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老部隊沒了!</h3><h3> 歷經軍委工程兵、基建工程兵,這個秋天,武警黃金部隊結束歷史使命,集體轉業,劃歸自然資源部。</h3><h3> 盡管傳了很長時間,盡管周一匆匆趕過去拍了紀念照,可目睹戰友發來的摘牌視頻和美篇,還是禁不住潸然淚下~</h3><h3> 盡管早已脫下軍裝,沒了鐵飯碗,在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中覓食,很難靜下心來~</h3><h3> 盡管營區熟悉的面孔越來越少,部隊番號幾經變遷~</h3><h3> 盡管在團職崗位干了八年,離開部隊卻住在營職房中~</h3><h3> 盡管有那么多人和媒體,引用我的報告文學《中國,有支黃金部隊》,從未申明,也不支付稿費~</h3><h3> 甚至,老部隊都不曾邀請我們這些轉業的黃金兵開過一個座談會~</h3><h3> 盡管,盡管~~</h3><h3> 我依然無怨無悔,依然牽掛這支部隊,熱愛這支部隊!</h3><h3> 是她,讓我成為同期學生官中唯一一個進入軍機關,第一個晉正團;是她,讓我學會政治工作、軍事行政和經營管理,不僅要會“謀”,更要善“做”;是她,讓我結識那么多師長、戰友,從基層到機關,每一步,都是人生新的起點;是她,給我注入了不斷進取的基因,永不言敗的精神,成為我一生的財富!</h3><h3> 二十年漫漫從軍路,從校門到營門,那是我青春的腳步,生命的華章,永恒的記憶,不舍的思念!</h3><h3> 一切皆成追憶,但我依然會把她珍藏在心底,即便打碎,拼接的仍是那份美麗。</h3><h3> 別了,黃金部隊!</h3><h3> 送上我真摯的祝福!<br></h3> <h3>轉業時都沒拍,留作永久的紀念</h3> <h3>夕日戰友,指揮部現任總工程師魯繼元少將</h3> <h3>老部下林琳,幫我們圓了一個夢</h3> <h3>原指揮部直工處處長譚占軍相約趕來</h3> <h3>新老戰友相聚同一面旗幟下</h3> <h3>相約今日此門中</h3> <h3>最后的告白</h3> <h3>老政委是齊心的親弟弟,當年一起去的延安。他人好,威信高,永遠活在部下的心中</h3> <h3>2018.8.28,歷史會記住,我們會記住</h3> <h3>昨天,指揮部正式摘牌。我相信,這一幕會牽動無數老黃金的心</h3> <h3>在連隊四年,從大小興安嶺到鴨綠江畔,沒有留下一張照片,沒那個條件</h3> <h3>反映部隊生活,拍得最好的仍然是其華</h3> <h3>學校一畢業就參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第一張從軍照,哈爾濱松花江攝影社想放到櫥窗里,我謝絕了。那時候不像現在,怕“紅”</h3> <h3>剛穿上軍裝,還是干部服,特意與母親合張影,告慰曾經是軍人的父親</h3> <h3>沒想到還有配槍,五四式,尤其那個快槍套,酷畢了</h3> <h3>參軍第一年的工資,買了架東方牌135相機;第一次出差到天津,海河邊留個影</h3> <h3>第一次去長沙,桔子洲頭。照片都是自己沖洗的</h3> <h3>83年春節,參軍后第一次回老家,拍彩照,那還是比較奢侈的事情</h3> <h3>親友相聚廣州,穿桔色風衣的阿芳爺爺是國民黨。她從巴黎回來,表姑說這是“國共合作”</h3> <h3>祖居潘州大尹第</h3> <h3>我的小伙伴,其時正就讀華東工學院</h3> <h3>85年,第一次來到鴨綠江邊</h3> <h3>換裝了,部隊轉入武警部隊序列。省臺新聞部工業組王老師,我學新聞的領路人,帶我幾乎跑遍了哈市重點骨干企業</h3> <h3>省報、省臺,電視臺的老師</h3> <h3>省臺播音室,和著名主持人林寬、杜敏一起</h3> <h3>一個連隊出來,時任副政委姜春信,</h3> <h3>政委交待說:“上不了《解放軍報》,你就別回來了。”從此,只看結果,不問過程深植大腦,那篇軍報占了半個版的通訊是在指揮部熬了一個通宵趕出來的</h3> <h3>教我們寫通訊冶金報的陸聞言,現在是社長了</h3> <h3>與黃金戰士之歌詞作者,時任指揮部政治部宣傳處新聞干事洪科。羨慕他手中那架可換后背的哈蘇</h3> <h3>第一次穿軍裝進天壇</h3> <h3>戰友加兄弟——劉繼祥,現在是作家、官員</h3> <h3>黃金部隊首次演講比賽,指揮部首長接見獲獎者,個人榮獲第一名。右四是時任政治部副主任高炎,后任政治部主任、指揮部政委,也是我的伯樂,對黃金部隊發展建設做出重要貢獻!</h3> <h3>時任支隊政治處宣傳干事</h3> <h3>一起赴京參加演講比賽衛生隊的小宮,成了原基建工程兵五十一支隊(師)韓參謀長的乘龍快婿,現在襄樊</h3> <h3>在黑龍江小興安嶺腹地蘿北西梧桐河,為基層連隊作主題《軍人的名字意味著什么》演講</h3> <h3>好戰友好兄弟,一起當干部,一起提副營,央視名嘴劉棟棟他爹</h3> <h3>連年獲獎</h3> <h3>參加成都新聞工作會</h3> <h3>第一次去青城山,見識青城天下幽</h3> <h3>神會詩圣</h3> <h3>領獎領到手抽筋</h3> <h3>經常開夜車</h3> <h3>爭第一,扛紅旗,要干就干最好滴</h3> <h3>所在支隊政委,后任指揮部副政委王成福將軍。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帶班子帶隊伍的經驗<br></h3> <h3>下雪了,松花江畔</h3> <h3>任組織干事,黨務、基層、獎勵、撫恤、共青團,什么都干</h3> <h3>大許和孔泉,不見不散,不侃不完</h3> <h3>哈爾濱冰燈游園會,真的很冷;機關食堂不像現在,真的難吃。干部股李元捷說“一頓咸菜兩頓湯,饅頭穿上綠軍裝”,夸張了點,但那時的生活確實比較艱苦,尤其是野外,以至于,現在眼里沒有困難了</h3> <h3>戰友的大學同學,后來發展成家屬了</h3> <h3>時任支隊組織股副股長(副營職),主持工作。88年首次授武警上尉</h3> <h3>組織股一班人,麗敏是大姐,傳運是從新兵連挑來的</h3> <h3>女兒剛出生就調北京</h3> <h3>陪同指揮部副主任蔣志參加三總隊黨委擴大會議</h3> <h3>陪同時任指揮部主任黃玉珩將軍在一總隊檢查指導工作</h3> <h3>陪同時任指揮部政委朱智昌將軍在西安考察</h3> <h3>陪同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原河南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時任指揮部政委胡笑云將軍在廣東考察</h3> <h3>陪同黃主任、胡政委在海南考察</h3> <h3>赴內蒙古所屬部隊調研期間</h3> <h3>中校了!負責司令部辦公室工作期間的司機小楊而今失聯了,常想起這個甘肅娃</h3> <h3>陪指揮部副主任崔德文少將在山西考察</h3> <h3>陪首長在海南考察</h3> <h3>中間這位時任指揮部司令部訓練處處長,是武警部隊李連秀司令員的公子哦</h3> <h3>陪同時任指揮部副主任苗樹茂將軍在湖南調研</h3> <h3>陪同胡政委赴張家口會見河北省領導,路經康西草原</h3> <h3>與時任河北省委副書記、原國家安全部部長許永躍的女兒交流</h3> <h3>陪同世界華人女首富——龔如心在山東考察</h3> <h3>下礦井</h3> <h3>與文工團舞蹈演員張雪菲(現浙江衛視主持人)、民歌手楊穎在威海</h3> <h3>帶文工團小伙伴們游頤和園</h3> <h3>晉上校,兩毛三</h3> <h3>在警通連迎春聯歡會上致辭</h3> <h3>認識嗎?,右邊扶風鉆這位后來成了總隊長</h3> <h3>以我的一篇同名散文命名</h3> <h3>首次向社會全方位展示了黃金部隊的風雨歷程報告文學作品</h3> <h3>率文工團赴海南慰問演出,與省長汪嘯風同臺致辭</h3> <h3>海南基地出產的成品金</h3> <h3>策劃黃金部隊首次打入央視王牌節目《東方時空》、《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h3> <h3>在杭州西子湖畔與解放軍出版社編輯交流</h3> <h3>參觀南湖紅船</h3> <h3>代表總部赴63師檢查指導工作</h3> <h3>63師名不虛傳</h3> <h3>總部文化工作檢查組與63師領導合影</h3> <h3>觀看戰士小報</h3> <h3>陪同總部領導在秦嶺深處檢查指導工作</h3> <h3>全家福</h3> <h3>最后一張戎裝照</h3> <h3>二十年,三枚獎章</h3> <h3>亮相軍博的狗頭金,故事系我首發,在《解放軍文藝》上</h3> <h3>一直保留著的肩章,永久的紀念</h3> <h3>三訪法蘭西</h3> <h3>比肩“皇上”</h3> <h3>與美國前財長雅各布·盧在某論壇上</h3> <h3>與羅援將軍探討強軍戰略</h3> <h3>在辦公室接待西部戰區領導</h3> <h3>向中國誠通集團朱碧新董事長介紹作品</h3> <h3>與著名詩人、老兵葉文福暢談詩書畫影</h3> <h3>二十年后再次走進三總隊機關,牌子已成文物</h3> <h3>世界很小,世界很大,與127師戰友相聚光華</h3> <h3>首倡“江湖有約,誠通彼岸”</h3> <h3>光榮的黃金兵,永遠的黃金情</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山特区|
故城县|
贵定县|
行唐县|
白朗县|
平乡县|
逊克县|
积石山|
石台县|
巫溪县|
平度市|
大理市|
宁远县|
安泽县|
德惠市|
临澧县|
青阳县|
弋阳县|
安乡县|
巧家县|
广南县|
松桃|
西城区|
哈尔滨市|
陆丰市|
得荣县|
林甸县|
江阴市|
镇沅|
饶阳县|
临江市|
额尔古纳市|
收藏|
宁明县|
英德市|
阳东县|
正阳县|
漳州市|
安岳县|
亚东县|
读书|