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下面這三張照片是50年代的文山、80年代的文山和現在的文山,城市的變遷,記載著我們的記憶。城市的發展需老城拆遷重建和全方位外擴,文山城也如此。<br></h3> <h3> 看看文山已不復存在或即將不復存在的地方,邀你夢回到過去,在記憶中搜索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或許是甜,或許是辣,或許是苦,或許還保留了自己純真年代的記憶。</h3> <h3> 這是我記憶里小時候的東風路,州政府州委門前那段,那時是沙子路,后來鋪成了水泥路,現在的東風路是石板路。</h3> <h3> 這是文山很早以前東風路國營食堂,已不復存在。</h3> <h3> 這是以前的東風旅社,已不復存在。</h3> <h3> 以前的東風路街景,現在已變了樣。</h3> <p class="ql-block"> 這是過去的文山州委門前的文華路與東風路口,原來的州委已不復存在。</p> <h3> 以前街邊的公用電話亭,已不復存在。</h3> <h3> 這是文山最老的文化宮,文山人開大會的地方。文化宮里有籃球場,旁邊是足球場。</h3> <h3> 這是文山88年修建的運動場,文山州建州30周年大型活動在這舉行。后來拆除修了現在的休閑廣場。</h3> <h3> 這是原來的運動場后面的雕塑,已不復存在。</h3> <h3> 這是以前的州電影院,已不復存在。</h3> <h3> 這是以前的文山州委門口的三七姑娘,后來也拆了不復存在。三七姑娘成了我們多少文山人的回憶。</h3> <h3> 三七姑娘拆了,又在三七姑娘的位置建了一個民族大團結,沒幾年也拆除了不復存在。</h3> <h3> 這是以前運輸公司那里的鐘樓,因修路也拆除了不復存在。</h3> <h3> 這里是以前的文山縣委縣政府,已不復存在。圖一是老以前的文山縣委縣政府。圖二、圖三是90年代的文山縣委縣政府。</h3> <h3> 文山縣委縣政府及對面周邊的軍供大廈,已不復存在。</h3> <h3> 這是以前的文山縣電影院,已不復存在。</h3> <p class="ql-block"> 這是老早以前的南橋。</p> <h3> 這是80年代的南橋。后來在原來的南橋上面加建了一座寬寬的橋,以前的南橋就在后來建的橋的下面,人們又把南橋改叫成雙橋。后來在后建的橋上建了個休閑的花園,人們叫雙橋花園。</h3> <h3> 這是以前的文山縣文化中心,已不復存在。</h3> <h3> 這是最早以前的雙橋花園和民貿大樓。</h3> <h3> 這是民貿大樓和后來的雙橋花園,民貿大樓已拆除不復存在,雙橋花園現在也改變了模樣。</h3> <h3> 這是民貿大樓旁的那條很熱鬧的小巷。已不復存在。</h3> <h3> 這是文山的振華街,已拆除建成了現在的東風路背后的步行街。</h3> <h3> 這是以前的小而全,已不復存在。</h3> <h3> 這是以前的南正街(南門上坡),房屋不復存在,街道保留。</h3> <h3> 這里曾留下過我的多少足跡,每天上下班都要走幾趟。南正街口,小而全旁邊的涼卷粉、糯米飯都非常好吃,到現在都還念想。</h3> <h3> 南正街口除了賣各種小吃,還有擺攤賣水果的。</h3> <p class="ql-block"> 這是上條街以前的老軍分區,已不復存在。</p> <h3> 這是以前州政府里面的九龍賓館,已不復存在。</h3> <h3> 這是以前的西正街及西正街至大西門的街天。西正街已拆重建,以前的街道也變了樣。</h3> <h3> 這是西正街大西門的街天。這里的房屋已不復存在。</h3> <h3> 這是牛角巷,已不復存在。</h3> <h3> 這是州幼兒園對面,我小時候曾住過的四合院。我家就住樓梯上去的第一間。這里早就拆了蓋成了文山市城建大廈。</h3> <h3> 這是以前的州幼兒園門口,路都還是沙子路。</h3> <h3> 這是過去州委的文山會堂,已不復存在。</h3> <h3> 很早很早以前的白沙坡溫泉,是要從白沙坡寨子爬很大的一個坡才到溫泉。那時的溫泉只是一個用石頭砌的不是很大的池子。池子里的水流到河里,河水都是熱的。</h3> <h3> 后來白沙坡溫泉修建成男女洗浴室。90年代,白沙坡溫泉又修建成了一個成人池和一個兒童池。現在白沙坡溫泉又變了樣,以前的模樣不復存在。</h3> <h3> 老以前,文山城這樣的吊橋有文山賓館到果園街那里有一座;實小背后有一座;州電影院到地質隊那里有一座。后來又有了很多座這樣的吊橋。</h3> <p class="ql-block"> 以前文山的盤龍河水,清的時候清澈見底,我們小時候都在河里洗菜、洗衣服、洗澡(游泳)。雨季,河水渾濁,且每年文山城都會淹水。</p> <p class="ql-block"> 文山城里的吊橋幾乎都拆除完了,現在就剩牛頭寨那里還有一座和藤子寨那里還有一座,現仍在正常通行。</p> <h3> 這是以前北橋至大西門河邊的民房,已不復存在。</h3>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北橋,曾經是文山的主要交通要道。北橋現在依然保留,只是周邊的房子已不復存在。</p> <p class="ql-block"> 這是從北橋過去到總站的那條鐘靈街,已不復存在。</p> <h3> 北橋這一片的房子已拆除不復存在。</h3> <h3> 這是北橋過來,老州公安局左邊那條街,現在房屋已不復存在,街道保留。</h3> <h3> 這里是佛壽街,已不復存在。</h3> <h3> 據說,在這里順著河邊要修建一條類似麗江古城的那種商業古街區。</h3> <h3> 這是從老公安局去大西門的那條街,房屋已拆除,街道依然保留。</h3> <h3> 這是大西門。</h3> <h3> 這是大西門的碼頭,以前,老百姓都在這里洗衣服、洗菜、挑水。</h3> <h3> 這是大西門河邊的吊腳樓,現在拆了是一片廢墟。</h3> <h3> 小西門。已不復存在。禾鑫地產的二期將在這動工,建蓋七幢板樓高層住宅。</h3> <h3> 小西門城門洞。小西門城樓,寄托著許多文山人的記憶,也見證了文山城的風風雨雨,如今因年久失修而顯得破敗,在棚戶區改造將要拆這一片前夕,城樓倒塌了。<br></h3> <h3> 古老的小西門城樓是許多老文山人兒時的記憶,也是這個蓬勃奮進小城惟一的老念想。據查證,小西門城樓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又稱觀音閣,嘉慶至道光年間曾維修過4次,光緒元年(1875)重修。城樓為門樓式建筑,一樓一底,開三間。明間面闊5.4米,比次間寬大,用作通道。右次間后面設置木梯上通城樓,樓板為木質,城樓作為守城人用房。城樓頗具清代古建筑風格,枋板、耍頭、昂、翹有浮雕動植物圖案,建筑工藝精巧。目前,小西門城樓是文山城唯一幸存的古城樓,從中可看到文山古城歷史痕跡,具有史學和科學研究價值。1986年3月20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9月公布為第二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br></h3> <h3> 從小至今,在我的記憶里,小西門城樓下一直就有一個雜貨鋪。</h3> <h3> 過去大西門、小西門一帶是趕街最熱鬧的地方。</h3> <h3> 鉆過城門洞,這個地方好像是叫碑禾砍。</h3> <h3> 印象中過了小西門城門洞,有個馬車站。</h3> <h3> 這就是馬車站。</h3> <h3> 這條路是去綜合廠、文新街方向的必經之路,現在全拆了。</h3> <h3>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送肥去文新街生產隊,必經小西門、碑禾坎、文新街。</h3> <h3> 這里是梁子坡。我讀州一中的時候每天都從這里走好多次,已拆除。</h3> <h3> 國藥大廈,上條街擴路拆除,已不復存在。</h3> <h3> 這個“埃菲爾鐵塔”也不復存在了。</h3> <h3> 果園街,這里的菜街子非常熱鬧,將拆除不復存在。</h3> <h3> 這里是文山縣農資大廈,已不復存在。</h3> <h3> 這里將要拆遷,修建濕地公園<br></h3> <h3> 這對新人在這拍婚紗照,估計他們家在這里,這里將不復存在,拍個婚紗照做留念。</h3> <h3> 這里是去九道灣的那條路,我們小時候經常走。</h3> <h3> 這里的房子看上去很古老。</h3> <h3> 在城里,這種泥巴糊的房子幾乎沒有了。</h3> <h3> 就連這里的樹,看上去都古老。</h3> <h3> 記得我小學的劉美玉同學、劉文兵同學家就住在這里。</h3> <h3> 這條路曾留下過我童年的足跡。</h3> <h3> 文化大廈已拆除,不復存在。</h3> <h3> 這里是九道灣以前的州圖書館。</h3> <h3> 東后街、果園街、文化大廈、休閑廣場、九道灣,這片將變成濕地公園。</h3> <h3> 本美篇照片,大部分系本人拍攝,有部分來自網絡。</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格县|
红河县|
祁连县|
和政县|
新闻|
岐山县|
酒泉市|
霍山县|
岑巩县|
罗田县|
高碑店市|
安福县|
黔西|
尉氏县|
大渡口区|
平安县|
建水县|
钦州市|
定西市|
台北市|
锡林郭勒盟|
邵武市|
东明县|
舞阳县|
临澧县|
长顺县|
凌海市|
密山市|
盱眙县|
绍兴市|
肇东市|
虹口区|
苍南县|
白河县|
望谟县|
周宁县|
黄浦区|
清水县|
永川市|
霍州市|
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