:郭洪濤)</h3><h3>隨即,八路軍揮師東進、渡黃入晉,開赴抗戰前線,<font color="#ed2308">三戰三捷</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平型關大捷</font></b></h1> <h3>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font color="#ed2308">115師</font>在山西省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由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對日軍伏擊,取得首戰勝利、出師大捷。此役,日軍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死亡1000余人,八路軍傷亡600余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雁門關大捷</font></b></h1> <h3>1937年10月18日至20日,八路軍<font color="#ed2308">120師</font>在山西省繁峙縣雁門關附近,由師長賀龍指揮對日軍伏擊,再戰告捷。是役,共斃傷日軍500余人,擊毀汽車30余輛,切斷了日軍后方補給線。</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夜襲陽明堡</b></font></h1> <h3>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軍<font color="#ed2308">129師</font>第385旅第769團,在團長陳錫聯的指揮下,在山西省代縣陽明堡,夜襲日軍機場,殲滅日軍100余人,擊毀擊傷飛機24架,八路軍傷亡30余人。</h3> <h3>三戰三捷以后,1940年8月至年底,八路軍在彭德懷、左權的指揮下,在正太鐵路沿線發動<font color="#ed2308">百團大戰</font>,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八路軍傷亡17000余人。</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伊宁县|
广宁县|
永州市|
文水县|
九寨沟县|
苍山县|
康马县|
伊春市|
英吉沙县|
偃师市|
甘德县|
新安县|
浏阳市|
张掖市|
绍兴县|
三亚市|
都兰县|
阿瓦提县|
安仁县|
双桥区|
旬邑县|
隆化县|
临汾市|
东宁县|
本溪市|
尚志市|
安阳县|
黑龙江省|
长宁区|
长泰县|
平顶山市|
南雄市|
来安县|
中牟县|
孟州市|
江都市|
海宁市|
武城县|
广平县|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