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倫敦的博物館眾多,據說有200多座。因為距離我們住地很近,華萊士收藏館就成為我們到倫敦后參觀的第一個博物館。<br></h3><h3> 華萊士收藏館是世界上最大的以一個家族的藏品為展品的博物館。收藏館本身也是當年這個家族的豪宅。館內藏品都是英國名門富豪哈特福德家族 ( Hertford family) 五代的積累,特別是第四代侯爵和他的私生子理查·華萊士爵士的收藏。華萊士爵士1890年去世后,他的遺孀華萊士夫人于1897年將全部藏品連同這座豪宅無償捐贈給了國家。</h3> <h3> 華萊士收藏館很有特色。第一感覺就是 精美、優雅、華貴。收藏館的樓房原本是貴族豪宅,一共三層,約30個房間。所有房間,包括起居室、早餐室、正餐室、客廳等等,依然按照當時的用途展示,而5500多件各種藝術珍品就做為裝飾品布置在每個房間中。另外,華萊士收藏館展品的展出方式也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館,而是完全按照當時的生活場景生活環境作為裝飾物,步入其中,讓人感覺好像一下子進入到了當時的貴族生活圈。</h3><h3> 華萊士收藏館秉承了英國博物館免費參觀的傳統,可以免費參觀,并且室內也沒有圍欄什么的,人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和拍攝那些稀世珍品,參觀者如果累了,還可以在室內的沙發上休息,這些都是非常美好難得的。</h3><h3></h3> <h3> 華萊士收藏館的藏品極其珍貴。 二十幾個展廳,集中展出了大規模的十七十八世紀藝術精品,尤以繪畫、兵器盔甲、瓷器及家具等為重點。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的繪畫作品最為有名,其中又以17和18世紀的法國、荷蘭的經典名作為亮點。倒如,布歇為法王路易十五的情人蓬皮杜夫人所作的肖像畫《蓬皮杜夫人》、弗拉戈納爾的經典之作《秋千》、魯本斯的《十字架上的基督》、哈爾斯的《笑臉騎士》等,都收藏于此。</h3> <h3> 這是17世紀荷蘭畫家哈爾斯的《微笑的騎士》(1624)。畫中的人是誰至今還不清楚,畫中騎士到底笑沒笑,也說法不一。有人認為騎士那兩撇向上翹起的胡子給觀眾微笑的感覺,其實并沒有笑。也有人說騎士非常傲慢,輕蔑地笑著。弗朗茨·哈爾斯以較低的視角畫出騎士自鳴得意的姿勢,讓觀眾印象深刻。騎士衣服的華麗更是被畫家在畫布上表現的淋漓盡致,蕾絲的精美輕薄,袖子上繡花針線的走向和衣料的質地及一排排的金屬扣子都宛如實物。這是巴洛克風格最出彩的肖像畫之一。</h3> <h3> 法國畫家布歇所作的法王路易十五的情人蓬皮杜夫人肖像畫《蓬皮杜夫人》,堪稱洛可可時代的杰出代表之作。布歇讓畫中人好象出現在舞臺追光中,戲劇舞臺背景、做作的造型、異國情調和浮華,使蓬皮杜夫人看上去更加美麗優雅,楚楚動人。<br></h3> <h3> 弗拉戈納爾的木板油畫《秋千》創作于1766年。少女在蕩秋千時,故意抬起腿扔出鞋子,裙子掀起的地方正對著左下角的年輕男子。畫家還在左邊畫了代表愛情的丘比特的雕像,讓鞋子飛向雕像。 畫家主要使用綠色和藍色,這使女孩的粉色連衣裙,在樹木和樹葉間脫穎而出。 一個老男人在推她,另一個年輕男人在凝視著她。甚至有一只狗興奮地吠叫 (右下角)。 整個畫面表現出的就是典型的充滿享樂和愛欲的洛可可時代。這幅畫之所以經典,是將愛、性、大自然,完美地融為一體,是那個時代空虛的貴族生活最好的寫照。當然,這樣的生活必定不會長久,不到30年時間,1789年就爆發了法國大革命。</h3> <h3> 這是18世紀法國路易十四國王肖像畫(1760)。巨幅畫中盡顯國王和王后才能擁有或攜帶的某些物品,表明他們是統治者。在畫中可以看到只能屬于國王或女王的王冠和權扙、紅色天鵝絨丶富貴厚重的面料、貂皮長袍,這些有特定含義的特殊標志。<br></h3> <h3> 這是19世紀初英格蘭畫家托馬斯.勞倫斯的喬治四世國王肖像畫(1822)。畫面中英國國王喬治四世很隨意地坐著看著我們,他把一封信放在一邊,好像我們剛剛走進來一樣,并發現他正在讀它。雖然他沒有佩戴王冠或者帶著路易國王那樣的權杖,但是我們仍然可以說他是國王。事實上,這幅畫背后還隱藏了一個故事,我還沒有完全明白,留在下次再說吧。</h3> <h3> 這是19世紀英格蘭畫家托馬斯.蘇利的維多麗亞女王畫像(1838)。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從1837年到1901年,長達63年。畫中展示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年輕美貌以及許多國王特有的東西,如華麗的紅色天鵝絨、貂皮長袍、背景中的柱子,以及寶座和王冠(畫中有兩個王冠)。這時她還沒有舉行儀式被正式加冕,但已被畫做了女王。據說,在得知自己即將登基王位幾個小時后,她即召集了樞密院及內閣成員和國務大臣的會議,當時她方滿18歲,她雍容華貴的氣度驚艷了全場官員。
由此也可以看出,法國洛可可輕松、輕佻、華麗、精致的風格,也深刻影響到19世紀風靡英國貴族的肖像畫。<br></h3> <h3> 館內收藏的反映重大事件和生活場景的畫作也是件件精美。17世紀荷蘭畫家詹斯坦的《歡樂的小酒館》(1674年)。這幅畫給人感覺每個人都在小酒館玩得很開心。畫中眾多人物有老人,年輕人,男人,女人和孩子,人們在跳舞,在爭論。一個孩子在喂貓吃食。一個女人懷抱嬰兒用她的雙手在祈禱,一個風笛手和一個小提琴手,一群人正在喝酒唱歌。門口支撐著拐杖。而那個坐在右邊的人,正盯著我們微笑的看。整幅畫面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非常生動逼真。</h3> <h3> 華萊士收藏館的所有展品都是令人震撼的精品珍品 。比如在一樓至二樓樓梯的墻上對稱懸掛的就是布歇著名的兩幅巨幅油畫《日出》和《日落》。而在餐廳里擺放的那些金銀瓷器餐具更與王室里的毫無二制。難怪英國女王也會專程來這里參觀呢!</h3> <h3> 巨幅油畫《日出》和《日落》,畫的是太陽神阿波羅每天早晨都要駕著他的戰車,離開他的愛人,像初生的太陽從東方升起,白天跨過蒼穹,給世界帶來光明;夜晚落日沉入波濤,又回到愛人身邊。畫面上海浪滔天,人物都是全裸或者半裸的。</h3><h3> 洛可可風格的繪畫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反映了路易十五時代社會享樂、奢華以及愛欲交織的風氣,畫面華麗精致、甜膩溫柔、纖細典雅、柔和秀美。弗朗索瓦·布歇這些氣勢宏大的油畫作品,可以說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了極至。<br></h3> <h3> 我非常喜歡掛在一樓大廳右側墻上的這副埃德溫.蘭德塞爾畫的巨幅油畫《阿拉伯帳篷》(約1865-66)。埃德溫·蘭德塞爾因其動物畫而聞名,他是維多利亞女王最喜歡的畫家之一。
畫中有許多異國情調的物品,如東方地毯,煙斗和熏香,以及幾乎全部表面是柔軟的織物或動物毛皮。每對動物都互相依偎在一起,靜靜地躺在帳篷里,仿佛正在照顧彼此。這只白色的母馬照顧著她的棕色小馬駒,小馬駒脖子靠在母親的肚子上,張望著帳篷外發生的事情。兩只灰狗依偎在舒適的皮毛上,看起來像是可撫摸它的地毯。猴子在頭頂上的棕櫚葉上放松地觀望……。整幅畫面形象生動逼真,細膩精致,給人以安靜溫暖的感覺。很難想象如果他們被打擾會發生什么?
這幅畫可能是華萊士收藏館最貴的購買之一,1878年購買時幾乎超過50萬英鎊,想想今天該會升值多少錢呢!可見理查德先生一定非常喜歡它!<br></h3> <h3> 哈特福德家族對法國瓷器的熱愛近于瘋狂,藏有名貴瓷器上千件。均為十八世紀法國最有名的皇家瓷器 塞弗爾瓷器。建廠于1740年的法國塞弗爾(Sèvres)瓷器作為一家專門為法國王室生產高檔瓷器的法國皇家瓷廠,在當時由于有著路易十五為首的王室人員支持,始終匯集大批頂級的藝術家、設計師。塞弗爾瓷器采用大量的洛可可風,展現法國特有的華麗風格,也因此引領了整個歐洲大陸的風潮,至今仍是歐洲陶瓷界的領導者。塞弗爾瓷廠的產品聞名世界,為王族、貴族和收藏家所購買和珍藏,法國總統常用其產品作為禮物贈送國賓。<br></h3> <h3> 細看這些瓷器,每一件都富麗堂皇,光彩奪目。無論是器型、釉色、圖案和裝飾都不惜工本的追求靚麗奢華。華萊士收藏館里的名貴瓷器精致的釉面以帝王藍釉為主,裝飾和器型極其優雅,都有奢侈的黃金涂層,濃重的釉色與中間清雅的繪畫相得益彰。它們與高端大氣、精致無比的包金鑲嵌的柜子、滿墻的世界名畫及嘆為觀止的藝術品放在一起,無疑更加富麗堂皇。<br></h3> <h3> 這件瓷器極富特色,類似中國的文房四寶。它是路易十五送給他女兒的禮物。右邊的地球儀里裝著墨水,左邊的地球儀仔細看有許多小孔,里面裝著銀色的沙子,用來吸干信紙上的墨水。中間皇冠里是海綿,用來擦筆尖,還有一個鈴鐺。<br></h3> <h3> 這一件16世紀的法國瓷盤非常罕見,它的獨特在于它上面的動物,有一條蛇在它上面滑行,兩只黑色的小龍蝦用鉗子掠過,還有一只蜥蜴,一只綠色的青蛙和一些魚。他們都與葉子和貝殼一起設置在這個瓷盤上。瓷盤釉色均勻鮮艷,動物形象逼真,可以想象它的制作難度。</h3> <h3> 這一套餐具在白金漢宮女王也有一套。據說,早些年女王來此館參觀,看到這些放在陳列柜里的碟子碗,對館長說:“在我家里可是真拿它們用餐的哦。”<br></h3> <h3> 特別要說一下這兩件產自中國的“金甌永固”杯。乾隆年制的“金甌永固”金杯被認為是北京故宮小型珍品類的鎮館之寶,是“中國乃至世界金銀器史上的巔峰之作”,“難得一見的無價之寶”。目前己知全世界僅有四個“金甌永固”杯。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分別藏有一件,而在華萊士收藏館就有兩件,且這兩件的保存完好程度遠勝于前兩個。真是令人驚嘆不已啊!</h3> <h3> “金甌永固”,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權永固。“金甌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舉行開筆儀式時專用的酒杯。每當元旦子時,清帝在養心殿明窗,把“金甌永固”杯放在紫檀長案上,把屠蘇酒注入杯內,親燃“玉燭長調”燭臺蠟燭,提起毛筆,書寫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語,所以“金甌永固”杯也被清代皇帝視為珍貴的祖傳器物。
據記載,乾隆皇帝對“金甌永固杯”的制作十分重視,不僅要領用內庫的黃金、珍珠、寶石等珍貴材料,而且在制作過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細地畫圖樣呈覽,經皇帝過目批準后才能承做。制作過程中又再三修改,直至皇帝十分滿意方可。<br></h3> <h3> 館內還收藏有亞洲及歐洲十七十八世紀保存完美、數量驚人的兵器和戰服,長槍短炮、刀劍盾牌 、兵器盔甲,種類之多、收藏之全是罕見的。<br></h3> <h3>15世紀德國的戰馬和騎士盔甲(1480年),可說是精美絕倫。</h3> <h3>16世紀英格蘭的盔甲(1587),上面鑄刻的紋飾及人物都精致無比。</h3> <h3> 這件盔甲叫做“一萬個釘子的外套”,很有特點。它來自印度西部的拉賈斯坦邦。它不像許多盔甲那樣由金屬制成,而是由多層面料和鑲嵌的小黃銅釘組成。織物盔甲可以幫助穿著者更好地在移動的同時進行戰斗。其實這套盔甲也有金屬板,它們保護心臟,胃,膝蓋和肘部。這種織物盔甲當時在印度很受歡迎,它避免了金屬盔甲在陽光暴曬下變得很熱而燒傷佩戴者。</h3> <h3>刀劍上的裝飾,也是極盡精美奢華。</h3> <h3> 華萊士博物館收藏的家具也是典型的洛可可風格,具有纖巧精致、柔和繁復、華麗造作、曲線及不對稱等特點,極盡華美。<br></h3> <h3> 收藏館里的家具件件精美,現在有很多人喜歡的法式家具,歷代經典代表都可以在這里看到。其中最著名的是這個柜子,完美詮釋了在家具裝飾藝術上的洛可可風格。它是為路易十五的新臥室定做的。整個柜子沒有一片直木頭。美妙的曲線體現了法國人的詩意和浪漫。柜子上面的大理石原來是粉色的,為的是配合路易十五床的顏色。易主后換成了黑色大理石。相傳路易十五行將就木時,就躺著這個柜子旁邊,當時柜子上點著蠟燭,蠟燭光被柜子的包金花紋反射出來,路易十五看到后大驚失色,以為是地獄之火,然后頹然而逝。后來他兒子搬進來后,就把這個柜子掃地出門。幾經轉手,最后落到了這里。<br></h3> <h3> 以下是一些家具的細節,真是精致無比,美侖美奐。<br></h3> <h3> 華萊士收藏館內各個房間的大小鐘表都在正常行走著,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音。這些鐘表都是十八、十九世紀法國最杰出的代表,也是收藏館明文規定一定要展出的展品。一是因為藏館在鐘聲環繞下有一種獨特的氛圍,另外也提醒游覽者這個藏館有別于其他靜態的博物館,極富歷史感。<br></h3> <h3> 在眾多的鐘表中,最神奇的是這個巨大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天文座鐘,是路易十五時期一個銀行家訂做的。它極盡繁文縟節之能事,體現了當時鐘表藝術登峰造極的品味。這個鐘不僅能告訴你格林威治時間,還有根據太陽運行測量的太陽時,同時指明天際黃道帶系統(星座運行軌跡),年月日,北半球任何一個地方的時間,月球的年齡,和每天日月在天上的具體位置。(最下面的兩個鏡面,左邊看太陽的位置,到了夜晚,看右邊月亮的位置。)據說,巴黎凡爾賽宮里也有這樣一個座鐘,是鐘表匠為路易十五做的,花了12年時間才完成。<br></h3> <h3> 在流光溢彩之中,穿過精美的家居布置,漫步在一幅幅杰作前,體會在法國之外欣賞到最為完整的法國繪畫、陶瓷、家居、兵器等18世紀洛可可藝術收藏品的欣喜。可以說,華萊士收藏館濃縮了法國一個世紀的藝術精髓。<br></h3> <h3> 華萊士收藏館每個展廳布置的都煞費苦心,各式的水晶燈在鏡子的反光下熠熠生輝,精工細作的家俱瓷器搭配得恰到好處。 所有房間從頂到地都是用的真絲墻布,顏色各異,富麗堂皇。置身其中,頓覺時光倒流,在流光溢彩之中,穿過精美的家居布置,被一幅幅杰作包裹,著實體會了一番藏家當年生活中的雍容以及雅致。</h3> <h3> 二樓樓梯上的欄桿原是路易十五時期皇家銀行大樓的內飾,上面有"L"代表路易十五,太陽花周圍的"S"和"C"代表國王。欄桿飾有水果的我們常有見到,但左下角的金幣和紙鈔就很是不凡。能從銀行大樓里買下來安在自家私宅中,收藏家的氣魄和任性可見一斑。<br></h3> <h3> 展館室內及戶外收藏的雕塑藝術品也很有特色,充滿洛可可風格。</h3> <h3> 進入博物館,踏著豪化的紅毯,在衣著優雅如同管家的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似乎穿越時空,進入了某一個貴族的家中做客。這間以十七和十八世紀的法國、荷蘭和弗蘭德斯的經典名作為亮點的博物館,完美展示了十八世紀英國紳士的生活,而那些經典的藏品又濃縮了法國一個世紀的藝術精髓,真是一種難得美好的感官享受。<br></h3> <h3> 一些好像學生的參觀者在展室里席地而坐,感受著當年貴族的生活環境和藝術氛圍。這種情景,在其他博物館是絕不可能的。</h3> <h3> 華萊士收藏館只有6名專業收藏品負責人,其他工作人員也不多。他們穿著優雅講究,不但引導幫助參觀者,還為參觀者解答講解館藏藝術品,好像當年的貴族管家,工作非常認真負責。這位老奶奶,已經70多歲了,仍然在博物館工作。當她得知我們來自中國,還熱情的與我們合影留念。</h3> <h3> 走出華萊士收藏館,感慨很多。在倫敦鬧市區中,竟有這么一個倫敦最美最有特色的小型博物館,雖說面積不是很大,藏品也只有大英博物館的萬分之一,但件件是精品,有的甚至是絕世珍品,看后讓人感到震撼。難怪女王也喜歡要來這里參觀呢!</h3><h3> 在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17和18世紀歐洲的藝術珍品,還可以了解感受到18世紀英國和法國貴族的生活,看到收藏家所處時代生活和審美。徜徉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之中,令人仿佛有穿越到了三四百年前歐洲貴族生活圈的感覺。 </h3><h3> 華萊士收藏館的獨特,不僅因為所有展品都極其精美、極端繁復、極盡奢華、不可復制,件件是珍品,而且博物館是封閉收藏(close collection),已經不會再有新的藏品收入,只是平時會有臨時展覽。它又秉承英國博物館免費參觀的優良傳統,并且在展室內還可以拍照,這也是非常難得獨特之處。當然,參觀者也必須擁有一定的素質,不能隨便用手去觸摸那些藝術珍品。<br></h3><h3></h3><h3> 作為個人和家族,能夠收藏如此大量的藝術精品,除了有強大財力保障外,也體現說明了幾代收藏者的審美眼光和膽識。而100多年前主人把全部收藏(包括豪宅)無償捐獻給國家,更顯示了華萊士夫人及家族的博大胸懷。</h3><h3> 我想,來過華萊士收藏館的中國人不很多,應該介紹給更多的人了解它。這里不但有歐洲的藝術精品,還有我們國家的絕世珍寶啊!</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竹北市|
望城县|
霍城县|
开远市|
凌海市|
宣威市|
武夷山市|
武威市|
临西县|
永善县|
文安县|
乌鲁木齐县|
建昌县|
登封市|
五大连池市|
武胜县|
昭觉县|
元氏县|
游戏|
梅河口市|
永平县|
平塘县|
德惠市|
叶城县|
聂拉木县|
南城县|
林口县|
澄迈县|
大新县|
资兴市|
福安市|
托克托县|
丰顺县|
菏泽市|
丹阳市|
保康县|
巨野县|
松原市|
贡觉县|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